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医的人体经络,是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中,其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能量物质、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现代医学已知的几种组织结构共同参与未知的综合功能的调控系统。用这种经络气道筋膜间隙的多种物质,能统一对经络实质认为是神经、体液、能量等一种物质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2.
御苑 《养生月刊》2012,33(7):592-595
《黄帝内经》有云:"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中医经络养生,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依照经络与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式,达到疏通经络、交通阴阳而最终实现祛邪扶正,使机体恢复阴平阳密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3.
毛珺  毛翔 《吉林中医药》2013,(12):1193-1195
对《黄帝内经》中经络生理功能的研究发现,人体经络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经络是阴气物质和阳气物质交换的一个特定生命系统。经络实质是储备生命气化能量的聚变反应与调控系统,不仅要从自然界不断进行阳气物质能量信息的摄纳,而且还要依赖机体五脏六腑系统的阴气物质生化与输入。经络内物质能量阀值的衰减将影响着女性容颜衰变,中医美容的关键在于对经络耗散能量的补偿。  相似文献   

4.
种焕朝 《光明中医》2016,(18):2620-2622
经络是"形而上"思辨与实践的产物,现有的研究方法是依据西医概念理论,依据基石哲学,通过医学生物科学实验发现西医概念基石本体,这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经络的根本原因。本文提出从中医概念,依据基石哲学,构建中医概念基石,从而在经络概念基石内找到经络本体。简而言之,原创性的构建中医经络概念基石,发现经络基石本体。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7,(2):94-96
经络系统是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所通为养生之根本。本文从经络与养生之间的联系、经络的作用以及疏通经络益寿延年三个方面探讨养生保健之根本在于经络疏通,从而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关于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现象是中医所特有的。因而,研究经络学说,探讨经络的实质,无论是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的实验研究,都必须以中医观点为指导,以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和经验事实为基础,才有可能不使这一研究步入岐途,最终揭示经络的实质。本文对从50年代兴起的“经络实质研究”的工作与有关假说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提出了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贺新兰  焦琳  毛强健  钟根平 《河南中医》2019,39(11):1759-1762
依据经络医学理论,笔者导师提出经络证候与经络诊察互参,并进行辨经的思路,即"经络证候—经络诊察—辨经"为针灸临床诊断思路。针灸治疗少阳腰痛应明晰西医诊断与中医辨经思路、重视经络腧穴诊察、调结构与调气血相结合、重视针刺阳陵泉。  相似文献   

8.
经络实质研究的思路方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认为目前在经络实质研究的方法上大都是用还原论的分析方法去研究经络实质。由于经络理论的形成受古代中医整体观、中医系统论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的思路方法上, 应该以中医整体观、系统论为前提, 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去研究经络实质。  相似文献   

9.
从经络学说的起源考证经络之实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瑞  谷世哲 《中国针灸》1998,18(10):619-621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作为中医学术的核心理论,数千年来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辨证论治。然而有关经络实质的讨论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医现代化”的需要,对中医卓越临床疗效的认同,以及西方医学的东方回归,促成了国内及国际上学习中医和针灸的热潮。研究经络的实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进行重点研究。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阐述对经络实质的认识,目前对经络实质及起源的认识主要有血管论和感…  相似文献   

10.
通过50多年的经络研究和临床实践,笔者认识到中医作为诠释人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医学,应该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经络是机体能量信息以电磁振荡形式在体内沟通和连动所形成的闭合环路体系,具有许多量子特征,不能用固定的组织结构硬套。经络感传研究发现,经络循行线具有漂移现象,这正是经络动态运行规律的体现。通过动态的信息触发和生物共振,经络系统自组织地发挥着整体调整作用。遵循经络的量子特征和规律,不仅创新了经络疗法,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络在量子信息医学中的科学定位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经脉感应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卓廉士  李学智 《中国针灸》2004,24(9):631-633
目的:探讨感应这一自然现象在人体经脉上的体现.方法:查阅古代文、史、哲文献,摘录出有关感应的论述,将其与中医典籍中的经脉现象对照分析.结果:感应现象同样存在于人体经脉中,经脉与自然界之间、上下经脉之间、左右经脉之间、表里两经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刺传导、特定穴的治疗作用都是感应的表现.感应是由"气"和"数"所产生一种趋同性或互补性运动.结论:经脉现象可以用感应学说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论经络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中医对经络结构的认识可能与人类早期的整体医学研究策略有关,具有"内在"、亚微、整体等方面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则可能涉及细胞连接直接通讯通道(个体发生过程中相关细胞直接通讯关系的特定保持)、胞外基质应力网络支架体系及其生物物理信息传递-力-化学信号转换-细胞内信息整合以及针刺血清现象中经络结构与活动的"泛化"等多个方面,由此提出经络结构-作用机制的多因素假说.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on Meridians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heory of meridian (it is interpreted as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or meridian in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kern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CM holds that meridia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with the fourteen meridians as the main part, which distributes over the whole human body. Each meridian belongs to a corresponding viscus interiorly, and winds around the limbs and joints exteriorly. It functions to transport the qi and blood, regulates the balance between Yin and Yang, responses to the changes in the natural world. It is the pathway for transporting qi and blood. Accordingly, i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nective, regulative and responsive system of the body. In comparison to the Western medicine and modem biology, it elucidates the vital process and regul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human body in a totally different way and involves many brilliant theoretical expositions. Therefore, it has been deeply concerned by many researchers in China and abroad. Once the essence of meridian is elucidated, it must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CM as well as the whole medical science and benefit the mankind.  相似文献   

14.
经络气道的验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浩然 《中国针灸》2002,22(9):8-16
目的:验证经络气道,阐明经络实质。方法:根据古典经络文献的有关论述,用多种实验研究验证络气道有什么样的物质结构、功能和特征,结果:经络气道,有多种物质,宏观形态,经络路线,外部框架的间隙结构;有卫气运行,循经感传,血管变化,淋巴免疫的间隙功能,有低阻良导、双向运行,阻滞疏通,气道相通的间隙特征,结论:卫气营血的气血通道是广义经络,循环感传的卫气通道是狭义经络,经络实质是液气运动的间隙通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灵枢经》经脉篇中经络内容的分析,结合各医学专家治疗心脏疾病的经验以及临床古代治疗常用方剂,探索中药治疗心脏疾病的经络理论支持。方法以经脉循行、经脉痛候、络脉、络脉病候为研究对象,寻找与心相关的条文并结合古代常用治疗心脏疾病的中药处方,寻找之间的关联。结果心脏疾病治疗处方与经络理论具有相关性。结论中医经络理论可以指导内科辩证论治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16.
郑利岩 《中国针灸》2003,23(4):222-224
目的: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正确认识经络实质。方法:以《灵枢》中有关经络论述为指导,综合我国学者多年来经络研究的成果,归纳、总结了构成经络实质三大要素,即经络组织结构、经络作用通路及经络效应表现的相关资料。结论:提出经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带状结构;络脉是小血管,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放明  谢鹏  牟君  杨德雨 《中国针灸》2007,27(9):695-697
在经络系统的20经脉中,入脑者只有5条,脑内循行路径也很模糊。电生理及影像学研究表明,针灸腧穴产生的信号可传入脑,且不以腧穴所属经脉是否入脑为限。据此,笔者提出"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以构建"脑内经络"假说。经络理论体系中入脑经脉少、脑内循行路径不甚清楚,可能与经络发现的手段以感觉为主有关。今后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经络在脑内循行的研究,以完善经络理论。  相似文献   

18.
孙永显 《中国针灸》2003,23(9):533-535
论述了络脉,尤其是孙络,是经络系统“阴阳相贯”的重要部位,在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指出了目前对传统意义上的十二经脉阴阳相贯说的解释存在的缺憾不足之处。认为在教学、科研、临床上和经络标准化研究中对以上两个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李洁  梁繁荣  夏晓红  赵征宇 《中国针灸》2005,25(12):889-892
络脉治疗包括治疗络脉的疾病和以络脉为施治对象治疗人体其他疾病.<内经>中的络脉治疗,以络脉为治疗对象,在病变的络脉部位直接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是以针灸治疗为主,包括刺络、灸络、针刺;治疗的病症,有经络病症和人体其他病症;讲究补泻原则、治疗因时而变的原则,同时还指出了治疗禁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