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盂县女性农民高血压发病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35~59岁非高血压女性农民为对象,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法调查1196人。6年后复查1046人,新发高血压137人,年标准化发病率2.24%,发现体重超重、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比值、服避孕药年限与高血压的发病成正关联。体重超重组(体重指数>24))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4.74%,其比值比(OddsRatio,简称OR)是<体重指数20组的5.39倍;TC/HDL-C比值>4.8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8.26%,其OR是<4.0组的5.22倍;服避孕药10年以上高血压发生率为30.99%,其OR是不服避孕药组的4.13倍。本研究表明,女性高血压的可能发病因素为体重超重、高TC/HDL-C比值、长期眼避孕药、膳食高钠和低钙。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混合感染标本中HCV基因型情况。方法采用了根据HCV5′端非转译区基因组所设计的反相探针杂交测定方法(INNOLiPA,HCVⅡ),对来自六个地区的17份抗-HCV和抗-HIV-1双阳性标本进行HCV基因型分型研究。结果在17份标本中,7份(41.18%)为I(1b)型病毒,5份(29.41%)为Ⅱ(2a/2c)型病毒,5份(29.41%)为I型(1b)和Ⅱ(2a/2c)混合型病毒。结论发现HCV与HIV-1合并感染标本中存在I(1b)型、Ⅱ(2a/2c)型以及I(1b)型与Ⅱ(2a/2c)型混合型HCV。值得注意的是对α-干扰素治疗不敏感并且较易趋于导致严重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Ⅱ型HCV感染的比率占70.58%(12/17)。  相似文献   

3.
老年冠心病人再发心脏事件的临床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访曾住院的265例老年冠心病人2~8.5年,观察增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清总胆固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4.5、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无痛性心肌缺血和左室肥厚等临床危险因素对再发心脏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和心源性猝死)的影响。由Kaplan-Meier生存曲线得到8年累积再发心脏事件率为23.9%。单因素分析提示,除增龄外的每个危险因素都使再发心脏事件明显增加。Cox多因素分析提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TC与HDL-C比值≥4.5,无痛性心肌缺血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是再发心脏事件的重要的独立预报因素。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基因np3316G→A突变与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1(ND1)基因中的3316位点G→A突变在我国DM患者中的存在情况。方法 对随机收集的无血缘关系的262例2型DM、017例1型DM患者进行了研究,同时选择我无糖尿病家中占1.9%(5/262),1型DM中占3.6(4/109)。在GAD抗体阳性的1型DM中占8.5%(4/47),而122例非糖尿病患者未检出该突变(P〈0.01)。结论 ND1基因3316G→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与治疗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一、糖尿病与冠心病危险因素 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据统计75%~80%的2型糖尿病死于心血管疾病,是非糖尿病病人群的2~4倍,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较非糖尿病病人群严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型糖尿病更易发生多支病变[1],其狭窄程度也更重,糖尿病患者首次发生心肌梗塞后一年的死亡率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人群中这种过高的冠心病危险用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吸烟等一般人群的危险因素不能完全解释,研究表明与糖尿病相关的特殊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高血…  相似文献   

6.
国产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洛伐他汀组(n=80)及美降之组(n=40),分别口服国产洛伐他汀及进口洛伐他汀(美降之),每次20mg,每日2次,服用8周。观察用药4周及8周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HDL-C、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100(ApoB100)及ApoAⅠ/ApoB100变化。结果:服用国产洛伐他汀4周及8周可分别使患者血清TC降低23.0%及27.3%,LDL-C降低27.9%及34.1%,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降低21.6%及26.2%;HDL-C升高9.1%及10.1%,(TC-HDL-C)/HDL-C降低29.6%及37.1%。血清ApoB100降低9.6%及15.5%,ApoAⅠ升高18.9%及14.5%,ApoAⅠ/ApoB100升高39.9%及44.9%。服药4周即有明显疗效。结论:国产洛伐他汀调血脂作用疗效肯定,与其相应进口产品美降之比较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在冠心病(CHD)、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及特发性高血压(HTN)呈不同组合的231例中国人中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与此三种疾病的关系,发现:(1)ACE基因与中国人CHD关联;(2)此种关联表现于ACE基因插入/缺失(I/D)型多态中DD、DD+DI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在CHD中显著增高;(3)中国人普通群体中呈DD型者发生CHD风险率为Ⅱ型的9倍;(4)在中国人中ACE基因与CHD的关联是一种普遍存在情况,此种关联亦见于HTN或NIDDM合并CHD中,亦即HTN或NIDDM患者ACE基因I/D基因多态呈DD型者易合并CHD;(5)ACE基因I/D多态是中国人CND发病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亚型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总结了2704例HCV有关的慢性肝病,并分析了各肝病包括肝细胞癌与HCV亚型的关系。结果发现,1922例的慢性丙型肝炎中有1305例为HCV-1b关连型(1b+lb与2a或2b混合型),占71.2%,在356例肝硬化及426例肝癌中,HCV-1b关连型的出现率分别为79.8%(284/356)及80.5%(343/426)。这明显高于慢性丙肝炎中HCV-1b关连型发生率,但肝硬化与肝癌组之间比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筛查抗-HCV控制HCV感染的作用,在献血员(简称血员)筛查抗-HCV前(1990年11月~1992年2月)调查5个城市血站和4个县单采血浆站,血员抗-HCV阳性率:献浆血员为55.5%,全血血员为10.2%。其中合格和不合格献浆血员分别为46.2%和91.6%,合格和不合格全血血员分别为5.8%和42.3%,说明血员HCV感染率高,血员不合格主要与HCV污染有关。筛查血员抗-HCV1年后,调查3个城市中心血站和4个县医院供血基地,合格血员抗-HCV阳性率:献浆血员降至4.0%、全血血员降至0.2%,分别比筛查前降低91.3%和96.6%,P<0.001。义务血员抗-HCV阳性率0.5%。筛查抗-HCV前后首次献血员86人,抗-HCV皆阴性。说明筛查血员抗-HCV既可控制HCV感染,又可提高供血质量。  相似文献   

10.
163例丙型肝炎八年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我国丙型肝炎的特点,对163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8年随访。急性丙型肝炎急性期后的主要异常表现为血清丙氨酸转氮酶(ALT)升高,病后1年内、1、2、5和8年的ALT异常率分别为100%、73%、57%、37%和28%;ALT异常分持续性和波动性两类,后者约占1/3~1/2。用第二代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ELISA试剂检测,病后2个月内、2~6个月、7~12个月及1、2、5和8年的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6%、93%、94%、96%、97%、93%和83%;病后1年起少数患者抗-HCV阴转,仅见于ALT复常者,病后1、2、5和8年,ALT复常者的抗-HCV阴转率分别为10%、8%、16%和22%。病后8年时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抗-HCV阳性血,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率为84%,其中ALT异常和正常者无明显差异。用型特异引物PCR法测定45份抗-HCV阳性血清,42份为Ⅱ型,3份待定。8年时未检出甲胎蛋白异常者,肝功能(血清胆红素和白蛋白)96%~97%为HobbsⅠ级,表明还没有明显的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者。  相似文献   

11.
上海等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基因型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上海等地区丙型肝为患者HCV基因型的分布,方法:以一种新的HDV基因分型方法-线探针试验(INNO-LiPA)对来源于上海等地区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显示96例患者中以1b型为主(占77.6%)其次为2a/2c(占8.62%)并发现1a4a和4e基因亚型,82例感染单一型(1b)基他14例为混合感染,有一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5个亚型,对其中39例病人应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12.
HCV RNA链扩增反应(PCR)检测及其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选自HCV5’NCR和C区引物建立了检测血清中HCVRNA及其基因型的RT/PCR方法,可以敏感而特异地检出血清中HCVRNA及其4种基因型。50例抗HCV阳性献血员HCVRNA检出率为84%(42/50),42例HCVRNA阳性者中HCVⅡ型占59.5%(25/42),I型和混合型(包括Ⅰ/Ⅱ、Ⅱ/Ⅲ、Ⅰ/Ⅲ和Ⅰ/Ⅱ/Ⅲ各2例)分别占11.9%和19%,另有4例C区分型结果阴性,为未定型,占9.5%,没有发现Ⅳ型。上述结果说明我国献血员中存在无症状HCV携带者,HCV基因型则以Ⅱ型为主,Ⅰ型次之,Ⅲ型较少。  相似文献   

13.
用套式PCR法对2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I)感染者和17例对照组血清作了HCV-RNA检测。HCVRNA阳性者9例,其中4例有输血或接受过血制品史,3例为静脉药瘾者(IVDUS),另2例与HIV阳性患者有IVDUS和性接触史,对照组无1例阳性。有输血/血制品和IVDUS危险因素的患者的HCVRNA检测的阳性率最高(80%和50%)。在HIV伴HCV感染的全部病例中,仅2例曾有AST和ALT轻度升高。本研究表明,这两种病毒伴随感染率之高是与其相同的传播途径危险因素有关,而未发现此两种病毒间可能相互影响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对163例丙型肝炎定期随访8年,发现ALT异常率在病后1年内,病后1、2、5石年和8年分别为100%、73%、57%、37%和28%,表现为持续性和波动性异常,后者约占1/3~1/2。抗-HCV阳性率在病后两月内、2~6月和6~12月及1、2、5年和8年分别为56%、93%、94%、96%、97%、93%和83%。抗-HCV阳转阴仅见于ALT复常者,病后1、2、5年和8年,ALT复常者的抗-HCV阴转率分别为10%、6%、16%和22%。病后8年抗-HCV阳性者的HCVRNA阳性率为84%,其中ALT异常和正常者无明显差异,绝大多数为基因Ⅱ型。8年时未检出AFP异常者,肝功(血清胆红素和白蛋白)96%~97%为HobbsⅠ级,甲胎蛋白<20ng,表明还没有明显的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者。  相似文献   

15.
应用ONE-TOUCHⅡ型血糖监测仪测定毛细血管全血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ONE-TOUCHⅡ型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全血糖(CBG)1264例次,并与BecknianCx4自动生比分折仪测定静脉血浆糖(VPG)比较。结果表明,VPG较CBG高10.2±0.4%,且两者明显相关。当VPG在4.4mmol/L以上时,VPG>CBG,血糖愈高,差别愈大;而在4.4mmol/L以下时,VPG<CBG。进餐(或葡萄糖)后30分钟、60分钟,VPG与CBG相对差最小,至120分钟、180分钟时恢复到空腹水平。误差表格分析显示,所有测定值的90.2%,7.5%处于A、B区,仅2.3%处于↑D区。贫血时CBG测值偏高。说明ONE-TOUCHⅡ血糖仪测CBG快速、简便、准确,故不仅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且可用于糖尿病的筛选、普查。  相似文献   

16.
目前西方对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临床实践中,肾小球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DSRD)最常见的病因。美国1991~199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接受治疗的ERSD患者中,原发病因为肾小球疾病者占51%,其中糖尿病肾病(DN)占37-9%,非糖尿病肾小球疾病占13-5%。在我国,导致ESRD的病因也以肾小球疾病为主,占54-4%,但其中DN仅占4-7%,肾小球肾炎却占48-1%。某些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并不发展至肾衰,但仍是导致患者发病和医疗费支出的重要因素[1,2]。肾小球肾炎(GN)的病变特征为:组织学上表现为肾小球…  相似文献   

17.
胃癌组织DCC基因(VNTR)的杂合性丢失和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DCC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和Bcl-2蛋白过度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胃癌组织DCC基因的LOH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发现,胃癌(信息个体)LOH发生率为545%(18/33),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30/50);ⅢⅣ期胃癌LOH发生率(822%,15/18)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20%,3/15)(P<001);Bcl-2蛋白的表达与DCC基因的LOH及胃癌大小、分化、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临床分期及Latlren’s分型无显著相关。结论:以上结果提示,DCC基因的LOH和Bcl-2蛋白的高表达均参与了胃癌的发生,DCC基因的LOH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其致癌机制与Bcl-2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附6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600例临床分析发现并确认:(1)冠心病心梗组的HDL-ch平均浓度为38.40~41.31mg%,非冠心病组的HDL-ch平均浓度为49.52~52.79mg%,前者明显低于后者;(2)HDL-ch值都在39mg%以下;(3)60岁以上的人群中TC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可能没有肯定的关系,而TC/HDL-ch比值升高较单纯TC的升高对诊断AS更有意义,该比值>4:1较比值<4:1时,冠心病的比例明显增加:(4)吸烟,肥胖者HDL-ch值较不吸烟,体重正常者明显降低,提示吸烟,肥胖也是通过降低HDL-ch促成AS病变的;(5)通过增加体育活动,减轻体重,停止吸烟,以及使用某些降脂药,均可提高血清HDL-ch水平,这有利于预防和控制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198例老年及老年前期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脂质和载脂蛋白的变化,重点探讨血胆固醇不高患者的致病因素,特别是脂蛋白(a)〔Lp(a)〕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I组(TC>3.88mmol/L)的TC、TG、LDL-C和ApoB水平均高于Ⅱ组(TC≤3.88mmol/L)(P<0.05~0.001),但Lp(a)水平却明显低于Ⅱ组(P<0.05),高脂蛋白血症[Lp(a)>0.3g/L]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Ⅱ组(27.4%比48.2%)。HDL-C和ApoA1水平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由此提示,Lp(a)作为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可能不依赖于TC、LDL-C而发挥作用。因此对血胆固醇不高的心肌梗塞患者应特别注意监测Lp(a)水平,在心肌梗塞后的二级预防中对于高脂蛋白血症者宜采取适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随机选择的125例NIDDM患者和50例非DM患者进行ApoE基因型检测,以研究NIDDM患者CHD与ApoE基因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IDDM患者心肌梗塞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Apoε4/4和ε4/3型组中发生率分别为21%和41%,但不同基因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心绞痛在Apoε4/4和ε4/3型组中为52%,显著高于ε3/3型组(31%,P<0.05)。Apoε4/4和ε4/3型NIDDM患者,任何证据的CHD发生率为72%,显著高于ε3/3型组(37%)及ε2/2、ε3/2型组(33%,P<0.01)。NIDDM患者中CHD组Apoε3/3和ε4/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2%和34%,分别低于(ε3/3)、高于(ε4/3)非CHD组(71%,P<0.05;10%,P<0.01);CHD组ε4等位基因频率为21%,明显高于非CHD组(7%,P<0.01)。提示Apoε4/4和ε4/3为NIDDM患者CHD的重要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