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进行了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的探索,分析了当前中医医疗教育的迫切需求与发展困境,认为卓越中医师培养是医学模式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文化传承及强校的需要.明确了卓越中医师的概念,提出了“突出一个中心、坚持两个主体、重在三个层面、做到四个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及特色课程,着重提高中医信念、中医悟性、中医思维与中医应诊能力.  相似文献   

2.
师承教育的发展是培养中医卓越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教育方法,在中医传承发展与教育教学及临床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我国健康中国建设与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改革中医教育体制模式,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多方位、立体化构筑中医卓越人才培养的平台,培养"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重创新"的新型卓越中医药人才,推动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中医呼吸科医师教育模式和培养体系较难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中医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亟需探求出符合我国现状的中医呼吸医师培养模式,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医呼吸科医师教育和培养现状进行阐述,结合我科在"基础训练-专业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式教育、培养卓越中医呼吸科医师的培养模式中取得的经验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中医药的迫切需求与发展困境,改革教育体制,创新与发展师承教育模式,多措并举,构筑中医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的卓越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医住培医师是未来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创新的中坚力量,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工作将直接影响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但要重视住培医师临床思维及决策能力等专业素质的提高,还应重视人文素养、中医药文化自信、共情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医学人的培育。带教过程中可将思政教学、叙事医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灵活融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为国家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其所属课程是中医内科学三级学科之一。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课程是安徽省重点课程,安徽省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课程之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对学科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中医痹病学临床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学生培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目的:在全面客观地对中医药传承模式及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方法:该系统基于个性化需求的自助式服务平台的构建思路进行架构,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网络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为支撑,围绕临床诊疗和中医传承工作中的继承、发展、传播和创新4个方面的核心需求,分别构建面向临床数据的中医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面向中医药本体的知识管理和服务模块、面向传承创新的隐性知识挖掘模块等几大功能模块,有效地解决了中医传承过程中的非标准化、个性化等问题.结果:通过该系统的使用,能够辅助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医师个体经验总结、青年医师学习以及新药处方发现等应用.结论:该系统丰富了传承模式,有效满足了中医传承和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医教育》2014,(1):14-14
《中医教育》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为了能更好地展示中医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本编辑在2014年征文的重点为:1.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培养模式创新3.卓越医师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9.
中医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优秀人才,我院开展了中医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改革工作。以“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求创新”为培养原则,着重围绕解决中医学术传承、学术科研能力和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和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中医学术,提高科研能力。在理论研究中,积极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观念,构建教学体系,创新培养机制等理论问题。在实践探索中,全面推进中医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工作,使实践研究工作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张杰 《光明中医》2022,37(6):1086-1089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担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医药发展事业的重任.面对当前中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高等院校中医毕业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中医文化自信、重视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改革培养模式和重视医德教育等方面对高等院校中医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和应对措...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拔尖计划2.0”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保持和发展“医药圆融重传承,药教协同求创新”的培养特色,由前期摸索逐步走向模式变革,力求培养面向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中医药产业升级的新型人才。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为例,从基地建设基本路线、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期望本研究能为中医药院校中药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药重点学科的建设内容和任务中,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临床人才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科建设实践入手,探讨中医药重点学科的临床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中医药的迫切需求与发展困境,改革教育体制,创新与发展师承教育模式,多措并举,构筑中医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的卓越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中医药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中医骨伤在临床工作中的优势,横向比较了中医和西医的差异,探讨了中医骨伤科在传承、创新方面的内容,以期提出一种利于中医骨伤科发展的思维模式,为进一步完善中医骨伤科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为构建完善的中医骨伤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针对目前中医皮肤病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强化中医文化自信、培养中医思维能力、扎实理论学习、锻炼科研能力、升级教学方式等措施,探讨新时代中医皮肤病学研究生培养彰显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专科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卓越医师视域下国医精诚班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五位一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四线同步的专业素质培养、三步续进的实践能力培养、两感并重的职业道德培养等方法实现双一流人才培养;通过中医思维、创新能力、模式创新、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法培养中医文化传承创新的继承者;通过国医精诚价值观培养出社会主流价值观下国医精诚价值观的践行者;进而培育出具有优秀的中医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具备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国医精诚价值观、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双一流卓越中医人才,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中医药学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中医学人才的重任。安徽省中医院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对中医临床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尤其强调其全面性与创新性,积极探索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医临床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迅猛,但仍存在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问题,开展卓越中医师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对于卓越中医师的培养,基本素养决定其成长轨迹和未来的职业成就。因此,卓越中医师基本素养的培养分别从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2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卓越中医师担当传承、发展中医的重任,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现状、中医专科护理发展的必要性、中医专科护士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及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随着医学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护理发展的需求,护理专科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现代护理学发展指明了方向[1]。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运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传统护理技术,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的一门学科[2],其理论与现代医学模式相符,能够助力养生保健的发展,也符合大健康时代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3]。中医护理人才作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提供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加快中医专科化进程、加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成为护理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护理能力包括完成护士角色所需的核心能力,明确护理核心能力框架对于设立护理教育课程、促进护理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4]。因此文章对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及中医专科护士的培养研究现状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国内中医药院校对卓越医师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1-2]),其研究的热点为如何从自身优势特色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并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打造富有传承与创新精神的临床型中医卓越人才。近年来不断有人尝试将迷你临床评估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