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手术疗效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因素的差异。同时,分析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8年,所有患者均健在。术后10例出现伴有口周或肢端麻木等症状的低钙血症,4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3例患者术后2年内发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在术后^131I扫描中发现有肺转移。转移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1,肿瘤大小、被膜外侵犯比例和肿瘤位于上极比例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PTMC患者的方法;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块位于上极和侵犯被膜外组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病理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某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TNBC患者纳为TNBC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100例非TNBC患者纳为非TNBC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同时,TNBC组患者行3年的随访观察,对比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TNBC组发生淋巴结转移者比例、远处转移者比例、局部复发者比例均高于非TNBC组(P0.05);TNBC死亡组远处转移者、局部复发者比例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TNBC患者肿瘤病理特征呈现出淋巴结转移率高、远处转移率高、局部复发率高的显著特点,且患者肿瘤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胃癌术后预后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峰  高阳  张力  张杰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253-255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315例胃癌术后病例,以死亡为结果量,以性别、年龄等13个因素为解释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术后5年累计生存率为45.70%,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组织学分型、肿瘤分化程度、UICC-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站数、肿瘤远处转移、浸润深度、联合脏器切除、血管癌栓形成与患者5年生存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保留在方程中的协变量是:肿瘤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RR=0.588)、UICC-TNM分期(RR=1.423)、淋巴结转移站数(RR=1.536)、肿瘤远处转移(RR=4.544)、联合脏器切除(RR=3.147)。结论肿瘤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UICC-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站数、肿瘤远处转移、联合脏器切除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强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前SII的最佳截断值,分析术前SI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前SII最佳截断值为750.64,高SII组(SII≥750.64)中肿瘤≥5 cm和肿瘤低分化的患者比例高于低SII组(SII<7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EA、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术前SII均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术前SII是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术前SII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高SII提示...  相似文献   

5.
施信荣  孙斌  王亚雷 《天津医药》2019,47(6):628-631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切除治疗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治疗的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共166例, 记录患者的性别、 年龄、 ESD治疗过程、 术后病理、 追加手术治疗情况以及术后随访资料。结合病理结果, 分别按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分类、 eCrua评分系统进行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结果 166例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ESD术后治愈性切除146例 (88.0%); 非治愈性切除20例 (12.0%), 其中9例追加手术治疗。非治愈性切除组中病变直径> 30 mm、 合并溃疡、 未分化型患者比例高于治愈性切除组 (P<0.05)。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7 (3~33) 个月, 期间1例出现复发, 无胃癌相关死亡病例。术后eCura C级共4例, 2例局部有肿瘤残留, 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 对于符合治疗适应证的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 ESD治疗是安全、 有效的。术后结合病理结果对患者进行eCura评分可以较好地评估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结合髂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复发浸润性膀胱肿瘤疗效,探讨其在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4例复发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应用TUR-Bt结合髂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分析TUR-Bt结合髂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复发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复发及危险因素。结果24例患者随访8~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9例未复发,其中6例存活至今,3例均死于非膀胱肿瘤所致死亡。6例局部肌层浸润性再度复发,其中4例再次行TUR-BT+髂动脉灌注化疗,2例于术后3年死亡,2例至今存活,另外2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5例局部非原肌层浸润性复发,再次行TUR-BT+髂动脉灌注化疗,存活至今。2例局部肌层浸润复发伴盆腔远处淋巴结转移,接受综合治疗,10个月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远处转移接受姑息性治疗,7个月后死于膀胱癌。5年总生存率( OS)、无复发生存率( RFS)分别是:50%、37.5%。临床随访显示淋巴管浸润、有尿路上皮癌病史、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是OS、RFS的影响因素。结论 TUR-Bt结合髂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复发浸润性膀胱肿瘤疗效较为满意,但不适用反复复发膀胱肿瘤患者及有膀胱上皮癌病史者,对基础疾病较多患者疗效较差,对术前即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7.
穆兰  肖盟  刘伟色  刘苗  王欣△ 《天津医药》2016,44(2):205-209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 年 10 月- 2010 年 5 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 827 例行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诊断乳腺癌时年龄不同分 3 组, 比较 3 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 827 例患者中, ≤35 岁组 129 例、 36~54 岁组 530 例、 ≥55 岁组 168 例。≤35 岁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数≥4 的患者比例较大, 且激素受体阴性率也较高。≤35 岁组、 36~54 岁组、 ≥55 岁组 5 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86.0%、 93.6%、 94.0%(P < 0.01), 5 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 88.4%、 91.3%、 94.6% (P > 0.05), 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1.5%、 94.3%、 95.2% (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35 岁组的患者 5 年局部复发风险较 36~54 岁组及≥55 岁组患者显著增高, 5 年远处转移风险高于≥55 岁组的患者 (P < 0.05), 但 5 年死亡风险并未增加 (P > 0.05)。结论 ≤35 岁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 5 年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较高, 5 年死亡风险并未增加, 仍可接受保乳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0例DTC患者(≤16岁14例,〉16岁84例),采用手术治疗加促甲状腺素(TSH)抑制治疗。单因素分析用Kapian-Meier计算,回归多因素分析用Cox模型计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年,随访时间(99.9±20.8)个月,全组死亡8例,死亡时间均超过10年。Kapian-Meier计算10年累积生存率为9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首次治疗时的年龄、原发灶的大小、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少年和青年DTC预后的因素。结论远处转移、原发灶的大小和年龄是影响青年DTC预后的独立因素。无远处转移的少年和青年DTC行甲状腺单腺叶加峡部切除加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式为主。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sMTC)手术策略、淋巴结转移模式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sMTC病历资料.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46岁,均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其中,28例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4例术前颈部彩超阳性患者行中央区+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6例术后复发进行二次手术切除.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1.5个月.结果 微小sMTC21例,非微小sMTC31例,前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后者(4.76% vs 74.19%).微小sMTC组术后1例(4.8%)复发,非微小sMTC组术后5例(16.1%)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结论 对于散发性单发性甲状腺癌且无明显局部外侵,及术前影像学检查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者,推荐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及预防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Ⅵ区).术前常规颈部彩超检查阳性者加做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微小sMTC患者(肿瘤直径<1 cm)具有较好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首诊收治并由同一治疗组手术治疗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cN0期PTMC病人106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肿瘤长径、肿瘤是否多灶及桥本甲状腺炎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并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N0期PTM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6.79%(39/106),单因素分析后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肿瘤长径、性别及多灶性相关(P<0.05),而与病人是否为桥本甲状腺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发现性别、年龄、肿瘤长径及多灶性仍为cN0期PTM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5 mm及肿瘤呈多灶的PTMC病人更容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Ⅵ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率62.5%。120例颈清扫患者淋巴结临床阳性的患者93例,临床阴性患者27例。甲状腺临床淋巴结肿大与术后病理符合情况经χ2检验(见表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临床检查淋巴结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120例中有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低钙抽搐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和死亡。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应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中青年分化型甲状腺癌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治疗中青年全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论181例中青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0年生存率为93·6%。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有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远处转移、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P<0·05),性别、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无显著性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远处转移是影响中青年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远处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中青年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其中远处转移为其独立的预后因素。有远处转移的患者,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术后行131I内照射治疗可能有利于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癌肿特点、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方式进行了总结,并对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进行了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大部分患者为单侧发病,TMN分级为Ⅰ期,直径超过1cm及癌肿突破甲状腺胞膜及癌肿侵及颈前肌肉时病例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术后3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经相关治疗后恢复,4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术中病检结果选择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方式,同时应注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CT评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及其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50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50例中,Ⅱ+Ⅲ区颈淋巴结转移14例,Ⅳ区19例,Ⅴ区1例,Ⅵ9例。43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者39例边缘规则。32例乳头状癌中,31例淋巴结明显强化密度与正常甲状腺相似,10例有囊性变,其中8例淋巴结囊内有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9例有细颗粒状钙化。11例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中,10例淋巴结明显强化,10例与甲状腺原发或复发肿瘤密度一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结论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周围、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明显强化、与正常甲状腺密度一致、囊性变、囊壁内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及细颗粒状钙化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改变,淋巴结明显强化、与甲状腺肿瘤密度一致为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转移淋巴结的特点。它有助于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和选择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36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为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和TNBC组,每组18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从而对TNBC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病灶直径、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P<0.05).TNBC组局部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高于nTNBC组(P<0.01,P<0.05).TNBC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nTNBC组(P<0.05).结论 TNBC多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肿瘤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患者手术预后效果不佳,死亡率较其他类型乳腺癌疾病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对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某院接收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治疗,术后12个月复诊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评估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及不同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淋巴结转移及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及组织蛋白酶D(Cath D)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GR5和Cath D在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阳性、局部包膜侵犯、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GR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69%(42/67)、2.99%(2/67),Cath 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5%(47/67)、4.48%(3/67),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和Cath D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包膜侵犯组织中,LGR5、Cath 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和无局部侵犯者(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的病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及Cath D的阳性表达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R5及Cath D的阳性表达率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GR5和Cath D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三阴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分析三阴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9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复发转移19例,其中胸壁复发7例(其中5例为胸壁复发并远处转移)、脑转移3例、肺转移4例、骨转移3例、肝转移1例、内乳锁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其中多处转移4例。不同年龄、月经是否绝经、是否脉管转移、不同原发肿瘤大小、不同Ki-67水平、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手术方式、有无淋巴清扫患者复发转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6、0.849、3.437、3.723、0.416、4.998、0.176、2.070,P>0.05);有淋巴转移患者复发转移率为36.1%(13/36),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的9.5%(6/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2,P<0.05)。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年龄、月经情况、有无脉管转移、原发肿瘤大小、Ki-67、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是否行腋淋巴清扫与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无关。结论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三阴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香兰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71-2773
目的 通过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单纯淋巴结区域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治疗和生存情况,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近8年卵巢癌患者1 348例,筛选出术后单纯淋巴结区域复发病例44例,通过完整的病史分析,获得其复发特征、治疗、预后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4例患者根据病情采用二次手术、放疗或化疗,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36例,部分好转7例,1例无明显改善.44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65.32%,淋巴结清扫术辅助化疗组,局部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x2=23.685,P=0.000);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行单因素Log-rank分析发现,年龄、复发时间、复发灶数目与预后密切相关(x2=11.254、9.254、15.625,均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复发时间、复发灶数目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0、0.006、0.000).结论 卵巢癌患者术后单纯淋巴结区域复发有其独特特点,治疗应考虑影响其预后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