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中成药在肾内科的应用情况及管理措施。方法:调查2020年7月—2021年6月医院肾内科实施常规管理时患者使用中成药情况,分析肾内科患者对中成药使用情况,提出管理对策,设为管理前。于2021年7月—2022年6月医院肾内科开展临床规范化药学服务管理,设为管理后。纳入管理前后阶段患者各90例,比较中成药使用改善效果。结果:管理后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质量评分、中成药使用健康知识掌握评分、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中成药应用满意率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肾内科患者对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类型及所占比例、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调查发现,肾内科患者存在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开展临床规范化药学服务管理后,能够更有效避免肾内科患者出现中成药不合理用药情况,掌握中成药临床应用知识,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让患者更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2019—2021年某院口腔科中成药应用现状,并评价开展医院药事管理联合药学服务干预后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6月某院口腔科未施行医院药事管理联合药学服务干预时口腔科中成药用药状况,设为实施前;以2020年7月—2021年12月施行医院药事管理联合药学服务干预后口腔科中成药用药状况,设为实施后。抽取实施前后某院口腔科中成药处方各800张、患者各100例开展研究。调查2019—2021年某院口腔科中成药情况,分析开展医院药事管理联合药学服务干预前后口腔科中成药用药不合理处方率、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用药满意率。结果:2019—2021年某院口腔科中成药临床用药排名前10的中成药为溃疡散、黄连胶囊口炎清、康复新液、一清胶囊、云南白药胶囊、珍黄丸、金莲花胶囊、独一味胶囊、青鹏软膏,且中医药类型适应情况基本稳定。实施后口腔科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适应证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配伍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的处方量及所占比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全程化药学服务中加强中医药学管理的价值。方法:医院自2022年1月起应用新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在全程化药学服务中加强中医药学管理,在吸取西医药学服务经验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中医药药学服务的优势。2021年7—12月为实施前,2022年1—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中成药处方700张进行处方点评。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院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占比,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患者中成药取药等候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药学服务工作各项目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全程化药学服务中加强中医药学管理,不仅能够减少不合理处方发生率,而且有助于缩短患者中成药取药等候时间,提升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儿科中成药处方点评体系建立方案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月医院儿科18名医师参与研究,研究创新性的初步建立了医院儿科中成药处方点评体系,该体系于2021年10月起正式应用于医院儿科中成药管理工作中,依据该时间节点对本研究进行分组,将2021年6—9月作为应用前;将2021年10月—2022年1月作为应用后。在应用前后分别随机抽取300张儿科中成药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统计比较应用前后医院儿科医师中成药认知得分、用药行为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结果:应用后医院儿科医师中成药认知得分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医院儿科医师中成药用药行为合格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医院儿科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医院儿科中成药处方点评体系应用以来明显提升了医师中成药认知水平,降低了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某医院药学服务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医院药学部门诊西药房在职在编工作人员工23名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6月采取常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前。2021年7—12月采用药学服务管理新模式,设为实施后。总结药学服务管理新模式实践6个月以来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对管理成效进行量化评估。评估指标包括不规范处方发生率、药房工作人员职业获益感、患者药学服务满意率。结果:实施后药学咨询门诊的数量、用药疑问的解答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不规范处方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房工作人员职业获益感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研究所创建的药学服务管理新模式实践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基本满足了患者的用药服务需求,减少了不规范处方,改善了患者的认可度和工作人员的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骨科疾病治疗与管理的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探究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为了解骨科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2021年4月开始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模式。2021年1—3月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21年4—6月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师的药物管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药物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专科管理、用药依从性、药物浓度监测、联合用药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骨科非处方中成药用药患者应用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有效预防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可提高医师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药临床药师在重症医学科开展药学服务的价值进行分析,不断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医院2021年5月起在重症医学科实施中药师药学服务。选择2021年1—4月ICU收治的患者80例,设置为实施前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5—8月收治的患者81例,设置为实施后研究对象。比较ICU开展中药师药学服务前后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药学服务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药学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前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高于实施后(P<0.05);实施后的药学服务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药学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药临床药师在重症医学科开展药学服务,降低了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提高了中药药学服务质量和患者的药学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层卫生院全科门诊中成药处方并探讨分亚类管理标准。方法:2021年7月起某基层卫生院执行中成药分亚类管理。由研究成员参考《国家2021医保目录》的相关信息,按照药品功能主治、医保药品功效类别、临床实际对医院再用的81种中成药进行分类。分别以随机抽样法提取2021年1—6月(实施前)和2021年7—12月(实施后)中成药处方600张进行处方分析,统计比较实施前后中成药重复用药发生率、单张中成药处方金额、医务人员中成药重复用药认知水平评分。结果:实施后医院全科门诊中成药处方重复用药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全科门诊中成药单张处方金额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全科门诊医务人员中成药重复用药认知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成药分亚类管理标准的实施降低了处方重复用药发生率,减少了处方平均药费,提升了医务人员重复用药认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成药在我院精神科合理应用情况,制定优化管理策略。方法:医院精神科2022年以前一直沿用传统的中成药使用和管理模式,从科室2021年使用中成药处方中随机抽选500份,设为管理前研究对象,分析点评科室中成药合理应用情况,记录不合理处方数,探讨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优化管理策略。后从科室2022含中成药处方中随机抽选500份,设为管理后研究对象。再次分析记录不合理处方数,统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并与优化管理前进行比较,同时调查使用中成药患者对科室用药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管理前后数据差异。结果:分析精神科2021年内500份中成药处方及患者用药资料,结果发现不合理用药事件共发生29次,其中不经辨证盲目用药、重复用药或叠加用药、药物配伍差错和无适应证用药等原因较为多见。精神科实施优化管理策略前后,记录本科临床中成药使用不合理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管理前后数据差异,结果显示管理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精神科实施优化管理策略后,临床患者对中成药使用和科室整体用药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升高,结果显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管理后总满意率高于管理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疗程和用药时间优化医院中成药处方点评体系。方法:入选2019—2020年医院收治的600例使用中成药的患者(300例/年)。2019年中成药处方点评沿用既往的标准。2020年在既往的点评体系基础上,基于疗程和用药时间进行体系优化。比较两年来“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的发生率、患者中成药用药行为评分、患者用药服务满意率。结果:2020年处方点评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19年(P<0.05)。2020年患者的中成药用药行为评分低于2019年(P<0.05)。2020年患者用药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2019年(P<0.05)。结论:基于疗程和用药时间优化处方点评体系明显减少了医院中成药“用法用量不适宜”问题的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率,规范了患者的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妇科中成药用药指导执行现状调查及针对性管理成效。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3月医院妇科应用中成药治疗的6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医院妇科自2021年10月起应用用药指导针对性管理方案;2021年4—9月收治患者数为343例,设为对照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收治患者数为343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中成药用药指导内容执行率、用药指导质量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毒副作用、注意事项方面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成药用药指导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成药用药指导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成药指导针对性管理应用后,提升了医院妇科中成药用药指导内容执行率,用药指导质量,改善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感冒类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在促进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22年2—10月开具的感冒类中成药处方1 200张。选取2022年2—6月中的600张中感冒类中成药处方进行处方点评标准,设为干预前;选取2022年7—10月中的600张中感冒类中成药处方进行处方点评标准,设为干预后。干预前,开设感冒类中成药的处方,按照常规的中成药管理方法展开。干预后在干预前的基础上,使用一种新的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的管理模式。从而分析感冒类中成药品种及类别分布、感冒类中成药处方点评结果、干预前后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以及用药的满意率。结果:共整理出26种口服剂型的治疗感冒的常用中成药;干预后的不合理使用药物的情况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使用药物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的用药满意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感冒类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的规范,可大幅降低此类药物的不合理处方数量,有效推动临床中合理地使用药物,从而可以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在促进中医妇科患者安全使用中成药中的价值。方法:医院从2021年4月开始正式推行临床药学服务模式,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2021年1—3月为实施前,2021年4—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在中医妇科就诊的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中成药用药不适宜处方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药事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中医妇科中成药使用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及药物不良反应,提升用药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对于推动药学服务转型,提升药学服务能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在提升中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从2021年开始构建试行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管理制度。从医院HIS信息系统中抽选2021年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开具患者资料共400份作为管理后研究对象;从2020年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开具患者资料中抽选400份作为管理前研究对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管理前后,评估医院中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统计医院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用药管理满意度,统计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以及处方管理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结果:管理后中药房药学服务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医院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患者用药管理满意率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管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应用于临床用药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提高中药房药学服务质量,规范临床中药饮片使用相关标准、程序与流程,尽可能避免潜在的不良事件问题或医疗纠纷,提升诊疗效果及用药安全,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在某医院康复科中药用药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医院康复科于2021年8月引入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将2021年2—7月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8月—2022年1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药安全风险发生率、安全用药行为评分及中药用药安全管理满意率。结果:实施后中药用药安全风险的发生率为0.67%,显著低于实施前的5.33%(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安全用药行为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中药用药安全管理满意率为96.30%,高于实施前的83.33%(P<0.05)。结论: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在康复科中药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明显提升了用药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规范化药学干预在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2021年1—6月医院未施行规范化药学干预时科室中药注射剂用药状况,设为实施前;2021年7—12月施行规范化药学干预后科室中药注射剂用药状况,设为实施后。抽取实施前后医院中药注射剂处方各1 000张、患者各100例开展研究。分析开展规范化药学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使用合格率、科室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各环节(查对环节、配药与配伍环节、操作环节、药品不良反应统计上报环环节)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科室管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用药服务满意率。结果:实施后的科室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各环节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药注射剂使用合格率、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患者用药服务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开展规范化药学干预后,能够有效优化科室管理质量,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合格率,降低科室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各环节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让患者对中药注射剂用药服务更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充分发挥药师在药学服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20—2021年在职在岗的医院中医药房19名药师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医院中医药房开始实施药师主导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在此之前(2020年)实施常规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在实施前后分别随机抽取110例患者参与研究。统计对比实施前后药学服务管理质量、药师胜任力、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实施后中医药房药学服务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中医药房药师胜任力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患者用药依从性为好的比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充分发挥药师在药学服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对提升药学服务管理质量、药师胜任力、患者用药依从性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科中成药药学管理理论与模式的创新应用。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21年7—12月医院精神科21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7—9月医院精神科开展常规的中成药药学管理工作,列为应用前;2021年10—12月对医院精神科中成药药学管理理论和模式进行创新及应用,列为应用后。评价应用前后中成药临床综合质量、医护人员中成药用药认知、中成药药学服务能力评分。结果:应用后医院精神科中层药临床综合质量总得分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医院精神科医护人员中成药用药认知评分总得分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医院精神科医护人员中成药药学服务能力评分总得分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精神科中成药药学管理理论与模式的创新应用有助于提升中成药临床综合质量,改善医护人员用药认知与药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医院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对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为提高临床中成药使用合理性,医院从2020年1月开始实施中药处方点评管理。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医院中成药治疗患者处方资料中选取300份作为管理后研究对象;2019年期间医院中成药治疗患者处方资料中选取300份作为管理前研究对象。处方点评管理前后,统计临床中成药使用不合理事件发生率,调查患者对临床用药干预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结果:管理后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对临床用药干预和用药指导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中成药处方点评应用于临床中成药合理应用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中成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病患及家属的服务质量提升有积极帮助,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优化管理提升呼吸内科中成药使用合理性的效果。方法:2023年1月对呼吸内科中成药用药过程实施中医药优化管理,将2023年1—6月438张中成药处方数据设为实施后;2022年7—12月呼吸内科416张中成药处方数据设为实施前。统计实施中医药优化管理前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用药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呼吸内科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用药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药优化管理在呼吸内科中成药使用管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可减少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用药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