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49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正常组,再跟据冠状动脉病变把冠心病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比较各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IMT,评价颈动脉斑块的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以及分析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和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和冠心病3个亚组的斑块检出率和IMT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高;颈动脉斑块的超声检查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2.04%,特异度为76.32%,阳性预测值为94.41%,阴性预测值为32.95%,总的预测符合率为72.69%;斑块Crouse积分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可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是预测冠心病更为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测定IMT及斑块的超声分级,并与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检测的90例患中,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组69例,对照组21例。结果:冠心病组中,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冠脉病变组之间无差异。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以分叉部为最高,依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病率成正比。颈动脉超声可对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颈动脉硬化的超声表现,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彩色血流变化,血流多普勒频谱形态及性质.结果 100例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93例,表现为血管内-中膜增厚,可见斑块形成,动脉狭窄处血流色彩明亮,血流束变细.结论 超声检查可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的内部结构,观察有无斑块及斑块的性质,了解管腔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值分别为(0.67±0.10)mm及(0.85±0.26)mm,斑块发生率为10%(4/40)及63.5%(47/74),组间相比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01,以IMT≥0.85mm及/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特异性85%,敏感性71.6%,阳性预测率89.8%。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研究显示,颈动脉与全身其他部位血管尤其是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1].为此,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97例患者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相关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7.5-10MHz)对150例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好发于分叉处,左侧多于右侧,在各型斑块中硬斑多见,软斑是脑梗塞的主要栓来源之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1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及总粥样硬化斑块面积(TPA),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113例)、冠心病组(197例),并以Gensini积分法计算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IMT、TPA的差异,观察IMT、TPA、Gensini积分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和IMT、TPA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IMT、TP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IMT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增高,随着TPA的增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斑块形成阶段,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心血管高危人群应早期常规检测颈动脉IMT及TPA,可提高对冠心病早期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筛查潜在的冠心病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CHD)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86例CHD和46例正常对照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结果 CHD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9%vs17.4%,P<0.01).CHD多支病变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IMTc)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厚[(0.99+0.17)mm vs(0.85±0.15)mm,P<0.01],其斑块积分也较单支病变组高[(2.68±1.82)vs(1.60±1.27),P<0.05].以mIMTc≥0.85 mm预测CHD的有无,其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76.1%,总符合率73.5%(97/132).结论 高频超声能准确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变化,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1例)及冠心病组(63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1支、2支、3支病变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亦增加,亚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1.4%,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联合血脂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评估。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颈动脉斑块的59例体检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为(1.58±0.34)mm,其与对照组IMT值[(0.76±0.12)mm]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DL-C值和HDL-C值分别为(3.09±1.01)mmol/L和(1.18±0.37)mmol/L,其与对照组相对应的LDL-C值[(2.67±0.68)mmol/L和HDL-C值(1.33±0.32)mmol/L]相比,前者显著升高而后者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TC值[(4.94±1.18)mmol/L]和TG值[(1.85±0.67)mmol/L]与对照组[(4.69±0.76)mmol/L、(1.71±0.92)mmol/L]相比虽有一定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脑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81例病人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再根据受累冠脉数量将冠心病组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超声测定所有病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内-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左颈总动脉的IMT为0.92±0.15mm,IMCSA为22.04±2.82mm~2,而对照组的左侧颈总动脉IMT为0.85±0.07mm,IMCSA为18.39±2.06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颈总动脉IMT及IM- C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为68.6%,对照组斑块发生率为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双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亦增加(P<0.05)。以左侧颈总动脉IMT 0.90mm为界值,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4.7%,特异性为66.7%:以左侧颈总动脉IMCSA 20mm~2为界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86.7%。结论颈动脉斑块的检出,同时结合左侧颈总动脉IMT及IMCSA的测量,尤其是IMCSA,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的指标及是否进行冠脉造影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3例脑梗死组及63例非脑梗死组双侧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评价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意义。结果63例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65.08%;63例非脑梗死组中为30.16%。2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软斑和溃疡斑的发生率高于非脑梗死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别差异,为冠心病患者诊断和防治的性别差异提供依据.方法 20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按性别分为女性冠心病组和男性冠心病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粥样斑块.登记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血糖、血脂、血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女性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小于男性冠心病组,女性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也低于男性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冠心病组年龄、收缩压、脉压、TC和HDL-C大于男性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冠心病组LDL-C小于男性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冠心病组和男性冠心病组间TG、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s-CRP、BMI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性别差异,临床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指导冠心病诊治时必须考虑性别因素.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也存在性别差异,提示冠心病的防治也需考虑性别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观测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超声形态学改变。(2)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3)根据颈动脉硬化情况进行危险度分级。提出应采取的防治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0例行颈动脉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0.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地评价病变的程度,为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外周大动脉损伤的超声测量来观察与冠状动脉损伤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应用无创伤诊断冠状动脉损伤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75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两组,即冠状动脉损伤组和冠状动脉无损伤组.再将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些因素与冠状动脉损伤之间的联系.结果: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股动脉反相峰峰值和持续时间等超声检查参数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超声检查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可以预测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痛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86例病人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再根据受累血管数将冠心病组又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所有病例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一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左颈动脉的平均IMT为0.92±0.12mm。平均内中膜横切面面积(1MCSA)为22.07±3.24mm^2,而对照组的左颈动脉的平均IMT为0.84±0.07mm,平均IMCSA为19.12±1.67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62.2%.对照组的斑块发生率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左颈总动脉IMT0.845mm为界限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69.2%,特异性67.6%;以左颈总动脉IMCSA19mm2为界限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87.9%,特异性84.7%;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已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90例,与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冠心病单支病变组颈动脉IMT为(1.09±0.19) mm,斑块检出率74.1%;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为(1.42±0.18) mm,斑块检出率77.5%;对照组颈动脉IMT为(0.78±0.22) mm,斑块检出率21.7%.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密切,通过对颈动脉IMT检测,可以间接了解冠心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影响多处血管床的全身性疾病,其与心梗、脑梗等血管事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颈动脉是AS最常累及的部位,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carotidplaque,CP)是AS的早期体征之一,是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敏感指标而备受临床关注。颈动脉居于人体的表浅部位,易被体表超声检测,是超声检测体表AS最常采用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41例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构和血流受阻程度。结果:41例中有34例检出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2.92%,并伴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其中3例患者存在严重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斑块好发部位在颈动脉分叉处(BIF),以扁平斑多见。结论:随年龄增大,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判断狭窄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