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2 ~2020-02就诊于我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多学科团队卒中单元护理)和对照组(n=44,常规护理),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  相似文献   

3.
袁莉 《首都医药》2016,(4):53-54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s t r o k e unit,SU)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SU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量表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1护理前,两组的NIHS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非常满意17例,较满意23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0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为8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护理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组进行了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人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的认知评分、康复锻炼的配合程度;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营养性指标;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组满意人数、吞咽功能评分、营养性指标、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的认知评分、康复锻炼的配合程度、误吸的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姚黄 《中国实用医药》2013,(31):156-157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本院进行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6例患者痊愈,11例患者治疗显效,24例患者治疗有效,9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2%,治疗组15例患者痊愈,16例患者治疗显效,7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治疗方式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单元脑卒中患者疗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观察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析卒中单元内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内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脑卒中的加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卒中单元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近期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住院费用,分析卒中单元的治疗效果及经济学评价。方法对进入卒中单元(n=134例)和普通病房(n=68例)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住院期间NIHSS评分、生活能力评价(BI)、改良RanKin评分及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并经SPSS9.0统计软件来分析卒中单元的治疗效果。结果卒中单元较普通病房组NIHSS评分、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住院总费用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卒中单元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残疾程度,但所需的花费较普通病房患者无显著增加,卒中单元能改善患者结局,但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DAS)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卒中单元病房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DA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普通病房收治的DSA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护理治疗DSA,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办理重症监护的5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相同时间范围内在普通病房进行常规护理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50例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不同病房接受监护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更高,且监护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对比有意义(P <0.05)。结论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提供卒中单元重症监护,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其病情状况,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卒中单元护理管理对预防卒中异常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护理管理在预防脑卒中后异常模式方面的影响.方法 对卒中单元治疗患者117例,从入院即开始注意康复护理措施的设计,良肢位的摆放和保持,床上被动、主动运动训练,并根据病情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前瞻性的预防护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99例按常规护理.两组病例均于住院4~6周由专业治疗师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卒中单元治疗患者异常模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神经内科卒中患者(χ2=7.56P<0.01).结论 卒中单元的患者能得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的目的 性更强,效果更显著,能有效地预防卒中异常模式的形成,卒中单元护理管理在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应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65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6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干预。对比护理满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后焦虑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90.16±1.05)分高于对照组(71.56±1.08)分,并发症发生率(3.08%)少于对照组(2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护理满意评分,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7):217-220
目的探讨分析卒中单元模式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75例患者予以单元模式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对照组75例患者予以神经内科的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血脂、血糖、血尿酸、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性质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甘油三酯(TG)、血胆固醇(TC)、血糖(GLU)及血尿酸(UA)等危险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及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可明显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控制血脂、血糖、血尿酸等促进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并且可使颈动脉斑块趋于稳定,降低脑卒中的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预防,如进行心理辅导和使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等,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进行早期预防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治疗组患者的汉密尔顿分数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积分升高,即病患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抑郁治疗,对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期间,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费用较A组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治疗,能有效减少急性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发生,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以某科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并于护理前、护理后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1周、4周、8周观察组的NIHSS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李静  陈岩岩  柏红  操基玉 《安徽医药》2015,36(6):740-743
目的 研究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对护理专业学生焦虑的影响, 探讨影响焦虑的相关因素, 为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安徽省两所高校护理专业女生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805份, 回收有效问卷785份, 有效率为97.5%。护理专业女生发生焦虑的比例较高, 达34.78%。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焦虑得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领悟社会支持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年级、学习成绩和是否适应集体生活影响, 护理专业学生的焦虑与民族、是否适应集体生活、学习压力、积极标准分等有关。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 提高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有助于减少护理专业学生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析卒中单元联合奥扎格雷对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卒中单元联合奥扎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34.2±3.9)、(12.3±2.6)分,对照组分别为(33.8±3.1)、(17.4±2.8)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采用奥扎格雷的治疗方式,卒中单元联合奥扎格雷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观察。方法对3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200例),另1组为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180例);观察其住院期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中医征候体征评价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评价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BI均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中医征候体征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适合我国的国情,值得在基层综合医院和中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移动卒中单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55例),应用移动卒中单元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为观察组,使用传统溶栓模式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溶栓流程中各时间节点:入院/上车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CT检查完成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7、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转归良好(mRS评分0~2分)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上车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CT检查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和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7、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静脉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与溶栓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