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条辨》中增液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清代吴鞠通在继承《伤寒论》的基础上,师承叶天士治疗温热病的经验而写成的温病学派较为完整的代表著作,现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同列为四部经典。本书中许多方剂现于临床中仍发挥着重大作用。本人通过学习这部著作,对温病的理法方药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姜汁是由新鲜生姜捣汁而成,其性味归经同生姜,为辛温之品,有发汗解表、和胃止呕、温肺止咳、散寒解毒之功。与生姜相比,姜汁辛散之力强,和胃止呕作用优。但其性温,因此,温病医家多将其列为禁品。然而,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独辟蹊径利用姜汁辛散和胃之力,将其灵活变通,运用于温病临床治疗中,多获良效。所憾后世医家对此法未予以重视,临床应用并不多见,仅宋杰对其应用规律作过初步探讨。为发掘这一经验,进一步探讨其配伍用药规律,笔者对《温病条辨》中使用姜汁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并选取吴鞠通应用姜汁的医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白虎汤首见于<伤寒论>,乃属辛凉重剂,善清气分邪热,主治外感热病,包括各种温病气分热盛之证.吴鞠通继承并灵活运用白虎汤于温病中,创造了一系列以白虎汤为基础方的白虎汤类方,包括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苍术白虎汤、化斑汤等.  相似文献   

4.
5.
吴鞠通《温病条辨》是在温热大师叶天士的学术成就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的一本系统论述四时温病的专著,书中一整套温病的治疗大法和方剂,使温病学的辨证施治内容更趋完整。《温病条辨》上焦篇原文第七条谓: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  相似文献   

6.
口渴是温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内经《素问·刺热篇》曰:“肾热病者,先腰痛(骨行)酸,苦渴数饮身热。”说明热邪耗阴,阴津不足则苦渴数饮以自救。张仲景《伤寒论》较全面地论述了口渴。如热邪伤津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大承气汤证;膀胱气化不行,气不化  相似文献   

7.
以<温病条辨>中湿热类温病治疗中应用补益药的方剂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方剂配伍进行分析,指出在湿热类温病治疗中,补法有通补、守补及涩补之分.对湿伤阳气,而湿浊犹存者,以通补为法;湿热伤正,湿去八九者,则治以守补;湿热伤正,正气耗散者,又以涩补为法.  相似文献   

8.
许家松 《中医杂志》2013,54(6):522-525
《温病条辨》创建了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温热、湿热分类的温病辨证论治新体系.其中,温热、湿热分类对温病证治具有重要和执简驭繁的临床指导意义.从吴瑭自述、湿热类温病病机复杂性的论述、诊治与用药原则的提要钩玄、条文与方剂的数量等方面,论述了湿热类温病是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并附医案验证其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9.
段妍君 《光明中医》2012,27(10):1955-1956
仲景于《伤寒论》中创承气汤三方,以苦寒攻下之剂治疗阳明腑实之证,开下法治病之先河。后世医家于此法应用方面多有发挥,如清代医家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中又随证斟酌,或兼扶正,或兼养阴,或用导法,法活而机圆,实堪效法。今略做探讨,以期能明下法之纲目。  相似文献   

10.
从病机、药物组成、药量的角度出发,研究、比较半夏泻心汤和七首泻心汤类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温病条辨》中竹叶的功效。方法:研读《温病条辨》,结合历代本草中关于竹叶的论述,对其功效进行总结。结果:《温病条辨》中竹叶的功效主要有辛凉透表、清泻表热、清透凉营、芳香清络、淡渗利湿。竹叶味甘淡、性寒,具芳香之气,寒能清热,甘能滋补,淡能渗利,芳香而具透达之性,符合温病热盛阴伤而夹秽浊的病机特点。结论:竹叶一药而多效,在《温病条辨》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2.
一、肺疟王某某,男,42岁,农民。1950年9月13日就诊。患者20天前发热(低热),咳嗽、咯痰、量多稀白。在当地治疗,用青霉素肌注,2次/日,内服中药二陈汤、小半夏汤等方加减无明显效果。诊见:低热(37.8℃),渴饮,咳嗽频作。咯痰稀白,自觉背部畏冷,舌苔薄白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900/立方毫米。胸透见肺纹理增粗,余无异常。此为肺疟。治宜轻宣肺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温病条辨>中湿热类温病所出83首方剂为研究资料,通过对其多频用药进行分析,提出该类温病以"祛湿、清热、补气、理气"为主要治法,进一步归纳湿热类温病之综合病理变化为"湿""热""虚""郁".并指出"湿""热"可外感,可内生;"虚"以气虚为主,亦可见阴虚;"郁"以气郁为主,尚可见血瘀.四者之中,"湿"与"热"为始动因素,是导致"虚""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构成温病湿热病证的综合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温病条辨》银翘散及类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江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87-87,89
本文以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就《温病条辨》中银翘散及其类方的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作了逐一分析,指出银翘散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较强的解热、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故治疗范围较广,凡是外感风热邪毒,邪在卫分,或卫气同病均可用之,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异病同治之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陈保红 《光明中医》2010,25(6):925-926
<正>银翘散出自于清.吴塘(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一书中。该书载方204首,自创新方16首。临床上常用的银翘散就是自创的新方之一。该方在现在刊行的大中专院校教材及其它文献书中,大都认为是治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运用桂枝之道,为后世圭臬,仲景通过桂枝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变化,体现桂枝具有"调和营卫、温经通络、温阳利水、平冲降逆、化瘀消徵、温通血脉"诸功。若能参悟桂枝的功效,自能全面掌握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论《温病条辨》中地黄之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规律。方法 :对《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形式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结果 :《温病条辨》记载含有地黄的方剂 35首 ,另有随证加味运用地黄 6处。吴鞠通既用地黄清热凉血、散血止血祛病邪 ,又用地黄滋阴养血、增液生津扶正气 ;地黄之配伍善于根据病位并利用药物性味组合增强疗效或化生新的功用 ;强调地黄不同炮制品间存在药性差异 ,临床应区别运用 ;指出湿热熏蒸之证当忌用地黄。结论 :《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十分广泛 ,且有独到之处。吴鞠通的用药经验对温病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刁人政 《四川中医》2008,26(12):42-43
《温病条辨》在温病初起首用辛凉,温病传变中善用辛凉,并发展性地应用了辛凉甘寒法、辛凉淡渗法、辛凉辛温法、辛凉苦温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