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IGFBP-3、P53在结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结肠癌组织和34例正常结肠黏膜中IGFBP-3、P5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GFBP-3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7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1%(P=0.018),P53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5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P〈0.001);②IGFBP-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二者与其他因素均无关(P〉0.05)。③IGFBP-3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04)。结论 IGFBP-3与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IGFBP-3、P53可能成为结肠癌评估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Syndecan-1,bF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yndecan-1,bF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26例不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yndecan-1,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 Syndecan-1,bFGF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0%,88.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IGFBP- 1和 IGFBP- 2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孕激素 (P)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 3~ 10天大鼠血清 P水平 ;用免疫组化 L s AB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检测 IGFBP-1、IGFBP- 2及孕激素受体 (PR)在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及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孕鼠血清 P呈峰值变化 ,最大值出现在孕 5~ 7天。 PR在大鼠内膜腺、腔上皮 ,基质细胞 ,蜕膜细胞及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 ,其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强度也呈峰值变化 ,最大值出现在孕 5~ 7天 ,并与血清 P水平呈正相关 ;而 PR在大鼠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随孕天升高 ,且与血清 P无相关。 IGFBP- 1和 IGFBP- 2在孕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与 PR具有相同细胞定位 ,但在滋养层细胞中没有表达。 IGFBP- 1表达的变化趋势与 PR类似 ,而 IGFBP- 2的表达则是在妊娠后升高并维持相对恒定 ,孕 8~ 9天降到动情期水平 ,孕 10天又迅速升高。二者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血清 P都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375和 0 .345 ,P均 <0 .0 5 )。结论  IGFBP- 1和 IGFBP- 2可能都参与了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蜕膜化 ,胎盘形成及胚胎生长发育的调节 ,P可通过 PR诱导 IGFBP- 1和 IGFBP- 2在大鼠子宫内膜的表达 ,但 IGFBP- 1和 IGFBP- 2究竟是作为 P的中介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素依赖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F-I与IGFBP-3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18例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19例非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14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测定三组血清IGF-I、IGFBP-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GF-I与IGFBP-3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NS患儿在长期使用激素的情况下IGF-I、IGFBP-3明显上升,且皮质激素诱导患儿抵抗IGF为引起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生长障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潘景良  孙选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31-2531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诊断矮小症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4例(3岁13岁)矮小症儿童(男27例、女17例)血清IGF-1和IGF-BP-3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IGF-1和IGFBP-3比较。结果:矮小症患儿血清IGF-1和IGFBP-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且在44例矮小症患儿中,GH激发试验的GH峰值<10μg/ml的有40例、占90%。结论:检测IGF-1和IGFBP-3对临床早期诊断矮小症患儿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GF-1及IGFB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64例(内异症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4例作为对照(非内异症组),2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毕分别取2组患者的内膜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等步骤,制作好切片,在光镜下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GF-1在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均呈中度、强阳性表达,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9例)及腺上皮细胞(62例)呈中度、强阳性;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例)及腺上皮细胞(52例)呈阴性表达;IGFBP-3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62例)及腺上皮细胞(60例)呈阴性表达,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8例)及腺上皮细胞(52例)呈阴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51例)及腺上皮细胞(48例)呈强阳性表达.结论:IG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均呈中度阳性及强阳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则大部分呈阴性表达;而IGFB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大多数均呈阴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大多数呈阳性表达,推测IG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而 IGFBP-3在对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P-STAT3)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36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STAT3及bFGF表达的情况,并探讨P-STAT3和bF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P-STAT3及bFGF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P-STAT3表达和bFGF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P-STAT3和bFGF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表达均升高,且呈正相关,提示两基因有可能共同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与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放射法(immunoradiometric assay,IRMA)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例健康人外周血血清中IGF-1I、GFBP-3的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IGF-1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IGFBP-3表达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同时IGF-1/IGFBP-3升高(P<0.01)。IGF-1,IGF-1/IGFBP-3在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Ⅲ~Ⅳ的肺癌患者中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TNMI-II期者(P<0.05),而IGFBP3下降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TNMⅠ-Ⅱ期者(P<0.05)。肺癌组IGF-1与IGFBP-3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GF-1I、GFBP-3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中有重要意义,检测其水平变化是肺癌的诊断、判断预后的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3)、C肽(C-peptide)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在血清水平上检测36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及36例正常妇女血清中IGF-1I、GFBP-3、C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结果:①血清IGF-1的表达量在子宫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P〈0.01)。②血清IGFBP-3表达量在子宫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1I、GFBP-3与糖尿病、高血压、绝经情况、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③血清C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肽表达与糖尿病、高血压、绝经情况、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④子宫内膜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Logistic回归方程P=1/[1-e-(-14.808+0.319×C肽+0.177×年龄+0.088×体重)]。血清C肽、年龄、体重均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C肽=1.376,OR年龄=1.193,OR体重=1.091,均P〈0.10)。结论:血清IGF-1、IG-FBP-3可能不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影响因素,但随着血清IGF-1的增高,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越高。血清C肽和年龄、体重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合年龄、体重,检测患者血清C肽的水平可用于评估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德伟  徐桦  程志祥  熊俊  倪雪峰 《医学争鸣》2003,24(11):993-996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受体在鼠胰腺肿瘤β细胞中的表达和调控及GH调节IGFBP-3的表达调控.方法:Northern,检测PRL,GH和IGFBP-3的mRNA表达.细胞培养,受体蛋白竞争结合实验,检测细胞膜受体特异结合.Western共价杂交,检测INS-I细胞中IGFBP-3蛋白表达.结果:在INS-1中,每个细胞有6600个人生长激素(hGH)受体蛋白结合点.GH受体的mRNA分子为1.6kb,PRL受体mRNA为0.5kb.bGH和rPRL抑制GH受体mRNA的表达,而bGH和rPRL上调促进PRL受体mRNA的表达.在INS-1中GH,PRL和IGF-I对IGFBP-3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促进作用.结论:GH和PRL控制鼠胰腺β细胞的GH和PRL受体表达,GH对IGFBP-3表达作用不是通过IGF-I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滋补肾精方对肾精亏虚证小鼠IGF-1、IGFBP-3表达影响,并探讨其补肾填精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匮肾气丸组以及滋补肾精方高、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造模同时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02mL·g-1)、金匮肾气丸组灌胃金匮肾气丸混悬液(2.7g·kg-1·d-1),滋补肾精方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滋补肾精方(20、10g·kg-1·d-1),连续21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称量小鼠体重,实验结束测定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含量。结果:滋补肾精方能够改善小鼠肾精亏虚症状,提高小鼠体质量、肝组织IGF-1和血清IGFBP-3水平。结论:滋补肾精方可能通过调节机体IGF-1、IGFBP-3,发挥对肾精亏虚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GFBP-3、P53在结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结肠癌组织和34例正常结肠黏膜中IGFBP-3、P5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GFBP-3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7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1%(P=0.018),P53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5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P<0.001);②IGFBP-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二者与其他因素均无关(P>0.05)。③IGFBP-3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04)。结论 IGFBP-3与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IGFBP-3、P53可能成为结肠癌评估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microRNA-196b(miR-196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78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196b、IGFBP-3的表达。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预后结局分为进展组、稳定组。筛查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组织中miR-196b、IGFBP-3表达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分析癌组织中miR-196b、IGFBP-3不同表达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进展组临床分期Ⅲ期占比、术前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稳定组(P <0.05)。进展组癌组织miR-196b相对表达量高于稳定组(P <0.05),IGFBP-3阳性表达率低于稳定组(P <0.05)。癌组织miR-196b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IGFBP-3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O^R=3.684(95% CI:1.259,10.778)]、术前淋巴结转移[O^R=3.557(95% CI:1.216,10.408)]、癌组织miR-196b表达[O^R=3.979(95% CI:1.359,11.641)]是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癌组织IGFBP-3表达阳性[O^R=0.220(95% CI:0.075,0.642)]是NSCLC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 <0.05)。癌组织miR-196b、IGFBP-3及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6.25%(95% CI:0.512,0.797)、60.00%(95% CI:0.496,0.781)、87.50%(95% CI:0.725,0.963),特异性分别为69.74%(95% CI:0.534,0.825)、76.32%(95% CI:0.603,0.892)、72.37%(95% CI:0.576,0.86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680、0.805。miR-196b低表达组生存情况优于高表达组(P <0.05)。IGFBP-3阳性表达组生存情况优于阴性表达组(P <0.05)。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miR-196b、IGFBP-3表达与预后相关,且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IGFBP-3抗原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0例NSCLC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正常肺组织中IGFBP-3抗原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IGFBP-3在良性肺组织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而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分别称为IGFBP-3质表达和核表达),后二者的表达率分别为96.67%(58/60)和71.67%(43/60),IGFBP-3质表达在肺癌和良性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IGFBP-3核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IGFBP-3核表达显著低于中或高分化肺癌。结论:在NSCLC组织中,IGFBP-3核表达则可能与抑制肿瘤生长有关,对于判断NSCLC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ULK1、ANGPTL3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结肠腺瘤伴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各30例)及40例结肠癌组织中ULK1、ANGPTL3表达。并分析结肠癌ULK1、ANGPTL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ULK1、ANGPTL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ULK1、ANGPTL3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结肠癌组织、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正常结肠黏膜组织,ULK1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PTL3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ULK1、ANGPTL3表达在分化程度、Duke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ULK1与ANGPTL3呈负相关性关系(r=-0.655,P<0.05)。结论:临床检测ULK1、ANGPTL3在结肠癌早期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IGF-I、IGFBP-3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0例T2DM合并结直肠癌(A组)、36例结直肠癌(B组)、40例T2DM(C组)和40例健康者(D组)血清IGF-I和IGFBP-3的水平。结果:4组间血清IGF-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32,P<0.01),组间两两比较A组血清IGF-I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而D组血清IGF-I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1);C组血清IGF-I水平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血清IGFBP-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B、C组3组患者血清IGF-I阳性率分别为73.3%(23/30)、44.4%(19/36)和47.5%(19/40),B组和C组两组阳性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结直肠癌的相对危险度为3.438(95%CI=1.212~9.750)。结论:血清IGF-I升高可能与T2DM患者并发结直肠癌有关;T2DM患者血清IGF-I水平显著增高者应注意合并结直肠癌的可能;IGFB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多项白介素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监测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血清IGF-1、IGFBP-3、VEGF及白介素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复发、转移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与未复发、转移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GF-1、VEGF-C及VEGF-D高于对照组,IGFBP-3低于对照组,血清IL-2低于对照组,其他白介素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中存在复发、转移者则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IGF-1、IGFBP-3、VEGF及多项白介素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监测价值较高,有助于了解肿瘤复发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25羟维生素D[25(OH)D]、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骨钙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矮小症儿童286例为观察组,其中ISS组152例,生长激素缺乏(GHD)组134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GFBP-3、25(OH)D、Nesfatin-1、骨钙素水平差异,及其与体格发育等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儿童身高、骨龄指数、血清IGFBP-3、25(OH)D、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esfatin-1高于对照组(P<0.05)。ISS组儿童身高、骨龄指数、血清IGFBP-3、25(OH)D、骨钙素水平高于GHD组,而Nesfatin-1低于GHD组(P<0.05)。血清IGFBP-3、25(OH)D和骨钙素水平身高≥125 cm儿童高于<125 cm儿童、骨龄指数≥0.90儿童高于<0.90儿童;而Nesfatin-1趋势相反(P<0.05)。ISS儿童血清IGFBP-3、25(OH)D、骨钙素与儿童身高、骨龄指数呈正相关(P<0.05),Nesfatin-1与儿童身高、骨龄指数呈负相关(P<0.05)。 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ISS儿童血清IGFBP-3、25(OH)D、骨钙素水平较低,Nesfatin-1水平较高,可能与儿童体格发育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