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常规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有效地指导血液常规标本采集、接收和保存,待测成分不受影响,保证结果准确。方法:通过对采血方法、患者因素、采血部位与时间及血液标本的保存与运送对血常规分析前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采血方法、患者因素、采血部位与时间及血液标本的保存与运送为血常规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结论:血液标本的采集与运送为血常规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徐卫卫 《中外医疗》2016,(27):165-167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站2016年1一5月的33215例血液标本,分析血液标本采集中57例存在护理缺陷的原因,结合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结果对该次33215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在57例有护理缺陷的血液标本中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30例(52.6%)是该次采血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标本质量缺陷15例(26.3%)是该次采血护理缺陷的次要原因。结论强化采血护士对标准操作规程及实践培训是改进血液标本采集护理的重要措施,优化调整排班,建立缺陷标本沟通和反馈途径,并持续改进,是保证标本质量,降低缺陷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真空采血系统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真空采血系统进行采血的临床资料,对真空采血管的选择、采血方法及标本前处理等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观察采血质量的控制效果。结果真空采血系统采血一次成功率、采血量控制、防止溶血及凝血、适应自动化分析等多方面优势显著,提高了血液标本质量,减少了分析前误差。结论应用真空采血系统采集血样标本,并对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的改善措施,可以减少分析前误差,提高检测血液标本质量,能够患者提供真实、准确的检验结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动脉采血法和真空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采血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不合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质量控制前后标本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质量控制之后,免疫学检验分析采血标本不合格率由2.42%降至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标本采集的准备、采集、运输以及接收过程,均是有效提升采血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全面地、系统地提高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合格率,并为免疫学检验分析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刘颖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177-177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实验室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动脉采血法和真空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和血常规的检查,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真空采血标本质量,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十年来真空采血标本质量进行分析,浅述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和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真空采血方法不当,如溶血、标本量过多或过少、标本放置过久、真空采血管使用不正确、采集标本的部位不当、采血时间和采集的体位不当、止血带压扎不当等因素,易导致标本不合格,影响检验结果.结论 护理人员要了解真空采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掌握真空采血要求,提高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政聪 《甘肃医药》2012,(11):865-867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及放置时间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各科室提供最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结果。方法:分析临床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每个环节:如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和方法、采血体位、标本放置时间及有没有溶血,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改正方法。结果:不同的采血方法及因素对血糖浓度、乳酸浓度、电解质浓度、心肌酶谱、血常规检测值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不同方法及放置时间的长短均会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故应注意采取正确的采血方法,必须在标本允许留置的时间内即时送检,尽量减少检验误差,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以提高临床的确诊率和不必要的误诊。  相似文献   

9.
洪乙文 《吉林医学》2012,33(9):1987-1988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析临床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如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及方法、采血体位、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及溶血,提出改正方法。结果:不同的采血方法及多种因素对结果的准确性都可能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不同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应注意采取正确的采血方法,以减少试验误差。  相似文献   

10.
血液标本的采集会影响实验室分析结果并成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为探讨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质量控制实践,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分别从采集前准备、血液标本的分类、采血部位与方法、采血时间、采血容器、血液标本的处理等方面对临床护士如何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及临床上常见的一些细节纰漏、注意事项以及相应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与同行分享经验并为临床上保证为实验室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标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血样标本采集和患者准备会影响实验室分析结果,并成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为探讨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分别从采集前准备,采血部位与方法,采血时间,采血容器,采集前的注意事项,血液标本的处理等细节及相应预防措施进行阐述,并为实验室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标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标本采集差错的原因,加强检验前过程的管理,保证标本质量。方法:检验者对送检标本通过血型鉴定等途径发现和确定标本采集差错。结果:2009年10月14日检测某采血点标本17份,其中有2份标本采集颠倒,原因是采血结束时没有核对血袋和标本管的条形码是否一致。结论:采取配备标本核对器的措施对检验标本的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加强采血人员的培训,以做到规范采集,从而保证检验标本质量,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采集血标本进行系列化学检测所得资料能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护士担任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实施采血及血标本送检前的保存,这是完成生化检验准确与否的关键一步,应该严格遵守以下规程.1.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对检验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各种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有不同的要求.采血时间应根据待测物质不同而异.2.临床常用检验项目血标本采血的注意事项如血常规检验标本等各种检验标本因不同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血标本标准采集手法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8月在我科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60例,应用标准化手法采集足跟血标本。观察血标本合格率、采血的时间、一针成功率及对新生儿的损伤。结果:60例所采集标本血斑直径为(8.5±1.1)mm;采血所需时间为(32.5±7.6)s;采血一次成功率为100%;新生儿足跟扎针部位红肿发生率为0%。结论:应用标准化采血手法,血标本合格率高、采血时间短、一次成功率高,不需要特殊准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真空采血系统方法应采集标本的护理效果,以供护理工作参考使用。方法分析研究450例我院收治的患者的不同检验项目的血标本。结果标本采集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结果不正确。结论通过真空采血方式,加快了采血进程,促进了护理工作有效顺利的开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应用真空采血系统采集血标本的护理问题。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检验的1000例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标本采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采集阶段存在未向患者交代检验前注意事项、标本凝固或者溶血、采血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结论采用真空采血系统对血标本进行采集,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护理问题,因此可以正确选择患者体位和采血部位,合理使用止血带,避免溶血或者凝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了解真空静脉采血的护理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帮助临床一线采血者用好真空采血系统,提高检验质量、降低分析前误差.方法 对175例门、急诊患者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酒精等消毒剂未充分干燥75例;止血带使用失当13例;标本溶血47例;采血次序不当28例;标本颠倒混匀不充分、不及时12例.结论 规范真空静脉血采集,减少操作失误,可有效降低标本分析前的检验误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近3年全院上报护理缺陷中标本错误的原因,以便达到减少采血环节的失误,提高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上报的标本缺陷事件,自2009~2011年,标本缺陷在年度总缺陷中分别占14%、13%、23%,平均占17%。结果:在静脉采血差错中以血液标本量不准确、试管使用错误发生率高,这与护理队伍年轻化,工作量大,不熟练操作流程,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有关。结论:通过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查对制度,学习与培训静脉血液标本采集的技能,确保血液标本的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19.
宋洪艳  樊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862-862,855
目的:提高大批次采血检验的正确率。方法:采血前对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标准化操作及质量控制的培训。保证试管、检验单、体检表编号一致。多向检验科人员了解标本采集合格情况,共同探讨在抽取标本中出现的影响因素,按检验要求规范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50000例体检者检验标本无溶血,检验正确率达98%。结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基层医院大批次采血的操作方法,操作的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检验标本采集中的不规范操作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继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632-2633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采集中的不规范操作,采取相应对策,做到规范采集操作。方法:采集检验标本前,告知患者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使之积极配合。标本采集人员对各种检验标本从试管选择到采血方法、采血量及储运、送检等环节做到规范操作。结果:提高了检验标本采集质量,减少了检验报告误差,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信息。结论:规范检验标本采集中的操作方法步骤是获取准确检验信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