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50例,记录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结果在150份血液标本中,有14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9.33%。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种类包括:3例溶血,占比21.4%;4例凝血,占比28.6%;5例标本量不足,占比35.7%;2例标本错误,占比14.3%。结论不合格标本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总结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 2009年4月-2012年7月采集血液标本700份,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700分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5份(6.43%).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量不准15份(33.33%)、溶血12份(26.67%).结论 血液标本的合格管理要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现象的出现,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血液临床检验的实际经验,探讨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l2年6月在我院采集的460份血液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血液样品进行免疫、生化、血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共收集460份血液标本,其中全血61份,血浆230份,血清169份。通过检验,查出有37份血液样本不合格,血液样品不合格率达到8.04%(37/460)。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合格血液样品产生的不同原因,将其分为5类: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当、血液凝固、标本量不准及其他,这5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73%、21.62%、10.81%、32.43%、8.11%。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检测标本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标本采集规范,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确保能够得到准确的血液检测结果,提高临床的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黄敬 《黑龙江医药》2014,(3):597-598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方法:对某医院2012年10-12月收集的血液标本4015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15份血液标本中,检测不合格218份,百分比为5.43%;通过对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可知,主要有样本量少、溶血、抗凝不全、容器不当、输液同侧采集、受检者准备不足、送检不及时及标本污染等方面。结论:为了使得临床检验血液标本更为合格,即保障检测准确性,就需要相应科室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且相关人员应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及专业技能等,最大化减少不合格的风险,促使检验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优化政策。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不合格血液标本80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结果检验不合格标本80例,其中凝血与溶血占有主要原因,分别占41.25%、26.25%,其他原因为标准量不符合要求、抗凝管使用错误、采血位置不当、脂血、延时送检等。结论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凝血、溶血是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采血者的业务能力,加强采血过程的监控,提高检验科室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对采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以及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的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根据临床经验寻找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分析前误差,提高标本质量以进一步提高检验水平。方法检验医学中心拒绝接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725份,仔细记录不合格标本的性状与情况,按不合格原因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分析显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凝血、溶血、血量少、错误使用抗凝管、送检超时等,其中尤以标本凝血和血量不足为主要原因。结论实验室必须加强其与临床和护理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不合格血液标本信息,积极寻找并制定有效措施。采血人员也应当严格按照采集血液的规章制度进行血液采集,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血液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常规临床检验分析。方法对某部官兵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8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其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对68例临床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误差原因分析,其中采血时间不恰当,占23.53%,采血标本量不足占39.71%,血液标本有凝块占16.18%,溶血占8.82%,其他因素占11.76%;经统计学分析,采血标本量不足是导致血液检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与其他各因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患者血液标本的质量,应严谨做好每一个环节,避免标本误差的出现,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3例患者视为调查对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且对其标本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制定相关的预防对策。结果:203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14例,所占比例为6.9%。引发原因主要包含样本量少、抗凝不全、凝血、溶血以及送检不及时等。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提升临床检验的重视程度,提升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以便于明确了解患者的症状情况,为临床诊治工作带来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共选取8723份血液标本,对血液标本做相关的检验,统计出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及比例,并分析血液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8723份血液标本中,最终确定不合格标本331份,所占比例为3.8%。而ALT及HBsAg指标不合格是最主要的原因。结论针对常见的血液不合格原因作出相应的改善,可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马永梅 《北方药学》2011,8(4):91-92
目的:研究临床上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住院40例病人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份不合格病人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采血量不准确;采血时机不恰当;抗凝的标本有凝块;体外溶血;把病人标本弄错或者是标本采集好后没有马上按时送检等。其中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0,采集标本的时间不恰当占15,标本有凝块占27.5,溶血占5,其他原因占22.5。结论: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把握好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验科静脉采血过程中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进行的术前静脉采血行凝血四项检查标本200例进行抽血复查比对。结果:本组资料中200份标本中.影响检查结果因素的有,血液凝固62例(31.0%)、小凝块98例(49.0%)、采血量少27例(13.5%)、溶血和脂血13例(6.5%)。结论:临床检验工作者应结合临床检验工作中的长期实践,对静脉采血影响凝血四项结果做细致的分析,避免错误发生,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症状、治疗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住院的91例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引起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自杀55例(占60.44%),用药不当21例(占23.08%),误服15例(占16.48%)全是儿童。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呕吐、意识障碍、低血压、椎体外系反应、低体温等。治疗措施包括洗胃、催吐、导泻、输液、利尿、维持血压、镇静、兴奋呼吸中枢等对症治疗。治愈64例(70.33%),好转27例(29.67%)。结论自杀、用药不当、误服是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和心血管系统异常等,治疗措施为阻止吸收、促进排泄及对症治疗等,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心理疏导、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并妥善保管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与出血的相关性,分析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抗菌药物”、“血小板减少”、“出血”、“凝血功能异常”为检索词,再以具体抗菌药物名称及上述检索词,对中国知网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甄别,提取相关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所用药物、临床表现以及出、凝血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统计。结果:共得文献270篇,统计得病例297例。其中,血小板减少168例,涉及药物32种。引起病例最多的3种药为利奈唑胺(47例,27.33%)、利福平(37例,21.51%)、头孢哌酮/舒巴坦(17例,9.88%)。引起血小板计数≤10×109/L的患者40例(23.81%),以利福平最多(21例,12.50%),其次是利福喷丁(3例,1.79%)和利奈唑胺(3例,1.79%)。在168例患者中,男性100例(59.52%),女性68例(40.48%);年龄最小者3个月,最大者102岁。引起出血和凝血功能异常129例,共涉及药物33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引起的病例最多,共52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克林霉素(40例,31.01%)、头孢哌酮/舒巴坦(20例,15.50%)、头孢拉定(7例,5.43%)。在所有患者中,男性70例(54.26%),女性59例(45.74%),年龄最大者93岁,最小者6个月。结论:在临床上使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抗菌药物时,应该定期检查出血相关实验室指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Loxosceles spiders are found globally, especially in South and North America. In Brazil, approximately 10,000 cases of Loxosceles spp. spider bites are reported annually. Herein we analyzed 81 patients diagnosed as either cutaneous or cutaneous-hemolytic loxoscelism, in a geographical area where most accidents are caused by Loxosceles gaucho, and we report their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obtained during week 1 and 2 after the bite. Massive hemolysis was noticed in only 2 cases, but high serum bilirubin and LDH levels, suggestive of hemolysis, were noticed in 25 cases on admission. Anemia was not frequent (14.7%), and reticulocytosis was particularly noticed during week 2 (in 56% of patients). High D-dimer levels were suggestive of endothelial cell activation and intravascular thrombin generation, but thrombocytopenia was noticed in only 17.6% of patients in week 1.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only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massive hemolysis. The definitive diagnosis of overt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on admission. Fever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hemolysis (p = 0.03). Altogether, thes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that mild hemolysis is frequent in loxoscelism and suggest that AKI is uncommon, exclusively occurring in patients with massive hemolysis.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干燥根中提出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其注射液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葛根素注射液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的报道增多,经检索国内相关文献,自1993年至2005年间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引起血管内溶血的患者共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9±9)岁;其中有10例死亡,平均年龄为(72±5)岁。在资料完整的25例患者中,21例单用葛根素注射液,4例为联合用药;葛根素100~700mg溶于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药时间22例为5~10d,3例〉10d。血管内溶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背痛,血尿、尿少、血红蛋白尿,网织红细胞升高(0.05~0.30),高胆红素血症(29.1~123.2μmol/L)。22例患者经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以及血液透析治疗后,多于6~7d症状消失或病情稳定。葛根素注射液致血管内溶血的可能因素为葛根素注射液的质量、患者过敏体质、年龄、用药时间或联合用药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葛根素注射液引起的免疫性或非免疫性反应及其促氧化作用等有关。预防措施为:有过敏史者不宜应用;高龄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应调整剂量;与可能致溶血的药物联用应谨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常见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预防。方法本院收治孕产妇36例,其中16例出现产后出血,搜集临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宫缩乏力、产道裂伤、胎盘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孕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以及产程的处理是预防出血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谢小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2,(4):90+92-90,92
目的分析研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1年8~11月在门诊进行体检的65例正常人的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正常和溶血标本中的15项生化指标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研究对象血液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钾(K+)、葡萄糖(GLU)、尿酸(UA)的值在溶血和不溶血标本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肌酐(Cr)、钙(Ca2+)的值在溶血和不溶血的标本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BIL、DBIL、TP、ALB、CK、ALT、AST、LDH、K+的值更能说明溶血对血液生化指标有影响(P〈0.01)。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影响,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标本的溶血,要求医务工作者采血时规范操作,对血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过程严格把关,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因素,并就红细胞输注无效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共输注红细胞1289次,194次为无效输注,无效输注率达到15.05%;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次输血、多次妊娠、患有2种以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红细胞制品的贮存时间长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论红细胞输注无效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红细胞输注适应症,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积极探讨相关预防措施,从而确保血站血液检验标本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 选取我站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出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63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究,基于引起检验标本误差的因素,积极探讨减少误差的相关预防性措施,最大程度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与准确性.结果 引起63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因素包括标本采集因素5例(7.94%),标本送检因素8例(12.70%),标本检验因素10例(15.87%),患者自身因素40例(63.49%).结论 在血站血液标本检验中,引起检验标本误差的因素较多,如患者因素、标本采集、送检及检验因素,血站应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严格执行血液检验操作流程,进一步规范标本采集、送检、检验等环节,以此提高血站血液检验准确率,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