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分析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扛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的ESS、ADL、NSE、MDA及S。100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7d的ESS值、NSE值、MDA值及S-100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14d的ADL值及S-100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14d其ESS值、MDA与对照组相比则(P〈0.01)。结论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以依达拉奉治疗14d,对照组仅以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第1、3、7、14天观察血清NSE、S-100β变化;在发病第1、14、28天对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urvey,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在第1天NSE水平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3天后,对照组在第7天后,NSE水平开始明显下降,与发病第1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第3、7天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周后NSE下降到相同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S-100β在第3d达到峰值,与发病第1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后逐渐降低;治疗组的第3、7天的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周后S-100β回到相同水平(P〉0.05)。治疗期间各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天,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NIHSS评分、BI评分在相应时间点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降低血清NSE、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学全  李文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90-2791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丹参粉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和血塞通治疗。两组共治疗14d。治疗前后测定血浆Hcy和NSE。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P〈0.05)。两组血浆Hey和NSE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1),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和NSE的表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d),检测治疗前、发病72h和治疗后7d、14d患者血清中SOD、MDA和NSE的变化。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后患者血清SOD升高、MDA和NSE减少,于发病72h和治疗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依达拉奉治疗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保护癌细咆,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120例随机分为联用组(依达拉奉加奥扎格雷),依达拉奉组,奥扎格雷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联用组治疗后各时期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d及30d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和奥扎格雷组(P〈0.05),联用组的显效率在30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1d后有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联用能显著提高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8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观察组(50例,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与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和IL-13的变化,并观察其疗效。结果依达拉奉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IL-6和IL-13水平下降较快(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展航  覃士明  贾兰  季燕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06-2007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治疗,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刘滋源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72-217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溶栓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9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静脉输入,每天2次,共用14d。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CRP水平,对脑梗死病情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依达拉奉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缺血脑组织免受溶栓后代谢毒物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3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2次/d,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启升  李英芬  王晓红  高涛 《中国医药》2012,7(12):1530-153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44例,完全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各72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再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连用14d。治疗后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PT、APTF、凝血酶时间(1Tr)、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DS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5.3±4.7)分比(15.6±7.9)分、(8.74-5.6)分比(17.2±8.5)分,均P〈0.05]。2组治疗前后血浆Fib含量、PT、APq"Y、1-r、INR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达拉奉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63/72)比45.8%(33/72),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136±18)U/m1比(149.4-25)U/ml,P〈0.05],依达拉奉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高于治疗前[(157±26)U/ml比(150±22)U/ml,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丙二醛水平高于治疗前[(6.1±2.3)μmol/L比(5.6±2.0)μmol/L,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血清丙二醛水平低于治疗前[(4.1±1.3)μmo]/L比(5.5±2.0)μmol/L,P〈0.01],治疗后依达拉奉组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组中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2例,尿素氮升高2例,经相应治疗,短期内均恢复正常。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可清除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体内过多的丙二醛,对SOD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辅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治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结果两组治疗前CSS评分、BI评分、血清MDA、SOD含量基本一致(均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有降低(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有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DA含量均有降低(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OD含量均有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通过调节内源性SOD的浓度,阻断或抑制了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d),每组60例,检测治疗前、发病72h和治疗后7、14d患者血清中SOD、MDA的变化。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后血清SOD升高、MDA减少,发病72h和治疗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以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减轻对缺血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用巴曲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120例脑梗死的患者分为联用组(巴曲酶加依达拉奉)、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联用组治疗后各时期N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巴曲酶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杨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17-19,116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与Bathe评分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44.00%,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仅为22.00%和86.00%,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常规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抑制血栓形成,保护神经元,有效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把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患者,且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治疗,其他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E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刘瑛  冯默  龙倩 《中南药学》2010,8(10):788-79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5)。2组均予丹参、肠溶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对照组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丹参注射液30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L+胞二磷胆碱注射液250 mg静滴,1次.d-1;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滴,2次.d-1。2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计算有效率,并于第1、3、7、14日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100β蛋白的水平。结果 2组患者SOD经治疗后均逐渐下降,但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100β蛋白均在第3日达到峰值,但治疗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后均逐渐降低,2周后S-100β蛋白下降到相同的水平(P〉0.05);治疗第14日后2组CSS评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但治疗组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2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消耗量,降低S-100β蛋白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为清除自由基、减轻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胡少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27-102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天。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庆梅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236-123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组(观察组)和灯盏细辛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6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