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天林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76-177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使用保养方法和对策。方法总结本院对于超过2000元的医疗设备的使用保养方法,其中观察组给予设备管理干预,对照组则按照常规将所有仪器设备分摊给临床科室,由其进行自主管理维护,出现问题,与设备科联系,进行维修,比较两组出现故障后设备科维修成功率和设备科维修的过程。结果观察组返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通过调试设备后恢复使用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更换主要部件恢复使用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医院的仪器设备,实施科室与设备科共同管理.一旦发生故障,能有效提高设备科维修成功率并减少设备返厂维修率。  相似文献   

2.
孙继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39+141-139,141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8例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观察组使用本组舒适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入室后对照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入室前、心率快于入室前(P〈0.05),观察组入室前后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运用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围术期身心各方面的舒适度,稳定了患者情绪,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6月~12月份对手术室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手术室仪器设备存在问题情况的比率,以及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对仪器设备考核情况的比率。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手术室存在问题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手术室护士的仪器设备考核成绩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科室对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改善了手术室设备原有存在的不足,增强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意识,有效提高其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与默契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自主开发的《手术室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系统应用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7—12月手术室仪器设备实施传统化管理设为对照组,另将2020年1—6月手术室应用《手术室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系统管理仪器设备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仪器设备月使用情况、季度维修费用占比及术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平均每个月仪器设备正确使用率、使用登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仪器设备故障报损率、登记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室术前仪器设备准备时间、设备季度维修费用占比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在仪器设备准备、仪器设备正常使用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手术室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方便快捷,显著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效能及质量,降低仪器设备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管状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护理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64例,实施护理干预前30例,实施护理干预后34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统计两组的预后。结果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呼吸道梗阻以及肺水肿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出院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死亡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脂肪栓塞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神经外科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两个空间相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手术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进行消毒管理,对照组用传统紫外线照射消毒法,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开始后10 min、后60 min,手术结束时做标准采样,比较两者的消毒效果,对两组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对比术后情况。结果手术开始前10 min、开始后10 min、开始后60 min、手术结束时,观察手术室细菌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室,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术后体温升高2例(4.44%),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4.44%)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后3 d血常规WBC〉10.0×1096例(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5例(33.33%),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室,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消毒效果优于传统紫外线消毒,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用于手术室安全风险预防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实施2012年1月1日实施手术室人性化管理前后1年护理管理资料,以实施前设为对照组,实施后设为人性化管理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空气菌落数、患者感染率,护理人员手部菌落数及工作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后空气菌落数均较手术前显著减少,且人性化管理组手术后空气菌落数较对照组亦减少(P〈0.05);人性化管理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人性化管理组护理人员手部菌落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应用人性化管理可提高工作积极性,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吴惠 《现代医药卫生》2014,(22):3383-3384,3387
目的:探讨手术室责任制对护士工作压力和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室护士25人为研究对象,2013年4~9月对其实施责任制,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和护理工作质量的变化。结果责任制实施后护士工作压力总分显著低于实施前,轻度压力比例多于实施前,重度压力的比例少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制实施后护士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理技能操作、手术配合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责任制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心,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双上肢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实施早期双上肢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上肢:肌力及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CNS)、上肢功能(FMA)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肌力为0~1级的比例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2~3级和4~5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肌力为4~5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CN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和M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者术后患肢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呼吸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及六分钟步行实验(6MWT)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68.00%,显著低于观察组(96.00%)(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PaO2水平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PaCO2水平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一秒用力呼吸气容积(FEV1)及FEV1/FVC水平均较护理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6MW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6MW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临床护理路径在呼吸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功能改善明显,应加以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11.
郭桂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45-146
目的探讨手术室对骨科外来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经验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次骨科外来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100例次。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出现器械相关问题以及护理相关问题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器械质量问题、器械数量不符、器械与手术使用不符及术后感染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清洗不干净、错记和漏记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外来器械使用率,减少护理差错事件。  相似文献   

12.
胡春燕  吴学萍 《中国药业》2014,(11):105-106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规范化用药、生活质量、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同时再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中完全规范用药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完全不规范用药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淋巴细胞在治疗后都有显著上升(P〈0.05),且都处于正常范围,观察组的各指标达到稳定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显效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无效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综合预防与控制模式。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采取随机整群抽取的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某社区,对该社区常住居民采用前瞻性的方法进行健康干预随访研究。随访干预前、干预后社区居民及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广东省社区居民5293例,共随访4967例对象,随访率为93.84%。干预前后社区居民患病率接近(24.32%vs.22.59%,P〉0.05)。干预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社区居民定期测血压、定期测血糖、低盐饮食及规律运动等健康行为的人数比例明届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吸烟、饮酒及高脂饮食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患者治疗率、合理用药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好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干预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残疾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病的防控有赖于政府、社会、居民及家庭的一起努力,而采取社区健康干预模式是慢性病防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此期医院手术室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此期医院手术室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环境管理、手术间管理、无菌技术管理、消毒隔离、无菌室管理、刷手间管理、器械辅料室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室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供其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80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均在护理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定;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采用MHL评分方法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严重焦虑所占比例为5.0%,对照组严重焦虑所占比例为25.0%,观察组严重焦虑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化干预对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5-7月486例处方作为干预前处方,另选2008年12月-2009年2月512例处方作为干预后处方。对比观察干预前后不合格处方分类情况及处方合格率。结果干预后不合格处方的各类型数量都明显减少,信息记录不全、处方内容不完整、用药与诊断不符、用药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处方抽查合格率为88.9%(32/36)高于干预前的76.5%(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功能锻炼及心理干预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AS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康复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晨僵时间、疼痛评分及心理状况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晨僵时间、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干预后上述指标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或0.01),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系统的指导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干预在A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周淑桂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912-1913
目的 探讨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影响效果。方法 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选取本社区2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社区管理及综合干预措施,仅告知其遵医嘱服用治疗药物;研究组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社区管理及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本次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显著低于对照组(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大多完全依从治疗与护理工作(73.60%),完全不依从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大多不完全依从(53.60%),且完全不依从发生率为15.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社区管理及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我手术室收治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和信任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使护理满意度及信任度提高,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避免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蒋岳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124+126-124,12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方法,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选择40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达到正常范围,同时相对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值亦在正常范围内,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如饮食、运动、心理护理等,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