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5例临床资料,依据脓毒性休克预后情况,将出院后60 d内死亡纳入死亡组(36例),出院后60 d内存活者纳入存活组(4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在我院ICU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老年患者(≥60岁)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两组均采取脓毒血症集束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皮下注射进行免疫增强治疗,每次1.6mg,每周2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变化以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Lac)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休克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第3、5、7天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乳酸检测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患有脓毒性休克的人员,当他们进入ICU后,需检测他们的血乳酸浓度情况,分别于进ICU后的12、24、48h进行检测,并记录APACHEⅡ评分,注意观察他们预后的实际情况。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他们在进入ICU时的血乳酸浓度都处于异常水平,并且,存活组的浓度低于死亡组浓度,在12h后,存活组浓度慢慢降低,直到24h后已趋于正常水平;而死亡组在24h与48h的浓度都处于显著异常,直到死亡,死亡组初始血乳酸浓度和APACHEⅡ高于存活组,存活组乳酸清除率为41.3%±22.4%,较之死亡组的乳酸清除率(16.5±12.8)%明显要高,死亡患者乳酸水平随APACHEⅡ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与脓毒性休克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动态监测,获得的准确率较高,同时,简单实用,应大量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肠内营养实施时机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延迟肠内营养,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MODS发生率及多次手术率均少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提高脓毒性休克预后,减少并发症、MODS及多次手术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比延迟肠内营养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浓度动态变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将其中死亡患者15例作为死亡组,其余25例作为存活组,比较其在入院时、入院6h和入院24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结果存活组入院时、入院6h、入院24h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和24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浓度持续增高或6h乳酸清除率低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差,6h乳酸清除率较24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早期预后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浓度动态变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将其中死亡患者15例作为死亡组,其余25例作为存活组,比较其在入院时、入院6h和入院24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结果 存活组入院时、入院6h、入院24h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和24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乳酸浓度持续增高或6h乳酸清除率低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差,6h乳酸清除率较24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早期预后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7.
笪伟  张泓 《安徽医药》2020,24(6):1171-1173
目的评估皮肤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CRT)在脓毒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 5月至 2019年 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 73例,根据脓毒性休克病人 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 35例)与死亡组( 38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病人 CRT,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 CRT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阈值及其灵敏度与特异度等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结果死亡组 CRT明显高于存活组[ 5.50(4.40,5.90)s比 2.20(1.90,2.80)s,P<0.05]。 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 AUC=0.83,最佳截断值为 2.4 s时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死亡,灵敏度高达 94%,特异度为 84%。结论脓毒性休克 6h液体复苏后 CRT可以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优化复苏集束化策略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经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收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5例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优化复苏集束化策略)32例和对照组(采用拯救脓毒症运动经典方法)3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的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人选后3d、7 d SOFA评分分别为(9.1±2.5)分、(8.2±2.8)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的(10.1 ±3.3)分、(9.5±3.1)分(=4.52、3.99,均P<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28.1%,低于对照组的48.5%(x2=12.84,P<0.05).结论 早期应用优化复苏集束化策略可以明显改善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俞凤  秦克秀  张泓  徐俊 《安徽医药》2009,13(9):1074-1076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入住我院急诊科及ICU的脓毒症患者,对其中56例脓毒性休克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死亡率是64.3%,合并DIC占57.2%,脓毒性休克存活与非存活病人相比,器官损害个数和DIC的发生非存活组与存活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休克与DIC发生的时间较非存活组早,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DIC组器官损害个数较非DIC组多,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IC组预后显著较差(P〈0.01);早发DIC与迟发DIC临床特征比较,虽人院SOFA评分在早发DIC较迟发DIC更严重(P〈0.05),但迟发DIC较早发DIC预后差(P〈0.05),早发DIC组较迟发DIC组更易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P〈0.05)。入院时凝血参数比较仅血小板计数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无差异。结论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生的脓毒性休克及早发DIC较迟发者预后较好,早发DIC者更易合并肾功能不全;入院时血小板计数的下降是预示DIC发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蛋白水平与儿童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做为研究对象,其中好转存活24例,死亡26例;对50例患儿进行白蛋白监测,同时对各脏器功能进行监测,观察白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的白蛋白值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增加,白蛋白值越低,病死率逐渐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中,模型检验χ2=26.781,P=0.000,模型有统计意义。白蛋白OR值=1.125,白蛋白可做为脓毒性休克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白蛋白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患儿预后不良和疾病严重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住院的老年CAP患者502例。选取40个入院后24 h内首次采集的常规实验室指标和生命体征指标构建FI-LAB,FI-LAB<0.35为非衰弱组,FI-LAB≥0.35为衰弱组。判定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情况。采用修正Poisson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老年CAP并发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01)。将FI-LAB乘以100后纳入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发现FI-LAB每增加0.01,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分别增高5.9%和6.2%(均P<0.001)。FI-LAB预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和0.85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28和0.42。结论 衰弱增加CAP并发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FI-LAB可预测CAP患者发生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风险,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6h乳酸清除率与儿童脓毒性休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7月安徽省立儿童医院  相似文献   

13.
脓毒性休克患儿平均动脉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在住院患者中严重脓毒症的病死率约为30%,而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为50%~60%。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提高脓毒性休克患儿生存率积极探寻有利因素,从而给予有力的干预措施,使得病死率降低。本研究对72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平均动脉压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邝小忠  高敏  张劲夫  刘洋  张兴文 《中国医药》2023,(10):1505-1508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BLA)并发脓毒症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湖南省人民医院病历系统中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BLA并发脓毒症患者100例,按是否发生休克分为休克组(40例)与非休克组(60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首次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原学检测结果和结局指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LA并发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 休克组血乳酸、降钙素原、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非休克组(均P<0.05)。休克组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非休克组[25.0%(10/40)比8.3%(5/60)、22.5%(9/40)比3.3%(2/60),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钙素原、血乳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为BLA并发脓毒症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降钙素原、血乳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是BLA并发脓毒症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相关,监测其水平变化对临床医师决策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A组,n=17)及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n=17),在液体复苏的基础上,分别应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平均动脉压(MAP)稳定至65~75 mm Hg并维持1h,然后继续加量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使MAP稳定至75~85 mm Hg.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Sidestream dark field,SDF)于入组时及MAP在不同水平时测定患者的舌下微血管(≤25 μm)的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及微血管流动指数(MFI).测定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观察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PVD、PPV、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28 d死亡率、新发心律失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在65~75 mm Hg较入组时,PVD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PPV、MFI、Lac、Sc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5~75 mm Hg比较,MAP在75~85 mm Hg时Lac、ScvO2、PVD、PPV、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均可增加脓毒性休克患者的MAP,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脓毒性休克微循环障碍,且与剂量增加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前后乳酸水平和液体复苏后乳酸清除率,研究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重庆儿童医院PICU2006-2009年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儿行液体复苏,测定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血乳酸值,并计算相应的乳酸清除率,分析与性别、器官功能衰竭、预后的关系。结果液体复苏前乳酸值与性别、死亡或存活无差异,但与器官功能衰竭数目有相关性。液体复苏后各时间段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存活及死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评估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价值较乳酸高,液体复苏后各时间段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器官功能障碍数目有相关性(P<0.05)。结论动态监测乳酸清除率较单纯一次乳酸值更能预测脓毒性休克预后。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是以全身性感染所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创伤、严重感染等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在脓毒症早期,机体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形成炎症瀑布效应[1],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容量反应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积极的液体复苏、经验性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等对症处理。治疗组患者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鼻饲治疗,均治疗5 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组织灌注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动脉血乳酸(Lac)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每搏变异度(SVV)平均为(15±8)%,容量反应性阳性率为82.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6)%和9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I)、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 tmax)、全心射血分数(GEF)、心功能指数(CF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的HR,CO,CI,SI,dp/d tmax,GEF、CFI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Lac、ScvO2显著上升,且治疗组动脉血Lac、CVP、DBP、SVRI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能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容量反应性,改善全身组织灌注情况,同时缩短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炎症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支持治疗,他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38例休克患者外周血标本,作PCT检测和血培养。结果: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PCT检验法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结论:PCT检验法较血培养灵敏,对休克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