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下腹部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19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经外环腹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3年。结果手术时间为15~25min,留院观察时间3~7d,平均住院时间4d;无出血、睾丸回缩等并发症。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4例患儿术后出现对侧腹股沟疝,2例巨大型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结论经下腹部横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儿恢复快,手术安全、有效、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推广小切口分层悬吊法治疗腹股沟斜疝。方法选取269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患侧经腹横纹下1 cm小切口,分层细线悬吊法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269例患儿手术顺利,术中出血2 mL以内,术后住院时间2~3 d,仅1例因扎线滑脱导致复发。结论小切口分层悬吊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切口美观等优点,比较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腹正中横纹小切口,行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下腹正中横纹小切口,对126例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结果下腹正中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减小切口,创伤小,术后无瘢痕,降低费用。结论下腹正中腹横纹小切口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无复发,切口无感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经腹小切口手术的腹股沟斜疝的46例患儿为传统治疗组,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46例患儿为经腹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经腹组小切口手术的切口大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手术较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而言更安全、美观、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以及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外一科在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小儿腹股沟斜患者4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00例小儿腹股沟斜患者采取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的200例小儿腹股沟斜患者采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6.
刘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545-547
目的比较经腹小切口及疝囊高位结扎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本实验选择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经腹小切口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疝囊高位结扎治疗组)40例,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4.3±8.3)min、疼痛时间平均为(25.3±12.4)min、住院时间平均为(3.9±2.5)d、术后2年复发率为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两院近5年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65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传统组278例和小切口组380例,分别应用传统切口和小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总费用等。结果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传统组。结论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腔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儿科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儿均采用红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均采用传统的腹股沟切口行腹膜外疝囊颈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术后复发率、术后瘢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经腹腔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切口瘢痕率低、治疗费用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造硬膜外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儿采用常规疝囊高位结扎,观察组35例患儿采用改造硬膜外穿刺针腹腔镜高位结扎,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得到临床治愈,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造硬膜外穿刺针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效果可以保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短期内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0.
欧荣册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34-2735
目的:观察小儿腹股沟斜疝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降低小儿斜疝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基础上的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将腹膜外脂肪分离,向里再分离2—3cm,将疝囊颈往上提直至将疝囊后壁收紧为止。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此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随访无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李锴  未德成 《安徽医药》2016,37(2):181-183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经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15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腹腔镜手术,76例行经腹横纹切口手术,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术后感染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较经腹横纹切口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日间手术模式下经外环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按小儿腹股沟斜疝日间手术条件,选择2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取经外环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留观24h以内,以Aldrete与Marshall Chung评分法,作为离院标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平均10~20min。平均留观4~6h后离院。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熟练地行经外环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良好的麻醉,严格执行离院标准,规范地术后管理,开展小儿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陈寿川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39-3540
目的:探讨采用小横切口经腹治疗小儿斜疝的疗效。方法:将244例小儿斜疝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B组(试验组)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旷置,比较两组疗效。结果:B组术后复发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1),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旷置术治疗小儿斜疝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徐臣光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08-2410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择11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经腹斜切口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治愈率均高达100%,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出发生率[(31.47±5.36)min、(10.53±2.15)mL、(4.51±1.05)分、(4.85±1.17)d,0、7.2%]均低于对照组[(34.15±6.12)min、(18.17±3.16)mL、(5.01±1.31)分、(6.68±1.58)d、10.9%、21.8%](t=2.10、2.98、2.14、2.46,)(x2=4.69,均P〈0.05)。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术与微小切口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上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4年间116例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分别为腹腔镜术治疗组和微小手术组各58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微小切口手术组行腹股沟部切开疝囊高位结扎。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麻醉平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长于微创切口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病率两组无明显差异,需要进一步手术干预的并发症两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和微小切口手术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但是微小切口组在麻醉选择、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上均较腹腔镜组有明显优势,更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采用腹横纹横形小切口并皮肤拉拢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5月~2012年12月在遂川县中石乡中心卫生院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患儿80例,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横纹横行小切口并皮肤拉拢法组(改进组)和传统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瘢痕等.结果 改进组的切口长度为(1.5±0.55)cm,对照组为(3.3±0.45)cm,改进组的手术时间为(20±9) min,对照组为(34±10)min,改进组的住院时间为(2.7±1)d,对照组为(4.8±1.5)d,改进组的住院费用为(1450±150)元,对照组为(1980±150)元,改进组的术后切口瘢痕为(1.5±0.55) cm,对照组为(3.3±0.45) cm,两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手术切口优于对照组.结论 腹横纹横形小切口并皮肤拉拢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操作简单、切口美观无明显瘢痕、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阴囊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阴囊微小切口(观察组)手术,同时选择经腹股沟管外环口体表投影处小横切口(对照组)手术9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囊血肿、切口愈合、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出血、术后精索内小血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囊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在寻找疝囊时更直接,更易操作,且切口隐蔽,术后出血、精索内小血肿发生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卫生院近4年收治的9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阴囊水肿、伤口疼痛、住院日数、复发的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结扎加脐正中襞覆盖在儿童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4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60例采用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覆盖疝环口治疗的患儿为腹腔镜组,80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患儿为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20.8±6.5)min,传统手术组的为(33.5±10.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为(2.4±1.5)d,传统手术组为(4.2±1.3)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组阴囊水肿、疝复发、异时疝发生率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内环口覆盖加强腹壁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可行,恢复快,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运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差异并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72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活动时间及住院总天数的差异,患者出院后随访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t=5.306,P<0.05)、术后首次活动时间(t=4.137,P<0.05)、住院总天数(t=3.237,P<0.05)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t=7.821,P<0.05)少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x2=5.372,P<0.05)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效果优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恢复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