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活化T细胞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俊  许化溪 《镇江医学院学报》1994,4(3):173-174,176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一种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关于DCs抗原提呈如何活化T细胞,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应用小鼠脾脏分离到的树突状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MΦ),在LPS的刺激下,观察了DCs和MΦ产生IL-1、TNF的能力,结果表明MΦ可以产生IL-1、TNF,而DCs可产生低浓度IL-1,但不产生TNF;DCs和T细胞共育的上清,观察到在低浓度的IL-2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明显地促进CTLL-2细胞的增殖活性,提出了DCs对T细胞的活化可能是DCs产生低浓度IL-1触发T细胞,DC-T细胞聚集可以产生白细胞介素2增强因子(IL-2EF),增强T细胞对IL-2的反应性进而活化T细胞,据此提出了DCs活化T细胞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抗原提呈及其功能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机体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T淋巴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机体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的肿瘤抗原和共刺激分子的有效提呈。人工抗原提呈细胞通过模拟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机制,且相比天然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活化过程中节省时间成本,条件较一致,活化质量稳定等显著优点。人工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分为以细胞为载体和非细胞载体的,在非细胞载体中,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和使用载体的大小、形状以及柔韧性,以及表面交联的免疫分子的流动性和聚集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将对非细胞载体人工抗原提呈细胞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以三硝基苯和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为抗原,研究了小鼠脾脏粘附细胞(SAC)对抗原的提呈作用。结果表明,紫外线(波长250~360nm)整体照射和体外照射SAC,均使SAC抗原提里作用减弱,以体外照射的影响更强。用台盼蓝体外处理SAC,亦使SAC的抗  相似文献   

6.
CEA-rV对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EA-rV对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MΦ的抗原提呈功能,采用流式细胞仪(FCM0检测MΦ表面分子MHC-I(H-2K^b),MHC-II(I-A^b)及B7(B7-2)的表达,采用荧光抗体直接染色法检测肿瘤细胞表达H-2K^b,I-A^b的表达。结果:CEA-rV接种小鼠腹腔MΦ组(CEA-rVMΦ组)T细胞分泌IL-2的水平较W-VV及NS组显增强(P<0.01),小鼠腹腔MΦ自身表达的I-Ab和B7-2分子较低(分别为41.7%,13.7%),接种W-VV后其I-A^b及B7-2分子表达改变不明显(分别为44.3%和15.1%),而接种CEA-rV后其I-Ab及B7-2分子表达明显增强(分别为87.2%,39.5%),各组CEA阳性肿瘤细胞表面分子MHC-I强表达,却没有MHC-II表达,结论:CEA-rV腹腔接种MΦ可使MΦ抗原提呈功能显增强,MΦ的表达分子MHC-II与B7-2表达增强可能是其抗原提呈功能增强的主要原因,提示MHC-II与B7-2可能在CEA-rV抗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IL-2基因转入K562细胞及表达情况.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法,将质粒PGEN/IL-2导入包装细胞PA317,将K562细胞与PA317/IL2细胞共培养,检测IL-2cDNA整合,mRNA转录情况,以IL2依赖性CTLL-2细胞测定培养细胞上清中IL-2产量,比较转染前后细胞的体外生长情况和致瘤性.结果IL2 cDNA成功整合入K562细胞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K562/IL-2细胞培养24h上清中IL-2活性为100U/ml,体内外观察均见细胞生长减慢.结论以脂质体介导的以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为载体的基因转移方法,可成功地将人IL2基因转入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并持续分泌高活性的IL-2,为下一步将IL-2基因转入CML造血细胞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基础免疫学,还是应用免疫学或免疫应答操作法方面,T细胞激活的机制是免疫学中的一个争论中心。为T细胞活化,来自Ⅰ区相关抗原类的Ⅱ膜抗原(Ia抗原)必须参与,即T细胞必须识别来自于Ia的系列  相似文献   

9.
肠道粘膜经常遇到各种抗原,有些是致病的,有些是无害的,自身菌群也分布在肠道粘膜表面,因此肠道粘膜不断受到大量各种各样的抗原刺激,并且要仔细分辩这些抗原是不是有致病能力。肠道粘膜对大多数抗原不予理采或采取主动抑制,仅对少数抗原免疫应答。在正常情况下,肠道有精细的调节功能,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可调节全部免疫反应。许多口服摄取的抗原CALT对其具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叫口服耐受。某些微生物和食物抗原可诱发强烈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对小鼠黑色素瘤内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B16-BL6黑色素瘤皮下移植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微波消融组,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内CD80和CD86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D11c、MHCⅡ的表达,ELISA检测IL-12、IL-10的表达。结果微波消融组MHCⅡ、CD80和CD86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微波消融组CD11c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IL-12在微波消融组中高表达,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可增强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IFN、IL-4、IL-12、以及IL-12P40细胞因子平衡与E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半定量PCR法和ELISA酶联免疫检测20例EM患者的血及腹腔中的IFN、IL-4、IL-12及IL-12P40细胞因子,并与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比较,以观察上述指标在EM患者血及腹腔液中的变化。结果 1.EM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IL-12浓度分别为(66.38±12.6)pg/ml和(77.76±14.6)pg/ml,显著低于无EM对照组(84.97±13.7)pg/ml和(106.92±10.7)pg/ml(P均<0.05)。2.EM患者血清中IL-12P40(35.64±10.6)pg/m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其腹腔液中含量为(79.76±12.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0.54±10.0)pg/ml(P<0.05),并与EM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3.EM组IL-4/IFN-γ比值0.328显著高于对照组(0.07)。结论 EM患者体内IL-12含量降低,IL-12P40含量增高,这可能与EM的发生密切相关的NK细胞功能下降有关。EM患者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中IL-4细胞因子升高,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网络中出现Th2细胞的偏移并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2p40、IL-12p70在41 例CHL组织、92 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及20 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LH)中的表达. 结果 IL-12p40、IL-12p70在41例CHL及92例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 51. 22%、70. 73% 及 0. 00%、4. 35%,20 例 RLH 中未见 IL-12p40 及 IL-12p70 表达. IL-12p40、IL-12p70在CHL 中及各亚型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DLBCL及RLH(P<0. 05). IL-12p40及IL-12p70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B症状、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国际预后评分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 IL-12p40与IL-12p70在CHL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 05). 结论 IL-12p40、IL-12p70在CHL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探讨纳洛酮对帕金森病(PD)细胞因子IL-12P40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第一组(PD组)立体定向将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入右侧黑质制作PD模型,术后每周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30min至第4周旋转>6次/min者定为成功的PD模型,第二组(纳洛酮)利用立体定向将纳洛酮注入大鼠的右侧黑质,然后用与第一组相同的方法制作PD模型,第三组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取鼠的术侧中脑黑质利用免疫组化(IH)检测IL-12P40的表达。结果IH检测IL-12P4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显著增加(P<0.01);与PD组比较,纳洛酮组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纳洛酮对PD发病的重要干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影响IL-12P40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龈沟液(GCF)中IL-12、IL-17的表达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GAgP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6例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龈沟液测定IL-12,IL-17并记录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明显改善,其中IL-1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浓度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17总量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GAgPIL-17较治疗前明显下降.GCF中IL-17质量浓度与BI,PD呈正相关(r=0.291,0.330),同AL无明显相关性;IL-12的质量浓度与PD呈显著负相关(r=-0.239,P<0.05),与BI和AL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龈沟液中IL-12,IL-17浓度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破坏及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Interleukin-12 (IL-12), which is composed of p35 and p40 subunit, is a proinflammatory Th1-inducing cy-tokine. Besides IL-12, p40 can be covalently linked to a p35-related protein p19. This heterodimer is known as IL-23[1]. IL-12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aive T cells, whereas IL-23 mediates late-stage inflammation.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IL-12p35/p40 mRNA and IL-23p19/p40 mRN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reverse transla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in order to pro…  相似文献   

16.
赵巍峰  谷高玲  杜敬佩  李长安  窦芊  孙长宇 《重庆医学》2013,(24):2825-2826,283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B(IL-12B)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易感性的关联。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173例作为研究组,其生物学父母作为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IL-12B基因rs15677380、rs14050311基因多态性,进行肝硬化与IL-12B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和单体型相对风险率分析。结果 IL-12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5677380与肝硬化相关联(P=0.009),其中等位基因A为危险因素(Z=2.36),G是保护因素(Z=-2.36);rs1405031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相关联(P=0.013),其中等位基因C是保护因素(Z=-2.24),T为危险因素(Z=2.24)。rs15677380、rs14050311单体型的G/T、A/C与肝硬化有关联(P=0.021、0.015,Z=-1.85、2.16)。结论 IL-12B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的发生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骆海娟  王敏  程丽琴 《海南医学》2012,23(16):43-4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IL-12在稽留流产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48例以及正常早孕孕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IL-12、8-异前列腺素、ox-LDL、MDA、TNF-α、hs-CRP、IL-6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8-异前列腺素、ox-LDL、MDA、TNF-α、hs-CRP、IL-6、糖皮质激素、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皮质激素与IL-12水平的增加有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结论稽留流产患者糖皮质激素、IL-12水平明显增加,而且其应激相关蛋白以及因子水平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2(IL-12)两个亚基基因通过连接肽基因进行拼接的新方法。为进一步研究IL-1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两个牛弹性蛋白基序(10个氨基酸)的基因序列为两个亚基基因拼接的连接肽基因。根据人IL-12 p35、p40两个亚基基因片段以及连接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其中p40基因下游引物包括部分连接肽基因序列以及Kpn Ⅰ 酶切位点,p35基因上游引物包括部分连接肽基因序列以及Kpn Ⅰ 酶切位点。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获得人IL-12 p35与p40基因片段。利用Kpn Ⅰ内切酶对p35与p40基因的PCR产物进行酶切,酶切产物回收后利用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应用p40基因上游引物与p35基因下游引物对连接产物进行PCR扩增。利用Kpn Ⅰ内切酶对连接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将扩增的连接产物克隆入T载体,挑选阳性克隆并进行酶切鉴定,酶切鉴定正确的克隆进行拼接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序。结果:通过PCR分别获得约1 000 bp大小的p40基因片段与600 bp大小的p35基因片段,两个基因酶切片段连接后PCR扩增获得1 600 bp左右的拼接产物,采用Kpn I 内切酶对拼接产物进行酶切后获得约1 000和600 bp大小的基因片段,分别与p40和p35基因片段大小一致。拼接产物的T载体经酶切鉴定可见1 600 bp 大小的酶切产物,拼接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核酸数据库上的p40基因、p35基因以及连接肽基因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结论:利用该基因分子拼接技术成功地将人白介素12两个亚基基因通过连接肽基因进行拼接。建立了一种简单、方便、有效进行人白细胞介素12两个亚基基因拼接的新方法,为进一步研究IL-12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IL-12 IL-18对乙型肝炎患者Th_1/Th_2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厦  亓峰  邢磊  常金兰  李波 《黑龙江医学》2005,29(11):805-807
目的探讨IL-12I、L-18对乙型肝炎患者Th1/Th2亚群的影响。方法常规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IL-12、IL-18和植物血凝素(PHA)培养72 h。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IFN-γ、IL-4的含量。结果IL-12联合PHA或IL-18联合HA诱导下,乙型肝炎患者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2联合PHA诱导下,乙型肝炎患者IL-4水平降低;IL-18联合PHA诱导下轻度患者明显降低;IL-12、IL-18联合PHA诱导下,乙肝患者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水平有降低趋势。结论IL-12、IL-18能够诱导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Th2细胞向Th1细胞转化;而且IL-12的体外作用要强于IL-1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转染的B16F1细胞作为瘤苗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阳离子脂质体复合mGMCSF DNA转染B16F1细胞,ELISA法检测mGMCSF在B16F1中的表达.[3HTdR]掺入法分析B16F1分泌的mGMCSF生物活性.γ射线照射灭活基因修饰的B16F1细胞皮下免疫小鼠,ELISA分析小鼠血清中的mGMCSF水平.7d后免疫鼠皮下攻击未修饰的B16F1细胞以检测瘤苗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效果.51Cr释放实验检测免疫鼠抗B16F1的特异CTL反应.结果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mGMCSF基因转染B16F1细胞后,未经阳性克隆筛选,mGMCSF得到特异且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表达.但表达逐步下降由第1天的(135.5±21.1)μg/L下降到第5d的(47.8±5.3)μg/L.随γ射线照射剂量的增加,mGMCSF的表达逐步降低,但仍具有生物学活性.γ射线照射的5×105基因修饰B16F1接种小鼠后,鼠血清中的mGMCSF水平在4h时为(198.4±23.1)ng/L,攻击的B16F1细胞在接种瘤苗的小鼠体内的生长完全被抑制,51Cr释放实验结果显示该瘤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了特异的CTL反应.结论 本研究表明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介导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转染的黑色素瘤B16F1细胞,作为瘤苗在小鼠体内可有效地激发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