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影响院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洁  王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92-193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肺复苏123例中成功40例,总成功率32.5%,出院存活17例,存活率13.8%;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心脏基础疾病、早期除颤等,心肺复苏成功组(40例)与非成功组(83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与心肺复苏及时、准确、早期电除颤、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56例心肺复苏患者的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跳骤停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提高急诊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析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56例患者,通过心肺复苏成功14例,成功率为25%。其中存活出院率7.14%。开始复苏时间≤6与〉6min的患者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电除颤与非电除颤、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采用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复苏方法可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49例心脏停搏ICU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抢救措施和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所有49例ICU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患者中,39例患者死亡,10例患者抢救成功,且不同复苏开始时间以及院前院内心脏停搏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ICU心脏停搏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通常较低,特别是院前出现心脏停搏症状的患者,因此,各个医院应强化急救体系建设,缩短复苏时间,普及心肺复苏知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188例院前CPR病列的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88例患者中,31例心肺复苏成功,4例心肺脑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16.49%,心肺脑复苏成功率2.13%。CPR开始时间越早,除颤时间越早,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越高。结论:良好齐全的急救设备,专业的院前急救水平,普及急救知识,加快CPR及除颤开始时间,及时给予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是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宇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4):515-515
目的:探讨院前猝死急诊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其成功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中心71例院前猝死急诊患者心肺复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27例(38.03%),存活5例(7.04%),总死亡率为92.96%。复苏成功与心肺复苏(CPR)开始时间、ROSC时间呈负相关,与年龄、性别关系不明确。结论:尽早CPR是影响CPR成功的关键因素,复苏后综合征(PRM)是影响转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提高本市猝死患者院前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2月经过本院急诊救治的268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及中间环节。结果在268例猝死病例中,复苏成功14例(占5.22%),康复出院8例。结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复苏成功率相比差距较大,院前尽快采取急救措施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普及全民急救知识,缩短抢救半径和反应时间,快速给予基础生命的支持;以期提高猝死患者的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急诊心肺复苏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诊心肺复苏的抢救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53例心肺复苏的病例。结果40例复苏成功,成功率为25.14%,其中男24例,女16例;院内29例,院外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是急诊科医生的重要技能,熟练掌握其技术和了解其影响因素,对复苏的成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428例院前心肺复苏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428例院前CPR病例的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的资料。结果428例心肺复苏患者中,CPR成功的病例有81例,其中10分钟内开始CPR的70例,占86.4%。脑复苏成功的有39例,其中10分钟内开始CPR的33例,占84.6%。CPR开始时间越早,除颤时间越早,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越高。结论良好齐全的急救设备,专业的院前急救水平,普及急救知识,加快CPR及除颤开始时间,及时给予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是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方法回顾分析40例急诊心肺复苏病例,分析心脏骤停的病因、复苏时间、复苏程序、复苏药物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院前心脏骤停14例,1例存活,2例恢复自主循环。院内心脏骤停26例,复苏成功7例,6例存活出院,1例持续昏迷2天后自动出院。结论缺少现场急救,复苏开始时间滞后是导致院前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院内心脏骤停复苏程序可能以ACDB较为合理。急诊医生应定期进行CPR培训,以利于急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全部给予急救心肺复苏治疗,观察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人工气道是否实施插管、电除颤等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急救在6 min之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超过6 min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人工气道进行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进行人工气道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进行急救和完成对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非常好,能够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相应的建议。方法对本院急诊2011年1月~2012年5月108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越大,心肺复苏成功率就越低(P〈0.05);在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成功率明显高于〉5min的患者(P〈0.05);电除颤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未除颤者(P〈0.05);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插管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未插管者(P〈0.05)。结论早期实施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夏连香  谢爱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3,(34):147-148,150
目的探讨喉罩在临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护理。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20例,在紧急心肺复苏流程中徒手、盲探置人喉罩紧急通气,观察喉罩置入时间、置人成功率及置人后的通气效果等指标,并总结喉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护理体会。结果20例患者喉罩全部置入成功,置入时间平均约为12S,其中18例1次置入成功(占90%),复苏成功12例(占60%)。整个心肺复苏过程中,气道通气良好,胸廓起伏满意,监护仪均可显示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动态血气监测分析提示能达到理想通气效果。结论喉罩在心肺复苏急救中可代替气管插管作为首选的气道开放方法,而及时的护理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血宁辅助治疗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院外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抢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67.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0%(P〈0.01)。结论舒血宁辅助治疗应用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中,能够有效提高其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82例,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功与失败因素。结果成功组急救反应时间较失败组显著缩短(P〈0.05),成功组急救措施优于失败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工作给予重视,建立高效护理协助平台,配备优良先进设备,并注意其生物安全和卫生洁净度,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朱国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30-431
目的分析ICU内影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0例心脏停搏并于我院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与自主循环未恢复(Non-ROSC)组,分析患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病(P<0.05)、心脏停搏形式(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及心脏停搏时间点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病、心脏停搏形式是影响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在心脏停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6年2月~2019年2月某院收治100例心脏停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收治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心肺复苏治疗与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4.0%VS92.0%)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少,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在心脏停搏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极大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并缩短了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三年间38例心肺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抢救成功与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抢救成功病例的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失败病例。抢救成功病例的急救措施明显优于失败病例。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及早开展并正确应用心肺复苏术仍然是心肺脑复苏的关键。建立有效的EMS系统并与医院急诊科有效的链接和提高急诊急救人员急救水平是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时较为简单而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方法 总结该院儿科收治的66例(84次)新生儿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的经验体会.根据心肺复苏(cPR)时使用面罩气囊加压呼吸与气管插管气囊加压呼吸方式的不同,按成组设计分组,66例分为A、B两组,两组基本治法相同,A组38例(53次)为面罩气囊加压呼吸组,B组28例(31次)为气管插管气囊加压呼吸组.比较两组的心脏停搏时间(Tca)、心脏复律时间(Tr)、CPR操作时间(Tc)、CPR成功率、24 h生存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Pca、Tr、Te、CPR成功率、24 h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分别为Tea[(0.99±0.75)min与(0.92±0.69)rain,P=0.69];Tr[(3.58±2.15)min与(3.66±2.01)min,P=0.87];Tc[(23.28±9.26)min与(23.73±9.51)min,P=0.84];CPR成功率[88.68%与83.87%,P>0.05];24 h生存率[84.21%与82.14%,P>0.05].结论 新生儿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时,面罩气囊加压呼吸为-简单、安全、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只在少数气道阻力增高的病例,可使用气管插管气囊加压呼吸方法.  相似文献   

19.
嵇亚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49-249,251
目的 分析研究心跳骤停复苏抢救成功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对36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分析.结果 16例有效心搏和自主呼吸得到恢复,20例心肺复苏成功之后进入ICU 病房监护治疗.结论 实施早期规范的胸外按压、及时除颤、气管插管治疗,科学用药,是复苏成功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士三人定位法在心肺复苏抢救配合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的176例心跳骤停的患者,观察组89例,采用普通的心肺复苏方式;对照组87例,采用护士三人定位法,进行心肺复苏。记录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89例患者复苏成功47例,对照组87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64例,对照组的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三人定位法在心肺复苏抢救配合中效果明显,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