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高伟超  罗凯  张涛 《河南医学研究》2023,(16):2982-2985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2/Ca-cvO2)、外周灌注指数联合血乳酸(Lac)在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5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28 d的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13例)。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收治重症监护病房当天(T0)及经过复苏治疗6 h(T1)后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外周灌注指数(PPI)、血乳酸(Lac)及血气分析结果,分析28 d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v-aCO2/Ca-cvO2、PPI、Lac及三者联合对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复苏前MAP、PPI、Lac及Pcv-aCO2/Ca-cvO2均较存活组差(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H...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舒芬太尼+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照组予以舒芬太尼+咪达唑仑。比较两组用药前(T0)、用药后30min(T1)、用药后4h(T2)、用药后8h(T3)、用药后12h(T4)、用药后24h(T5)、用药后48h(T6)、拔管时(T7)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T1、T2、T3、T4达到镇静水平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MAP、RR组间、时间点及交互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通气时间、药物剂量、住院时间及不良...  相似文献   

3.
李洪涛 《中外医疗》2012,31(33):5+7-5,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30例机械通气患者,经颈内静脉置入深静脉导管,在不同水平PEEP(0、2、4、6、8、10、12 cmH2O)时,分别测定CVP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结果 PEEP与CVP呈显著正相关;PEEP增加前后的HR、MAP和R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CVP值的动态变化趋势是使用CVP指导液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邱晓莉  文丹 《陕西医学杂志》2023,(10):1399-140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ro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组及联合组各32例,三组麻醉诱导插管后进行微量泵持续注入镇静药物治疗,Pro组先给予丙泊酚镇静诱导,Dex组右美托咪定镇静诱导,联合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镇静诱导。记录三组气管插管前0.5 h(T0)、插管后0.5 h(T1)、插管后6 h(T2)、插管后12 h(T3)、插管后24 h(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三组机械通气不同时间点的促炎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记录三组机械通气1、3、7 d后的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日平均用量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T0~T4时刻,三组MAP、HR值先下降后上升,三组时间点效应、组间效应和时间点与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左室流出道血流速率时间积分(VT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液体复苏和PLR试验,同时采用外周动脉压心排量(APCO)对扩容及PLR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进行监测记录,根据患者液体复苏前后心排血指数(CI)分为反应组(增加率≥15%,n=76)和无反应组(CI增加率<15%,n=44)。比较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VT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及每搏变异度(SVV)变化。采用Pearson法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C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R及VTI对保留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反应组患者PLR后和液体复苏后VTI、CVP指标明显升高,SVV明显降低(t/P=9.610/<0.001、6.152/<0.001、9.386/<0.001、7.729/<0.001、6.259/<0.001、12.762/<0.001)。对液体复苏前及PLR前VTI、CVP、SVV与△CI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VTI与△CI呈负相关(r/P=-0.593/<0.001、-0.573/<0.001),SVV与△CI呈正相关(r/P=0.565/0.001、0.459/0.005)。SVV和VT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7和0.879,当SVV的cut-off值为13.5时,预测液体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为89.65%,特异度为84.63%,约登指数为0.743;当VTI的cut-off值为18.6时,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为83.34%,特异度为98.69%,约登指数为0.820。结论SVV和VTI的变化可有效地反映保留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容量反应性,指导患者临床液体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按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GDT)方案复苏,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复苏,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参附注射液复苏。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微循环指标[乳酸清除率、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两组复苏6、24 h的HR均较复苏前下降(P<0.05)。研究组复苏6、24 h的MAP和CVP均较复苏前上升(P<0.05)。研究组复苏6、24 h的HR均低于对照组,MAP和CVP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苏24 h的MAP、CVP均高于复苏前(P<0.05)。两组复苏6、24 h的乳酸清除率均较复苏前上升(P<0.05)。研究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吸痰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将40例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放式吸痰法(即脱机吸痰),观察组使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对2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对照组吸痰后PaO2、SaO2较吸痰前均明显降低,HR、SBP均明显升高(P<0.01),DB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PaO2、SaO2、DBP较吸痰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SBP均明显降低(P<0.01);2组吸痰前后PaO2、SaO2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能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由吸痰引起的低血氧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吗啡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且需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后,以0.05~0.15 mg/(kg·h)维持;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后,以0.03~0.06 μg/(kg·h)维持;观察组患儿静脉给予吗啡40 μg/kg后,以10~30 μg/(kg·h)静脉维持。首要观察指标是Ramsay评分、吸气峰压(PIP)、氧合指数、肌酸激酶(CK-MB)、机械通气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血气、P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等。 结果 2组患儿均达到完善的镇静状态。机械通气后,PIP逐渐降至正常,但在插管后12 h(T12h)和插管后1 d(D1),观察组PI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P=0.03);患儿的氧合指数也逐渐改善,观察组在T12h、D1时间点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4);肌酸激酶也在机械通气后逐渐降低,但对照组患儿肌酸激酶在T12h、D1和拔管前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P=0.05;P=0.03)。此外,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2);观察组P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2),住院费用也明显减少(P<0.01)。 结论 机械通气期间给予小剂量吗啡和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均能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达到满意的镇静程度。小剂量吗啡能较快地改善患儿的缺血缺氧症状和心肺功能,明显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的入住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RDS并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40例,均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参考PiCCO指标的动态变化指导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应用及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参考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心率(HR)及尿量等情况指导补液。比较两组治疗前(T0)、治疗后24 h(T1)、治疗后48 h(T2)的HR、CVP、MAP、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观察组撤机前、SBT后30min以及拔管后30min时的PiCCO参数: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进行GEDVI、ITBVI与CV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28天内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2 的PaO2/FiO2 为245.4±18.7 mmHg、295.3±20.6 mmHg,分别高于对照组189.3±19.7 mmHg、236.5±20.2 mmHg,HR、CVP、MA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观察组撤机拔管后容量指标及血管外肺水较撤机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DVI、ITBVI与CV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GEDVI与CVP及ITBVI与CVP相关系数分别为0.131、0.224,相关性较弱(P>0.05)。观察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 住院时间为7.78±2.31天、9.12±2.32天,对照组分别为15.12±3.68天、21.53±4.81天,观察组28天内病死率10%低于对照组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PiCCO可更精准地监测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强化液体管理,为ARDS撤离呼吸机创造条件,可使患者早日脱机,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液体管理的体会.方法 143例ARDS患者入院后均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液体管理主要通过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进行补液或利尿,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n=98)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B组(n=45)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措施,对患者氧合指数、心率、血乳酸、尿量进行密切监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并追踪其病死率.结果 两组开始时指标相近,严格液体管理3 d后A组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心率减慢,血乳酸下降,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死率低于B组(P<0.05).结论 机械通气ARDS患者根据CVP及平均动脉压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比非限制性液体管理更安全、有效,且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不完全和完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等自建库至2022年10月25日发表的关于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实验组给予不完全俯卧位通气,对照组给予完全俯卧位通气。结局指标包括:心率(HR)、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FiO2)和不良反应(压力性损伤、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607名患者,其中实验组337人,对照组270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PaO2相较于对照组较高(MD=4.27,95%CI:3.23~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AKI患者11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PiCCO液体复苏策略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液体复苏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24 h、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脑钠肽(BN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复苏6 h、24 h、48 h液体平衡量和尿量,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情况、机械通气(MV)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治疗后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24 h和48 h的HR、MAP、CVP、Lac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HR、MAP、CVP、Lac有差异(P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用药前(T0)、用药后10 min(T1)、用药后30 min(T2)、用药后2 h(T3)]镇静(Ramsay)评分、面部表情评分(FPS)、心率(HR)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0、T3时,两组Ramsay、F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FP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3时,两组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  相似文献   

14.
潘麒 《基层医学论坛》2023,(14):136-138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SP)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老年SP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仰卧位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采取俯卧位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氧代谢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ICU入住时间与气管插管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 CO2、呼吸频率较对照组低,Pa O2、Pa O2/Fi O2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后2组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入住时间与气管插管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均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保持仰卧位通气,观察组保持俯卧位机械通气。统计两组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和通气值。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24 h心率(103.2±3.6)次/min低于对照组(111.9±5.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9,P<0.001)。观察组24 hPaO2(95.2±11.1)mmHg、PaO2/FiO2(244.8±24.0)高于对照组(87.2±12.6)mmHg、(221.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9、3.167,P=0.011、0.002)。结论 对NRDS患儿以俯卧位机械通气干预,可更好地平衡通气/血流比,同时改善缺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检查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指导脓毒性休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合并HFpEF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指南给予液体复苏。观察组液体复苏通过重症超声动态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并联合Pcv-aCO2进行;对照组液体复苏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策略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与复苏24、48、72 h心功能指标[脑钠肽(BNP)、心排血指数(CI)、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3、6 h复苏达标情况,启动反向液体复苏时间,肺水肿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复苏24、48、72 h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及复苏前,CI、VTI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复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3 h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启动...  相似文献   

17.
黄艳辉 《甘肃医药》2022,(6):517-518+52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87例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历资料,行有创机械通气的43例为对照组,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44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指标和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和心损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R、HR、PaCO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PaO2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IL-4、IL-6、IL-10与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ANP、NT-proBNP与cTnI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作用显著,可明显调节血气状况,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 112 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重症 CAP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各 56 例,分别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镇痛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期间的生命体征 [ 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镇痛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气管插管时,两组 MAP、HR 水平均高于麻醉前;插管后 4 h,两组 MAP、HR 水平均低于麻醉前;插管后 4 h 及拔管时,舒芬太尼组的 MAP、HR 水平低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 3 min、4 h 及拔管时,两组 SpO2水平均高于麻醉前,且舒芬太尼组高于瑞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和插管后 3 min、4 h,两组行为疼痛量表(BPS)评分均高于气管插管前,但舒芬太尼组低于瑞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联合监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9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T-proBNP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入ICU后给予复苏治疗,NT-proBNP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BNP复苏指标,联合组在NT-proBNP组基础上增加ScvO2复苏指标,观察复苏前后各指标与NT-proBNP、临床指标及预后、死亡与存活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定标准Ⅱ(APACHEⅡ)评分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结果:三组复苏后24、72 h的HR、ScvO2、NT-pro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T-proBNP组、联合组复苏后24、72 h的HR、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Scv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组、联合组复苏后24、72 h的HR与复苏后7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与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心率(HR)、呼吸频率(RR)、无创氧饱和度(SpO2)及血气分析PaO2、pH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h观察组患者HR、RR、SpO2、PaO2、pH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