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陶杨  王东宁  林彬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842-1843
目的 探讨超声(US)、CT和磁共振成像(MRI)3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诊断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经肝脏穿刺活检或部分肝切除证实的脂肪肝患者100例,分别行US、CT和MRI(常规MRI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检查,观察和分析各组US、CT和MRI图像特点,同时观测多个变量指标以定量或半定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LFC),并以患者病理检查为对照,对US、CT和MRI 3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 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CT检查诊断结果 准确率最高为93.0%,其次为US诊断结果 准确率为86.0%,MRI诊断结果 准确率最低为65.0%, CT与US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US诊断准确率均高于MRI诊断准确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CT和US,MRI检出率不及CT;且轻度脂肪肝MRI可表现为正常。B超检查对脂肪肝敏感性高,虽不及CT诊断率高,但检查费用低廉,操作方便且无放射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诊断价值。方法 72例疑似肝癌患者,分别予以CT、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对比其检查准确率。结果经CT诊断准确率66.7%,MRI准确率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准确率相比较MRI检查结果要低,却并非能够完全被取代,临床应用时需根据临床情况选取适宜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比较CT与超声诊断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发病病因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手术确诊梗阻性黄疸患者82例CT及B超检查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于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发病病因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 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胰头及十二指肠乳头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是对于肝内胆管梗阻,CT与超声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准确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T检查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及胆总管狭窄诱发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是对于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诱发,CT与超声临床诊断准确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超声诊断相比,CT用于梗阻性黄疸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准确率,能够有效区分梗阻部位及发病原因,可作为临床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比较MRI与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敏感性及病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7例CT及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敏感性、受累椎骨节数、椎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各种病变例数、压缩骨折节数等。结果 MRI检查患者脊柱转移瘤临床敏感性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患者受累椎骨节数、椎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各种病变例数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压缩骨折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较CT检查临床检出敏感性高,对于病变情况有较好诊断阳性率,可作为临床首选影像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分别行CT、MRCP、B超联合CT、B超联合MRCP检查,记录并比较各种方法对肝胆管结石并发不同类型肝胆管癌的诊断率。结果 CT总诊断阳性率[69.4%(43/62)]低于MRCP[85.5%(5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5)。MRCP对肝胆管结石并发结节型、团块型和胆管乳头型肝胆管癌的诊断率略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增厚型肝胆管癌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联合MRCP检测的诊断率明显高于B超联合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CP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并且B超分别与CT、MRCP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方法3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分别进行CT、MRI影像学检查,以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检查及CT检查、联合检查的准确率。结果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3.53%,误诊率为11.76%,漏诊率为14.71%。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12%,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5.88%。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4.12%高于CT检查的7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100.00%高于CT检查的7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且CT联合MRI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因此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时,可采用MRI诊断或联合诊断,诊断价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对其采用腹部CT和(或)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分析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25例患者采取腹部CT检查,诊断为结石的患者有13例,检出率为52.00%;60例患者全部采取了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为结石患者50例,检出率为83.33%。对比这两种检查方法 ,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腹部CT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腹部CT的检出率,且准确率更高,相对于腹部CT而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CT与MRI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8例患者同时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CT组与MRI组,进而对CT组与MRI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影像表现、诊断准确率等进行比较。结果128例患者通过同时进行CT扫描与MRI扫描, CT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12%、71.87%、78.91%。MRI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7%、89.84%、96.09%,通过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准确率, CT组的各个数据均低于MR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 MRI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更大的价值,适合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王慧芳  陈王涛  田娟 《贵州医药》2021,45(1):131-132
目的 探讨彩超、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需接受彩超、CT与MRI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断结果.结果 三种检查方式对囊肿、转移瘤、皮脂腺癌、髓样脂肪瘤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CT联合MRI检查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分析CT联合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在某院诊断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面CTI,试验组患者进行CE联合MRI进行诊断及术前分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的敏感性为64.0%,试验组患者进行CT联合MRI检查的敏感性为89.3%,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的准确率为67.3%,试验组患者进行CT联合MRI检查的准确率为92.7%,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进行CT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58.0%,试验组患者进行CT联合MRI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86.0%,两种方法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检查中准确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CT和MRI两种方法的对鼻咽癌检出率的差别,评价两种方法在鼻咽癌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病理试验证实为鼻咽癌的38名患者的病例,对比分析其CT、MRI检验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CT和MRI对鼻咽部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2.1%和71.1%,对颅底部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6.8%和84.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鼻咽癌进行影像学检查时,MRI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对鼻咽癌患者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62髋),患者均同时行CT及MRI诊断,并采用ARCO分期方法评价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比较两种方法典型征象的显示率。结果I~Ⅱ期股骨头坏死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两者对Ⅲ、Ⅳ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侈0.05),两者对股骨头坏死的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I~Ⅱ期)股骨头坏死中,MRI对线样征、骨髓水肿、骨小梁结构模糊的显示率明显高于CT(P〈0.05),两者对局部囊变的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要明显优于CT,尤其对线样征、骨髓水肿等典型征象的显示率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T和MRI两种方法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122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测,以ARC0法为标准分期,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MRI诊断敏感率为98.4%(120/122),CT诊断敏感率为93.4%(114/122),MRI与CT诊断敏感率比较(x2=3.753,P>0.05)。CT与MRI检出率,I期CT检出率显著低于MRI,两种检验方法比较(x2=3.844,P<0.05),在Ⅱ期与Ⅲ期检出率上比较(x2=0.328、0.148,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MRI较CT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率。但是在早期诊断中,MRI较CT更准确,因此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中应该选用MRI作为检测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情况和诊断医师的满意度。结果MRI检查的检出率为97.50%,高于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MRI检查的医师满意度为98.75%,高于进行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个数(3.62±0.61)个多于CT检查的(2.11±0.37)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MRI诊断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MRI诊断能有效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且医师对诊断的满意度更高,应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 102例HCC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和MRI对不同病灶直径的检出情况,多层螺旋CT和MRI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102例患者手术病理检出病灶110个,其中病灶直径≥3 cm...  相似文献   

16.
丑凯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07-109,111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脊柱转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1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与对病情判定情况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确诊脊柱转移肿瘤有49例患者,其诊断敏感性为96.1%;而经CT 检查为脊柱转移肿瘤有23例患者,其临床诊断敏感性为45.1%;对脊柱转移肿瘤检查MRI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7,P<0.05)。本研究中经MRI与CT检查发现各种病变共269例次,MRI检出总例数261例次,均明显高于CT检查137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1,P<0.05)。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检查出早期脊柱转移肿瘤,并且在评价脊柱受累的范围和程度有着重要意义,它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其与肝内其他肿瘤的鉴别要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CT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重点分析其平扫及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4~11cm,1例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病灶,伴肝内胆管扩张的8例,局部肝包膜内陷的5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门区及腹膜后大血管旁淋巴结肿大3例,门静脉癌栓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边缘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扫描病灶进一步强化,呈"延迟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仔细观察各种征象,动态增强特征性为渐进性强化,病灶内部的分隔状强化,能与大多数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探讨MRI与CT联合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MRI、CT扫描显示脊柱转移瘤病变共256例次。MRI扫描显示病变共256次(100%),确诊脊柱转移瘤48例(96%);CT扫描显示病变共125次(49%),确诊脊柱转移瘤27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RI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诊断脊柱转移瘤,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和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差异,以为两种脑膜炎的鉴别、治疗以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3例CNM和47例TBM患者的临床特点、脑脊液以及影像学改变的异同。结果 CNM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合并慢性基础病比例、呕吐及视盘水肿症状明显高于TBM组,合并颅外结核病显著低于TB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M组头颅CT或MRI检查阳性发现率显著低于TB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葡萄糖及氯化物含量、头颅CT或MRI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M和CNM在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区别,但不易鉴别,容易误诊;综合分析临床资料、脑脊液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有助于鉴别两种脑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