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各省(区、市)前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首年采购完成情况,为更好地执行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首年采购数据,对比分析前四批带量采购药品的约定采购量完成率和中选产品采购占比。结果:随着带量采购批次的增加,医疗机构报量趋于准确且完成率的季度波动幅度逐步缩小,中选产品采购占比维持在80%左右且逐季递增。结论:前四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后续需完善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准确报量;实时对接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防止滥用非中选产品;关注非正常中选价格,消除可能的寻租空间;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过评仿制药的真实世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的供应短缺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收集全国前5批集采药品的采购和供应数据,对药品供应短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集采药品在中选后一年内出现供应短缺的占比达82%,东部和中部地区、临床用量大和价格低的集采药品供应短缺情况更为严重。结论:加强中选企业行为的履约监管,建立参与主体的信用评价制度,综合考虑地区、药理类型和价格因素,优化集采招标规则,提升集采中选药品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我国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状况,为该政策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思路。方法:通过梳理政策实施现状,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究该政策执行对医保部门、中成药企业、医疗机构、医生及患者产生的效果影响。结果: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医保部门在医药行业中的地位,有效缓解医保基金收支压力;中成药企业成本结构得到改善,且行业集中度有所增强;扭转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收入结构;患者用药经济负担有所减轻,但其用药多样性需求未得到满足。结论:制定合理药价区间,不断完善公立医院医生收入激励机制,坚持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民众需求为导向,仍是政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梳理我国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分析其特点和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采用政策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法,分析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结果: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全面铺开,品类宽度大于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纳入了相当比例的注射剂。大多依据药品原创性划分质量层次,分组规则有待规范,少数不区分质量层次的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面临更高的质控要求;采用多种采购方式相结合的采购模式、最低中标与谈判议价相结合的中选规则, 限价标准不一;采购量分配比例与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接近,进行了按降幅分配采购量探索。结论: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借鉴国家经验为主,未来要明确采购目标,修正药品采购乱象;完善采购规则,推进方案制定规范化;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制定条件,推动医保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前后医院用药结构、运行绩效及患者费用负担相关指标的变化,为推动政策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分析某三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用药结构、运行绩效及患者费用负担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政策实施1年后,医院中标药品使用率均大幅提高,药品需求结构从以心血管系统药物为主转变为以抗肿瘤药物为主,60%的中标药品及同通用名药品用药频度呈上升趋势,使用金额构成比变化明显等;药占比和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金额比例降低,门诊/住院费者次均药品费用增幅下降明显;中标药品及同通用名药品限定日费用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显著改变了某院的用药结构,降低了医院药占比,有利于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和利益相关者模型,分析我国中央政府层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相关政策文本特点,为政策制定及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5月31日以“药品集中采购”“药品带量采购”为关键词在我国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及其直属机构官方网站检索相关政策文件。从政策工具及利益相关者两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21份政策文本,政策工具维度共形成205条政策编码。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分别占24.88%(51/205)、49.76%(102/205)、25.37%(52/205)。医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药品监管部门、其他政府部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医疗机构和患者等各利益相关者分别占50.73%(104/205)、11.22%(23/205)、10.24%(21/205)、1.95%(4/205)、9.27%(19/205)、3.41%(7/205)、12.68%(26/205)、0.49%(1/205)。结论 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未占主导地位,供给型政策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单一,对患者关注度较低。政府应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工具组合,优化工具内部结构;卫生健康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应充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剖析,探讨现有政策侧重点及不足,以期为我国未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制定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16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工具及利益相关者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政策工具维度共筛选出147个政策编码,其中命令与规制型工具占56....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基于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人工晶体植入术单病种医保住院费用,分析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医保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情况的影响,评价政策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较分析政策实施前后两组数据中住院总费用、晶体材料费用、药品费用、手术费用等费用明细以及基金支付情况的均值差异。结果 政策实施后,次均住院总费用及晶体材料费用分别下降21. 46%和60. 08%,患者平均个人支付费用降低了52. 00%,医保基金支付率提高了13. 57%。结论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效果显著,国家在全面推进带量采购模式的同时,要完善医疗价格体系、医保支付制度等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作用,以达到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于药品利用与支出的影响。方法:利用2018—2019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比较了集采品种和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的价格、采购量、采购金额、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的变化。结果: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政策实施后,与未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相比,实施试点政策或部分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集中采购试点品种的标化价格下降72.2%,标化采购量增加16.9%,采购费用下降55.3%,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增加15个百分点(均为P<0.01)。尚未发现集采品种的采购向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转移的证据。结论:药品带量集采政策有利于药品支出的控制和用药质量水平的提升,有必要扩大药品带量集采的覆盖面,尽快将中成药和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之中。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从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四个维度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确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有效执行和接续发展,必须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体系建设;提高执行机构履职能力和监管水平现代化;密切沟通协调,统筹目标群体利益;守正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生产企业是否中选及中选价格的影响因素,探讨带量采购政策效果及是否仍有提升空间。方法:选取第二批至第五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涉及品种进行分析,以中选企业是否中选以及价格降幅为因变量,企业特征和竞争因素相关指标为自变量,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药品价格降幅及是否中选的影响因素,并控制潜在的选择偏倚。结果:原研企业相较于仿制药企业中选概率更低,但是一旦中选其价格降幅相较于仿制药企业高41%;市场份额较小企业相较于原有市场份额较高企业(>50%)中选概率更大,但价格降幅低7%;具备原料药生产加工资质的企业更易中选,但是价格降幅相较于不具备相关资质企业没有显著差异;潜在竞争者数量每增加1%,中选价格降幅增加0.26个百分点,企业中选概率也更低。结论:药品带量采购可以有效促进原研药产生“专利悬崖”现象,理顺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具备原料药生产加工资质的企业体现出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同时,在规则设计中可以进一步突出保障供应在中标规则中的重要性、制定动态触发机制或者尝试建立组合投标机制,有利于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降低药品价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梳理全国及各省、市(区)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有关政策文件,对比分析各地集采分组规则和方法,为完善我国中成药集采分组规则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纳入研究的22个政策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全国及省际联盟中成药集采的进展情况。结果:全国和省际联盟中成药集采按照功能主治、给药途径、市场情况划分采购组,分组规则与药品剂型及质量的关联度不高;根据市场竞争格局划分竞价组别,忽视了部分中成药的创新价值,亦未考虑企业及其产品特有的品牌价值和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分组规则的完备性有待提升。结论:中成药剂型繁多,质量控制指标复杂,现有分组规则沿用化学药集采分组思路,缺乏以中成药价值为导向的顶层设计。建议采取多元分组方式,将现有入围规则中的技术评价“前置”,即在制定分组规则时考虑药品剂型、质量、创新价值、弘扬中医药文化等因素,并对分组规则做进一步完善与细化。  相似文献   

13.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医保对药品价格引导作用的重要举措。作者结合公立医院药品集采工作实践,从集采药品遴选、采购供应、临床使用和医院财务运营4个方面梳理了当前影响公立医院药品集采政策落实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国家与地区性药品集采政策协同、合理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集中带量采购对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深化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集中带量采购前后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回顾性分析住院费用。结果:集中带量采购后样本医院冠脉支架置入术出院患者人数比集中带量采购前同期增长19.28%,均次住院费用同比下降43.53%,手术用一次性医疗耗材费用同比下降64.4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显示,影响住院费用的首要因素是入院病情严重程度和住院天数。结论: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效果明显,但耗材费在住院费用中的占比依然最高,需三医联动,持续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 政策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样本医院集采药品的完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落实政策前后的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数据,对患者医疗费用的结构变化进行统计,以使用集采药品的首日时间为断点,构建精确断点回归模型,比较不同费用类别的变化情况。结果:样本医院部分集采药品的使用情况还存在进步空间,使用集采药品后,除综合服务类费用及耗材类费用分别上升了1.01和3.07个百分点外,其余各类别费用均呈现下降趋势,住院患者人均医疗总费用和人均药品费用分别下降了644.58元和300.19元。断点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集采政策显著降低了样本医院住院患者的医疗总费用、药品费用及西药费。此外,患者平均住院日得到有效缩短。结论:国家集采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需要制定更合理的采购量指标,同时综合调整控费措施,进一步优化医疗费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于2021年初正式落地执行,带量采购之后冠脉支架降价明显,执行情况有待观察。本文基于某三级医院在执行冠脉支架带量采购以来半年内的数据对比执行前两年的数据,讨论研究该院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期望与建议。从冠脉支架的供应、质量、费用、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数据对比结果来看,带量采购前后PCI手术相关情况整体运行平稳,支架费用下降所带来的控费效果明显,可继续稳步推进球囊等相关耗材的集采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确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稳健落实.方法:通过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政策因素、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制约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有效执行.结论:后疫情时代为确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完善制度设计、促进职能部门联动、优化群体利益、营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医疗总费用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老年人健康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探索该关联在城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基于CFPS 2018与CFPS 2020的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和PSM-DID探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试点对我国城乡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及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并运用逐步法和Sobel检验验证医疗总费用的中介作用。结果: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效应首先在城镇老年人群中体现,通过降低医疗总费用促进其身心健康,但暂未对该群体内部的健康不平等展现出显著关联。而在农村老年人群中,政策效应在3个因变量中均不显著(P>0.05)。结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底层逻辑值得肯定,但其今后改革重点应向农村老年群体倾斜,并考虑群体内部及城乡之间的效应公平性,从而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明确药品带量采购的核心要素及相关理论,深入分析和比较我国实施的3批药品集中采购的相关政策,厘清我国药品带量采购模式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优化我国医药采购制度、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浙江省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前后冠脉支架患者费用及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2—12月、2021年2—12月FM1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医疗费用进行研究,病例数量分别为1 403、1 698例,对改革前后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 集中带量采购前后医疗总费用、材料费、治疗费、手术费、药品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集中带量采购后材料费下降明显,治疗费增长;同时冠脉支架置入越多,医疗总费用及材料费下降越大。结论 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能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改善医疗费用结构,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性劳务价值,促进DRG成本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