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疸属血分病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疸属血分病变浅析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100007)车念聪首都国际机场急救中心(100621)王燕华关键词黄疸,湿入血分,血分瘀血,祛湿活血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病变。《金匾要略》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疾病所致黄疸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粘膜、巩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人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umol/L。如果血清总胆红素在34.2umol/L以上,临床上即表现为有黄疸,如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无肉眼可见的黄疸时,则称为隐性黄疸,此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常小于34.2umol/L。  相似文献   

3.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粘膜、巩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正常人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umol/L。如果血清总胆红素在34.2umol/L以上,临床上即表现为有黄疸,如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无肉眼可见的黄疸时,则称为隐性黄疽,此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常小于34.2umol/L。  相似文献   

4.
浅谈治黄活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治黄活血青海医学院附院(810001)李方中关键词黄疸,活血,阴黄,阳黄黄疽一病在《圣济总录·黄疸门》分为9疸36黄,但不外乎阳黄、阴黄之分。当代关幼彼教授曰:“黄疸一病病在百脉,治黄必活血,血活黄易却。”为治疗黄疸病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将笔者学习...  相似文献   

5.
活血法是中医治疗血症重要大法之一,笔者在其基础上,变通应用治疗外科多系统疑难病症,取得良好收效,现简述之,供临床参考。1温通活血法血宜温,温则通,寒则凝。《内经》指出:“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相似文献   

6.
急性黄疸性肝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称之为"黄疸".我院自1980年以来先后收治91例,其中27例采用清热凉血活血法治疗,取得初步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余俏俏  李君  李宁 《环球中医药》2020,13(9):1540-1543
目的 探讨健脾活血退黄颗粒对脾虚血瘀型小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2019年于平顶山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17例脾虚血瘀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苯巴比妥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活血退黄颗粒口服,4天为1个疗程,每组2个疗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8天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两组黄疸患儿退黄天数、总有效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治疗组黄疸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儿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天,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治疗4天时(P0.05),且治疗组患儿各项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3)治疗组患儿黄疸平均消退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4)治疗组腹泻、嗜睡、体重不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疹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健脾活血退黄颗粒治疗小儿黄疸,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云鹏治喧黄疸经验丰富,认为黄疸一证实多虚少,治宜去邪为先黄疸初起多为湿热疫毒炽盛,宜用重剂清热解毒,通腑利胆;久黄迁延,则湿热疫毒胶结阻于血分,邪瘀互搏,治宜活血祛瘀与清热利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根据<内经>"湿热相交,民当病疸"和<金匮要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之论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肝胆湿热瘀毒为患.其治疗,<仁斋直指方>有"治法纲领大要,疏导湿热于大小便之中"之论;仲景治黄疸立大黄、硝石泻下瘀热之法;近人关幼波"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之说都给予我们很大启示.结合临证近20年的治疗体会,认为在清热利湿基础上,使用活血药化瘀生新,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有利于防止转变成慢性肝炎兹举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补肾活血法应用于慢性再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祖国医学中虽无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这一病名,但从本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观察属祖国医学文献所载的“虚劳”、“血枯”、“亡血”、“血证”等范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记载:“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的学习及前人相关文献的复习,领悟到“湿”为黄疸致病之因,“血分”是黄疸病位之所在,湿瘀血分是黄疸病机之关键,祛湿活血为黄疸病之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佼  吕文良 《河北中医》2011,33(2):220-222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胆红素生成增多或肝脏处理障碍均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当血中总胆红素浓度〉34μmol/L时就会出现黄疸。黄疸作为疾病状态的一种表现具有很大的临床和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与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治之异,阐明健脾活血法的理论基础,通过临床病例体现健脾活血法在该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行气破血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4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气破血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46例分析江承柏,贺江平(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关键词重度黄疸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行气破血法治疗,血瘀血热我们在总结运用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经验时...  相似文献   

15.
《外科证治金书》谓:"人之一身,气血而已,非气不生,非血不行".气与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气喜条达、血宜畅通.否则,一旦由于病邪的侵袭,影响气血之正常运行,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血凝滞现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16.
卢秉久教授认为黄疸与湿邪密切相关,病机关键是瘀血。湿入血分是黄疸之因,瘀血是黄疸之本,"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瘀血滞留体内,瘀滞脉道,损伤正气,耗损伤血,日久又可化热生火,煎熬阴血,灼伤脉络,更使阴血受伤。提出祛湿之法,有汗、吐、下之分,活血则随证施之,湿邪偏于表,汗法为主,使湿邪从肌表而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加黄芪汤;湿邪在里在下,当下当利,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栀子柏皮汤;湿邪偏于上,当用吐法,瓜蒂汤。血瘀与热邪为患,选用丹皮、赤芍等凉血活血之品;热邪耗伤阴血,血热兼血虚,选用丹参、当归等养血活血之品;寒湿凝滞血脉,或湿从寒化,则选用附子、桂枝等温经活血之品。湿去则气机易畅,邪热易除,瘀滞易消;血活湿易行,血活则经脉通,气机畅,升降出入无碍则湿邪易除。兼见腹水,不可专执利水、令之骤消,当溯求本源辅以利水之品,否则易反复或加重病情;兼见转氨酶升高,适当加入太子参、五味子。卢师还重视恢复期巩固,指出黄疸消退不可骤然停用清热利湿药;预后则以调理脾胃为主,以图固本之效。卢师强调,临证思路必须清晰,药随症转,证变药变,切忌墨守成规,拘泥书本。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痰法治疗顽固性黄疸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羽萍 《陕西中医》1998,19(3):104-104
采用活血化痰基本方(赤芍、丹参、茅根、丹皮、橘红、杏仁等)治疗顽固性黄疸56例,总有效率92%。认为本病病机是湿热与痰瘀相阻血分,黄疸胶固难化。提示本法有活血化湿、化痰散结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疸一病多与肝病及脾,肝脾同病,胆汁外溢有关。本文指出淤血阻滞也为黄疸的重要病机之一。并列举有关文献,总结出黄疸必血淤,淤行黄易退。总之,治疗黄疸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活血化淤之剂。笔者又结合临床实践证明单用茵陈、金钱草、板兰根、连翘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剂,对轻症黄疸可以达到退黄目的,若加入丹参、当归、郁金等活血养血之品,则不但可促进黄疸早日消退,而且可促进肝脾回缩和麝浊、麝絮下降,对重症黄疸,则非茵陈、金钱草、栀子所能取效。  相似文献   

19.
浅论中医黄疸蓄血理论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医对蓄血发黄认识相当深刻,宋金时期已建立了黄疸蓄血理论;黄疸血分说并非创立于清末西学影响之下,而是在明清之交从黄疸蓄血理论中被阐发出来的;清末,西学传入使得中医蓄血理论及血分说得到了新的发展,血开始成为黄疸因机证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健脾祛湿、解毒活血法治疗小儿乙肝相关性肾炎3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秀群 《河南中医》2003,23(9):47-47
1997年 6月~ 2 0 0 2年 8月 ,本科住院及门诊接治的乙肝相关性肾炎患儿 38例 ,以健脾祛湿、解毒活血方法治疗 ,收到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8例患儿中 ,男 2 2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14岁 ,平均 8.4岁。全部病例实验室检查HBsAg、HBcAb均阳性 ,尿蛋白 +~ ;其中 2 4例HBeAg阳性 ,黄疸指数偏高者10例 ,ALT异常 30例 ,有肝脾增大者 12例 ,肾功能检查血BUN升高者 12例 ,肾脏超声有改变者 4例 ,血尿 2 6例 ;全部患儿临床症状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其中伴恶心、纳差者2 4例 ,黄疸 6例 ,头晕 12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