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实习是中医院校学生从理论过渡到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中医人材的重要途径。结合中医风湿病学科特点,从教学查房、开展病例讨论、举办专题讲座等方面,探讨了对中医院校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体会。  相似文献   

2.
《新中医》2000,(3)
办学目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培训部和北京劲松类风湿病治疗培训学校联合举办风湿病培训班 ,邀请知名专家系统介绍常见风湿病的诊断、治疗及国内外新进展 ,并安排临床示教 ,使学员在短时间内掌握风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方法 ,提高本专业的业务水平 ,亦可建立科研协作关系。教学方式及考核1 教学形式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期间在京安排临床示教 ,亦可到太原市类风湿病医院进修 ,该院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山西中医类风湿病治疗中心。 2 学员经考试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 ,并授予教育学分 ,同时将不断获得风湿病治疗信息及继续提…  相似文献   

3.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其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及难度。为使学生能对该课程较迅速、完整的掌握,并与临床相结合,笔者及其教学团队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法,如LBL、PBC、PBL、CPBL、TBL等,一定程度提高了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现予小结如下,以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与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和疾病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临床课程。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骨伤教研室在2011年成功申报了《中医骨伤科学》校级精品课程,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进行思考与实践,对如何提高中医骨伤科教学进行了探讨,从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优化、动手能力训练、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教研室文件的规范管理和教师积极性提高等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提高了中医骨伤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发展的方法学。方法通过对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风湿病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成长经历,来阐述当今中医风湿病学科的发展之路。结果本院风湿病学科能跻身为国内一流中医风湿病重点学科,得源于学科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多学科合作研究、学术创新及人才团队建设。结论学术创新、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团队是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中医临床课教学,存在着重医疗知识与技能的讲授而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怎样才能既传授专业知识又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以《中医外科学》教学为例,通过在讲授学科发展史、疾病诊疗、临床带教的同时融入人文精神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彭江云教授,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风湿病"的学科带头人,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名老中医吴生元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深得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经验的真传,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教学、科研工作22年。彭师治疗风湿病善用经方而不拘泥,临床上灵活加减化裁,余有幸成为其学生。  相似文献   

8.
张扣启 《光明中医》2008,23(7):997-998
房定亚,生于1937年,河南邓州人。历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负责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院长,第一临床研究所所长。1990年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为国家批准的带徒老师。擅长治疗心、肾、老年病及风湿病。治病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再议治。治疗风湿病,重视清热解毒。1993年享受国务院津贴,是国内著名的中医风湿病专家。房定亚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40余年,中医理论造诣颇深,学验俱丰。在风湿病的治疗上,思路独特,颇多发明。笔者在进修期间,曾有幸随师学习,口传心授,受益匪浅。历年来,用房定亚教授所创诸方治疗风湿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阐述美容中医皮肤学科教学的方法,强调美容中医皮肤学科的优势特点,探讨多元结合的理论授课形式,推进典型医案临证经验与模拟诊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银川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依托中医心病重点学科建设,通过优化教学方案、划分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夯实教学梯队等措施进行中医临床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完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科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在医学教学中备受关注[1]。风湿病是一类累及多器官系统的难治性疾病。中医风湿病兼具多个学科和中医学的特点,要求医生既要有横贯各个学科的思维,又要有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还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对教师而言极具挑战。课题组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目前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存在的中医学科过度分化、中医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结合中医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师承教育的实践,提出应在原有教学板块中加入师承教育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措施有正确认识中医学核心价值体系、培养使命感,完善学科设置与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底蕴,建立院校+师承模式、全面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医人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相结合,可满足新时期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的诊疗与救治的学科,是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中医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急救经验和方药,但未能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应用,中医急诊的弱化与衰退与教学密切相关。目前中医急诊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临床见习,教学形式单一,对中医学生的临床实践重视不够,导致学生不善于应用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进行急诊救治,急救意识不足,对中医能够治疗急症缺乏信心,无法高质量完成急诊工作。文章对中医急诊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强化学生中医急诊临床思维和急救意识的培养,使其熟悉中医急诊的临床特点,掌握治疗原则,促进中医急诊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育模式下中医本科教育比较突出的存在教学与临床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临床能力较弱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PBL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阶段”教学方法和传统课程体系,还改变了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模式,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注重医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鉴于此,我们在中医专业本科生针灸实习期间引入PBL教学理念,为深入临床教学改革做出了一些探索,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方剂学教学原则,是教师对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对其教学规律的认识高度概括而形成的.中医方剂学教学原则,遵循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现代发展教学观原理为理论基础,反映中医学科体系特点及中医教学过程的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经常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论风湿病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渊源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剖析《金匮》在风湿病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渊源远流长,"治未病"指导思想为治疗风湿病开辟先河,《金匮》详尽论述了"风湿"病病名、脉证、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与方药,《金匮》详尽论述了风湿病相关的"历节"、"血痹"、"虚劳"、"胸痹"、"痰饮"病。《金匮》对产后预防患风湿病有重要论述,《金匮》论述风湿病人食禽兽鱼虫和食果实菜谷有禁忌。《金匮要略》在风湿病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方剂学的教学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鸣  张业 《中医杂志》2008,49(5):462-464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中医基础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至关重要.方剂学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临床各科及各家学说等多学科知识,并以"证-法-方-药"为核心构成较为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教学难度较大.本文根据当前中医药教学的现状,结合不断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和我们主讲方剂学的体会,探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方剂学教学的某些规律,以促进高等中医院校的方剂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旷惠桃教授从事中医风湿病研究与临床40余年,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各类风湿病均有独到经验及体会,本文对旷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进行归纳总结,其治疗注重温阳益气及辨证论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风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多发病、疑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引起各国政府和专家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风湿病的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8月7日,一个聚集中外中医风湿病专家的专业机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在成立大会上,新当选的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指出,近30年来,随着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的进步,中医风湿病学这门古老的学科研究也硕果累累,焕发出勃勃生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医护理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繁选航  宁亚利 《陕西中医》2006,27(8):973-973
1 中医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清楚界定中医护理本科教育的目标,导致课程设置的混乱与不合理。而且,不符合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未能突出现代中医护理的特点。绝大部分同一学科的多种教材是同一版本,大专与本科层次的材料相互通用,既不符合教学规律,也不符合各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不能适应现代中医护理学科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