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灭活与抗原性破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比较,在300μW/cm2紫外线照射下,HAV颗粒感染性灭活速度远快于抗原性的破坏。经1%过氧化氢作用的HAV颗粒,其感染性灭活速度与抗原性破坏速度基本呈平行关系,作用60分钟,感染性消失,抗原性亦被破坏。  相似文献   

2.
氯灭活甲型肝炎病毒与其核酸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氯灭活HAV与HAV核酸变化的关系,采用大片段逐步步移RT一PCR技术对HAV核酸全序列进行扫描。结果,在25℃以10mg/L有效氯作用30min,可完全灭活HAV,而5mg/L有效氯作用60min则不能。在HAV核酸全序列中,各部分对氯的抗力不一,以5′NTR为敏感。用10mg/L有效氯作用30min,检测其为阴性,其次为3′NTR,当10mg/L有效氯作用60 min时,亦为阴性;结构区的某些片段对氯的抗力较强。以10mg/L有效氯作用30min,进一步缩小氯对HAV核酸作用敏感区间{即近5′NTR)的检测发现,病毒最初的1~671bp检测呈阴性,而669~1023bp仍呈阳性。结果表明,氯灭活HAV与其核酸5′NTR的损伤一致,在充分了解氯对HAV作用机理的基础上,PCR可用于消毒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甲型肝炎病毒PCR检测结果与其感染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检测,以300μW/cm2紫外线照射10分钟,或用1%过氧化氢处理30分钟,对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性的灭活率为99.99%,但用PCR法未检出5'端非编码区的扩增片段;经紫外线照时20分钟,HAV感染性虽全部消失,但仍可检出P1区扩增片段。结果表明,HAV感染性的有无与PCR扩增产物检出与否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Biziagos与Passagot所报告的实验数据,通过回归方程与消失速率常数的计算,表明不论在自净或戊二醛作用下,HAV感染性的消失均较其抗原性为快。  相似文献   

5.
甲型肝炎病毒灭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信祯 《消毒与灭菌》1989,6(4):215-218
  相似文献   

6.
氯和二氧化氯灭活甲型肝炎病毒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氯和二氧化氯灭活HAV机理及用PCR评价消毒效果的可行性,采用细胞培养、ELISA及大片段逐步步移RT-PCR方法对消毒前后HAV感染性、HAAg抗原性及HAV核酸全序列进行检测。结果,以含有效氯10 mg/L消毒液作用30 min,或含二氧化氯7.5 mg/L的消毒液作用10 min,对HAV感染性的灭活率均为100%,均可破坏HAV核酸5’非编码区;但检测两者HAAg抗原性P/N值分别为3.21(阳性)与2.02(阴性)。结果表明,HAV感染性的灭活与HAV核酸5’非编码区破坏是一致的,可用PCR技术检测HAV核酸5’非编码区以判定HAV灭活与否。  相似文献   

7.
<正> 早在1945年,Havens就开展了对“传染性肝炎”病原体的消毒研究工作。尔后,甲型肝炎病毒(HAV)的分离提纯(1971年)和细胞培养的成功(1979年)又促进了有关研究工作。本文就HAV灭活方法研究的发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以细胞感染法检测紫外线与过氧化氢对甲型肝炎病毒联合灭活的效果。结果,照射强度为300μW/cm2的紫外线与1%过氧化氢联合作用5分钟,可将该病毒灭活99.94%,远高于单以紫外线或过氧化氢作用者  相似文献   

9.
<正> 甲型肝炎病毒(HAV)灭活试验,在未解决细胞培养技术之前,除使用实验动物(黑猩猩、狨)外,均以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间接判断。前法实施难度大,无法大量进行,后者又不能准确表达病毒感染能力的消失,从而限制了有关研究的进展。八十年代初期,HAV细胞培养技术逐渐成熟与推广。该技术的建立为正确判断HAV的感染性是否存在,消毒处理是否达到无害化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对甲型  相似文献   

10.
现对人甲型肝炎病毒受体 1(huHAVcr 1) ,也叫肾损伤分子 1(Kim 1) ,亦称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粘蛋白域蛋白 1(Tim 1)及其家族的结构和功能作一综述 ,反映这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功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对水消毒效果及消毒副产物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种二元制剂固体二氧化氯对水消毒效果及其在水中毒副产物含量,以评价其使用安全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以含0.5 mg/L的二氧化氯对污染水样和天然水样作用30 min,均可使水中大肠杆菌降至0/100 ml。在水温5℃~30℃范围内、色度低于15度、pH值5.5~8.5条件下,用0.5 mg/L对水体消毒可保持消毒效果不变。经0.5 mg/L二氧化氯消毒处理30 min后的池塘水样中未检出三氯甲烷,检出四氯化碳0.01~0.17μg/L。同一池塘水经含有效氯1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30min后,检出三氯甲烷55.51~233.46μg/L,检出四氯化碳0.32~0.45μg/L。结论0.5 mg/L二氧化氯可完全杀灭天然水中大肠杆菌,且处理后水中毒副产物含量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处理后的天然水中三氯甲烷平均含量明显超出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有机物对二氧化氯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和细胞感染技术,对病毒悬液中小牛血清白蛋白影响二氧化氯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用含量30 mg/L二氧化氯作用15 min,对含高浓度小牛血清白蛋白悬液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仅为0.22,对含低浓度小牛血清白蛋白悬液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为3.28。用含量为40 mg/L二氧化氯作用15 min,对含高浓度小牛血清白蛋白悬液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均4.00,对含低浓度小牛血清白蛋白悬液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均4.00。结论病毒悬液内含小牛血清白蛋白明显影响二氧化氯对病毒灭活效果,且随其浓度增加影响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对该消毒剂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用含二氧化氯121 mg/L该消毒剂水溶液作用5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对大肠杆菌的能量试验,其最低合格浓度为600 mg/L二氧化氯。用含二氧化氯121 mg/L消毒液喷洒木质物体表面至其潮湿,作用20 min,对其表面上的自然菌平均杀灭对数值>1.00;浸泡织物10 min,对其携带的自然菌平均杀灭对数值>1.00。结论该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物体表面自然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氯胺和二氧化氯协同对f_2噬菌体灭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氯胺和二氧化氯协同对水中f2 噬菌体的灭活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氯胺和二氧化氯对f2 噬菌体有明显协同灭活作用 ,但混合液中无新自由基产生。其灭活f2 噬菌体效果 ,随水的温度和 pH值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