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极差,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胰腺癌常规治疗的效果非常有限,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分子靶向药物在胰腺癌的治疗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笔者就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胰腺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楼文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7):539-542
靶向治疗是胰腺癌综合治疗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分子可作为靶向治疗的靶点。但目前众多的靶向治疗药物中,只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在前瞻性对照研究中证明对晚期胰腺癌有效。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胰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需综合考虑病人的异质性、选择适合的研究终点和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的胰腺癌发病率达10/10万人,我国几个主要城市近20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增加了4倍左右,接近欧美国家。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外科切除是可能治愈的唯一手段,但80%的患者无法手术治疗,即使根治术后绝大部分也将复发转移,中位生存期仅20个月,2年生存率在20%~40%。因此,胰腺癌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这里就谈谈胰腺癌术后的辅助化疗及放化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放化疗、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性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尤文氏肉瘤恶性度较高,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低,预后不佳。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血液肿瘤及实体肿瘤治疗的新方法。随着尤文氏肉瘤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的深入研究,尤文氏肉瘤的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新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靶向沉默EWS/FLI-1融合基因、靶向阻滞胰岛素样因子受体、靶向抑制受体酪氨酸激酶、抗血管生成等方面。实验研究发现分子靶向治疗策略,尤其是联合化疗药物等治疗模式可明显抑制尤文氏肉瘤的发展,甚至可使肿瘤细胞凋亡。尤文氏肉瘤分子靶向治疗现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需作进一步的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5.
靶向血管内皮细胞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研究靶向血管内皮细胞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裸小鼠人胰腺癌的动物模型,^131I标记抗胰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单抗,抑瘤实验。结果 胰腺癌经单纯抗体治疗后,抑瘤率为68.50%,经^131I标记的单抗治疗后,抑瘤率为85.06%,并抑制了转移,降低了死亡率,病理检查证实,经单抗治疗后肿瘤区微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血管周围大片肿瘤细胞坏死,瘤内血管密度明显降低。结论 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在动物实验中对胰腺癌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以此抗体为载体与核素相结合,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1%。手术治疗是目前胰腺癌获得根治的惟一手段,不幸的是确诊时约80%的病人淋巴结受累,半数有脏器转移,仅有10%~25%的病人可行根治术,且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仍不足25%。传统的放、化疗效果有限,迫使人们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rnal gl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的单克隆抗体在胰腺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靶向治疗在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领域的最新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AIR-DTC靶向治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RAIR-DTC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的多激酶抑制剂和针对特定基因改变的突变特异性激酶抑制剂。多激酶抑制剂以索拉非尼和乐伐替尼为代表,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已投入临床应用,但存在不良反应较大、易耐药等不足。突变特异性激酶抑制剂分别作用于RET基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等靶点,不良反应相对小,大多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结论 近年来RAIR-DTC的靶向治疗快速发展,填补了RAIR-DTC治疗领域的空缺,需要进一步探索更高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及预后差为特点,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由于其遗传异质性显著,不同患者之间在疾病进展、临床疗效、放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等方面差异巨大,深入探讨胰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发相应的靶向药物,是胰腺癌从传统形态学分型转变到分子分型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从"异病同治"到"同病异治"精准治疗模式转变的前提。在分子靶向时代,胰腺癌的治疗模式转变为综合诊治,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化疗、放疗是除手术治疗外的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其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不可避免的严重损害。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和肿瘤分子靶点的确立,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可能,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本文对常用的几种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肝内胆管癌(ICC)在原发性肝癌中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性肝癌。近年来ICC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手术切除是根治ICC唯一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早期缺少有效的筛查策略,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多处于中晚期而不能行根治性手术,因此患者总体生存率低、预后差。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ICC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10%,辅助治疗对于提高晚期ICC患者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子靶向治疗是当下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研究热点和最新方向,并已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分子靶向治疗在IC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叶胜龙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7):537-539
对于不能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HCC)病人,分子靶向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正在世界各地开展。索拉非尼治疗HCC的Ⅲ期临床试验证明对晚期肝癌有效。因此在欧洲、美国、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先后批准索拉非尼用于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或远处转移的HCC。目前正在进一步探索索拉非尼与其他抗肿瘤治疗的综合应用,基因靶向治疗的探索正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并已取得显著进展,有望成为肝癌靶向治疗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肝癌首选治疗方法~([1]),多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及Meta分析显示,肝癌病人术后的5年存活率为40%左右~([2]),然而,肝癌病人肝切除后5年复发率70%~([3])。近年来的临床总结发现,即使是疗效最好、符合根治性治疗标准的手术切除也已经无法进一步提高肝癌的存活率,单一手术切除在提高肝癌临床疗效方 相似文献
16.
肿瘤的发展与血管密切相关,肿瘤血管的分子靶向治疗选择性地作用在肿瘤新生血管上,是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治疗方法,成为目前探索肿瘤治疗新方法的热点领域,包括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策略和破坏肿瘤血管策略.动物和临床试验证明肿瘤血管的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基因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对肿瘤血管形成的深入认识,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破坏肿瘤血管实现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将不良反应减至最小,肿瘤血管的分子靶向治疗将成为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的常规治疗手段,以其高效、低毒的功能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胃肠道间质瘤(GIST)主要由突变的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因驱动.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的问世,成为了GIST患者分子靶向治疗里程碑式的进展.但伊马替尼根据GIST的基因型不同,而显示出不同活性,且KIT和PDGFRα突变状态和其突变外显子的类型与GIST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反应相关.因此需要对不同突变类型的GIST患者进行突变类型检测,并分别选择相应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GIST患者的生存状态,但大约有20%的GIST原发对imatinib耐药,且多数患者在酪氨酸酶抑制剂治疗2年内形成继发耐药,因此将来GIST的治疗可能更加倾向于多种药物、多类药物,靶向多层面的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除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治疗恶性肿瘤方法中的第四种模式。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明显、正常组织损伤少等优点。按照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以及药物的性质归为几类,主要包括以EGFR为靶点的药物、作用于HER2/cerbB2的单克隆抗体、靶向VEGF/VEGFR的药物、以白细胞CD分子为靶点的单抗以及作用于多个靶点的药物。笔者将上述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的预后极差,手术是可切除性胰腺癌的首选方式,胰腺癌对化疗及放疗均不敏感,迄今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于是综合治疗逐渐成为胰腺癌治疗的共识。近年来,围绕胰腺癌治疗开展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如火如荼,尤其是胰腺癌疫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激动的初步成果;中医药治疗作为胰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也展现出了令人期待的一面。本文对胰腺癌综合治疗方面的文献作一梳理,展示胰腺癌研究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