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管癌根治术后及根治性放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影响食管癌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回顾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76例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对其三维适形放疗在此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 dCRT)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8例胸中段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采用3 dCRT,常规分割,放疗剂量2Gy/次,5次/周,总剂量50~60Gy/25~30次,5~6周。结果 48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全部于治疗后1个月行胸部CT或颈部彩超检查,完全缓解(CR)27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7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75.0%。所有患者均得到回访,1、2、3年生存率分布为91.7%、63.2%、45.8%。毒副反应主要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全组未出现放射性皮炎,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等。结论 3 d-CRT治疗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陈意标  张汉雄  张坚 《肿瘤药学》2013,(2):130-132,142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局部小野放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小野放射治疗,GTV处方剂量64Gy,CTV处方剂量50Gy,常规分割;GTV外放1.0~1.5cm为CTV,其他无转移部位不予预防性照射。放疗后3个月行CT检查,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完全缓解率为33.3%,中位生存时间为16.7月;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对于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陈小军 《淮海医药》2008,26(5):415-4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资料。其中手术后2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复发平均时间为19.2月,放疗后21例,复发平均时间为14.3月。食管癌术后的病例先采用常规放疗,DT:40~44 Gy/20~22次,然后采用适形放疗,总剂量达60~69 Gy。放疗后的病例均采用适形放疗,CTV为2~2.5 Gy/次,5次/周,每次4~6个照射野投照,总剂量60~68 Gy。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术后病灶的有效率为88.0%,放疗后的有效率为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1~2级28.3%(13/46),3~4级19.6%(9/46);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2级34.8%(16/46),3~4级10.9%(5/46)。结论食管癌治疗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且副作用小,患者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用于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25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放疗用钴60γ射线照射,能量为1.2mv,常规分割1.8~2Gy/次,5次/周,总剂量50~64Gy。结果放疗后1个月行CT检查,CR14例,PR7例,SD3例,PD1例,有效21例,有效率84.0%。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25/25)和84.0%(22/2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用于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从而提高生存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采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DT 3~6Gy/次,3~5次/周,10~20次为一疗程,平均62Gy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3~6月CT复查, CR11例, PR28例,总有效率97.5%。所有病例KPS评分均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治疗技术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具有疗效可靠,正常组织损伤轻的优点,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三野等中心放疗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有效率为96.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应用于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具有显著优势,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护理经验.方法 对58例食管癌患者加强放疗期护理,放疗前做好心理护理,放疗期间加强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58例患者中56例完成治疗计划,1例食管穿孔,1例食管一气管瘘患者中断治疗.放疗期间出现放射性食管炎23例,放射性气管炎27例,骨髓抑制反应9例,均经对症处理而未影响治疗.结论 加强患者体位固定及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放疗反应是顺利完成三维适形放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差异。方法70例食管癌中,38例采用CRT,32例采用3DCRT。观察不同放疗组靶器官的受线量,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种方法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常规放疗组、3DCRT组有效率分别为92.I%、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3DCRT组较常规放疗组高(P<0.05);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常规放疗组较3DCRT组高(P<0.05);骨髓抑制常规放疗组较3DCRT组高( 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放疗,3DCRT能显著提高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并减轻患者的放射性损伤,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损害较大。目前临床上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此类疾病尚未广泛开展,但已有文献指出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均有较高的提升[1],它能对靶区进行全方位的照射,同时避免对正常组织的照射,将放疗控制在一个相对可靠的范围,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治疗效果。放疗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患者得不到良好的护理指导常不能坚持完成治疗。所以对于患者在放疗各个时期的护理十分必要,笔者就此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伴单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至2009年9月所收治食管癌伴单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95.2%(40/42),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发生率14.3%。随访8~118个月,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41.9%,14.1%。结论食管癌伴单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只要一般情况好,无其他重要器官转移,均可采用手术切除原发灶及转移灶,术后追加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三维适形放疗72例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对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其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初治食管癌患者72例,全部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剂量为6000~7000 cGy,中位处方剂量为6400 cGy,200 cGy/次,1次/天,5次/周。评价三维适形放疗的效果及其可能的急性毒副作用。结果 全组患者完全缓解(CR)45例;部分缓解(P...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气道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透壁针吸活检(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50例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患者,均进行EBUS-TBNA诊断,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39例患者为恶性肿瘤,11例患者为良性病变;有6例患者在穿刺后产生气胸,压缩量<10%;痰中带血者33例;7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产生了血压升高、低氧血症以及一过性心动过速;未发生纵隔内出血、大咳血、纵隔气肿以及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对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患者所进行的诊断中实行EBUS-TBNA,能够提高诊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3DCRT及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疗效、放射损伤情况和预后情况。方法 63例符合入组标准的Ⅰ~Ⅲ期NSCLC患者纳入本研究,27例为单纯放疗,放疗中单次剂量中位值为2Gy(1.8~4.0Gy),5次/周,中位总剂量65Gy(60~112Gy),95%的PTV得到处方剂量。中位随访期13个月。不进行区域淋巴结预防性照射。CTV照射60Gy(2Gy/次,1次/d,5d/周)后GTV剂量递增,2~5Gy/次,递增次数为3~11次。36例合并化疗,化疗方案以铂类为基础,主要方案包括NP方案和TP方案。结果全组病例完全缓解27.0%(17/63),部分缓解65.1%(41/63),稳定7.9%(5/63),有效率为92.1%;全组1、2年总生存率为57.1%和38.1%,中位生存期14个月。放疗组和放化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15.4%、63.9%和30.6%。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和1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7,P=0.00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未显示不良因素。结论 3DCRT联合化疗安全有效,两者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NSCLC的临床疗效,较单放组有更好的近期疗效,放化疗组在无明显增加放射副反应的基础上,1、2年生存期延长。同步放化疗组放射损伤可耐受,放射治疗剂量有提升空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新生血管指标水平、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后,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三维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常规分割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34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常规分割照射20~30Gy/10—15Fx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0Gy/次,5次/周,照射总剂量64~66Gy。评价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和生存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行cT或MRI复查,病灶达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sD)3例,总有效率91.2%(31/34)。治疗后3个月行cT或MRI复查,病灶达CR21例,PR12例,SD1例,有效率97.0%(33/3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5%、41.2%、17.5%。主要毒副作用可以耐受。结论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常规分割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三维适形对食管癌病患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0年1月份至12月份住院部收治的20例确诊为食管癌病患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将20例病患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个10例.对照组行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行三维适形反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采取适当的三维适形对食管癌进行准确定位放射治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使用.结论 临床上应用三维适形对食管癌进行放射治疗,操简易快捷,质量有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的合理清扫方式与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了其病例资料,分析术前胸部CT和MRI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时比较系统采样病例胸内各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与单纯采样术的阳性发现率。结果:患者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κ为0.351;MRI诊断一致性检验.κ为0.449,优于CT。距离肺门和肺根部最近的11、10、7、5、4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最高,距离肺根部较远的9、6、3、2、1区淋巴结的转移频率较低。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40例,阳性发现率为85.0%;单纯采样10例,阳性发现率为6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5)。结论:胸部CT和MRI不应作为术前肺癌N分期的唯一检查,应引入进一步的其他诊断技术,以提高对肺门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在肺癌术中应主动清除肺门和纵隔各区淋巴结,特别是围绕肺门或肺根部周围的淋巴结,不能忽略淋巴结转移的现象。系统淋巴结采样术较适合肺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吴伟刚 《北方药学》2012,9(2):34-34
目的:研究胃癌前哨淋巴结(SLN)的相关性因素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6月~2011年5月期间住院的胃癌患者56例,淋巴结划分为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肿瘤的大小与分化程度与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前哨淋巴结有望成为指导胃癌根治术淋巴清扫范围的标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患者的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并同术后常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中74例患者诊断为存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92.50%;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85.19%)明显高于甲状腺切片细胞学检查结果(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甲状腺癌合并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治疗的顺利开展,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