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全髋(MIS-THA)与微创半髋(MIS-HA)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单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MIS-THA组和MIS-HA组各4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以及术后VAS疼痛评分差异.术后复查及随访,分析髋关节正、侧位X 线片,测定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切口长度、输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MIS-HA组明显较MIS-TH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P<0.05),但其术后3 d平均VAS评分明显高于MIS-THA组(P<0.05).两组术后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MIS-THA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差值、优良率均明显大于MIS-H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骨折不愈合、脱位、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MIS-THA与MIS-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MIS-HA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但MIS-THA术后疼痛程度轻,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建股骨偏心距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纳入对象为80例于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根据股骨偏心距是否得到重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0例,未得到重建,观察组患者50例,得到重建。比较两组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以及髋外展肌力臂差异。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健侧以及患侧股骨偏心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患侧股骨偏心距以及患侧与健侧的偏心距差值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髋外展肌力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年、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髋外展肌力臂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术后半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髋臼前倾角以及外展角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采用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不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脱位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肤切口、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弃拐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结束时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早期功能,防止术后脱位,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成人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Harris髋关节的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其Harris评分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在手术治疗4年之后,出现关节疼痛6例,肢体长度不一3例,总发生率为50.0%。结论对于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患者,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采用奇偶数法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与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Barthel指数,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与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参与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参与组(P<0.05)。治疗前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Barthel指数高于参与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全髋关节置管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故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方法 抽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髋臼骨折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5),全麻下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等级评估量表(NR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患髋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术后1年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内旋活动度较术前显著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组间比较髋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程度较术前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能获得相当的术后髋关节功能,缓解患髋疼痛,且并发症少,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及需要酌情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的29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全髋关节(全髋置换组,n=17)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半髋置换组,n=12)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优良率。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髋关节脱位、严重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假体位置良好,半髋置换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髋置换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有效手段,手术方式及假体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Orem护理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及意义,并与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比较。方法将46例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结合改良Orem护理模式23例23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护理模式23例23髋。通过两组病例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知晓率、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以及对两组病例术后早期随访的住院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术后Harris髋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观察组病例的康复护理知晓率、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等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早期(术后6周、3个月)Harris髋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但术后远期(术后6个月、1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理护理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增强病患的自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结局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与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护理组予以连续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结局,包括日常生活水平、髋关节功能以及抑郁情况等,分别应用Barthel指数、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抑郁量表GD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患者出院1个月与3个月,护理组Harris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各时间点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Barthel指数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各时间点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护理组GD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前、出院后1个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点G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护理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抑郁,提高日常生活水平,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品管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品管圈组进行健康宣教,应用头脑风暴法及投票法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再通过头脑风暴法、文献法及问卷调查法进行了现状把握,重新梳理健康宣教流程图、制定了健康宣教手册、细化了临床护理路径单,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护理人员及患者群体的相关数据.结果 圈活动前后发放护士问卷13份,圈活动后护士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合格率高于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活动前后发放患者问卷29分,圈活动后健康宣教成效率高于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跌倒、压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当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时、出院当天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可以有效应用于护理人员并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健康宣教水平,能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刘冰 《中国医药科学》2014,(15):140-142,160
目的观察半髋关节置换术改善老年(年龄≥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半髋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手术指标和改善髋关节功能效果。结果半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全髋组(P0.01);髋臼外展角和髋臼前倾角优于全髋组(P0.01);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23%高于对照组77.36%(P0.05);并发症发生率5.77%略低于全髋组15.09%(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以降低手术风险,维持股骨颈假体位置,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和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61例患者,对所有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疗效进行评价,根据不同的Crowe分型进行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双下肢长度差;对患者进行术后的随访,其随访的时间为3~5年,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感和行走情况的改善。结果经过介入治疗后,61例患者中疗效为优占44%(27/61),疗效为良的占30%(18/61),疗效为可的占18%(11/61),疗效为差的占8%(5/61)。总的优良率为74%。手术前,各类型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低,手术后,各类型患者的Harris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疼痛感较手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后的双下肢长度差(1.9±0.7)cm明显短于手术前(8.7±1.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其疗效较好,均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吴松  王林 《贵州医药》2024,(1):103-105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将44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176)和对照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270)。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部分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Harris、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髋关节活动度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增大髋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THRA)分别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THA组(28例)和THRA组(3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评价三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结合影像学评价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1)术前,THA组和THRA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THRA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THA组(P<0.05).(2)末次随访,THRA组的优良率高于TH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末次随访,THA组和THRA组髋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THRA组术后屈曲、内收、外展及内旋活动度明显大于THA组(P<0.05),而两组间后伸和外旋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4)末次随访,X线片复查结果提示,THA组和THRA组均无感染、髋臼假体不稳定、异位骨化以及骨愈合畸形等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均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少,且THRA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进行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无差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评分比较,3个月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关节囊重建方案差异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5例)和B组(65例),分别采用常规关节囊重建方案和改良关节囊重建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臼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股骨近端改良关节囊重建方案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改善远期髋关节功能,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关节脱位风险,价值优于常规关节囊重建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强直性脊柱炎并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8例(22个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术后的18例患者随访,均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假体移位,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情况。患者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65°提高为术后的平均192°,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0.2±3.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缓解髋关节的疼痛,显著提高患者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临床应用价值高,应予以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2008年5月~2012年5月间在本院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2例24髋.根据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19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平均91分.随访期间人工髋关节未发生脱位,假体未见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无骨折,植骨未见吸收、骨溶解,测量髋臼杯外展角(48.14±5.03)°、前倾角(12.23±3.34)..结论 真臼或接近真臼位置安放髋臼杯,保持髋臼杯髋臼杯外展角40.~55.、前倾角10° ~15°,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万古霉素骨水泥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4例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水泥假体,治疗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1周、1月CRP及ESR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值的差异和手术后两组患者继发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结果:手术后1周两组患者CRP和ESR测得值均高于手术前,而手术后1月两指标测得值均低于与手术后1周(P<0.05);手术后1周两组患者CRP和ESR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月两组CRP测得值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ESR测得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值均高于手术前,但两组患者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值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无感染发生,而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9.05%(P<0.05)。结论:万古霉素骨水泥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有助于术后康复,减少了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辅助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住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4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手术方法同对照组,术后加服自拟补肾壮骨汤。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X线骨痂评分和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在X线骨痂评分和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辅以补肾壮骨汤能促进骨痂生长,促进骨重建和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