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杰 《中医教育》2005,24(5):25-28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表明,预防医学教学在学时、教材、设施、师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若要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亟待强化预防医学教育的地位,调整和充实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与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重视教材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学考评体系,逐步建立与形成全新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预防医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主要阵营,以课程教学为依托培养医学人文素养,将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开课时间早、课程内容多、教学课时长等特点。基于人体解剖学的特点和优势,通过营造浓厚医学人文氛围、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完善解剖学知识与医学人文元素的有机融合、拓展医学人文教育渠道、加强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中医药自信教育等途径,不断实践和优化中医药高等院校医学人文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各级各类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医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要求在培养医学生诊疗能力的同时,加强医学生人文修养,培养医者仁心的职业素养。《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有必要在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积极将德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本课题通过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利用启发式教学、小组辩论法、案例讨论法、事故警告法、团队合作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引领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医学模式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高等中医药院校应注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开辟第二课堂、强化临床培训、建设专题学习网站和案例资源库等途径,在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中有效开展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为中医药学科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5.
医疗环境的变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知识技能学习并重已成为当下医学教育的共识。通过分析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况以及中医文化及·临床实践中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提出把必修课程《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课堂变成加强医学生人文修养的阵地,通过传递中医文化来渗透医学人文,是强化和加深西医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大多开设了人文课程,但各课程之间"横向关联"较差。文章提出,可以借鉴英国医学人文教育的成功经验,把握英国医学人文教育特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为中医药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中国深受"科技兴国"思潮之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非常严重。然而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学教育的必然诉求是科技与人文相结合。中医是最具有人文属性的医学,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必然要体现浓郁的人文色彩,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中医人才。以此为出发点,中医药院校的通识教育至少要突出以下三个理念:一是树立"医学即人学"的教育观;二是设置科技与人文兼容的通识课程模块;三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实人文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医学英语写作水平及完善医学英语写作课程建设,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医学英语写作课程进行了学生个人需求分析和以教师及从业者为主的社会需求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无论学生、教师还是从业者都认为医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为此从医学英语写作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及分析,试图提出科学合理的写作课程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指导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针对当前医学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不断彰显、医患纠纷频发、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精神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方式滞后、功利主义和去道德化趋向等现实困境,应通过传统中医药文化塑造医学生的精神长相、优化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建构医学人文素质评价考核体系等路径实现医学人文价值回归,使医学生不偏离面向临床实践的道德应然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康复人文关怀发展尚不健全,根据康复医学专业教育目标,构建符合康复专业人文课程康复治疗人文关怀,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康复医学技能,还要拥有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理念来面对患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具体内容我们尝试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把握康复行业“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人文关怀要求,培养了学生深层次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为中医药院校的康复专业人文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精英教育、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针对目前院校教育下医学生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名老中医工作室师承教育,着力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锻炼中医思维能力,塑造医学人文素养,培养学术创新能力,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进而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课程建设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系列课程,从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师资队伍培养,重视教材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课程内涵建设,逐步提升了中医临床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应用型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医学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是世界性医学教育课题,而优化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是核心所在.文章借鉴英美“医学实践者”成熟经验,为中医药院校发展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9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为建立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国内19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搜集法查询每所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所属二级学院及专业建设情况,应用比较研究法分析每所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并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及学科发展动态提出课程体系优化建议。结果:19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分别设置在不同二级学院,人才培养类型、主干学科和课程设置均存在一定差异。19所院校共开设通识教育必修课程52门,开设数量在10~23门不等;共开设专业教育必修课166门,开设数量在19~33门不等;共开设专业选修课程235门,每所院校开设数量在5~31门不等;共开设中医药相关课程56门,每所院校开设数量在3~15门不等;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在11.4%~43.7%不等。结论:建议通过统一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等手段,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学者和专家从人文学科的设置、调整及医学与人文的整合等角度,就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进行了阐释.现如今,医学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而对医学生在进行就业教育时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医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双一流”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及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历史使命都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此文提出构建体现中医药特色的“1+2+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体系,从打造创新训练大平台、建设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创新实践载体、组建师资队伍、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医学专科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状况,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收集国内42所院校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对其课程结构、学时分布、开设课程门类进行统计分析,提出该课程设置总的特点为:选修课比重在增加;人文社科学选修课程普遍开设;课程设置向“小课程”方向发展;各校课程设置标准不一、结构不一、学时多少不一、课程门类不一,需要完善课程设置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这些对于各兄弟院校课程设置方案乃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医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校自1985年开始创办中医护理专科教育,1999年率先在中医药院校设置本科护理专业。在十几年护理教育中,我们坚持突出祖国传统医学特色,注重中医护理理论与先进的护理模式相结合,针对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积极探索,力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整体护理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路径和评价机制。文章认为,利用院校资源,从社会实践的角度体现和评价医学生人文素养,多个平台、多种方式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场域理论为分析劳动教育提供了基于方法论的阐释视角,有利于反思当前中医药院校劳动教育场域内“关系结构”的不足。基于场域理论,在分析中医药院校劳动教育场域中多层次社会关系、时间和空间范域、物理和精神空间的特征基础上,挖掘出场域建构中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惯习不合拍、文化资本缺场和社会符号范式弱化问题。提出从推动校内外场域的同频共振、完善中医药院校师资和课程建设、发挥中医药独特的劳动符号范式引导3个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劳动教育场域产生积极的“场效应”,推动劳动与教育永恒在场,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