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类器官模型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未来应用前景。方法 检索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类器官模型在胰腺癌中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近年来,胰腺癌类器官模型的构建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获得的癌组织或人多能干细胞衍生的上皮细胞构建;根据胰腺癌类器官保留了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异质性等特点来进行胰腺癌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如细胞外囊泡中的微小RNA、glypican-1、膜联蛋白A6以及蛋白质生物学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和20、细胞肿瘤抗原p53、Claudin-4、糖类抗原19-9等。根据类器官模型能够维持原发肿瘤组织特性的研究结果以及胰腺癌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数据与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结果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的结果提示,未来利用胰腺癌类器官进行的药物敏感性的数据可避免无效化学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应答率和减轻化学药物毒性,可为胰腺癌患者合理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论 类器官模型用于胰腺癌生物学标志物筛选和类器官模型与胰腺癌个体化治疗及药物敏感性测试方面有较多研究成果,它可在体外模拟胰腺癌发病和进展的复杂病理生理学特征,并保留了原发肿瘤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基因表型,有望成为发现胰腺... 相似文献
2.
全球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肾脏疾病,不断攀升的肾脏疾病发病率对临床与公共卫生事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肾脏类器官的构建过程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类器官模型不仅在构建肾脏疾病模型中兼顾了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的优点,还能对疾病进行治疗药物筛选和药物肾毒性检测。在未来,肾脏类器官也有望成为肾移植的供肾来...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2D细胞培养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s)一直被用作肿瘤模型的研究,但其不能联合免疫细胞,限制了这两类模型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类器官是一种用于肿瘤研究的新型模型,具有整合免疫细胞的可能性,并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生物样本库的构建。此外,类器官模型在精准治疗和再生医学方面也有很大潜力。本文将介绍目前构建类器... 相似文献
4.
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泛指原发于胆囊的恶性肿瘤,可以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腺瘤恶变、息肉恶变、类癌等,其中腺癌所占比例可达70%~90%。胆囊癌在全球以东亚、印度、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发病率较高,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在消 相似文献
5.
6.
7.
原发性胆囊癌因发病隐匿,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诊断往往容易延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胆囊癌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得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不佳主要归因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的确诊较晚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表明,胆囊结石引发的慢性炎症是主要致病因素。尽管手术治疗可能治愈早期胆囊癌,但多数患者发现时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化疗和靶向治疗虽然提供了新方向,但总体生存率提升有限。因此,深入理解胆囊癌的发病机制,特别是与关键基因、分子通路的关联,对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胆囊癌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旨在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常见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预后极差。掌握原发性胆囊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改善胆囊癌的诊断、预防及治疗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肿瘤耐药、复发和转移仍是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类器官是一种新型的体外3
D培养模型。体外培养的患者肿瘤来源类器官与其体内来源组织或器官高度相似,并可以稳定维持肿瘤细胞的体内异质性。目前已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建立了可靠的体外类器官培养模型。乳腺癌类器... 相似文献
14.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率低,放化疗等现有综合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极差.因此,加强胆囊癌相关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在胆囊癌领域的多中心合作,进一步完善生物样本、临床病理学、预后及生物信息等多维度的大数据平台建设,结合数据分析手段,以期实现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个体... 相似文献
15.
意外胆囊癌(IGBC)是指因临床诊断为胆囊良性疾病而行胆囊切除术,在术中或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恶变的胆囊癌。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术中术后意外发现胆囊癌的病例明显增多,同时对于IGBC的治疗也存在诸多争议。笔者对IGBC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胆囊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癌治疗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1980-1999年收治13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女与男之比为1.5:1。80%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以腺癌为主(87.1%)。前期组(1990年12月前):单纯胆囊切除11例,胆囊癌根治术9例,胆囊癌扩大根治术5例,姑息性内或外引流术15例,剖腹活检术30例,手术死亡4例,术后并发症20例,其中胆漏4例,胰漏2例。后期组(1991年元月起):根治性单纯胆囊切除3例,单纯胆囊切除2例,胆囊癌根治术16例,胆囊癌扩大根治术24例,姑息性内或外引流术9例,剖腹活检术8例,手术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胆漏1例,胰漏1例。胆囊癌前期组根治切除率35.7%,后期组根治切除率72.6%。结论 外科技术提高和新的手术器械彭氏多功能解剖器(PMOD)的应用能提高胆囊癌切除率。扩大根治术是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积极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胆囊癌的发生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19位,在消化道肿瘤中居第5位,在胆道系统中更是高居首位[1]。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极高,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出现右上腹坚硬的包块、进行性加重的黄疸、持续性右上腹隐痛等症状多属晚期,届时无法行根治性切除,预后极差,5年生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胆囊癌相关耐药基因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胆囊癌相关耐药基因及其靶向治疗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胆囊癌化疗耐药的机理主要涉及溶酶体蛋白跨膜p4抗体(LAP—TM4B)基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及肿瘤干细胞(CSCs)。胆囊癌治疗的基因靶点主要有LAPTM4B、Nemo样激酶(NLK)、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一7/白介素.24(mda.7/IL.24)基因。结论胆囊癌相关耐药基因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拓宽了胆囊癌的传统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20.
晚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晚期胆囊癌的生存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1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的80例晚期胆囊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1例伴有阻塞性黄疸,15例扪及腹部包块,对已润周围器官及胆管但尚无肝脏广泛转移或远处转移的39例晚期胆囊癌进行了扩大根治术(其中11例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该39例术后丰活8-37个月(平均存活18.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3.6%,20.5%及5.1%,对另41例已有肝脏转移或腹膜种植转移的晚期胆囊癌仅行姑息性手术,术后随访除1例存活19个月外,其余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对晚期胆囊癌的治疗应尽可能地行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