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皮同轴大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coaxial large-channe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34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E-LIF组52例,MIS-TLIF组8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及术前腰痛、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3 d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评估术中肌肉损伤情况;采用Brantigan标准评价两组椎间融合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1 d及术后3 d、3个月、1年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术前1 d及术后3个月、1年OD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MIS-TLIF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IF组术后1、3 d血清CK水平均显著小于MIS-TLIF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1年规律随访。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PE-LIF组48例椎间融合成功,MIS-TLIF组77例椎间融合成功;两组术后3个月及1年的椎间融合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E-LIF组和MIS-TLIF组分别有2例和3例发生下肢麻木,1例和3例发生神经水肿性疼痛,1例和1例发生Cage移位,1例和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两组均无感染及硬膜囊撕裂发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6%vs.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9)。结论 在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时,PE-LIF能达到与MIS-TLIF相似的临床疗效,且术中出血更少、肌肉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2.
探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症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笔者回顾分析本院2003—2008年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症28例,疗效满意,且无感染,无1例神经损伤。说明对部分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症患者可以选择性使用椎间盘镜手术并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后外侧入路内镜下腰椎融合术(posterolater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E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9年1月~2020年3月开展PELIF手术治疗的3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滑脱节段:L3-4 3例,L4-5 21例,L5-S1 7例;滑脱程度:Ⅰ度25例,Ⅱ度6例。统计患者围术期指标,以及手术疗效和影像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31例术后获访15~27个月,平均(21.3±4.2)个月。手术时间137~210 min,平均(169.5±19.4)min;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3.9±1.2)d。术后有2例发生神经根刺激症状,对症处理6 d后好转。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2周、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以及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和局部前凸角均显著增加(P<0.05),而腰椎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Ⅱ度以上滑脱早期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从1985年1月—2002年1月手术治疗腰椎Ⅱ度以上滑脱40例。结果 随诊6—72个月,平均22个月。40例中34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5%。应用USS系统10例,其中7例Ⅱ度滑脱,3例Ⅲ度滑脱,全部解剖复位。结论 对腰椎Ⅱ度以上滑脱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应用USS系统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5.
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通过对36例腰椎滑脱使用Cage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其在腰椎滑脱中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采用后路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作为治疗组,30例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作为对照组,对比两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随访24个月,对照组平均随访27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以下优势:①在术后、最终随访时能明显增加腰椎的椎间隙高度、相对椎间隙高度、复位率,降低滑脱率;②明显提高术后1、2年骨性融合率、降低断钉率;③明显提高术后JOA评分。结论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具有能有效增大椎间隙高度、提高融合率、降低断钉率、有效复位、改善症状,保持节段稳定性的优点,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与Wiltse入路TLIF(Wiltse-approach TLIF,W-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19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的47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PE-TLIF治疗(PE-TLIF组),26例采用W-TLIF治疗(W-TLIF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滑脱椎体、滑脱分度、滑脱分型及术前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节段性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及Taillard指数(Taillard index,T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及JOA评分评价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于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DH、SL及TI,并行腰椎CT检查,按Suk标准评测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W-TLIF组相比,PE-TLIF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PE-TLIF组出现2例一过性下肢放射痛,WTLIF组出现1例浅表切口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9.5%vs.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P=0.848)。两组患者均获随访,PE-TLIF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3个月;W-TLIF组为12~24个月,平均17.7个月。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E-TLIF组术后3 d及3个月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W-TLIF组,术后3个月腰椎JOA评分显著高于W-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DH、SL及T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各指标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Suk标准评价,PETLIF组和W-TLIF组融合率为90.5%(19/21)和92.3%(2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融合器沉降进入邻近椎体或向前、后移位。结论PE-TLIF和W-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尽管PE-TLIF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且早期腰痛及功能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8.
背景:腰椎滑脱症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以及滑脱复位是难点,目前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应用广泛,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康复更快.目的:分析微创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0例,依据随...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 vs 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 vs 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 vs 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1-1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和南阳南石医院脊柱关节科行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的68例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开放手术组和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组(脊柱内镜组),各34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内镜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少或小)于开放手术组,术后1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开放手术组;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开放手术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应用于DLSS患者的手术,具有切口小、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以及提升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olater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我科行PELIF治疗的22例轻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 相似文献
12.
13.
改良TLI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经腰椎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采用改良TLI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技术治疗的84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度(Cobb角)和椎体滑脱程度,X线片或CT扫描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1年的影像学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0±38)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82)mL。截至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获得有效随访;截至1年,84例患者中获随访79~EJ(94%)。术后3个月及1年,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提高(JP〈0.05),但手术前后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腰椎滑脱完全复位34例(40%),余50例患者术后腰椎滑脱得到不同程度复位;术后1年,椎体滑脱程度改善率为84%。术后3个月及1年,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根据JOA评估标准,优59例、良20例、可5例,平均改善率为87%。57例(68%)患者术后3个月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79例(100%)患者术后1年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移位下沉等。结论改良TIL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与传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搜索关于PE-TLIF和MIS-TLIF治疗LDD的临床预后和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提取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数据,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融合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提取数据后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2篇RCT,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7篇回顾性研究,总样本量696例,其中PE-TLIF组患者345例,MIS-TLIF组患者3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LIF组住院时间[MD=-1.45,95%CI(-2.17,-0.74),P<0.0001]、术中失血量[MD=-56.39,95%CI(-77.50,-35.29),P<0.00001]、术后引流量[MD=-46.27,95%CI(-67.68,-24.85),P<0.0001]、下地时间[MD=-2.84,95%CI(-4.97,-0.71),P=0.009]方面均优于MIS-TLIF组;MIS-TLIF组手术时间[MD=35.89,95%CI(16.82,54.95),P=0.0002]、术中透视时间[MD=15.42,95%CI(15.28,15.55),P<0.00001]及下肢VAS评分[MD=0.10,95%CI(0.01,0.19),P=0.02]优于PE-TLIF组;二者在术后背部VAS评分[MD=-0.02,95%CI(-0.10,0.06),P=0.68]、ODI[MD=-0.14,95%CI(-0.71,0.43),P=0.62]、术后JOA评分[MD= -0.11,95%CI(-0.48,0.26),P=0.55]、并发症发生率[OR=1.69,95%CI(0.81,3.54),P=0.16]及融合率[OR=0.56,95%CI(0.23,1.37),P=0.20]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TLIF和MIS-TLIF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手术,都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两种术式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以及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E-TLIF在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等方面更占优势,PE-T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早期缓解腰腿部疼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83例采用Wiltse入路TLIF技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病例。其中,男35例,女48例;年龄为(52.4±8.5)岁(33~75岁)。①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②收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③通过观察影像学资料,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统计滑脱率。结果 ①本组手术时间为(135.0±15.7) min,术中出血量为(297.8±63.6) ml,术后随访时间为(28.6±6.7)个月(18~40个月),5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1例出现神经损伤,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2例发生浅表感染,1例出现深部感染。②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的(6.5±1.8)分、(5.0±3.0)分和59.7%±12.7%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0±1.0)分、(1.4±1.2)分和19.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滑脱率由术前的21.4%±4.0%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7.3%±2.1%,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分别由术前的(7.0±1.8) mm、3.0°±1.2°、38.5°±7.5°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8±1.6) mm、5.2°±1.0°、41.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经Wiltse入路TLIF技术能有效治疗腰椎滑脱症,对于恢复腰椎序列、缓解疼痛、功能改善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O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5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9例,年龄62.17±9.72岁;OLIF联合侧方钢板(lateral plate,LP)固定组24例(LP组),OLIF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内固定组29例(PS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等人群特征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分别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影像学指标如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来综合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评估方法对椎间融合率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为13.2±6.5个月(12~16个月)。LP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性低于PS组(75.41±11.53min vs 127.05±5.62min,P<0.05;39.55±5.32mL vs 89.81±9.62mL,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ODI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LP组VAS评分及ODI均优于PS组[3.05±0.67 vs 4.55±0.39,P<0.01;(17.36±2.76)% vs (22.80±6.02)%,P<0.01],但这种差异在术后1年时消失。LP组术前DH、FH及CSA分别为8.96±1.23mm,16.18±3.49mm和88.95±14.79mm2,术后1年分别为12.53±3.47mm、20.14±3.12mm、124.83±7.56mm2,较前均明显改善;PS组术前DH、FH及CSA分别为8.66±2.21mm、16.35±5.19mm、89.23±12.18mm2,术后1年分别为12.32±4.67mm、20.86±3.44mm、125.75±7.76mm2,较前均明显改善,但各参数在同期随访时无组间差异。LP组22例实现椎间融合,融合率为 91.67%,略低于PS组(93.10%),但无统计学差异。LP组融合器沉降2例,腰骶丛损伤2例;PS组融合器沉降2例,腰骶丛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LP及OLIF+PS均可有效治疗腰椎滑脱症,相比于OLIF+PS,OLIF+LP的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而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2-02—2014-07诊治的老年腰椎滑脱156例,78例行微创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微创组),78例行传统开放TLIF术(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开始下地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比例、术后感染发生比例、植骨融合率、ODI改善率。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 156例均获得随访12~30个月,平均16.8个月。微创组术后1年72例植骨融合良好,开放组63例植骨融合良好。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开始下地时间少于开放组,术后使用止痛药、感染发生比例低于开放组,植骨融合率及ODI改善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微创组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9,P=0.016)。结论微创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滑脱可有效减轻医源性损伤,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病人78例,均采用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收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比较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椎体滑移距离和硬膜囊横断面积。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118.2±17.3) min,术中出血量为(47.4±13.8) ml,住院时间为(5.2±2.4) d。随访时间为(15.3±3.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6.8±1.4)分降低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1.4±1.1)分,ODI由术前的60.3%±11.5%降低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19.6%±6.7%,椎体滑移距离由术前的(4.7±1.6) mm降低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0.7±0.2) mm,硬膜囊横断面积由术前的(75.9±18.2) mm2增加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159.9±18.4) mm2,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ODI、椎体滑移距离、硬膜囊横断面积与术前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术后12个月达到Ⅰ级融合病人71例(91.0%),Ⅱ级融合7例(9.0%)。结论 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固定联合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固定技术联合OLIF治疗的3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44~76岁(61.5±7.4岁),随访时间13.3±5.1个月(8~26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foramen height,FH)、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滑移百分比(slipping percentage,SP)、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通过MRI测量硬膜囊轴向直径及横截面积,通过CT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05.0±20.8min,术中出血量55.8±20.6ml。术中节段血管损伤出血1例,应用双极电凝及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成功。术后出现短暂的腰大肌无力3例;单侧大腿外侧疼痛、感觉减退4例,保守治疗,术后1个月随访时症状均已完全消失。术中未出现终板、腹膜及输尿管损伤情况,术后无下肢运动障碍、无感染及融合器下沉移位等并发症。术后1周、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ODI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FH、DH、SP、SL、LL、硬膜囊轴向直径及横截面积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椎间均骨融合。结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固定联合O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满意,椎体滑脱复位确切,有效矫正腰椎前凸及节段前凸,椎间融合率高,椎管间接减压效果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