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困难复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分娩的活产满28周窒息儿(1分钟Apgar评分0~7分)为研究对象,经复苏后,以5分钟Apgar评分8~10分新生儿为5分钟复苏顺利组,0~7分新生儿为5分钟复苏困难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5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继续复苏后,20分钟Apgar评分8~10分的新生儿列为20分钟复苏顺利组,0~7分新生儿为20分钟复苏困难组,再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纳入1分钟窒息新生儿743例,其中5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130例,另外613例复苏顺利,早产、低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0~3分、产时感染性发热、胎盘异常、妊娠后期阴道出血、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畸形与5分钟复苏困难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5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继续复苏后,20分钟复苏困难新生儿32例,与复苏顺利组新生儿98例比较,两组在1分钟Apgar评分0~3分、5分钟Apgar评分0~3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分钟窒息新生儿中的2例前置血管和8例胎儿水肿新生儿,在5分钟和20分钟仍复苏困难。结论窒息新生儿复苏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前置血管、胎儿水肿所致窒息复苏困难。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主要的死亡原因。窒息缺氧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出现神经、呼吸、心血管、肾脏、脑等并发症。现对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月60例新生儿窒息后并发症的抢救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诊断标准采用《关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的建议》[1],窒息程度从生后1min Apgar评分为准:8~10分无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60例患儿中男40例,女20例,日龄:<1d40例,~2d10例,~3d5例,>3d5例。入院最短时间为出生后20min,最长时间为1周。根据Apgar评分,重度窒息38例,轻度窒息22例。窒息原因:顺产、难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窒息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入选103例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0~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分组,>7分为A组(n=50),≤7分B组(n=53);同时以40例1、5 min Apgar评分均>7分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第3天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HRV变化。结果 B组较对照组及A组HRV时域指标PNN50、rMSSD、SDSD降低,SDNN、SDANN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损伤自主神经功能,5 min Apgar评分联合HRV时域参数可作为重度窒息新生儿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无创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喉罩与面罩加压给氧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喉罩与面罩加压给氧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的疗效。方法 40例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n=20),一组面罩给氧,一组喉罩给氧。二组均连接麻醉机螺纹管行加压给氧,同时观察其1、3、5分组Apgar评分,SPO2及复苏后48hNACS评分。结果喉罩组新生儿1、3、5minAgpar评分显著高于面罩组,其SPO2显著高于面罩组无需再行气管插管(P<0.05),其NACS评分明显高于面罩组(P<0.01)。结论 在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治疗喉罩优于面罩给氧。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重度窒息81例复苏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1岁以内的大脑瘫痪患儿中,由窒息引起者占25~50%。故窒息复苏的成功与否,不仅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而且对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84年10月~1986年3月间新生儿重度窒息81例复苏方法及体会。资料分析一、诊断标准:根据83年陕西临潼会议精神,以出生一分钟Apgar评分0~3分者为重度窒息。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1年5月成立新生儿病房至1993年7月共收治新生儿窒息61例,其中男41例,女20例;日龄1小时至5天。诊断标准采用Apgar评分法,属轻度占54.1%,重度占45.9%。经产科复苏治疗,转我科后继续吸氧、抗感染、增加能量、预防脑水肿、镇静、止血等治疗,结果:治愈53例(86.9%),死亡8例(13.1%),其中死于窒息2例,死于合并症6例。2例属轻度窒息于生后7小时至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重度窒息对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1985年至1991年住院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痊愈病例进行智能测定,统计分析,探讨重度窒息对患儿远期智能发育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1985年至1991年新生儿重度窒息住院患儿共102例,其中死亡7例(占6.86%)。重度窒息诊断标准按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1分钟≤3分或3次Apgar评分其中1次≤3分。随访到并作智能测试者共64例,占62.74%。其中男4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洛酮、氨茶碱联合应用救治重度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对43例1minApgar评分≤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22例,复苏时,在常规抢救的基础上使用大剂量纳洛酮每次0.1mg/kg,小剂量氨茶碱每次3mg/kg,脐静脉推注。对照组21例采用新生儿窒息的常规抢救方法,使用洛贝林、可拉明、肾上腺素等药物。对二组病例5、10、15min进行Apgar评分评估。同时对43例患儿进行随访2年,对其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5、10、15min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氨茶碱联合应用,有利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减少对窒息新生儿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损害,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各种因素造成剖宫产出生率提高,但因新生儿窒息因素复杂,剖宫产并不能完全避免窒息发生。自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本院剖宫产取胎术1179例,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13例,在常规新生儿复苏法基础上,麻醉、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进行气管插管复苏气管内冲洗治疗,探讨新生儿生后重度窒息合并羊水胎粪污染情况下的复苏经验。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本院剖宫产取胎术1179例,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13例(占1·1%)。其中男5例、女8例,孕周30~36周3例,37~41周8例,大于42周2例。均伴有羊水胎粪污染,喉镜直视下见气…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重度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重度窒息为多器官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我院出生的108例产时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重度窒息中多器官损害发生情况及与Apgar评分和围产因素的关系。利于以后重度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重度窒息为多器官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我院出生的108例产时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重度窒息中多器官损害发生情况及与Apgar评分和围产因素的关系.利于以后重度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84年10月~1986年3月新生儿重度窒息81例复苏方法及体会。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诊断标准根据83年陕西省临潼会议精神,以1分钟Apgar评分≤3分者为重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及早期干预治疗重度新生儿窒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洛酮及早期干预联合防治重度新生儿窒息对脑功能损害的疗效。 方法  对 10 0例 1minApgar评分≤ 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 ,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 5 0例 ,复苏时纳洛酮用大剂量 (0 1mg/kg) ,复苏后再连用 3d ,每天 2次 ,并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干预。对照组 5 0例 ,复苏时纳洛酮用小剂量 (0 0 2mg/kg) ,复苏后不再使用纳洛酮 ,也无早期干预。对两组 5、10、15min进行Apgar评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发病率 ,生后第 2 8天NBNA评分及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到 1岁 ,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在 5、10、15min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观察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总发病率及中重度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及 0 0 5。观察组在生后 2 8d行NBNA评分 ,得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1。观察组生后 3、6、12M时智力发育指数 (MDI)、运动发育指数 (PDI)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结论  纳洛酮及早期干预联合可防治重度窒息新生儿脑功能损害 ,促进患儿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窒息后新生儿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发生相关围生危险因素。方法 对 14 0例窒息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复苏时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孕母合并症、脐带异常、分娩方式及器官损害等情况进行检查。用单因素 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判定导致窒息后MODS发生的围生危险因素。结果 窒息儿合并MODS发生率 5 2 9%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复苏时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III度与窒息后MODS的发生有相关显著性 (r =0 5 13,P <0 0 5 )。结论 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复苏时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III度是导致窒息后MODS发生的重要围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方法我院制定“新生儿窒息复苏2min流程图”并培训推广应用,并将推广应用前后窒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窒息及重度窒息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下降,平均窒息时间由以前的7.2min下降至3.4min,1min评分由3.9分提高到7.0分,5min评分由7.1分提高到9.6分,缺氧缺血性脑病及严重病例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2min流程图方便快捷、简单易行,节省了宝贵的抢救时间,符合窒息复苏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脐动脉血pH值在新生儿窒息中的意义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由于Apgar评分的局限性,有可能造成新生儿窒息的误诊和漏诊,为弥补其不足,探讨脐动脉血pH值在新生儿窒息诊治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对经胎心电子监护异常的单胎足月新生儿140例,出生后立即采集脐动脉血进行pH值测定,同时给予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对于62例1 min Apgar≤7分者,窒息复苏后立即转入儿科病房观察治疗,进行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和脏器损伤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脐动脉血pH值与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513和0.478,均P<0.01),Apgar评分愈低,脐动脉血pH值愈低,各分值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出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与血清CTnI呈负相关(r=-0.614和-0.569,均P<0.01)。脐动脉血pH值>7.20,7.00~7.20,<7.00相对应的血清CTnI值分别为(31.82±8.63)ng/L,(53.24±11.18)ng/L和(79.36±18.51)ng/L,随脐动脉血pH值的降低, 血清CTnI值明显升高(P<0.01)。脏器损伤的发生率随Apgar评分的降低而升高(P<0.05),两者呈负相关(r=-0.548和-0.496,均P<0.01)。脐动脉血pH值>7.2,7.00~7.20,<7.00相应的脏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6.4%,60.0%及83.3%,脏器损伤的发生率随脐动脉血pH值的降低而升高(P<0.05), 两者呈负相关(r=-0.578,P<0.05)。结论:①脐动脉血pH值和Apgar评分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指标之一,与Apgar评分相互补充。②脐动脉血pH值对于诊断新生儿窒息,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521-5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外周动脉血气分析对于新生儿窒息病情评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其中1 min Apgar评分4-7者为轻度窒息组,≤3分者为重度窒息组,同期随机选取无窒息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各组新生儿均在生后1 h内取右手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比较。将窒息组按外周动脉血气pH值分为〉7.25、7.0-7.25、〈7.0三组,比较各组发生脏器功能受损的比例。结果轻度窒息组98例,重度窒息组24例,对照组86例。各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取血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H值和BE值均高于轻、重度窒息组[pH:(7.38±0.06)比(7.16±0.08)、(7.10±0.09),BE:(-4.1±0.5)mmol/L比(-11.1±4.6)mmol/L、(-14.4±2.6)mmol/L,P〈0.05],轻、重度窒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患儿中,外周动脉血气pH值〉7.25组、7.0~7.25组和〈7.0组发生脏器功能受损的比例分别为53.3%、88.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gar评分的轻重程度不能完全代表窒息的程度,生后1 h内外周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是弥补其不足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观因素对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婴儿出生后,由产科医生、儿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助产人员、产科护士共5名医护人员在同一时间内进行1 min Apgar评分,将评分结果分为5组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共对1300例新生儿进行1 min Apgar评分,5组医护人员评分结果完全相同的仅367例(28.2%);产科医生组评分最高,平均8.7分,儿科医生组评分最低,平均8.1分;在窒息发生率方面,产科医生组窒息发生率最低,为11.9%,助产人员组窒息发生率最高,为19.7%;单病例最大评分差距相差5分。结论主观因素对1 min Apgar评分有一定影响,需制定一套新的诊断标准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取消单一依靠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出生的足月单胎新生儿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合羊水性状、脏器损害及Apgar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共分娩足月单胎新生儿3958例,成功采集脐动脉血3900例。生后1 min 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值、PO2均呈正相关,与PCO2呈负相关(r分别为0.334,0.219,-0.227,P均〈0.05)。重度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PO2、BE、HCO-3均低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CO2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7.2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羊水浑浊发生率及脏器损害发生率均高于pH≥7.25组(7.7%比0.3%,68.0%比9.6%,8.3%比1.0%,P〈0.01)。结论 临床联合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可早期发现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是提供支持治疗可靠而简便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级别呼吸道防护措施下新生儿复苏操作流程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整理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防控措施收紧情况下, 诊断"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的COVID-19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暴露情况, 新生儿出生时分别在常规分娩点(产房和手术室)采取二级防护和隔离分娩点(新建隔离专区)采取三级防护, 分为两个观察组(三级防护组和二级防护组), 并收集2021年同期普通防护组资料, 包括新生儿基本情况、围生期因素、新生儿产房处置、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入院后诊治, 以及临床结局, 并将三级防护组(隔离分娩点)、二级防护组(常规分娩点)和普通防护组间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 本院新生儿窒息共发生32例, 与2021年同期持平, 三级防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二级防护组(0.95%比0.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之间重度窒息占比无明显差异(25%比15%), 且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级防护组较二级防护组入院使用抗生素比例高(91.7%比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