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早期对血清sCD40L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7例,均给予3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后分为2组,分别序贯给予维持剂量氯吡格雷75 mg·d^-1(33例)、150 mg·d^-1(34例),分别于服用氯吡格雷前、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24 h、服用氯吡格雷第5天取患者肘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sCD40L浓度。选取正常对照组28例,不予药物干预。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低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水平(P〈0.05)。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药前血清sCD40L浓度高于服用负荷量氯吡格雷24 h后血清sCD40L浓度,同时高于序贯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第5天血清sCD40L浓度(P〈0.05);序贯75 mg·d^-1与序贯150mg·d^-1第5天对sCD40L的浓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5*bv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高于非冠心病人群,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可溶性炎症因子CD40L(sCD40 L)、可溶性P-选择素、IL-8和IL-10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患者80例,分组为替格瑞洛组(n=40)和氯吡格雷组(n=40)。ELISA法检测PCI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7天血清sCD40 L、P-选择素、IL-8和IL-10水平,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聚集反应。结果 (1)急诊PCI术后24 h,与PCI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中促炎因子sCD40 L、P-选择素和IL-8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且两组的抑炎因子IL-10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中sCD40 L、P-选择素和IL-8的水平显著低于术后24 h,两组血清中IL-10水平均高于术后24 h;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中sCD40 L、P-选择素和IL-8水平与术前相比无差异,但替格瑞洛组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术前。(2)对行急诊PCI术AM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不同影响:术后24 h,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清中sCD40 L、P-选择素和IL-8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术后7天,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清中sCD40L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IL-10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而p-选择素和IL-8的水平在两组之间比较。(3)替格瑞洛组术后7天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的低反应性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2.5%vs.20%)。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可以更显著降低PCI术后一周内促炎因子sCD40L水平,并增加抗炎因子IL-10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表明替格瑞洛短期对炎症及血小板反应的调节作用强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3.
袁平年  王琦 《海南医学》2022,(23):3001-3005
目的 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与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氯吡格雷疗效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和汉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9例CHD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PCI后行氯吡格雷治疗。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空腹肘静脉血样本测定ALP水平,根据ALP水平分为高水平组(60例)和低水平组(89例)。采用改良血栓弹力图法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氯吡格雷疗效的因素。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绘制Kaplan-Meier曲线评价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水平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ALP水平分别为(3.56±1.01) mg/L、(2.69±0.48) g/L、(142.29±29.23) U/L,明显高于低水平组的(3.05±0.89) mg/L、(2.33±0.51) g/L、(126.25±28.18) 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患者的氯吡格雷疗效为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CD40L表达及血浆MPO水平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对二者的影响.方法: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40 mg治疗组、20 mg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7天、1个月空腹检测血清中MPO和sCD40L的水平.结果:(1)ACS发生后血液中sCD40L、MPO会迅速升高,在PCI的影响下,两者继续升高,然后逐渐下降.(2)治疗组PCI术后血清sCD40L、MPO水平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sCD40L与MPO的变化趋势的相关性分析无相关性(P=0.58,r=0.153),结论:PCI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sCD40L、MPO进一步升高;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PCI后血清sCD40L、MPO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OL)的变化,了解其对斑块稳定和免疲炎症抑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丹缸注射液治疗纽(n=39),对照组患者给予扩冠、抗凝、调脂,溶檄(或PCI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组血清sCD4OL水平(2.14±0.37ng/mL)较治疗前(3.46±0.42ng/mL)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后(3.39±0.49ng/mL,2.82±0.57ng/mL)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明显降低sCD40L的水平,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从而改善该病进程.  相似文献   

6.
冠脉支架术前、术后血清sCD40L水平与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相sCD40L水平变化,以探讨sCD40L与再狭窄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接受普通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1例(研究组),健康正常对照组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5,15,180d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sCD40L。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清sCD40L为(6.54±1.5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1±0.68)ng/ml(P<0.05)。支架内再狭窄率24.4%(10/41)。再狭窄患者支架术前sCD40L水平为(7.34±1.25)ng/ml,明显高于无再狭窄患者的(4.36±0.98)ng/ml;术后血清sCD40L水亦显著高于无再狭窄患者(P均<0.01);再狭窄患者支架术后高水平sCD40L持续至术后6月,而无再狭窄患者术后5d则恢复至正常。结论再狭窄患者支架术前、术后血清sCD40L水平增加提示sCD40L可能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7.
程保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35-263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对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术前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IL-6、hs-CRP、Ps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7天IL-6、hs-CRP、P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够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抑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低反应替代口服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干预组,在2015年1月之前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低反应继续口服替格瑞洛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hs-CRP和sCD40 L水平、主要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格瑞洛可降低氯吡格雷低反应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hs-CRP和sCD40 L水平,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GMP-140的变化及氯吡格雷的干预影响和临床疗效。探讨sCD40L与GMP-140关系,在UA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氯吡格雷的抑制炎症反应作用。方法59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mg,次日起每天75mg,连服2周)3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无任何治疗)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9例UA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GMP-140浓度,并观察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结果UA患者血清sCD40L、GMP-140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sCD40L、GMP-14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氯吡格雷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sCD40L可刺激GMP-140表达,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癍块不稳定的标志。氯吡格雷可减轻AS的免疫炎症反应,稳定癍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外周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并探讨其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72 h内的AACI患者38例,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其入院后第1、7天血清sCD40L水平,同时观察不同梗死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ACI患者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与健康人组33例测定值作对照.结果 ACI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水平(8.0061±5.00198)ng/mL明显高于健康人组(1.5353±1.0005)ng/mL(P <0.01),第7天患者sCD40水平(6.4123±3.3168)ng/mL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健康人组(P<0.05);大梗死组患者sCD40水平(10.0960±2.2117)ng/mL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组(7.6143±5.2981 )ng/mL(P <0.01);脑梗死体积与MBI呈负相关(γ =-0.582,P<0.01).结论 sCD40L是AACI脑缺血损伤的重要炎性致病因素之一,检测sCD40L水平有益于AACI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 0L及血清可溶性CD4 0L(sCD4 0L)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别对正常对照组 16例、稳定心绞痛 2 4例、不稳定心绞痛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患者血单核细胞表达CD4 0L及血清可溶性sCD4 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UA组及AMI组血单核细胞表达CD4 0L及血清sCD4 0L水平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 (P <0 0 1)。AMI患者血清sCD4 0L水平与UA组无差异 (P >0 0 5 ) ,但AMI发病后 2 4小时sCD4 0L有一峰值。PTCA后血清sCD4 0L明显高于PTCA前 (P <0 0 1) ,但血单核细胞表达CD4 0L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可溶性CD4 0L升高是判断ACS的可靠血清学指标 ,且可能是冠脉病变的活动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炎症介质IL-6、hsCRP水平及血小板活性指标CD62p、CD63的改变。方法: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前30min,术后2、24、72、96h分别检测炎症介质IL-6、hs。CRP和血小板功能活性指标CD62p、CD63水平。hs—CRP测定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IL-6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CD63水平。选择53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作对照,观察冠脉介入前后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IL-6、hs-CRP、CD62p、CD63明显增高(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2、24、72hIL-6、hs。CRP、CD62p、CD63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在术后24h达峰值,术后72h降低,术后96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冠脉介入治疗激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及炎症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后血浆CD40L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以及PAPP-A对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43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18例)和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CD40L和PAPP-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中CD40L和PAPP-A的水平.并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36例病人术后6月复查了冠脉造影,分析其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ACS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术后血浆CD40L和PAPP-A水平比稳定型心绞痛组高.直线相关分析发现ACS组患者CD40L与PAPP-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手术后6月内有心血管事件组术后PAPP-A较无心血管事件组高.手术后6月内有再狭窄的病人术后PAPP-A水平较无再狭窄的病人高,且PAPP-A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CD40L和PAPP-A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高,两者有显著相关.CD40L水平升高与ACS的关系可能与其刺激PAPP-A的表达增加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的PAPP-A水平的检测可以预测术后6月内主要心脏事件和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通心络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血清sCD40L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的变化,了解其对斑块稳定和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组(n=33)和他汀类治疗组(n=17),测定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治疗前后sCD40L水平明显下降,通心络组下降34.6%,他汀类组下降33.4%,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两组用药前比较和用药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予以通心络胶囊治疗一疗程,可明显降低sCD40L的水平,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方对痰浊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患者sCD40L及hs-CRP的影响。方法:将78例接受冠脉动脉介入治疗的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治疗组(39例)。前者予常规西药治疗,后者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方,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sCD40L及hs-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sCD40L和hs-CRP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周末对照组sCD40L及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可显著降低痰浊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介入术后sCD40L及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8年12月96例住院的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负荷剂量组(600mg)和常规剂量组(300mg),PCI术前给药,其他常规治疗不变。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术后24h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血小板计数(PTL);术后6、12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以及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高负荷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罪犯血管术后即刻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5&#177;6.1)%和(38.7&#1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A(%)分别为(17.5&#177;7.6)%和(18.3&#17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PTL(&#215;106/mm3)分别为(159.0&#177;48.3)和(186.2&#177;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及12hCK-MB(mmol/L)分别为:(16.2&#177;3.9)、(13.4&#177;3.9)和(18.4&#177;4.8)、(15.5&#17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MAC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应用600mg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且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聚集率(MA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S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血清中CD62p及PAC-1水平,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各组人群血小板聚集率(MAR)水平,应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Fib、PT、APTT及TT水平。观察各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术后CD62p、PAC-1以及MAR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术后血浆Fib浓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PT、APTT及TT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凝血活性水平升高可能是PCI术后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检测ACS患者治疗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IA)对入选的60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的外周血sCD40L水平进行检测,及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ACS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AMI血清sCD40L明显高于UA组高(P<0.05);随访期ACSsCD40L增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sCD40L的升高在AC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应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给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情况及对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确诊后即刻给予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服用维持量75 mg/d,B组于确诊后即刻给予负荷量600 mg,后服用维持量150 mg/d。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3 d采用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于介入手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3 d分别抽取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①B组的CR发生率低于A组(P<0.05)。②两组中发生CR者血小板抑制率均低于氯吡格雷反应正常者,而B组在氯吡格雷反应正常及发生CR的情况下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A组(P<0.05)。③两组中发生CR者术后24 h及术后3 d血清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药物反应正常者,而B组在药物反应正常及发生CR的情况下均较A组更有效降低血清hs-CRP、P-选择素水平(P<0.05)。结论对于ACS患者,相对于负荷量300 mg+维持量75 mg/d,给予负荷量600 mg+维持量150 mg/d的氯吡格雷可减少CR的发生率,并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CD40配体(CD40L或CD154)的表达及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71例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另选对照20例。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病例血小板表达CD40L和P-选择素(CD62P)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ACS患者(包括UA组和AMI组)血小板表达CD40L和CD62P的水平及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SA患者和对照组(P〈0.05),UA组和AMI组、S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D40L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CD40L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生,且可能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