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h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进行观察总结。结果实验组的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1h内及第5到6h间的啼哭人数、次数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行为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改善新生儿在出生后1h内及第5到6h间的行为状态,减少啼哭的次数及时间,使其睡眠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父亲早接触对于剖宫产新生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行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父亲与新生儿早期接触,50例)与对照组(父亲未与新生儿早期接触,50例)。比较两组间早期喂养、足底温度、心率、啼哭时长及唾液皮质醇水平等。结果:两组新生儿第一次排出胎粪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第一次成功开奶时间短于对照组,第一次吮奶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足底温度均高于对照组,心率及唾液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0.5~2.0h内各时间段啼哭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父亲早接触有利于剖宫产新生儿短时间内趋于稳态及早期喂养,并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母婴阻断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95例HBsAg及HBV-DNA双阳性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阻断组65例和对照组30例。阻断组孕妇于孕28、32、36、39周分别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照组无任何治疗。2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肌内注射HBIG200U,并于生后常规接受乙肝疫苗主动免疫,即分别于出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分别肌内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结果阻断组新生儿HBsAg及HBV-DNA6h、1月龄及6月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新生儿HBsAb1月龄、6月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阳性孕妇有必要采用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方案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机对初产妇女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96对母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母婴接触60 min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首次出现觅食、开始母乳喂养、吸吮持续时间,两组初次母乳喂养得分以及成功率,两组产妇产后不同阶段的纯母乳喂养率,两组新生儿常见病发病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吸吮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的初次母乳喂养得分为(10.6±2.1)分、初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1.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初次母乳喂养得分[(8.0±3.3)分]与成功率(66.7%)(均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产妇出院时、生产后6周、生产后4个月、生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母婴皮肤接触持续60 min可以促进首次母乳喂养,并提升早期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89-92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游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足月出生的18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4例)采取"鸟巢式"游泳护理,对照组(94例)采取常规游泳护理,观察记录两组出院时体重、体温差、皮肤破损、胎便初排时间、胎便排清时间、胎便次数、摄乳量、易惊反应、哭闹持续时间、睡眠时间,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出院时体重变化、体温差、胎便初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破损率、胎便排清时间、胎便次数、易惊反应次数、哭闹持续时间、睡眠时间、摄乳量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5.74%,对照组家属满意度80.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鸟巢式"游泳护理有助于新生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保健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母乳吸吮对足月正常新生儿头皮采血时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后满72h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共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母乳吸吮租、拥抱组及非营养性吸吮组,每组各40例。在头皮采血前3min,母乳吸吮组新生儿由母亲给予哺乳,拥抱组则由母亲抱着而非营养性吸吮组新生儿则由母亲仅给予吸吮奶嘴。采用啼哭及血氧饱和度评估三种不同的干预措施对疼痛的影响。结果①母乳吸吮组新生儿头皮针刺后啼哭持续的时间(56s)均短于拥抱组(94s)及非营养性吸吮组(8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拥抱组与非营养性吸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母乳吸吮组新生儿采血中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拥抱组及非营养性吸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拥抱组与非营养性吸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吸吮能够缩短啼哭的持续时间,提高新生儿在头皮采血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长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影响。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出生经断脐后即裸体置于母亲胸前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然后穿衣服盖小被子置于辐射台保暖1.5小时,比较两组的保温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延长母婴皮肤早期接触的方法可达到新生儿保温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对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的护理方式。方法 68例重症监护室的极低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新生儿给予发展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新生儿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试验组的新生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14.6±2.2)d及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28.9±3.4)g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18.2±3.4)d及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16.7±4.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新生儿睡眠时间(4.6±1.2)h与平均住院时间(36.9±3.4)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睡眠时间(2.2±1.4)h与平均住院时间(46.7±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内极低体重新生儿采用发展性护理,能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使新生儿生长发育快,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120例新生儿分别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及封闭式护理,比较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护理技能各项指标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是母亲和新生儿护理操作与健康教育的现代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婴儿吸吮次数,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足月新生儿23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实施和母亲早接触、早吮吸,母婴同室,行母乳喂养等。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早期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儿胎便首次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记录两组患儿出生后第1~5天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胎便首次排出时间和胎便变黄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4、5天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黄疸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黄疸情况,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愈脐胎毒清对剖宫产新生儿黄疸及脐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4年2月~2016年11月出生的足月、剖宫产新生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脐部护理,研究组新生儿应用愈脐胎毒进行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胎便排出情况、脐带脱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延迟,消退时间提早,出生第2~5天的黄疸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首次胎便及黄便排出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5d的脐带脱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脐带残端分泌物、红肿、渗血、皮肤破损、肉芽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脐胎毒清可有效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提高脐部愈合速度、降低脐部并发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探讨产时发热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阴道分娩初产妇600例,均行PCEA,根据产时发热发生情况分为发热组78例和未发热组522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母婴结局。结果 发热组与未发热组体质指数(BMI)、产程、镇痛时长、阴道指检次数、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PSM 1∶1匹配,发热组与未发热组均为71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鼓膜体温在产程进展3 h时出现上升,至4 h起出现产时发热。发热组住院时间长于未发热组,分娩后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抗生素使用率高于未发热组,新生儿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低于未发热组(P<0.01);2组产钳、侧切占比,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科入住率、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SM结果显示,产时发热对PCEA产妇母婴结局有一定影响,可加重母体炎症,增加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IDMs)口服葡萄糖对血糖、胆红素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IDMs 217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10例与对照组107例。观察组新生儿于出生30 min内即用奶瓶或鼻饲(口饲)喂10%葡萄糖5 mL/kg,间隔1~2 h 1次,生后2~3 h开奶,直至连续血糖测定2次正常。对照组以母乳喂养为主,喂养困难者辅以人工喂养。两组新生儿均于生后1 h、2 h、3 h、6 h、12 h、24 h、48 h监测血糖,统计新生儿低血糖症、胆红素值、体质量等情况。结果:两组IDMs出生后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比较,对照组生后2 h血糖为最低值,生后3 h 为次最低值,与观察组2 h、3 h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后1 h、6 h、12 h、24 h、48 h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DMs出生后1 h低血糖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2 h、3 h观察组低血糖症发生率为5.5%、2.7%,对照组低血糖症发生率为26.1%、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血糖症发生率2 h最高,3 h次之,生后12 h、24 h、48 h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下降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DMs经皮胆红素测定比较,1 d日龄时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龄2、3、4 d时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Ms生后口服葡萄糖水,可降低生后2 h、3 h低血糖症发生率,降低胆红素增长速度,减缓体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64例,随机将所有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药物进行早期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于新生儿出生24h后开始使用新生儿退黄洗液浸泡。结果治疗3d时,研究组的经皮测胆红素值和血清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0d时,研究组的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5d时,两组的经皮测胆红素值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黄疽出现时间分别为(55.30±15.20)h和(52.27±13.76)h,经比较两组黄疸出现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新生儿的光疗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新生儿黄疽进行早期干预,可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勇 《安徽医药》2013,34(2):162-163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喂养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救治的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将患儿分为24 h内喂奶组(观察组)与延迟喂奶组(对照组),每组均为29例。两组患儿均进行配方奶喂养,均选用"全合一"的胃肠外营养,每天2~4次,每次0.5~1.0 ml,逐渐增加喂养次数以及奶量,直到每天每千克体重150~160 ml后,转为全肠内营养,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分娩前所用药物以及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结合胆红素量、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脓毒症、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在24 h内开奶比延迟开奶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赵静 《安徽医药》2017,21(7):1351-1353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住院并分娩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97例,按照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常规健康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通过对婴儿进行随访12月,比较两间体格发育情况以及神经心理发育情况.结果 通过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各项指标的时间、组间以及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的整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各项指标随着时间的进展,均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的体质量和头围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总平均发育商,发现实验组在6月龄、9月龄以及12月龄时均较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体格发育以及神经心理发育,有助于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方群 《海峡药学》2012,24(5):126-128
目的探讨妈咪爱联合蒙脱石散早期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正常足月新生儿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在生后30min内与母体接触,按需哺乳,纯母乳喂养。干预组母乳喂养外出生后2h开始口服妈咪爱和蒙脱石散,连用5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两组血清胆红素峰浓度和黄疸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清胆红素峰浓度及黄疸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妈咪爱联合蒙脱石散可减少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升高,缩短黄疸持续时间,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早期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肯定,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邵俊芳 《中国医药科学》2015,(1):148-149,152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仅予以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鸟巢式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新生儿体质量、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等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血氧饱和度升高,体温波动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和出暖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呼吸暂停次数、皮肤溃损、硬肿、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可以使新生儿的体质量和体温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同时可减少呼吸暂停次数和出暖箱时间,提高营养摄入,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高福君 《中国药房》2011,(27):2571-2572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药浴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有高胆红素血症倾向患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A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给予苯巴比妥钠口服;对照组B给予新生儿退黄合剂口服;观察组给予新生儿退黄洗剂药浴联合中药灌肠。动态监测每24h各组皮测胆红素水平,测定72h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出生72h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A比较,皮测胆红素值、血清胆红素值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B比较,出生72h血清胆红素水平、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药浴可有效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同时克服了新生儿口服药物的不便。  相似文献   

20.
许荣华 《安徽医药》2016,37(2):209-211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在产科住院的192对母婴为对照组,2014年10月住院的189对母婴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沐浴、抚触、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得分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满意度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能促进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