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选择素是参与启动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黏附分子之一,近年发现其与相应配体也参与了人类的受精、胚胎着床过程.简介L-选择素的结构和功能、配体的种类、与配体生成有关的调节酶,分述受精、着床研究中的有关发现,认为L-选择素与其配体的结合是上述过程的必要因素.脐血造血干细胞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白细胞L-选择素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对其在妇产科领域作用的全面认识.L-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信号功能也有助于发现其在着床过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L-选择素是参与启动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黏附分子之一,近年发现其与相应配体也参与了人类的受精、胚胎着床过程。简介L-选择素的结构和功能、配体的种类、与配体生成有关的调节酶,分述受精、着床研究中的有关发现,认为L-选择素与其配体的结合是上述过程的必要因素。脐血造血干细胞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白细胞L-选择素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对其在妇产科领域作用的全面认识。L-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信号功能也有助于发现其在着床过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Cytokine,CK)与细胞粘附分子均参与着床过程。细胞因子形成网络,调节着床,其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集落刺激因子-1(CSF-1)是着床所必需的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因子则在胚泡与内膜上皮的粘附、植入以及早期胎盘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尤以整合素最为重要。细胞因子网络与细胞粘附因子库可能并非独立发挥其生理功能,而是保持平衡,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着床过程。  相似文献   

4.
除了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成功着床也同样重要.子宫内膜在分化发育过程中受多种生物因子的调控,其中整合素αvβ3及其配体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表面呈周期性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着床窗"期同步,是目前公认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其表达异常与不孕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整合素αvβ3、骨桥蛋白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及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胚胎着床过程的调节十分复杂,近年来细胞生长因子参与胚胎发育和着床的功能研究十分热门,在细胞生长因子发挥作用的网络中,表皮生长因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着床过程顺利完成不可缺少的因子之一。本文就表皮生长因子改善胚胎发育、启动胚胎着床、调节植入过程等内容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的促凝作用以及凝血-炎症网络的相互作用所致的恶性循环,已成为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机制。长期以来凝血系统局限在止血机制与血栓形成中的研究,炎症局部在创伤与感染病理过程中的探讨。近几年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凝血与炎症之间存在网络关系[1]。1凝血酶的促炎作用凝血酶是研究得最广泛的参与细胞激活和炎症反应的酶。凝血酶除有止血作用外,也通过增加白细胞的黏附与活化促进炎症反应。凝血酶刺激内皮细胞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后者是中性粒细胞的强激活剂,中性粒细胞在被内皮细胞表面的P-选择素结合后特别容易被激活。凝血酶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物。凝血酶作用于凝血时能同时提高白细胞的黏附与活化。凝血酶作用于内皮细胞时,可使其释放一系列的介质,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PAF)、IL-8、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E-选择素、P-选择素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通过黏附分子“锚定”中性粒细胞,使中性粒细胞对PAF的激活更敏感,释放蛋白酶与活性氧增多,加重对内皮细胞的水解和氧化损伤。凝血酶活化血小板后,可使其释放CD40配体,诱导TF形成,并增加IL-6与IL-8。IL-6在体内可使血小板活化,增进其栓源性[...  相似文献   

7.
抑制素和激活素在自然月经周期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过程中均存在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卵子发育、成熟、受精及着床等有关 ,因此抑制素和激活素可能用于预测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结局。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抑制素和激活素对IVF -ET结局的预测作用 ,旨在为预测IVF -ET的结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抑制素和激活素在自然月经周期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均存在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卵子发育、成熟、受精及着床等有关,因此抑制素和激活素可能用于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局。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抑制素和激活素对IVF-ET结局的预测作用,旨在为预测IVF-ET的结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分子对着床调节的研究进展(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CK)与细胞粘附分子均参与着床过程。细胞因子形成网络,调节着床,其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集落刺激因子-1(CSF-1)是着床所必需的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因子则在胚泡与内膜上皮的粘附、植入以及早期胎盘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尤以整合素最为重要细胞因子网络与细胞粘附因子库可能并非独立发挥其生理功能,而中保持平衡,相互作用,共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胚胎着床相关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令人关注的成果.胚胎着床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现将目前认为与着床有关的因素及其调节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胚胎着床足妊娠的第一步,是一个复杂和精细的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是一族依赖于Zn~(2+)、Ca~(2+)的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lrix, ECM)的蛋白水解酶类,最近研究表明它参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变化、参与蜕膜化及胚胎侵入过程,与胚胎着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MMPs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胚胎着床是妊娠的第一步,是一个复杂和精细的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族依赖于Zn2+、Ca2+的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蛋白水解酶类,最近研究表明它参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变化、参与蜕膜化及胚胎侵入过程,与胚胎着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MMPs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除在自身免疫及炎症反应发挥作用外,还可能是免疫反应的主要管理者,在妊娠局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女性生殖活动中,趋化因子直接或间接通过影响白细胞作用于子宫内膜,参与胚胎着床、胎盘血管重铸、分娩等生理过程,在母胎免疫平衡失调性病理妊娠如先兆子痫、习惯性流产的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玲丽 《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59-126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黏附分子在RA的致病中起重要作用。选择素(selectin)是细胞黏附分子的一个家族,包括L-选择素、P-选择素和E-选择素。研究证明,RA时血清sP-选择素水平增高,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患者血清中sP-选择素水平,初步探讨其与临床和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细胞间信息分子,参与了人体内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近来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合酶在子宫内膜分泌期表达增强,提示NO可能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作用。动物实验也证实,NO可通过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的舒张、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胚胎的发育而促使着床的发生。NO促进胚胎着床的这一作用,为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及新型避孕药物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胚源性血小板活化因子(EDPAF)及其生理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源性血小板活化因子是由着床前胚胎释放的一种中性类脂,其化学结构与体内活性和合成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大致相同。胚胎着床过程必须有这种物质的参与,着床前母体血清早孕因子(EPF)的出现也可能与之有关。血小板活化因子能引起血小板一期集聚,降低外周血小板计数,引致速发型超敏反应样损害。利用这些活性,可能设计出一些检测方法,用于超早孕临床及体外胚胎生存能力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P-选择素、炎症反应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探讨P-选择素、炎症反应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的P-选择素、炎症反应因子变化情况及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P-选择素、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C反应蛋白、P-选择素、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浓度越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选择素参与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监测C反应蛋白、P-选择素、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及时准确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着床胚泡和雌孕激素主导的子宫的分子相互作用。由于基因剔除技术的应用,有些基因被发现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发育调控基因—同源框基因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加以讨论,并进一步提出胚胎着床通路的基因调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的一种特发性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公认导致子痫前期最终发病并出现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的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反应、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及胰岛素抵抗有关,因而推测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的脂联素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现就有关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依赖性的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水解酶类。近年研究显示,它在月经的形成及内膜重塑、胚胎着床、胎盘形成、自然流产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它参与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调节滋养层细胞侵入的深度、参与内膜基质的改建、蜕膜血管的形成等。主要就MMPs的一般特性、表达调节及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