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修饰是否能提高改性的PLGA仿生支架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性。方法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ulfoLCSPDP将GRGDSPC多肽共价结合到改性PLGA支架材料上,以未接多肽的改性PLGA材料做对照,取第三代MSC接种到材料上,培养4、12小时后沉淀法定量检测粘附的细胞数,培养24小时后摄光镜图像比较粘附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结果培养4、12小时后实验组细胞粘附率分别为0.17±0.01、0.38±0.02,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8±0.01、0.14±0.01(P<0.01),且24小时后细胞的粘附质量也较对照组为好。结论RGD多肽修饰的确能提高改性PLGA支架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Ta)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软骨缺损、促进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不同浓度RGD肽及Ⅱ型胶原(ColⅡ)吸附于多孔钽表面,分为Ta-RGD组、Ta-ColⅡ组、Ta-RGD/ColⅡ0.2 g·L-1组、Ta-RGD/ColⅡ1.0 g·L-1组、Ta-RGD/ColⅡ5.0 g·L-1组、Ta-RGD/ColⅡ10.0 g·L-1组及纯Ta组。分离培养新西兰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取第2代细胞种植于修饰前后多孔钽使其成为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形貌特征以及软骨细胞生长状态,沉淀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黏附率,MTT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的增殖水平,羟脯氨酸法测定软骨细胞分泌功能。结果: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黏附率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黏附效果最好的是4 h的Ta-RGD/ColⅡ5.0 g·L-1组,同时各组间黏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各组软骨细胞在修饰后的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生长,分泌细胞外基质覆盖于多孔钽表面;MTT检测,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增殖效果最好的是13 d的Ta-RGD/ColⅡ1.0 g·L-1组;羟脯氨酸检测,Ta-RGD/ColⅡ1.0 g·L-1组羟脯氨酸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RGD多肽可有效加强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的黏附及增殖,对软骨细胞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研究其表面微弧氧化(MAO)/碱处理并加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涂层对前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设计并打印3D多孔钛合金支架,对其进行不同表面处理后分为MAO组、MAO/碱处理(MN)组、MAO/碱处理加载RGD肽(MNR)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弹性模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微观结构,能谱分析仪(EDS)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元素构成,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水滴接触角大小。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与各组支架共培养,CCK-8法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细胞增殖活性,Live/Dead细胞染色法检测各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各组细胞在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黏附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素(OPN)和骨钙素(OCN)mRNA表达水平。 结果 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弹性模量为(1.17±0.62) GPa。SEM观察,MAO处理后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呈现火山口样形貌,碱处理后出现细小裂纹并呈现纳米级鱼鳞结构,加载RGD肽涂层的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观察到散在的RGD颗粒。EDS检测,MNR组支架表面RGD涂层成功加载。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接触角MAO组>MN组>MNR组。CCK-8法,培养第1、3和5 天时3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呈增长趋势,培养第3和5 天时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ive/Dead细胞染色,3组支架均具备良好的体外相容性。细胞黏附实验,共培养48 h后,MNR组细胞数量和形态伸展均优于MAO组和MN组。培养第7天时,与MAO组比较,MNR组细胞ALP活性明显升高(P<0.01),培养第14天时3组细胞ALP活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T-qPCR法检测,培养第7天时,与空白对照组和MAO组比较,MN组和MNR组细胞中Runx2和OP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MNR组细胞中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培养第14天时,MAO组、MN组和MNR组细胞中Runx2和OPN mRNA表达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AO组、MN组和MNR组细胞中OC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具有与人体骨组织匹配的弹性模量,支架表面MAO/碱处理并加载RGD肽涂层对MC3T3-E1细胞无毒性且对其成骨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体外研究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大鼠间充质于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鉴定,重组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载体Ad-GFP转染,荧光显微镜检测其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Ad-GFP对大鼠MSCs的感染率高达90.0%,感染1月后仍有稳定表达;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未转染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腺病毒载体Ad-GFP可高效感染MSCs,基因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不受影响,可作为一种高效的大鼠MSCs的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5.
表面修饰对纳米晶胶原基骨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纤维蛋白(fibrin,FB)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支架材料上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黏附、增殖及分化的情况。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纤维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B-nHAC);对照组,单纯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种植于支架材料上,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检测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率、不同时间点(3,7,10,14 d)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表达量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不同支架材料与细胞生物相容性差异。结果: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 d后,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实验组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支架材料中的细胞数及碱性磷酸酶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电镜观察发现两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实验组的细胞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表面修饰纤维蛋白后的nHAC支架材料具有更好的细胞黏附、增殖及促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B。)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观察将其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s,以抗兔CD14、CD44等单抗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MSCs表面抗原鉴定,获得纯化的MSCs。采用乳化交联法获得包裹TGF—B,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将该微球负载在冷冻干燥获得的壳聚糖一丝素支架上。将培养的MSCs种植到支架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处。移植空白支架的为实验对照组,移植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为实验组。主要观察指标,流式检测的MSCs细胞表面标记情况,微球的形态,支架与细胞共培养后电镜下情况,支架移植后的兔关节修复情况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流式检测MSCs第4代及第9代细胞的CD14及CD44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发现两代MSCsCD14表达基本呈阴性,CD44表达呈阳性,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扫描电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基本呈球形,表面光滑,直径约为1μm,大小较均一,分散度好。细胞在壳聚糖-丝素三维支架上生长状态良好,电镜观察,可见支架孔隙内有细胞黏附生长。移植治疗后发现实验组修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3个月实验组已经有较硬的类软骨组织填充修复,切片显示有软骨细胞规则排列,甲苯胺蓝染色为阳性,而对照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切片显示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组织修复,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甲苯胺蓝染色阴性或弱阳性。结论负载TGF—β1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后移植治疗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细胞黏附肽(RGD)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探讨RGD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 BGC823细胞分为12.5、25.0、50.0、100.0 mg·L-1RGD处理组和对照组,RGD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GD作用不同时间对BGC823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利用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法、流式细胞术和凋亡细胞的DNA片段方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定性、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TT检测,RGD各剂量组在作用24、48和72 h时, BGC823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RGD浓度增加BGC823细胞的抑制率增加;50.0 mg·L-1 RGD处理BGC823细胞48 h后,光镜下显示,细胞体积变小,胞核深染,胞浆发红,出现很多的凋亡细胞;透射电镜显示,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异染色质趋边凝聚、聚集在核膜上,形成新月形帽状结构,甚至核膜消失,细胞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GC823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电泳结果显示,BGC823细胞内的DNA片段断裂为大小不等的小片段,呈现出很清晰的梯状降解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0.0 mg·L-1RGD处理BGC823细胞48 h后 Survivin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经图像分析检测,实验组平均灰度值
高于对照组(P< 0.01),提示实验组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RGD通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其RGD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线粒体引发这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纳米复合材料诱导兔骨髓间质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效应,阐明复合材料作用机制。方法:将含5 mg/g鹿茸多肽、20%纳米β-磷酸三钙(β-TCP)和明胶的复合材料(以下简称复合材料)与第3代MSCs共培养 48 h,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复合材料对MS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AO/EB荧光染色观察MSCs凋亡形态的变化;将MSCs与复合材料共培养,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黏附、生长情况;复合材料连续作用于MSCs 21 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法观察复合材料对MSCs矿化结节形成的作用。结果:复合材料作用于MSCs 48 h,可明显促进MSCs增殖,相对增殖率为126.45%,此时的MSCs主要处于S期,占细胞总数45.84%(对照组为7.96%),凋亡率为2.08%(对照组为13.68%);MSCs在复合材料上黏附、生长良好,呈多角或梭形。复合材料连续作用MSCs 21 d,显著增加了矿化结节形成;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ALP活性也逐渐增强,21  d 复合材料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结论:复合材料在体外可促进MSCs增殖,并可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具有良好的成骨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条件培养基(CM) 对同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结合专用培养基分别培养扩增MSCs和EPCs,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SCs和EPCs表面标记物,以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化对MSCs进行功能鉴定,以成血管对EPCs进行功能鉴定。将MSCs分为0% EPCs-CM组(对照组,采用LG-DMEM培养)、50% EPCs-CM组(采用50% EPCs-CM+50% LG-DMEM培养)和100% EPCs-CM 组(采用100% EPCs-CM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SCs的增殖活性;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FCM法检测,第3代MSCs高表达Sca-1、CD29, 低表达CD45、CD11b;经诱导可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第3代EPCs 高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在铺有基质胶的96孔培养板中可形成血管样结构。与对照组比较,50% EPCs-CM组和100% EPCs-CM组MSCs增殖活性明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茜草色素红染色法检测,培养21 d后50%和100% EPCs-CM组MSCs的钙结节数量和钙盐沉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差速贴壁法可同时分离MSCs和EPCs,EPCs-CM能促进MSCs 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RGD多肽修饰CS/HA复合多孔支架对于MSCs在支架上黏附的数量及质量.方法 通过原位杂化法制备CS/HA多孔支架并应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将RGD多肽负载到支架表面制备出CS/HA-RGD复合支架并对其表征.分别将从Wistar大鼠提取并培养的MSCs种植到实验组CS/HA-RGD及对照组CS/HA两种支架各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坏死性凋亡抑制剂GSK-872以及聚合物PEG-4000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表面一水草酸钙晶体黏附沉积的影响。方法 实验一用200、400、600、800ug/ml一水草酸钙粉末状晶体作用于TCMK-1细胞,另一组使用RIPK3抑制剂GSK-872作用于TCMK-1细胞,再加入相同质量浓度一水草酸钙晶体处理细胞,空白对照按照相同容积加入等量PBS,孵育12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表面晶体黏附情况。在400、800ug/ml一水草酸钙晶体浓度下,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CFH探针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RIPK1,RIPK3,p-MLKL的表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检测细胞表面晶体黏附量。实验二a组用800ug/ml一水草酸钙粉末状晶体作用于TCMK-1细胞。b组用10%容积浓度PEG-4000作用于TCMK-1细胞并混匀,再加入800ug/ml一水草酸钙粉末状晶体作用于细胞。c组用800ug/ml一水草酸钙粉末状晶体作用于TCMK-1细胞,再加入10%容积浓度PEG-4000并混匀。各组孵育12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表面晶体黏附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CFH探针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ICP法检测细胞表面晶体黏附量。结果 实验一采用400ug/ml 一水草酸钙晶体浓度时,与一水草酸钙晶体处理组相比, GSK-872预处理组中TCMK-1细胞晶体黏附量减少,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氧化应激水平降低(P均<0.05)。使用800ug/ml 一水草酸钙晶体浓度时,与一水草酸钙晶体处理组相比, GSK-872预处理组中TCMK-1细胞晶体黏附量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氧化应激水平降低,p-MLKL表达减少(P<0.05)。实验二与一水草酸钙晶体处理组相比,TCMK-1细胞在PEG-4000预处理组晶体黏附量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氧化应激水平降低(P均<0.05)。而PEG-4000后加入组与一水草酸钙晶体处理组相比,晶体黏附量、细胞增殖活性、氧化应激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坏死性凋亡抑制剂GSK-872可以一定程度减少一水草酸钙晶体在细胞表明黏附沉积,但在较高的晶体负荷下晶体可在细胞表面聚集形成不定型沉淀,预使用聚合物PEG-4000能够保持一水草酸钙微晶粒在悬液中保持悬浮稳定,减少晶体聚集沉积及细胞黏附,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而充分接触一水草酸钙晶体后的TCMK-1细胞加入PEG-4000不能逆转晶体细胞黏附聚集沉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普通培养基中添加RGD短肽制备新型培养基,观察新型培养基对细胞生长状态、杂交瘤细胞融合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普通培养基为对照,在普通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RGD制备新型培养基,通过观察人胰腺上皮细胞株HPDE6-C7的生长增殖情况确定RGD的最佳质量浓度,然后,在培养基中接种不同浓度(5×104、105、5×105 mL-1)的HPDE6-C7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贴壁、长势和密度情况;再分别用普通培养基和添加RGD短肽的新型培养基进行杂交瘤细胞的融合,比较两种培养基融合后克隆形成率和克隆阳性率的差异;通过转染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质粒观察其荧光强度的方法和转染过表达KRAS质粒观察其蛋白表达的方法,观察添加RGD短肽的新型培养基相比普通培养基在转染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的优势。结果RGD短肽使用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 ng/mL;添加RGD短肽的新型培养基所培养的细胞相比普通培养基形态更佳、贴壁更好、增殖更快。同时,添加RGD短肽的新型培养基应用于细胞融合所形成克隆的百分率和克隆阳性率均高于普通培养基(PGFP后荧光强度更高(PKRAS的蛋白水平也更高(P<0.05)。结论添加RGD短肽的新型培养基在细胞生长状态、杂交瘤细胞融合及外源基因表达方面有突出优势,RGD短肽应用于细胞培养可能具有广泛前景和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hVEGF165)进行基因修饰的可行性,为血管化组织工程组织的构建及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构建pcDNA3.0-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ELISA方法检测转基因MSCs的hVEGF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基因MSCs表达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设单纯培养MSCs及pcDNA3.0转染MSCs组为对照组。结果:成功构建hVEGF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地将其转入MSCs中;MSCs细胞在转染 pcDNA3.0-VEGF165 质粒24、48和72 h后,其培养上清中hVEGF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至G418筛选后12代,转基因MSCs培养上清中仍有hVEGF蛋白的表达,含2%、4%、8%、16%和32%转基因细胞培养上清的培养液均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hVEGF165基因成功地转染至MSCs中,并可进行有效地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GATA-4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低氧环境下存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GATA-4基因转染大鼠MSCs,以转染空质粒的MSCs做对照,通过蛋白印迹法检测GATA-4转染效果。模拟体内心肌梗死氧化应激损伤,在低氧环境下培养48h,观察MSCs形态变化。通过MTT细胞增殖测定、膜联蛋白V-PE凋亡检测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评价MSCs存活能力。结果 在低氧环境下,GATA-4基因修饰组与转染空质粒的对照组相比,MTT摄取增加、膜联蛋白V阳性细胞数降低、LDH释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录因子GATA-4可以增加MSCs抗缺氧能力,增加细胞存活;为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增加细胞存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Leptin对体外培养的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祖细胞(RP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RPCs,不同浓度Leptin作用RPCs细胞,分为:常氧培养组(Control组)、缺氧培养(Hypoxia)+0、0.3、1.0、3.0、10、30 nmol/L Leptin组,分别培养至12、24、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原代培养的RPCs细胞分为:Control组、Hypoxia组、Hypoxia+Leptin组,培养48 h后,转换为分化培养基继续培养6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GFAP阳性细胞比例和β-tubulin III阳性细胞比例进行统计分析。Control组、Hypoxia组、Hypoxia+Leptin组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PCs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原代培养的P0代RPCs为圆形悬浮生长,培养2 d后细胞可聚集成神经球。低浓度Leptin(0.3、1.0、3.0 nmol/L)作用RPCs 48 h,细胞增殖活性较Control组及Hypoxia组增强,RPCs细胞增殖活性随Leptin浓度增高呈递增趋势,其中,3.0 nmol/L Leptin作用48 h细胞增殖活性最强(P<0.05);高浓度Leptin(10 nmol/L,30 nmol/L)组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减弱(P<0.05)。细胞培养48 h,与Control组及Hypoxia组相比,Hypoxia+Leptin组β-tubulin III阳性细胞比例和GFAP阳性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TEN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 低浓度Leptin可促进缺氧状态下大鼠RPCs细胞增殖,抑制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对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Effect of Lithium on Cell Cycle Progression of Pig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thiumhasbeenusedasaneffectivetherapyforbipolardisorderfordecades ,andalsohasmultipleef fectsonembryonicdevelopment,glycogensynthesis ,hematopoiesis ,andothercellularprocesses ,throughmechanismsthatarecurrentlyunknown ,althoughitsinhibitionofkeyenzymelik…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钠碘转运体(NIS)报告基因的共表达对嵌合型受体T(CAR-T)细胞体外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慢病毒感染法制备CAR-T细胞(仅表达CD19 CAR的T细胞)、NIS-T细胞(仅表达NIS报告基因的T细胞)和NIS-CAR-T细胞(共表达NIS和CD19 CAR的T细胞),然后按T细胞蛋白表达情况分为4组∶T细胞组(未转染的T细胞)、CAR-T组、NIS-T组、NIS-CART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NIS和CAR转染率。各组细胞常规培养24、48、72 h,CCK-8法检测增殖能力。各组T细胞为效应细胞,Nalm6肿瘤细胞为靶细胞,按效靶比0.5∶1、1∶1、2∶1、4∶1共培养24、48、72 h,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法(LDH)检测各组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各组细胞因子人干扰素-γ(IFN-γ)和人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释放水平。摄碘实验检测表达NIS蛋白各组细胞的NIS功能。结果 CAR-T细胞、NIS-CAR-T细胞的CAR转染率分别为91.91%、99.41%,NIS-T细胞、NIS-CAR-T细胞的NIS转染率分别为47.83%、50.24%。常规培养24、48、72 h CAR-T细胞与NIS-CAR-T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1、1∶1、2∶1和4∶1效靶比作用24 h时CAR-T细胞杀伤率(%)均高于NIS-CAR-T细胞(P<0.05),作用48 h和72 h时两组杀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细胞与NIS-CAR-T细胞均存在IFN-γ和TNF-β释放现象,释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IS-T细胞与NIS-CAR-T细胞均具有特异性摄碘能力,二者间摄碘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T细胞(P<0.05)。结论 NIS报告基因的共表达不影响CAR-T细胞中CAR转染率,对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无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Bmi-1和p16基因表达随传代次数增加的变化情况,阐明其与MSCs复制老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孕16、17和25周流产胎儿的股骨,利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骨髓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5代MSCs中CD13、CD34、CD44、CD45、CD73、CD90、CD105、CD133和HLA-DR的表达;连续传代30代,诱导培养MSCs老化;用BrdU掺入率检测第5(P5)、15(P15)和30代(P30)骨髓MSCs的增殖能力;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上述细胞中Bmi-1和p16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从孕16、17和25周的流产胎儿股骨骨髓中均能分离、培养、扩增出MSCs,均表达CD13、CD44、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33和HLA-DR; 随着MSCs的不断传代,细胞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细胞变成扁平状,折光性下降。P5与P15 MSCs的 BrdU掺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0 与P5和P15 MSCs的 BrdU掺入率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5 MSCs中Bmi-1 mRNA表达水平高于P15和P30 MSCs(P<0.05),P15 MSCs中Bmi-1 mRNA表达水平高于P30 MSCs(P<0.05)。P5与P15 MSCs中p16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30 MSCs中p16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5和P15 MSCs(P<0.05)。结论:胎儿股骨骨髓能培养出MSCs,其复制老化与Bmi-1的表达有关联,但其信号通路可能不通过p16INK4a-Rb介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HU-308与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己内酯(nHA/PCL)电纺丝膜对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静电纺丝膜制成圆形薄膜置于细胞培养板底部,使用含不同浓度HU-308(0、10-10、10-9、10-8、10-7、10-6 mol/L)的培养液培养MC3T3-E1细胞;培养1、4、7 d,进行CCK-8检测增殖检测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检测;Real Time-PCR检测培养7 d时细胞成骨相关基因OPG mRNA表达,观察培养24 h细胞骨架的形态。结果 培育1、4、7 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P<0.05;随着培育时间的延长,同一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强,P<0.05。随着培育时间的延长,同一实验组MC3T3-E1细胞中的ALP活性增加,P<0.05。在相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HU-308(10-10 mol/L、10-9 mol/L)促进OPG mRNA的表达,P<0.05 ;高浓度HU-308对OPG mRNA的表达起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成骨细胞随药物浓度的加大,细胞铺展面积有增大趋势且细胞骨架结构更加清晰,尤以10-6 mol/L浓度组成骨细胞伸展范围最广。结论 HU-308和nHA/PCL电纺丝膜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域旁残存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自孕犬脐血中分离、培养MSCs,经Laz基因转染和5-氮胞苷体外肌源性诱导后移植入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n=18)。分别于移植后1、4、8周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标本行TUNEL染色观察残存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残存心肌细胞体积;Nagar-Olse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网络的变化。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作为移植对照组(n=18)。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缺血区部各时间点切片位观察到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凋亡指数明显降低;残存心肌细胞肥大明显;移植后第8周,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规律。结论脐血MSCs移植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促使残存心肌细胞肥大、调节心肌胶原网络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