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training,HIIT)对特战队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对30名男性特战队员实施8周(3~5次/周)HIIT训练,检测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和耐力素质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训练后测试指标分别为:安静脉搏(65.22±5.25)次/min、肺活量(4553.3±524.33)ml、VO2max(50.75±4.53)ml.(kg.min)-1、引体向上(16.55±5.27)次、俯卧撑(70.62±10.56)次/min、5 000 m跑(1230.16±77.21)s,各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1)。【结论】训练后测试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趋于优化,HIIT训练对提高特战队员的有氧能力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调查资料显示,军事训练后皮肤病发生率比训练前增高,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对某部2009、2010年连续两个夏季(6~8月)野外驻训官兵皮肤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某部夏季野外驻训官兵2 949名。均为男性,年龄17~47岁,平均20.8岁。 相似文献
3.
做好野外驻训中急救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驻训具有时间长、点多面广、驻地分散、卫生条件差、疫情复杂、卫勤人员相对较少的特点。海军陆战队某部野外驻训频繁 ,我部医院担负部队野外驻训的卫勤保障任务 ,其中急救工作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线救治单位 ,急救工作开展得好坏关系到伤病员的安危 ,而且受到野外驻训客观条件的影响 ,急救工作亦有一些特点。本文结合我部医院野外驻训期间多年开展急救工作的体会 ,提出一些建议 ,以供商榷。1 周密的急救前准备1.1 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 由于野外驻训点远离城镇 ,交通不便 ,加之远离后方体系医院 ,医疗保障难度加大。此时首要的任务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支持感在人格影响特战队员情绪耗竭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组织支持感问卷、大五人格量表和情绪耗竭问卷对来自6个省区的武警部队的376名特战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16.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层回归分析。结果神经质和组织支持感的交互作用以及尽责性与组织支持感的交互作用均显著或边缘显著,即组织支持感显著调节神经质与情绪耗竭的关系(β=-0.19,t=-2.82,P〈0.01),以及尽责性与情绪耗竭的关系(β=-0.12,t=-1.95,P=0.052)。结论神经质和尽责性在低组织支持感的情况下对情绪耗竭的影响较强,而在高组织支持感的情况下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5.
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野外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野外驻训官兵1 248人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士兵组、士官组、军官组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尤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应对野外驻训官兵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某部野外驻训官兵与留守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CLA LS),对某部244名野外驻训官兵及231名留守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野外驻训官兵和留守官兵分别有57人(23.36%)和38人(16.45%)被评为异常;野外驻训官兵在SCL-90总分、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强迫、敌对、UCLA LS总分上的分值均高于留守官兵(P〈0.05或0.01)及中国军人常模(P〈0.05或0.01);留守官兵除抑郁因子分值较高外(P〈0.01),其余因子得分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皆无明显差异;野外驻训士兵的焦虑、抑郁、敌对、偏执分值,士官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分值,军官的人际关系及焦虑分值高于同等军衔的留守官兵(P〈0.05或0.01),其余因子分值比较无明显差异;野外驻训的士兵、士官及军官UCLA LS分值皆高于同等军衔的留守官兵(P〈0.05或0.01)。结论野外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留守官兵;且不同军衔的心理健康异常趋向亦有所不同,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6~ 7月 ,我队在汽车野外驻训巡诊中发现外耳道蛆 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 ,2 0岁 ,系某部汽车训练营战士 ,在野外驻训时因右耳进苍蝇 ,疼痛 1d后加重 ,伴听力轻度下降半天就诊 ,无发热 ,无耳聋、耳鸣感 ,无外耳道流脓 ,自觉有异物爬行感伴轻度异味。1.2 治疗经过与结果 患者在苍蝇入右耳半天后 ,曾滴食用油于右耳 ,当时当地医护人员检查未发现外耳道异物 ,第 2天患者自觉耳痛 ,有异物爬行感。查 :外耳道充血 ,有异物 ,听力较前下降。逐取出苍蝇 1只 (已死亡 ) ,用吸管冲洗出小蛆 14条 … 相似文献
8.
藏北地区平均海拔4 500米以上,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38万,年平均气温0℃以下,大部分为丘陵地形,属高原高寒地区.2001年9月,我分区组织某部实施野外驻训,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军分区门诊所进行全程卫勤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担负野外驻训任务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空军某地面部队担负野外驻训任务的342名官兵随机分为甲乙2组,对甲组178人采取全程心理干预措施,乙组164人仅按常规进行有关军政教育;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执行任务前及执行任务2个月后评定2组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执行任务前甲乙2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除恐怖因子外的均值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在执行任务2个月后2组官兵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除抑郁因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乙组得分高于甲组及中国军人常模,但乙组抑郁因子得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结论:心理干预对保障官兵执行特殊任务时的心理健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项疗养对野外驻训军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由野外驻训军官48人组成专项疗养组,采用针对性的专项疗养活动安排;另取计划疗养军官60人组成对照组,按常规疗养方法安排疗养活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疗养前后的对比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养前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疗养前,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专项疗养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专项疗养及计划疗养均能提高疗养军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专项疗养效果更为显著(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1.
为锤炼官兵实战化驾驶技能,去年春季,我部组织600余名官兵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野外驻训。由于春季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驻训条件艰苦,卫生防病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现就我部春季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的特点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72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36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野外驻训官兵两组训练前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训练前,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提高野外驻训官兵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48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24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训练前;自责、幻想、退避的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训练前;退避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两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的求助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退避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自责、退避的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改善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人体内分泌激素对人体功能的调节,发挥生理效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海军陆战队员在强训一周和野外生存20天训练中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我们选择了部分激素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解质及微量原素在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海军陆战队员在强训一周和野外生存训练20天中电解质和微量原素的变化,我们对陆战队员强训和野外生存训练后的钾、钠、氯、总钙、游离钙及铜、锌、镁、磷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特区部队特种作战集训期女兵的月经状况。方法共选择2009-2013年特区部队女兵415人,其中参加特种作战训练集训的女兵168人(特训组),文艺、通信、卫生专业女兵247人(对照组)。根据月经史筛查月经紊乱。结果特训组月经异常发生率、闭经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束集训后月经紊乱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闭经女兵均复潮。结论特种作战集训对女兵月经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功能性的,可逆的。建议开展月经问题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健康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刘俊杰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51-251
桐油果内含桐酸,对黏膜有刺激性,误食后可发生中毒,我院近年来成功救治4起59名误食桐油果中毒的部队官兵,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调查了解戈壁滩驻训部队驻训期间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为野外驻训医疗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某部驻训官兵264例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同期选择驻地某部官兵236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1)驻训官兵发病率38.6%高于驻地官兵22.0%,差异显著(P<0.05).(2)驻训官兵皮肤病发病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足真菌病38.1%、晒斑17.2%和体真菌病11.2%;驻地官兵低依次为足真菌病31.4%、体真菌病8.1%和皮肤过敏6.4%.(3)驻训官兵皮肤病发病率在第1周和笫4周出现2个小高峰,分别为6.7%和5.3%;驻地官兵第1周出现小高峰,为6.2%.结论 戈壁滩驻训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医疗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