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使用量,探讨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病原菌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年间13种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对目标抗菌药物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年期间病原菌耐药率逐步上升,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有9种抗菌药物DDDs的变化与治疗目标菌的耐药率变迁呈显著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或使用不当与加速细菌耐药的产生和发展可能有着密切联系,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戴燕鸣  刘文娟 《中国药业》2012,21(24):79-80
目的探讨医院6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3年间用药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与医院内部分病原菌耐药率的相关性。方法统计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6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DDDs和使用强度及医院内部分病原菌耐药率。结果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6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DDDs和使用强度均显著上升,2011年5月后出现明显下降。各种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3年耐药率在5%以下。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年来耐药率逐年升高,耐药率随抗菌药物DDDs和使用强度上升而增加。结论抗菌药物的用量与细菌耐药率相关性复杂,医院应从多方面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管,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3~2009年我院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年使用量,探讨用药量与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年间14种抗菌药物年用量与这些药物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并用直线回归法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年间14种抗菌药物DDDs呈波动状况,病原菌耐药率逐步上升。7年间我院有9种抗菌药物DDDs的变化不仅与它们本身的耐药性变迁呈显著相关,而且与其它1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都有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或使用不当与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发展和传播存在着密切相关。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对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近10年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临床感染病原菌检出情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探讨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变化与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某院使用量前3位的抗菌药物类别分别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含酶抑制剂类。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严格执行,近年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下降;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的产ESBLs菌株检出率仍较高,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数高于50%。两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与多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变化相关。结论:抗菌药物使用量和细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细菌检出及耐药变化情况的分析,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因素外,仍需结合医疗机构的疾病谱及医生细菌标本送检习惯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描述细菌耐药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及细菌耐药的变化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细菌耐药发生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应用抗生素品种、数量消耗量,同期病原菌感染情况、耐药细菌培养分离结果,应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结果2010—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应用抗生素药物11类40种,其中DDDs排名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培养标本中分离到菌株分别为830、1274、3278株,其中排名居前2位的依次为革兰阴性细菌(G-)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3年间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DDDs)与细菌耐药呈正相关,β-内酰胺酶类药物的DDDs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存在相关性(r=0.7035,P〈0.05)。头孢菌素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间呈正相关(r=0.8002,P〈0.05)。喹诺酮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呈正相关(r=0.8045,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具有相关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减少细菌耐药发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分析2010-2011年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及主要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年间临床选择以头孢霉素类、喹诺酮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等抗菌药物为主,DDDs变化大的有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等常用药物(DDDs降幅〉30%)。2011年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钠耐药率下降明显(P〈0.05),大肠埃希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也十分明显(P〈0.01)。其他临床常见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有超过50%的品种呈下降趋势。结论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医院应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调整药物品种结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利于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分析2009年~2011年吉林市五家三甲医院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相关性。方法五家医院从HIS系统调取2009年~2011年每年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量、金额,并计算每个抗菌药物的DDDs,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对每类抗菌药物的DDDs进行汇总统计;从检验科调取2009年~2011年每年临床分离菌的信息,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药物敏感性的判读选用软件自带的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年版标准;应用SPSS 19.0对细菌耐药和DDDs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头孢呋辛、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左氧氟沙星的DDDs在2009年~2011三年间一直排在前三名,排在前十的其他药物分别为头孢唑林、头孢替唑、甲硝唑、克林霉素、氨曲南、头孢吡肟等,只是顺序稍有变动;分离的细菌以G-菌为主,其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G+菌主要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每类抗菌药物的DDDs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未发现耐药性与DDDs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DDDs之间的相关性具有复杂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同时应延长观察的时间,并观察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对同一抗菌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本院2011年实施抗生素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细菌耐药率的变迁情况,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调取本院2010年及2011年的抗菌药物使用量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统计分析2011年抗菌药物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并对同期临床分离的细菌分布、药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2011年抗菌药物总用量比2010年减少,主要是头孢菌素类以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用量明显下降。两年来细菌感染均以革兰阴性菌为首位,但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呈现略微上升趋势;除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率提高外,其它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株耐药率有所降低或无明显改变。结论经过2011年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整治后,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总用量明显减少,并逐渐趋于合理化;2010年与2011年于本院就诊的患者所感染细菌在病原学分布上没有显著改变,但耐药率有明显的改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利于降低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院2012~2013年常见致病菌的类型及耐药性,并对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2012~201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率;采用抗菌药物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用药频度(DDDs/100BD)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2~2013年分离出来的菌株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氨曲南(r=0.462)、哌拉西林(r=0.840)头孢吡肟(r=0.834)DDDs呈正相关关系;氨曲南DDDs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正相关关系(r=0.788)。结论本院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某些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季度为单位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ICU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细菌耐药性与DDDs的相关性。结果 医院ICU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总体呈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DDDs呈正相关(r=0.529,P=0.035);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率与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DDDs呈正相关(r=0.579,P=0.019;r=0.732,P=0.001),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率与头孢唑林DDDs呈负相关(r=-0.518,P=0.040)。结论 医院ICU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对减缓细菌耐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研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临床应用的相关性。方法:从本院2007—2009年药库管理记录与细菌室检出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的使用频度(DDDs)逐年下降,3年总的降幅为16.43%;DDDs保持前4位的是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病原菌的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的DDDs密切相关。结论:依患者病原菌动态变化,合理选用抗菌药,能使细菌耐药性降低,达到提高合理用药和治疗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趋势,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年用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分析.结果 3745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占79.1%),其次为分泌物(占13.7%).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2009年开始多数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哌拉西林、氨曲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在32.0%~54.6%之间波动;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在13.4% ~ 28.4%之间波动;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呈现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在15.3%~37.9%之间波动.自2010年多数抗菌药物DDDs有不同程度下降;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DDDs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高度正相关(r>0.800,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尤其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抗菌药物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趋势,探讨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2年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年用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我院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未发现明显耐药变迁趋势,对碳青霉烯类始终保持低耐药性,耐药率波动于0.2%~0.5%,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多分离自各类重症监护室(ICU),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波动于3.7%~28.1%;自2010年多数抗菌药物DDDs有不同程度下降;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DDDs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呈高度正相关(r>0.800,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或碳青霉烯酶菌株,抗菌药物用量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4.
邓玉琴  霍丹  朱长太  吴婷婷 《中国药房》2012,(42):3974-397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医院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耐药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医院感染中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约定日剂量(DDD)法分析各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再根据当年的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抗菌药物的DDDs在2009—2010年逐年上升,在2011年又呈下降态势。β-内酰胺类药的DDDs在3年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氟喹诺酮类药的DDDs3年中逐年降低,氨基糖苷类药和亚胺培南的DDDs3年中逐年增加。革兰阴性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不断增加,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过多使用有直接关系;应加强对医院感染中病原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其要控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3代头孢菌素以及亚胺培南在我院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质予泵抑制剂(PPIs)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PPIs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7~2009年我院PPIs的销售金额占消化系统销售金额的40%以上,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高于整个消化系统用药的增长速度;口服PPIsDDDs比例为85%,DDC7.28~7.91元,注射PPIsDDDs比例为15%,DDC61.14—71.70元;销售金额前3位是:奥美拉唑钠(IV)两个国产品种和雷贝拉唑;DDDs前3位:奥美拉唑(奥克)、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结论:PPIs是一类发展潜力巨大的药物,兰索拉唑增长速度最快,我院PPIs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2年抗菌药物年用量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变化趋势,计算用药频度(DDD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年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2009年开始呈下降趋势;自2010年多数抗菌药物DDDs有不同程度下降;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DDDs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呈高度正相关(r〉0.800,P〈0.05)。结论抗菌药物用量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2007–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及耐药性变化和常用抗菌药使用频度。方法:采用API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结果:我院2007–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由4.26%上升至5.10%;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增幅最大,头孢呋辛由25.18%上升到81.15%,亚胺培南由11.37%上升到29.11%;抗菌药物的总DDDs逐年增加,12种常用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的年总DDDs值增长了34.30%,以一代头孢增长最高为143.75%;碳青霉烯类增长了63.33%;单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比2007年增长了61.78%;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DDDs呈负增长,2009年下降最多为29.98%。结论:除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林彩婵  郑艳芬  陈升  叶泳珊 《中国药房》2010,(22):2046-2048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2008年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的DDDs排在前3位。DDDs排序列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6种、喹诺酮类占5种,头孢噻肟的DDDs最高,其次是左氧氟沙星。我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9.1%),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28.3%)。最常见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8.2%和52.9%。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4.4%和70.7%。结论:我院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