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7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患儿阿昔洛韦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所有患儿均无后遗症,治愈率为100%。住院时间为6~11 d,平均住院时间为(8.96±2.03)d。结论通过综合实验室检查快速确诊小儿口足病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12I病临床表现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手足121病患儿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治疗4—7d后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皮肤水泡干涸,丘疹消失,且无色素沉着现象发生,口腔溃疡治愈时间多为1-10d,发生并发症的患儿治疗时间较长,合并肺炎患儿的治疗时间多为7~10d。合并心肌炎的患儿治疗时间为2周;伴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的患儿经针对性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小儿手足121病的传染性非常强,治疗期间必须加强对消毒的重视,及时对污染品进行消毒处理,并尽可能避免进入人群密集场所,同时需做好健康宣教,一旦有临床症状发生应立即就诊,从而防止患儿出现危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预后良好,轻者1周内痊愈,3例并发病毒性脑炎者于7~10d痊愈出院,临床没有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预防本病的传播流行主要是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加强疫情报告,给予综合治疗,手足口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进行治疗手足口病的120例小儿患者,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治疗组45例(小儿患者为轻症手足口病),观察组41例(小儿患者为中症手足口病)和对照组34例(小儿患者为重症手足口病),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5.8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00%,治疗组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小儿患者早期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0例HFM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预后良好,轻症在1周内痊愈。有并发症者于7~14 d治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感染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注意观察儿童的口腔、手、足皮疹情况和体温变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晒衣被,多通风。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避免交叉感染。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隔离,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应认真洗手,避免HFMD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小儿患者定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同时给予患者相关的抗病毒药物或者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结果 80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70例患者痊愈,占87.5%,7例患者仍存在一定的病症,再次经过1周的持续治疗后痊愈,3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病情加重,被转入上级医院。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首先隔离患者,减少传染;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干预,重视治疗和预防,才能提高临床诊治率,有效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小儿手足口病60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患儿均一周内治愈,无死亡病例,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当患儿出现高热、面色苍白、灰暗、胸闷、心慌、乏力等症状,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以防引起严重后果。如轻症无发热或有发热但无合并症的患儿多能通过综合性治疗,早期应用抗病毒的药物及对症治疗,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ox Asckievirus)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 71)最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显示,手足口病好发于<3岁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经治疗后皮疹均基本消退,体温正常,食欲好转,平均6d基本痊愈出院。合并心肌损害、血糖升高患儿亦恢复正常。对具有高危因素的15例重症患儿进行严密监测,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均获痊愈,住院时间平均8d,未再进展为危重症而发生死亡。结论倡导普及病原学检查,对提高疾病的认识及了解流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监测信息。  相似文献   

11.
利巴韦林喷剂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喷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6例,分别应用利巴韦林喷剂和抗病毒口服液,观察患儿退热时间、主动进食时间、咽峡部溃疡愈合时间以及手足部位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主动进食时间、咽峡部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足部位皮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喷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患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0年3~7月本院收治的8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治疗的结果。结果:82例患者中,治愈74例,好转6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少数患者可进展为重症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部分患者出现重症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多由EV71感染),多数重症患者预后良好,个别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肽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皮下/肌肉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和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血液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失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流涎改善时间、食欲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IgM、hs-CRP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IgA、IgG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临床应用胸腺肽α1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在危重型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收住本院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2).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对照组米力农治疗,而研究组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测量患儿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排出量,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脑钠肽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心率、心功能以及实验室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儿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心理护理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减轻行呼吸机支持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蒋玉凤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74-17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每年流行高峰期为5~8月份,本组168例手足口病患者中,一般病例163例(占97.1%),重症病例5例(占2.9%),均全部治愈。结论:通过对168例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曹凤光 《淮海医药》2014,(4):329-331
目的:探讨检测心肌酶谱的变化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08例作为观察组(普通型172例、重型36例),另外,同期选择14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心肌酶谱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CK、CK-MB、LDH、AST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异常人数亦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检测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参考指标之一,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淤积综合征,属于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的器质性病变,以皮肤瘙痒、黄疸、疲劳和脂肪泻等常见的淤积症状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异性表现,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诸多不利。近年,有关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迅速增多,临床上按照病因将其分为胆管性胆汁淤积、肝细胞性胆汁淤积和混合性胆汁淤积。由于该病的诊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规范化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成为该病的主要方案。基于该病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本文对近5年有关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文献进行了总结,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48例,对患者采用甲状腺片口服的治疗方法 ,从小剂量(15~30 mg/d)开始逐渐加量,加至90~120 mg/d,并维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射血前期(PEP)、射血期(ET)、射血前期与射血期比值(PEP/ET)、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分别为(114±6)ms、(291±57)ms、(0.39±0.04)分、(72±8)ml、(4.2±0.7)L/min、(68±6)%,治疗后各项指标分别为(96±4)ms、(290±55)ms、(0.32±0.03)分、(86±6)ml、(5.4±0.8)L/min、(53±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心功能改善,且之前心脏扩大者心脏有回缩趋势,射血分数增加。结论 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起病症状不明显,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因此要与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相鉴别。确诊方法为血清甲状腺功能测定,诊断中可采用超声心动图,对于其治疗,口服甲状腺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手足口病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情况,探讨其借鉴价值。方法:回顾手足口病住院病例274例,统计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及是否有指征应用抗生素,并对应用不同抗生素治疗手足口病与住院时间、治愈率和好转率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为96.72%,应用抗生素治疗为100.0%(应用头孢类抗生素为66.42%,其中,第四代头孢为0.36%,第三代头孢为39.78%,第二代头孢为27.01%,应用青霉素类为79.93%,克林霉素磷酸酯为1.82%),应用一种抗生素为44.16%,应用二种抗生素为51.83%,应用三种抗生素为2.92%,应用四种抗生素为1.09%,平均应用抗生素的种类1.61种/例(441/274)。抗生素应用指征:重症病例9例,占3.28%;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例,占0.36%;周围血白细胞升高伴或不伴有发热86例,占31.39%;仅有发热149例,占54.38%;无相关指征29例,占10.58%。比较应用不同抗生素治疗手足口病与住院时间及转归的关系发现,应用抗生素组与应用抗病毒药物组(部分患者同时使用了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应用多种抗生素组与应用一种抗生素组在住院时间、治愈率、好转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96%的病例应属无指征应用抗生素,另有31.39%的病例应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够严格。在普通手足口病病例使用抗生素甚至多种抗生素,对改善病程和预后无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