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CPDJ)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例CPDJ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CPDJ损伤患者术中均放置双套管引流,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及抑制胰腺分泌治疗。①有6例术中即时发现,其中单纯胆总管下端后壁穿孔2例、单纯十二指肠壁穿孔者2例,均给予修补、胆总管T管支撑引流、腹腔引流;胆管或十二指肠损伤合并胰腺挫伤者2例,均行端侧胆肠吻合术+毕Ⅱ氏胃空肠吻合术。该6例CPDJ损伤患者无一例死亡。②有3例术后发现,其中2例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穿透伤合并胰腺挫伤,1例行全胆汁改道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十二指肠瘘、伤口裂开、腹腔和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另1例行全胆汁改道同时加做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后治愈;1例行十二指肠巨大间质细胞瘤手术致胆总管下端梗阻,先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再行胆肠吻合术后治愈。结论 CPDJ损伤是一种发生于胆道手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十二指肠手术中的损伤,术中易漏诊,可产生严重后果,应根据术中损伤的单纯性或复合性及术后发现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胆胰肠结合部解剖位置及组织结构特殊,极易在手术操作中受到损伤并产生严重后果,因此,亟待对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解剖因素、病理学因素及医源性因素;诊断包括术中诊断及术后延迟诊断;治疗主要包括术中缝合修补、T管引流,术后清创引流、胆胰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空肠造瘘及胃肠道和胆道重建;术中的精细操作,手术末预防性行T管注水、T管造影、胆道镜等检查可有效预防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有效的预防及早期合理的损伤控制外科治疗,可降低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分析医源性胆胰结合部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例医源性胆胰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医源性胆胰结合部损伤均发生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术中发现5例,即时行胆管修补、长臂T管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发现5例,其中4例先行彻底的胆胰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空肠造瘘、有效的腹腔引流,术后半年行胆道重建术,均恢复良好,另1例因高龄未及时行手术干预而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术中及时发现医源性胆胰结合部损伤并手术干预是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小切口胆总管探查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别对290例小切口和120例传统切口行胆总管探查术的病人,就术中意外伤、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术后一般情况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管引流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小切口组少于传统切口组;小切口组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为1.72%(5/290),术后结石残留率为3.45%(10/290),结石复发率为5.18%(15/290);传统切口组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为1.67%(2/120),术后结石残留率为3.33%(4/120),结石复发率为5.0%(6/120),统计显示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切口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传统组为16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切口胆道探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后良好、恢复时间快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2年间医源性胆道损伤的2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腹胆囊切除术损伤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损伤10例,胆总管探查术损伤4例。损害部位:肝总管6例,胆总管1例,本组病例最终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损伤部位、类型、损伤后发现的具体时间决定,但以规范的胆肠Roux-en-y吻合术疗效最满意。结论 术者的责任心与技术因素是引起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分类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82年1月至2009年7月我科医源性胆管损伤64例临床资料。结果损伤原因:常规开腹手术(OC)45例,电视腹腔镜手术(LC)19例。损伤发现时间:术中发现30例,术后发现34例。损伤部位:胆总管上段至肝总管损伤占57.8%(37/64),胆总管下段损伤12.5%(8/64),肝管损伤29.7%(19/64)。结论肝内胆管损伤主要处理合并的肝内动脉损伤出血;胆总管下段伴胰腺损伤宜行胰头十二指肠一空肠侧侧吻合;胆总管上段一肝总管损伤方式多样;腹腔镜手术胆管损伤后无胆漏,解剖清晰可以早期修复。  相似文献   

14.
经验值得注意——再论胆管损伤与损伤性胆管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普遍开展之后,胆囊切除的病例很快增多,而胆管损伤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又重新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医源性胆管损伤重在预防,预防手术中胆管损伤的基本点仍然是强调外科手术的基本要求,认真细致地施行手术,必要时中转开放手术。在专科中心及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手中,修复手术结果优良者一般可达到90%,初期修复的效果优于再次修复。恢复胆道生理功能是修复手术的最终目的,当前广泛应用的仍然是肝管Roux-en-Y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5.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外科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9年的3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的外科处理。结果3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人,2例死亡。1例保守治愈。随访24例(3月至5年)。结论大多数医源性胆管损伤需再手术并且疗效不太理想,早期(48小时以内)或4周以后修复损伤的胆管可能会减少胆管狭窄.提高疗效。梗阻性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时机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月1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建立经皮经肝通道,采用胆道镜取石、球囊扩张、支架管置入支撑扩张狭窄段胆管。结果8例用F20 Gruntzig型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段胆管,2次即可放入6~8mm塑料支架引流管;4例球囊扩张3次后置入。塑料支架引流管置管6~12个月。12例随访2~3年,平均2.6年,无腹痛、发热、黄疸再次发作,B超、MRCP检查胆管无狭窄及再发结石。结论胆道镜取石、球囊扩张支架管置入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再狭窄创伤小,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经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近两年腹腔镜下胆管探查治疗的53例结石性胆囊炎并胆管结石或扩张病例的资料。结果经胆囊管探查胆管5例,直接切开胆管探查48例。术后18例发生胆瘘,无切口感染,39例一期缝合病人无胆管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发生。结论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附182例综合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综合国内4家医院收治的182例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2例经行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良好,病死率55%(10/182)。结论胆囊切除术时应认清胆囊三角解剖关系,单纯胆囊切除时,应行逆行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狭窄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后狭窄的处理方法,以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3年中183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修复后再手术作为判断疗效标准。结果183例中有173例行不同方式修复术,有144例因高位胆管狭窄再行1~5次手术,再手术率83.24%(144/173)。结论采用狭窄以上正常胆管进行胆肠Roux-Y吻合术,注意吻合方法和质量,可减少术后胆管再狭窄复发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医源性胆总管末段穿通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胆总管末段穿通伤的认识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胆总管末段穿通伤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6例,年龄45~65岁,全组均为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并探查术后发生胆漏者;其中6例术中发现当即处理,6例术后才发现胆漏并伴发热、局限性右上后腹膜炎症.结果 9例治愈存活,3例死亡,总死亡率为25%,若以术后发现6例中3例死亡计算,则死亡率高达50%.结论 术中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胆总管末段穿通伤,可获痊愈,术后发现和早期处理才可能存活,延误治疗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