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药子醇提物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制备黄药子醇提物,根据细胞培养液所含黄药子醇提物的不同浓度,将实验分为黄药子醇提物高浓度组(120 mg/L)、低浓度组(60 mg/L)和对照组(等量无菌水)。通过体外MTT、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迁移实验,分别检测黄药子醇提物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药子醇提物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胃癌细胞体外增殖速度明显减慢(培养第2~6天时,F分别为29.130、21.864、67.826、36.015、43.656,均P<0.01)、平板克隆形成率明显减少(F=11.918,P<0.01),黄药子醇提物高浓度组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F=4.258,P<0.05)。结论黄药子醇提物可以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具有潜在的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石榴皮醇提物的急性肝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石榴皮醇提物对小鼠肝脏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石榴皮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30,45,60 mg·kg-1)。所有小鼠在禁食12 h后,各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石榴皮醇提物,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给药24 h后,所有小鼠麻醉后眼眶取血,麻醉脱臼处死。测定ALT,AST,LDH血清酶指标。留取肝组织测定MDA、GSH、GSSG评价氧化损伤的指标。留取1/2肝大叶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石榴皮醇提物中、高剂量组体质量、肝重、肝体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ALT、LDH、MDA明显升高(P〈0.05),GSH/GSSG明显降低(P〈0.05),石榴皮醇提物高剂量组AST明显升高(P〈0.05)。结论 石榴皮醇提物能够引起小鼠肝脏的急性损伤,并且剂量越大,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鸡骨草醇提物对高脂饲料加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四氯化碳(CCl4)复合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实验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生理盐水2mL.kg-1)、模型(生理盐水2mL.kg-1)与鸡骨草醇提物高、中、低剂量(40、30、20g.kg-1)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2周。检测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及体重、肝重,计算肝脏系数,并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鸡骨草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含量及肝脏系数显著降低,AST/ALT值升高(P<0.01);大鼠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结论:鸡骨草醇提物可降低病鼠肝脏系数和血清中ALT、AST含量,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病理损伤,对高脂饲料配合CCl4所致大鼠脂肪肝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陶玉峰 《中国药房》2012,(19):1747-1748
目的:研究水飞蓟醇提物对CCl4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益肝灵(95.2mg·kg-1)和水飞蓟醇提物高、中、低剂量(200、100、50mg·kg-1)组。皮下注射25%CCl4的植物油溶液(0.2mL·100g-1)以复制肝损伤模型大鼠。测定肝脏指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水飞蓟醇提物高、中剂量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或P<0.05);水飞蓟高、中、低剂量组AST、ALT活性显著减少(P<0.01);水飞蓟高、中、低剂量组SOD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或P<0.05)。结论:水飞蓟醇提物可改善大鼠受损肝脏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肝功能,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鲜碱的肝细胞毒性作用及其毒性机制。方法白鲜碱2.5~800μmol·L-1与HepG2细胞作用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C50值,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膜损伤。白鲜碱25~100μmol·L-1与HepG2细胞作用4,24或48 h,用试剂盒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白鲜碱25~800μmol· L-1与HepG2细胞作用24 h对HepG2细胞存活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r=0.965,P<0.05),IC50值为(283±27)μmol·L-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白鲜碱12.5~50μmol·L-1作用24 h,HepG2细胞LDH释放率显著升高(P<0.01)。白鲜碱100和200μmol·L-1可引起HepG2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皱缩脱落,细胞数目减少,并使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P<0.01)。白鲜碱100和200μmol·L-1与HepG2细胞作用24 h可使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并呈浓度依赖性(r=0.995,P<0.05和r=0.996,P<0.05),线粒体膜电位亦明显下降(r=0.978,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白鲜碱100和200μmol·L-1与HepG2细胞作用4 h,细胞培养液中GST活性明显升高(P<0.05);作用24 h,GST活性升高呈浓度依赖性(r=0.987,P<0.05)。白鲜碱200μmol· L-1作用48 h导致HepG2细胞培养液中GGT活性升高(P<0.05)。结论较高浓度的白鲜碱(≥100μmol· L-1)具有潜在的肝毒性,细胞膜损伤和线粒体损伤可能是其肝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19):2645-2649
目的:研究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为其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层萃取部位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以及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将80只KM小鼠通过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种S180细胞悬液的方法复制荷瘤小鼠模型,并按体质量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2次),环磷酰胺(阳性药物)组(0.025 g/kg,每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三脉菝葜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高、中、低剂量组(以浸膏计给药剂量均分别为0.1、0.05、0.025 g/kg,每天灌胃2次),每组10只;各组小鼠均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 h,检测各组小鼠的抑瘤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体外试验表明,三脉菝葜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6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以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作用最强,其对各肿瘤细胞的IC_(50)在40~210μg/mL范围内,对MCF-7细胞、MDA-MB-231细胞和HeLa细胞的IC_(50)分别为70.56、83.58、44.67μg/mL。体内实验表明,各给药组小鼠的瘤质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并且三脉菝葜醇提物高剂量组和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萃取部位高、中剂量组小鼠瘤质量显著低于环磷酰胺组(P<0.01);环磷酰胺组、三脉菝葜醇提物高剂量组和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高、中剂量组小鼠脾指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环磷酰胺组小鼠胸腺指数较模型组和其余各给药组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4个极性部位中,三脉菝葜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抗肿瘤效果最佳,并且免疫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7.
高艳丽  刘赛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11):1504-1509
目的研究Caco-2细胞对负载维生素D3的、FITC标记的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sSAN-VD3-FITC)的摄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通过Caco-2细胞吸收模型的跨膜转运特点。方法①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sSAN-VD3-FITC的摄取,分析作用时间的影响;②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其跨膜转运,检测接受液的荧光强度,观察其转运特点。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析作用时间对转运的影响。结果①sSAN-VD3-FITC作用1 h后细胞质内出现荧光颗粒,4 h后荧光强度增强。②转运接受液的荧光强度、累积转运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均存在时间依赖性(P<0.05)。Papp较稳定,但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结论 sSAN-VD3可被Caco-2细胞摄取,并受作用时间的影响;可通过Caco-2细胞模型进行跨膜转运,并存在时间依赖性,表明其可经胃肠道给药吸收入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醇提物对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左肾上腺静脉结扎并按体重变化调节硫代乙酰胺(TAA)的浓度,建立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动物模型。灌胃给予丹参醇提物,给药8周后检测大鼠门静脉压力、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等;观察大鼠胃组织形态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醇提物各剂量组大鼠门静脉压力、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黏膜面有溃疡及糜烂形成,黏膜层上皮细胞可见变性、坏死、脱落、炎细胞浸润,黏膜下层、肌层、外膜组织结构不完整;丹参醇提物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面有轻度溃疡及糜烂形成,黏膜层上皮细胞见少量炎细胞浸润现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丹参醇提物各剂量组阳性细胞染色较弱,呈弥漫性表达,较模型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丹参醇提物对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肝功能损害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提取工艺对炒决明子急性毒性和物质基础的影响,为炒决明子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制备炒决明子水提物和醇提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含量。预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受给药体积及浓度的限制,难以找出炒决明子水提物组和醇提物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进行最大耐受量(MTD)或最大给药量(MFD)的测定。正常小鼠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炒决明子水提物组、炒决明子醇提物组,每组20只。水提物组按40.0 mL/kg给药1次,12 h后无死亡情况,进行第2次给药。醇提物组按40.0 mL/kg给药1次,12 h内出现死亡情况,不进行第2次给药,对照组小鼠ig相同体积的水。观察小鼠体质量、饮食、饮水,14 d内可能出现的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困难、动度、对外反应情况、排便异常等,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制备的炒决明子水提物按生药量计为0.952 g/mL,大黄酚、橙黄决明素分别占生药的0.145 1%、0.018 5%;制备的炒决明子醇提物按生药量计为3.950 g/mL,大黄酚、橙黄决明素分别占生药的0.144 9%、0.024 8%。炒决明子水提物对正常小鼠的MFD为114.96 g/kg,相当于临床成年人日用量的588倍;炒决明子醇提物对正常小鼠MTD为178.40 g/kg,相当于临床成年人日用量的832.5倍。炒决明子水、醇提取物的急毒主要表现为:出现间歇扭体反应、便溏、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俯卧昏睡等,其中便溏现象尤为明显,且醇提物>水提物。给药后,炒决明子水提物组和醇提物组小鼠的ALT、AST、BUN、Cr指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水提物组ALT、BUN、Cr水平呈显著性差异(P<0.01、0.001),AST未见显著性差异;醇提物组ALT、BUN、Cr水平呈显著性差异(P<0.001),AST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剂量炒决明子水、醇提物对正常小鼠的肝、肾功能均有影响,其中对肾脏的影响较为严重;临床应用中,尽量选用炒决明子水提工艺以保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白术醇提物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白术醇提物的抗炎镇痛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白术抗炎镇痛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热板法测定白术不同剂量组小鼠的痛阈值,腹腔注射0.6%醋酸刺激致痛模型(扭体法)观察白术3个不同剂量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观察白术3个不同剂量的抗炎作用。结果 高、中剂量的白术醇提物可显著增加小鼠的热板痛域值(P<0.01,P<0.01),减少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P<0.01),而白术低剂量组不能有效的提高小鼠的痛阈值(P>0.05)和减少扭体反应次数(P>0.05)。在抗炎试验中,高、中剂量的白术醇提取可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P<0.01),而低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抑制效果不明显(P>0.05);高剂量组在2h后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跖肿胀,中剂量组(除6h时间点)与白术低剂量组(除3h时间点)在药后0.5-6h之间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白术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大,抗炎镇痛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绞股蓝多糖对HepG_2细胞酒精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绞股蓝多糖对HepG2细胞酒精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HepG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绞股蓝多糖,作用5h后,再加入无水乙醇,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继续培养12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比较各组细胞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Hoechst33342进行细胞凋亡形态学染色。结果不同浓度的绞股蓝多糖均可以提高损伤后HepG2细胞的存活率,抑制AST、ALT水平的升高,减少MDA的形成,提高SOD的活性,减少细胞凋亡。结论低剂量的酒精能引起HepG2细胞的凋亡,绞股蓝多糖对HepG2细胞酒精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β-酪啡肽-7(β-CM-7)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护肝片组(0.3 g.kg-1)、β-CM-7高剂量组(灌胃剂量:2.0×10-1g.L-1)、β-CM-7中剂量组(灌胃剂量:2.0×10-2g.L-1)和β-CM-7低剂量组(灌胃剂量:2.0×10-3g.L-1),除对照组外均采用梯度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同时除模型组外各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12周。观察用药前后各组小鼠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β-CM-7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TG、LDL-C水平(P<0.05或P<0.01),提高血清HDL-C的含量,减少肝组织匀浆的MDA含量(P<0.05或P<0.01),升高肝匀浆SOD,GSH-Px的水平(P<0.05或P<0.01)。结论β-酪啡肽-7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防治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褪黑素(M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形态学及肝内脂质和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e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模型组、MT低剂量组、MT中剂量组、MT高剂量组予高脂饮食12 wk。各MT干预组依次给予MT(含≤1%无水乙醇)2.5 mg·kg~(-1)·d~(-1),5.0 mg·kg~(-1)·d~(-1)和10.0 mg·kg~(-1)·d~(-1)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含1%无水乙醇)腹腔注射,12 wk末进行肝脏病理检查,生化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中-重度脂肪变性,血清ALT,AST,肝匀浆TG,TC,MDA值明显升高(P<0.05),SOD,GSH-PX值明显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MT干预组肝脏病理变化改善,ALT,AST,TC下降,随MT剂量增高MDA值逐渐降低(P<0.01),SOD,GSH-PX值则升高(P<0.01,0.02<P<0.05)。结论:MT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形态学变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因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丽萍  于锋  柳静  穆先敏 《中国药房》2006,17(12):902-904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设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异甘草酸镁高、低剂量组以及美能组、易善复组、凯西莱组,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另以HE染色,采用光镜对各组小鼠肝脏作病理检查。结果异甘草酸镁可明显降低ALT、AST的活性(P<0.01)及肝组织中MDA、XOD、NO、NOS、iNOS的含量;升高肝组织中SOD、GSH-PX、T-AOC的含量。光镜下可观察到异甘草酸镁能减轻小鼠肝脏坏死性病理改变。结论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玲  李俊  黄艳  姜辉  王建青  靳弟 《安徽医药》2011,15(10):1197-1200
目的 观察野菊花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Chrysanthemum indicum,TFC)对酒精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 用TFC(125、250、500 mg·kg-1)连续给小鼠灌胃7 d,末次给药后1 h,一次性灌胃酒精(50%,6 g·kg-1)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不...  相似文献   

16.
高雅  朱华 《华西药学杂志》2012,27(3):283-284
目的研究火炭母醇提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火炭母醇提物对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结果火炭母醇提物各剂量组均可抑制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降低MDA的水平,升高SOD的活性。结论火炭母醇提物对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乌丹醒肝颗粒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海波  宗建成  王海苹  张彬 《齐鲁药事》2006,25(12):757-759
目的研究乌丹醒肝颗粒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灌胃给予56°红星二锅头,制备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末次给药后测定血清ALT、AST、MDA、GSH-PX及肝匀浆中SOD、MDA、GSH-PX等各项指标含量计算肝系数.结果乌丹醒肝颗粒中剂量对造模大鼠血清ALT升高有显著降低作用,对造模大鼠血清GSH-PX活性降低有显著的升高作用;乌丹醒肝颗粒对造模大鼠血清AST升高有降低作用;乌丹醒肝颗粒大剂量对造模大鼠肝组织MDA水平升高有显著且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作用;乌丹醒肝颗粒大、中、小剂量可以显著提高造模大鼠肝组织GSH-PX和SOD活性.结论乌丹醒肝颗粒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用药提供了药效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10(PSMD10)在同型半胱氨酸激活肝细胞自噬促进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bs+/+和cbs+/-小鼠各8只,2%高蛋氨酸饮食饲养8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AST和ALT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LC3B、p62和PSMD10蛋白表达;qRT-PCR检测PSMD10 mRNA表达;100μmol Hcy干预肝细胞(HL-7702);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AST和ALT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C3B、p62和PSMD10蛋白表达;qRT-PCR检测PSMD10 mRNA的表达;转染PSMD10 siRNA或过表达腺病毒,Western blot检测LC3B和p62的表达;ELISA检测AST和ALT水平。结果与cbs+/+组比较,cbs+/-组血清AST和ALT的水平增加(P<0.01),自噬水平增加(P<0.01),PSMD10表达水平增加(P<0.05);细胞水平与动物水平结果一致;与Hcy+siNC组相比,LC3Ⅱ/Ⅰ的比值降低(P<0.01),p62的蛋白表达增加(P<0.01),AST和ALT的浓度降低(P<0.01);与ad-GFP组相比,ad-PSMD10组LC3Ⅱ/Ⅰ比值增加(P<0.01),p6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1),AST和ALT的浓度增加(P<0.01)。结论Hcy通过上调PSMD10的表达导致肝细胞过度自噬,造成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9.
枸杞多糖防治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赛  姜蓉 《中国药房》2007,18(21):1606-1610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治疗组大鼠用乙醇灌胃10wk复制慢性AFL模型,再用LBP治疗10wk,以戒酒组为阳性对照,作治疗前后比较;预防组用乙醇和LBP同时灌胃10wk,与模型组比较肝脏病理形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肝细胞色素P_(450)2E1(CYP2E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LBP能抑制CYP2E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血清ALT、AST、γ-GT含量,提高GSH-PX、SOD活性,增加GSH含量,减少MDA产生,明显改善和预防酒精所致大鼠肝脏脂肪病变。结论:LBP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地防治AF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小剂量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NAC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剂量NAC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5,90,180 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阿拓莫兰54 mg·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灭菌生理盐水。采用CCl4复制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末次给药后24 h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ALT、AST含量以及肝组织中SOD、MDA、GSH和Hyp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Nrf2、HO-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MDA和Hyp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GSH虽有下降趋势,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Nrf2、HO-1蛋白表达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小剂量NAC低、中、高剂量组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低、中剂量组SOD、GSH、Hyp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高剂量组GSH、Hyp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各剂量组MDA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Nrf2、HO-1蛋白表达均增加,其中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小剂量乙酰半胱氨酸对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Nrf2/HO-1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