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情况及原因,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呼吸科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护理过程中处理医嘱、配置药物、执行医嘱等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来源及处理措施。结果: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意外因素占比41.2%,主观因素占比28.6%,损毁因素占比30.2%。按照影响因素的来源分类:环境因素占比28.2%,管理因素占比30.4%,患者及家属因素占比26.4%,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占比15%。结论:影响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因素很多且来源较为复杂,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重点强调用药护理的必要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呼吸科临床用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12月之间呼吸科护士护理用药过程中医嘱处理、药物配制、执行用药三个重要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对该类事件影响因素的类型、来源和处理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共发生846例次护理中断事件,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前三位分别为意外因素、主观因素、损毁因素,占42.4%、26.1%和22.8%;按照影响因素来源分类,前三位分别为环境因素、家属因素、医生因素,占26.7%、25.5%和15.7%;对处理结局进行分析,其中医嘱处理环节出现意外的积极处理率最高,占15.9%,执行用药环节消极处理率最高,占97.4%。结论:影响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因素较多,来源复杂,处理结局多以消极处理为主,应当加强护士的相关培训,强调用药护理的重要性,总结影响因素,避免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提出安全用药的管理对策。方法:对医院呼吸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用药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从医嘱处理、药物配制、给药执行三个环节进行调查,通过直接观察与问询的方式收集资料,三个环节均观察36h,共108h,分析用药护理中断事件来源、主体角色分类、中断事件类型、中断事件结局,并提出安全用药的管理对策。结果:医嘱处理、药物配制、给药执行三个环节均观察24h,共72h,发生用药护理中断事件563次,平均每小时7.82次。护理中断事件来源以环境最为常见,占比为27.53%,其后依次是亲属、医生、其他护士、患者、护士本人、其他人员。主体角色分类以预期接收型为主,占比为34.64%,其后依次是主动发起型、注意力分散型、间接接收型、物资中断型、自我中断型、意外接收型、组织设计型。护理中断事件类型以侵扰型居多,占比为44.58%,其后依次是分心型、毁损型、矛盾型。护理中断事件结局中,积极型的占比为11.05%,明显低于消极型的88.99%(P<0.05)。结论: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应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确保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范化中医药知识培训在提升急诊科护士给药风险控制能力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临床诊疗用药安全和管理质量,医院急诊科从2022年开始实施针对性的规范化中医药知识培训。从2022年3—9月期间参加培训护士中随机抽选20名,设为培训后研究对象。从2021年2—8月急诊科在岗护士中随机抽选20名,设为培训前研究对象。培训前后评估急诊科护士中医药知识掌握度及给药风险控制能力。从培训前后急诊科接收患者中各随机抽选50例,统计患者诊疗期间给药差错事件发生率,调查患者对科室给药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培训前后数据差异情况,分析规范化中医药知识培训在急诊科临床的开展价值。结果:培训后考核评估所有护士中医药知识掌握度和给药风险控制能力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急诊科患者诊疗期间给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在急诊科临床开展规范化中医药知识培训,不仅能提升临床护士对中医药相关知识掌握度及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还能提升其给药风险控制能力,对减少急诊科临床给药差错事件发生,保障急诊患者诊疗用药安全均有重要价值,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分泌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内分泌科329件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对发生环节和影响因素进行现状调查,针对结果制定对策。结果:329件用药护理中断事件显示,医嘱处理(48.33%)、药物配置(30.70%)和给药执行(20.97%)三个环节均可发生,其中医嘱处理环节发生率最高。影响用药护理中断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侵扰(43.16%),其次为分心(23.71%)和损毁(24.01%),矛盾(9.12%)较为少见。结论:内分泌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可发生在任何环节,主要影响因素为侵扰,为了更好地提高用药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解决对策,改善用药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护士用药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回顾性分析这一时间段护士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护士用药不良事件的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因素、护士对医嘱执行情况、给药操作、用药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工作强度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给药操作和工作强度是造成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护士用药不安全因素,采取持续性措施,消除护士的用药不安全行为,提高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接受用药护理期间发生的500次中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过程(医嘱干预、药物配置、给药执行)护理期间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展开分析,总结该事件发生频次、类型、因素。结果:患者中发生中段时间频率为45次/h,平均频率为9.0次/h;发生的类型主要分为侵扰型(42.00%)、分心型(26.00%);导致中断事件发生的因素主要为环境(26.00%)与家属(25.00%)。结论:在呼吸科患者接受用药护理期间,出现护理中断时间发生率较高,原因涉及多样化,为确保护理给药的安全性,需减少或避免用药期间不必要的中断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口头医嘱重复给药不良因素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和统计品管圈活动前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和活动后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东莞市中医院的50例口头医嘱病例参与研究,分析其不良因素的发生率和发生率下降的情况,以此作为品管圈活动的依据,分析活动前后的结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口头医嘱重复给药不良因素的应用中明显使不良因素发生率由原来的47.2%降低至6%,下降幅度41.2%,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口头医嘱的执行中加强品管圈的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口头医嘱重复给药不良因素发生率和护士的安全给药意识,对于患者、护士、医生及至整个医院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84 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在种类、风险程度、发生人员和科室等方面分布的特点及高危因素,制定预防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对策.方法:2005 年6月至2007年4月,采用设计好的调查表对护理部确认的84 例风险事件进行登记和资料收集,评定风险程度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直接风险是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风险,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2.1%,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为:意外伤害、给药错误问题、执行医嘱问题,分别占12%、34.6%、36.7%.三类风险事件占总数的83.3%.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多发区是内科(神经内科、呼吸消化内科)、儿科和工作繁忙的输液室.风险事件的发生数占调查期间全院全年总数的71.3%.另外,发生风险事件的高危人群是护龄在2年以下的护士,占83.6%.结论:加强风险监控应以意外伤害、给药错误问题、处理医嘱问题为主,同时重视护龄在2年以下护士的防范教育和培训,加强高危环境的监管和风险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用药监测在临床护理中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分析130份医嘱中药物向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采用考试方式了解护士用药能力。结果:护士对药物用途、剂量、浓度、用法比较重视,对药物作用机制、毒副作用、全程监控缺乏认识。能够准确掌握静脉给药时间者占62%;能够正确掌握口服给药方式者占74%。结论:全程用药监测可提高临床用药护理质量,使患者达到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物医嘱闭环管理模式实施后给药错误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自护理管理系统上报的不良事件给药错误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药错误发生在白班的占72.60%,其中0~5年的护理人员占61.65%;配药、开处方、管理、给药是发生给药错误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中与配药相关的占13.70%,与开处方相关的占16.43%,与管理因素相关的占17.81%,与给药环节相关占52.05%。结论:在药物医嘱闭环执行过程中,应根据给药错误相关因素特点制定相应策略,加强医、护、药剂各部门协作沟通,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护士药物知识的培训,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护理查对工作是预防护理差错的重要措施,作为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之一的“三查七对”制度对杜绝护理差错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由于静脉用药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虽然执行了“三查七对”,但护理差错仍时有发生,尤其是静脉用药错误发生率较高.英国一项为期5年的调查表明[1],59%的医院用药错误与护士有关.发生在给药阶段的错误(MAE)占给药类事件的比例为36%[2],给医院和患者造成极大影响.给药错误指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存在差异[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杭州市中医院呼吸科护士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频率、来源、类型与结局。结果: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生护理中断事件的频率为7.69次/小时。发生中断事件的主要来源是环境、家属,中断事件的类型以侵扰型和分心型为主,且在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中消极结局的发生率最高。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类型分布与结局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发生原因复杂,绝大部分以消极影响为主,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全面提升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医院858例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计算老年患者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医院老年患者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为8.16%。联合用药、不良生活方式、合并多种疾病、护士未严格核对、执行医嘱、患者未严格遵医用药、患者对用药知识缺乏正确认知是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还应重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及完善、加强药品管理,从护士和患者两方面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科急救仪器使用现状,探讨提高急诊科急救仪器安全使用的措施。方法:对2016年6~12月医院35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统计急救仪器意外发生情况和急救仪器使用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急救仪器使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29%,无伤害事故发生率为31.43%;护士对急救仪器使用方法和急救仪器功能掌握较好,合格率分别为91.43%和88.57%;对急救仪器工作原理和急救仪器报警处理掌握较差,合格率分别为57.14%和60.00%。结论:急诊科护士安全使用急救仪器的总体情况欠佳,可通过加强急救仪器不良事件监测、重视无伤害事故、强化培训、加强科室内部和科室间沟通、完善急救仪器使用管理制度、重视护士压力等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仪器安全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A改良系统在产科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6月产科病区收治的100例产科患者,对产科病区的用药安全管理进行研究。随机选择50例患者,使用传统PDA系统,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使用PDA改良系统,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给药准时性和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的给药准时性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DA系统进行改良后,可以提高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满足医院护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例实习护士给药途径错误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从而确立根本原因,进行流程改进,确保用药安全。方法:运用根因分析法,对1例实习护士给药途径错误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根因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寻找近端原因,剖析根本原因,制订并实施改进计划,有效杜绝给药错误发生。结论:通过根因分析法深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临床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此类错误的发生,正确给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给药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对12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安全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措施。结果:漏服药者13例,占10.83%;少服药物者8例,占6.67%;重复用药者7例,占5.83%;提醒后服药者30例,占25%;服自带药物者,占21.67%。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提醒服药、服用自带药物、重复用药等问题,护理人员要加强安全给药的管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年至2009年共66例ADR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6例报告中,女性患者的发生构成比高于男性患者;大于60岁者占40.9%;静脉给药方式发生构成比最高,其中尤以抗生素居首位,占50.0%。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为多见,占42.4%。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调整给药途径,减少静脉滴注,以降低ADR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在给药风险控制中的价值。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21年5—8月期间对护理人员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比较培训前(2021年1—4月)和培训后(2021年9—12月)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人员给药风险控制能力和中医药知识水平及急诊科患者的中药给药差错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给药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给药风险控制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急诊科患者的中药给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急诊科患者对护理人员给药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给药风险控制能力,降低患者中药给药差错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对给药管理的满意度,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