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靠,临床疗效好且并发症较少,患者负重早利于进行早期的功能恢复性锻炼,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为7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8%,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4±10.4)minVS(68.2±12)min,D0.051,实验组的住院时间[(10.2±2.2)d]与愈合时间[(113.2±16.5)d]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15.2±3.5)d,(136.7±14.4)d,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且能够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7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研究组予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优良率92.9%与对照组7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其创伤小,不会对骨折端血运造成极为严重干扰,复位后保持良好质量,固定具有较明显可靠性,手术持续时间短,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1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66例,动力髋螺钉(DHS)组60例以及保守治疗50例,观察治疗后三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2.04%,DHS组优良率为80.00%,保守组优良率为8.00%.三组之间临床效果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明显的优势,稳定性高,组织破坏小,对骨折区域血运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众多优点.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和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本科室就诊的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根据手术日期将其分成两组,一组是采用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一组是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时手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2,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手术情况也较好,既有利于老年股骨转子间患者的恢复,又不会给老年股骨转子间患者留下后遗症,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情况。方法分析如皋市中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锁定解剖钢板组30例和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组36例。结果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传统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定解剖钢板固定组髋关节优良率为28例(93.3%)稍高于传统动力髋螺钉固定组髋关节优良率33例(91.7%),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较小,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科治疗的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I组)41例,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Ⅱ组)41例,行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I组优良率为80.5%,Ⅱ组优良率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均明显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与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方面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明显优于DHS。  相似文献   

9.
股骨近端角度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轶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73-57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角度锁定板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问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研究组采用股骨近端角度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结果术后功能评价:研究组优秀12例,良好2例,较差1例,无治疗失败,且优良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角度锁定钢板具有固定方式简单可靠、抗旋转性强、能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避免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0年5月,对本院收治的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优良率为91.7%,并能有效提高患者Harris评分(P〈0.01)。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能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明显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敬德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79-18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4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优3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固定稳固,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患者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Ⅲ、Ⅳ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Ⅲ、Ⅳ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LCP治疗,观察疗效。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4个月。按髋关节Hamis评分优(≥90%)30例,良(80~89分)6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100%。结论股骨近端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Ⅲ、Ⅳ型骨折有固定方法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Ⅲ、Ⅳ型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和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科73例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41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动力髋螺钉组32例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7.5% (28/32)、90.2%(3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都是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骨膜不需剥离、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3~24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按照Harris功能评分,优23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采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固定牢靠,可促进骨愈合、降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及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樊恒 《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64-166
目的:对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4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手术指标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有效率以及手术时间等各项指标上,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明显要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具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骨伤科的48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对照组采用传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比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DHS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患者随访9-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Kuderna评分进行评估:优2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操作简便,创伤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