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几个热点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葫芦科植物的鉴别能力。方法 使用ITS2、rbcLmatKpsbA-trnH序列的通用引物对葫芦科植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比较各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种内和种间的变异、barcoding gap,并采取相似性探索BLAST 1和最近距离Nearest Distance 方法评价不同序列的鉴别能力。结果 ITS2序列对葫芦科33个属、90个物种、182个样本进行分析,其鉴定成功率较高,在属水平为100.0%,在物种水平为88.5%;psbA-trnH序列对201个样本进行分析,其鉴定成功率在属水平为93.0%,在物种水平为73.1%,但其可以补充部分ITS2不能分析的物种区域。结论 ITS2和psbA-trnH是适合葫芦科植物鉴别的一个较好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ODS和大孔树脂等柱色谱分离方法对Anisopus mannii的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3β-acetoxylup-20(29)-ene(1),1-acetoxy-2-isopropyl-1-tridecene(2),rutin(3),3,6′-diferuloylsucrose(4),3-O-β-D-glucopyranosyl-3-β-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28-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 ester(5),conduritol A(6),hoyacarnoside I(7)。同时采用B16细胞为黑色素抑制的筛选模型,筛选了所有化合物的黑色素抑制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活性,其中化合物5显示出最优活性[30 μmol/L给药浓度,黑色素含量:(27.4±3.5)%,细胞存活率:(54.9±5.6)%],可以作为美白剂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我们的前期研究工作中,通过Tol2转座子介导的插入突变,筛选到了一批组织特异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斑马鱼品系。其中一个品系Tol2:20141221t的GFP在神经系统中表达,但还没有鉴定到Tol2转座子插入到基因组什么位置,造成了哪个基因的突变。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就是对这一由Tol2转座子插入诱导的斑马鱼突变品系进行鉴定。方法 使用交错式热不对称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鉴定Tol2转座子插入的基因组位置;利用原位杂交检测被突变的基因的时空表达是否与该品系GFP表达具有一致性;筛选鉴定纯合体突变体,并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突变造成的发育缺陷。结果 在该品系中,Tol2转座子插入到了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1a(spermidine/spermine N1-acetyltransferase 1a,sat1.a)的第八个内含子区域,致使sat1.a基因转录提前终止。我们筛选到了sat1.a纯合突变体,但是没有检测到明显的发育缺陷。结论 筛选鉴定的Tol2转座子介导的斑马鱼sat1.a突变体没有明显的发育缺陷,但可以作为研究神经系统发育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生物钟广泛存在于生物体,调节生物的生长发育。随着生物钟分子机制的逐步明确,学者发现生物钟基因Rev-erbROR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并在抗炎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该类受体的靶向研究可用于调控机体免疫。该文重点介绍生物钟基因Rev-erbROR在抗炎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包括该受体的相关作用机制及针对该受体的配体研究。  相似文献   

5.
探索庆大霉素C-6′位氨甲基化修饰作用的基因。首先构建用于genT基因缺失的同源重组质粒pFT104,利用接合转移导入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筛选获得一株genT基因缺失工程菌GT106(ΔgenT)。其次构建用于GT106上genN基因缺失的重组质粒pFTN203,通过接合转移导入GT106,筛选获得一株工程菌GTN205(ΔgenT+genN)。最后在genK基因已经明确为C-6′位甲基化酶基因的基础上,在GTN205中敲除genK基因,筛选获得到一株工程菌GTNK308(ΔgenT+genN+genK)。工程菌发酵产物经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与出发菌G1008相比,GT106组分未发生变化,而GTN205不再合成庆大霉素C1,产物主要积累在庆大霉素C1a和C2,GTNK308未检测到庆大霉素C2b。结果说明,genN基因缺失阻断了庆大霉素C1与C2b的合成,表明genN基因参与修饰绛红糖胺C-6′位氨甲基化,而genT并不参与修饰绛红糖胺C-6′位氨甲基化。  相似文献   

6.
中药黄柏种及变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野生棕背鼠平因其活动敏捷?性情凶猛?不易抓取,很难从外表对其性别做出准确判断,影响分笼及后期的实验室繁育,拟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性别鉴定方法?方法 以棕背鼠平的新鲜被毛为材料,Chelex?100 提取毛囊DNA,利用PCR 技术分别扩增锌指结构基因(ZFY/ZFY)片段和Y 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SRY)片段,并建立双重PCR 扩增方法?结果 雄性棕背鼠平扩增出ZFY/ZFY和SRY 两个基因片段,而雌性棕背鼠平只扩增出ZFY/ZFY基因片段?利用这种方法对23 只棕背鼠平?10 只Wistar 大鼠和8 只BALB/ c 小鼠进行性别鉴定,扩增结果与表型判断和解剖结果一致?结论 以被毛为实验材料,减少了对棕背鼠平的惊吓和损伤;建立的双重PCR 扩增方法准确?快速,可应用于鼠的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斑马鱼uba6和uba7突变体。方法 运用TALEN技术在斑马鱼uba6和uba7基因编码区引进突变,并测序鉴定突变类型。结果 成功获得了两种突变类型的uba6和三种突变类型的uba7斑马鱼突变体。结论 成功构建了斑马鱼uba6和uba7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斑马鱼uba6和uba7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method for detecting diarrhea pathogens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in rhesus monkeys and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MP method for detecting bacterial diseases in non-human primate laboratory animals.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205 fecal samples of rhesus monkeys were detected in this LAMP assay.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LAMP for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were analyzed, and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 assay was employed as control. Results The LAMP method established here needed only 45 min to complete the reaction at 63℃. Its detection limit was 10 pg/μL and with a high specificity. The positive rate of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was 1.5% and 6.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Here we have established a fast and simple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LAMP detection method that has strong specificity and high sensitivity and is suitable for rapid detection of bacterial disease in macaque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apid detection kit is underway, and i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diarrhea detectio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反相(ODS)、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8-甲氧基草质素-3-O-β-D-槐糖苷(4)、芦丁(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8)、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9)、短叶苏木酚酸(10)。结论 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7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盐胁迫下紫苏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幼苗总生物量、可溶性糖量、叶片丙二醛(MDA)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各项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71.3%,发芽率为90.5%,发芽指数为15.9,活力指数为0.129 6。各处理均提高了幼苗总生物量和可溶性糖的量,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趋势,降低了叶片MDA的量,显著地提高了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且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0.79、7.69、5.84 U/mg)。结论 50 mg/L ALA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泰山野生白苏Perilla frutescens叶挥发油组成及抑菌活性。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苏叶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为供试菌种,平板打孔法初步测定挥发油抑菌活性,试管稀释法测定挥发油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 白苏叶挥发油已鉴定成分占总量的98.45%,其主要成分有2, 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 [3.1.1] 庚-2-烯(18.23%)、紫苏酮(18.16%)、戊基苯酚(17.3%)、石竹烯(14.79%)、芳樟醇(7.69%);白苏叶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0、2.500、0.625、0.100 μL/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000、2.500、1.250、0.200 μL/mL。结论 白苏叶挥发油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尤其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3.
紫苏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紫苏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紫苏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紫苏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9种化合物。结论本研究为紫苏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紫苏子脂肪酸类成分抗过敏.炎症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即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白三烯的研究概况,并与同系列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进行了比较,进而提出开发利用紫苏油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冬虫夏草的遗传分化及分布格局。方法 分析冬虫夏草rDNA ITS序列差异及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 冬虫夏草ITS1-5.8S-ITS2序列在我国主要冬虫夏草产地21个居群间的差异较小,遗传距离仅为0~0.018。ITS1和ITS2序列中的GC的量与冬虫夏草居群的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居群的经度和海拔相关不显著。基于ITS序列的碱基变异将我国主要产地冬虫夏草分成4支,其地理位置与纬度有关,分别是环青海湖地区、青海中南部-甘肃-四川-西藏东北部区域、云南、西藏林芝米林地区。结论 基于rDNA ITS序列微小差异更能反映我国冬虫夏草资源在大尺度地理范围的分布格局,进一步证实了冬虫夏草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于不同纬度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最适复合药性培养基,并对复合药性发酵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在不同复合药性培养基中进行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测定其胞外多糖和菌丝体产量。根据复合药性发酵茯苓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进行提取分离和定量测定。结果 在发酵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75%薏苡仁和枸杞子组成最适复合药性培养基,茯苓菌丝体干质量达14.29 g/L,茯苓胞外多糖达8.22 g/L。药性发酵茯苓中总多糖、总糖、总灰分、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5.35%、45.73%、4.79%、21.43%。结论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中药材组成的复合药性培养基对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有较大影响,为其液体发酵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快速识别及鉴定灯心草及野灯心草中的菲类成分。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技术研究菲类成分的裂解规律,并分别对灯心草和野灯心草甲醇提取液中的菲类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结果 在负离子模式下,菲类成分容易丢失2H的碎片,推测可能是乙烯基与苯环环合而失去2个氢;也易发生重排丢失羰基,呈现出一定的裂解规律。根据菲类成分的裂解规律,从灯心草和野灯心草甲醇提取物中快速筛选了21个菲类成分,其中6个成分经与对照品比对而准确鉴定;另外结合质谱裂解信息及极性差异,推测出其中5个成分的结构。结论 HPLC-ESI-MS技术既可以从中药复杂体系中快速识别菲类成分并根据裂解规律初步确定菲类成分结构,也是实现中药中目标天然产物定向分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木香为国内外常用药材,传统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简要对木香的品种进行了考证,发现木香虽然有许多异名,但Saussurea lappa为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着重对木香有效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倍半萜内酯和三萜类为木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且木香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对木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木香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选取适合提取木豆叶中黄酮的方法,并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方法 以木豆叶中荭草苷、木犀草素和总黄酮的提取率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为指标,将微波辅助提取与热回流、超声波及浸泡提取方法相比较,并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影响荭草苷和木犀草素提取效果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 通过比较确定微波辅助提取法较为适合木豆叶中黄酮的提取;优化得到荭草苷和木犀草素最佳微波提取工艺参数为:木豆叶粒径为50目,乙醇体积分数为80%,料液比1∶20,提取温度60 ℃,提取次数4次,提取时间10 min,微波功率500 W;荭草苷和木犀草素的提取率分别为(4.42±0.01)、(0.10±0.01)mg/g。结论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木豆叶中的黄酮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产物抗氧化效果好的特点,优化的工艺参数具有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天门冬核DNA ITS序列差异及其与地理位置的关系,为不同居群天门冬的鉴定和道地产区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PCR法对25个地区的75个样本ITS序列扩增后双向测序,用软件DNAMAN和MEGA 4分析测序结果。结果 每个地区的3个样本的ITS序列基本相同,不同地区样本间的ITS全序列存在一定差异,ITS2片段变异高于ITS1。贵州产天门冬遗传分化度较大,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较多。IT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表明,同一个地区的3个样本优先聚类,然后是同省的样本聚类,位于北纬24.6°~36.6°和22.2°~24.4°的样本分别聚为1大支;第1大支中包括青海、湖南和贵州省的样本,第2大支则包括浙江、广东、云南和广西4省的样本。结论 ITS序列可鉴定不同产地的天门冬,贵州省是天门冬药材道地产区之一,不同地区天门冬的亲缘聚类主要与纬度相关,与经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