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直肠间质瘤PD-1/PD-L1表达与患者的预后转归的相关性。随访直肠间质瘤患者100例,分析PD-1/PD-L1在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分析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患者肿瘤切除部位和分化程度细胞PD-L1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间的关系存在差异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结果表明,直肠间质瘤PD-1/PD-L1表达与患者的预后转归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在铂类化疗失败后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针对一线化疗失败后的病例显得尤为重要。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免疫抑制剂在包括尿路上皮癌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与常规化疗相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患者总生存获益明显。Atezolizumab、Avelumab、Durvalumab、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为5个获批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将重新定义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标准,然而相当比例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对PD-1/PD-L1通路抑制剂无应答,蛋白水平表达的PD-L1在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对抗PD-1/PD-L1免疫治疗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分子(PD-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 T细胞表面的表达模式,了解其与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HLA-A2)阳性的78例临床类型不同的慢性HBV感染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表面分子Tim-3和PD-1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Tim-3+/PD-1+HB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占总的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58%,Tim-3-/PD-1+细胞比例为24%,Tim-3-/PD-1-比例16%,Tim-3+/PD-1-比例最低为2%。临床病情越严重的临床类型中,Tim-3+/PD-1+HB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越高,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组为(52.05±18.68)%,重度肝炎组为(59.66±19.25)%,重型肝炎组最高为(68.72±17.21)%;各组与非活动性携带者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7、0.009、0.000。重型组与轻中度组比较,P =0.018。Tim-3+/PD-1+在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表达与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性(r =-0.466,P <0.001)。结论在HBV特异性CD8+ T细胞中,Tim-3和PD-1共同表达是其主要表达模式,Tim-3和PD-1的高表达可能负性调控IFN-γ的产生,从而影响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和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近年来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及当前与其疗效有关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有关PD-1/PD-L1抑制剂在乳腺癌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近年来,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或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索有关PD-1/PD-L1抑制剂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最新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PD-1/PD-L1抑制剂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生物标志物及耐药情况方面均有相应的临床试验研究,其单药或它联合化学药物或(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癌,有部分患者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从PD-1/PD-L1抑制剂获益的患者可能是具有特定分子特征的群体,但在治疗过程中耐药性的出现影响了其疗效。结论 从本综述了解的进展看,PD-1/PD-L1抑制剂治疗能使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获益,但仍需寻找更多用于可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以优化用药方案,同时还需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以解决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22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Egger’s和Begg’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采用Stata 15.1软件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3 378例食管鳞癌患者。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评价指标(MINORS)评分均为12分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肿瘤细胞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190/504)和41.7%(1 407/3 378)。PD-L1在肿瘤免疫浸润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7%(412/987)。肿瘤细胞PD-L1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OS)低于低表达组[HR=1.30,95%CI(1.01,1.69),P=0.04]。肿瘤免疫浸润细胞PD-L1高表达组的OS明显高于低表达组[HR=0.65,95%CI(0.53,0.80),P<0.000 1]。结论肿瘤细胞和肿瘤免疫浸润细胞PD-L1在食管鳞癌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是食管鳞癌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表达水平与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乳腺癌亚型。多项临床试验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在非转移性TNBC新辅助治疗阶段取得出色的治疗结果。此外,新辅助治疗阶段降低化疗强度联合免疫治疗或去化疗的双免疫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前景,可能是未来发展趋势。不同于转移性TNBC,PD-L1在非转移性TNBC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特异度与敏感度较低,未来需结合其他免疫标记物,细化TNBC分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进一步提高PD-1和(或)PD-L1抑制剂的疗效价值,从而实现TNBC的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 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上超过六分之一的HCC 患者处于晚期,系统治疗仍然是这些患者的治疗选择。除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外,免疫 治疗已成为HCC治疗的中心。HCC的发生发展常伴随免疫耐受信号的累积与免疫逃避,免疫治疗的主要 目标正是激活患者自身失效或者受抑制的免疫系统,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本文综述免疫检查点程序性 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两种创新的免疫疗法在HCC 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联合治疗策略在未来HCC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四类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急性肝衰竭(ALF)19例、亚急性肝衰竭(SALF)2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58例、慢性肝衰竭(CLF)8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影响其预后的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 186例患者住院期间均不同程度地发生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膜炎等并发症,经系统治疗及预见性护理措施,临床治愈23例,好转103例,无效19例,死亡41例。住院时间7~103 d,平均38 d。治疗有效(临床治愈加好转)的126例患者中,18例脱落,其他患者随访至今,随访期间死亡32例。结论根据四类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各类肝衰竭患者危险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表现为HBV携带状态、慢性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治疗仍是目前较困难的问题,而肝脏损害程度(包括炎症及肝纤维化程度)取决于病毒和宿主两方面。病毒致肝损害程度与病毒HBV-DNA含量有什么关系,我们选择54例肝活检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长期肝功能损害,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能量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多项研究认为,肝炎、肝硬化患者适量补充蛋白质,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利。  相似文献   

12.
陆晶  徐军明 《器官移植》2021,12(4):472-476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肝移植主要适应证之一,但术后肝癌复发严重影响肝移植的长期疗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分子,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移植物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治疗晚期肝癌病人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能否用于肝移植受者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研究。本文对PD-1/PD-L1在移植肝组织的表达、PD-1/PD-L1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以及PD-1/PD-L1抑制剂在肝癌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碱治疗,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ALT与AST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Little is known about cost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x) for acute liver failure compared to cost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LTx for chronic liver failure. In this study, costs of acute and of chronic LTx patients were determined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Files of 100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Tx in 1993–1997 were studied. Costs up to 1 year after LTx were Euro 107,675 (chronic liver failure) and Euro 90,792 (acute liver failure). The difference was mainly caused by higher hospitalisation costs and higher personnel costs for chronic liver failure. Medication costs for acute liver failure were higher, due to a high administration rate of expensive anti-HBs immunoglobul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B. LTx for chronic liver failure is more costly and seems to be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LTx for acute liver failure, since 1-year survival is higher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ransplantation for chronic liver failure. Received: 25 October 1999 Revised: 29 September 2000 Accepted: 18 December 20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3—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接受肝组织病理活检的CHB肝纤维化患者46例,根据纤维化分期分为S0~1期15例,S2~3期20例,S4期11例三组,另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频率和单个核细胞(PBMCs)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4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IFN-γ和IL4表达。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CHB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的变化。结果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CHB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频率的比值、PBMCs中IFN-γ/IL-4mRNA、血清中IFN-γ/IL-4及肝内IFN-γ/IL-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下降(χ2=36.259、40.822、26.321和31.852,P〈0.05)。血清及肝组织中IFN-γ,/IL-4比值与肝纤维分期均呈负相关(r=-0.616和-0.53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清IFN-γ/IL4比值是发生显著肝纤维化(S2-4)的三个独立危险因素(OR=5.933,95%CI:1.324~26.586,P=0.02;OR=12.866,95%CI:1.746~94.788,P=0.01;OR=4.755,95%CI:1.034~21.862,P:0.04)。结论CHB患者体内存在Th1/Th2失衡,随着肝纤维化进展,外周血及肝脏内均呈现Th2应答的极化现象,这可能是CHB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活动期患者HBVDNA水平与HBeAg状态的分布和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调查337例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载量,MEI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常规方法检测肝功能,同时行超声检查。比较不同HBVDNA水平患者中HBeAg阳性和阴性、不同Child—Push分级和肝癌患者的比例,以及不同年龄患者中不同HBVDNA水平和HBeAg状态患者的比例。结果80.4%(271/337)患者HBVDNA阳性,31.5%(106/337)患者HBeAg阳性,68.5%(231/337)患者HBeAg阴性。HBVDNA水平越高者中HBeAg阳性者比例越高,HBeAg阴性者比例越低;不同HBVDNA水平患者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BVDNA3~41g拷贝/ml患者中肝癌的比例高于HBVDNA〈31g拷贝/ml患者(P=0.014)和≥71g拷贝/ml患者(P=0.009);HBeAg阴性患者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但HBeA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大多数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阳性,且2/3患者HBeAg阴性。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单克隆抗体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血白蛋白,D-氨基半乳糖以及LPS联合诱导的大鼠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并应用TLR4单克隆抗体作为干预剂以及兔抗鼠IgG作为对照,观察TLR4单克隆抗体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肝脏组织学、血清ALT、TNF-α、IFN-γ、HMGB1水平以及肝组织中HMGB1水平的影响。结果 TLR4单克隆抗体能够明显改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损害,降低血清中ALT、TNF-α、IFN-γ和HMGB1水平,并且降低肝组织中HMGB1水平(P均<0.05)。而与模型组相比,以上指标在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LR4单克隆抗体能够保护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并减少HMGB1胞外释放以及肝组织中HMGB1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与血清HBV DNA、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及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CHB患者(A组)和6例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规律抗病毒治疗48周CHB患者(B组)进行肝组织活检以检测肝纤维化分期,并应用real time-PCR检测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分析A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与肝纤维化程度以及两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与血清HBV DNA相关性,分析B组患者HBV ccc DNA变化。结果肝细胞cccDNA及血清DNA水平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但HBV ccc DNA相关性更强(r=-0.465,P=0.008)。肝细胞HBV ccc DNA与血清HBV DNA不存在相关性(r =0.057, P =0.418)。B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较对照组(自A组中选取性别、年龄及HBV DNA无差异患者共12例)显著下降,其中3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检测下限,但肝细胞仍可检出HBV ccc DNA。结论肝细胞HBV ccc DNA与肝纤维程度呈负相关,而血清HBV DNA水平不能反映肝内病毒复制的程度。CHB患者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进行才可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HBV ccc DNA。  相似文献   

19.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是慢性肝病或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期的最严重形式, 往往同时合并肝外器官功能衰竭, 患者短期预后极差。ACLF的触发病因复杂多样, 其分期及器官功能衰竭的类型和定义各不相同, 目前尚无统一的ACLF诊断标准, 难以直接预测和比较不同地域ACLF的总体发病率和预后情况。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 肝移植在ACLF外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其价值尚存争议。目前ACLF具体的入院处理和治疗方案, 包括ICU的监护治疗、器官功能的支持维护、肝移植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等方面, 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流程或意见。ACLF患者是否应较其他潜在的肝移植等待受者在供者分配方面更具有优先权亦无定论。此外,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ACLF移植前桥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尚需更多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因此, 本文就肝移植在成人ACLF外科治疗中的指征选择、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手术时机选择、供肝资源分配及移植前桥接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为ACLF肝移植治疗的未来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对5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根据调查时两周内的部分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TBil)情况,分成肝功能正常、轻、中、重度损伤4组。肝功能异常者,在上述指标恢复正常后复测一次作为B组。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肝功能异常者的自身前后比较,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进行趋势检验。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5.3%,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中的肝功能异常组的自身前后对照P&lt;0.001,也有统计学差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者显著高于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伤越重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