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内固定治疗33例伴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后踝骨折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活动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0.5±2.1)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踝关节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12(11.2±1.1)周。未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松动、退出等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后踝移位>2 mm,于术后第11个月发生胫距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9%(30/33);踝关节背伸20°~30°(20.1°±1.8°),跖屈38°~49°(42.8°±4.2°)。结论 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中,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治疗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42例三踝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2~18周。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完全负重行走,踝关节背伸20°~28°、跖屈40°~48°;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35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2.8%。结论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术中操作方便,视野清楚,便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92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记录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踝关节活动度、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4(15.52±3.7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骨折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痂形成时间7~10(8.48±0.88)周;骨折愈合时间10~16(12.85±1.30)周;完全负重行走时间14~16(15.30±0.72)周。术后6个月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91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背伸25°~30°(27.53°±1.79°),跖屈45°~50°(47.35°±1.78°);92例行走均正常且完全无痛,1例跑步时有轻度疼痛;90例下蹲活动正常,2例轻度受限;91例已恢复至伤前运动和劳动能力,1例未恢复。结论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闭合撬拨复位L形切开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跟骨Essex-LoprestiⅡ型Ⅲ度舌型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23年1月,对14例(15足)跟骨Essex-LoprestiⅡ型Ⅲ度舌型闭合性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舌型骨折块斯氏针闭合撬拨复位,临时固定。跟骨外侧L形切开,跟骨外侧面软组织连同骨膜整体锐性剥离,形成全厚皮瓣并翻开,显露骨折及距下关节。选择大小合适解剖型锁定钢板紧贴跟骨外侧锁定,取出临时固定的斯氏针,更换为松质骨螺钉固定舌型骨块。术后随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采用(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跟骨骨折复位、愈合、跟骨宽度高度及跟距关节活动等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切口、骨折感染。仅有1例切口皮缘出现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治疗3周后痊愈。术后Bohler角26°~38°,平均32°±1°,术后Gissine角96°~105°,平均100°±1°;跟骨宽度高度正常,未发现足内翻及外翻畸形;踝关节、距下关节活动未见异常。随访11例患者(3例失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急诊微创内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急诊微创内侧锁定接骨板治疗26例胫骨远段骨折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术后2例切口边缘张力性表皮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骨痂开始形成时间8~12周,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无感染、骨折畸形愈合、螺钉松动、接骨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正常负重行走,24例患者踝关节背伸20°~30°、跖屈40°~45°,2例AO/ASIF分型B1型骨折患者踝关节背伸15°~20°、跖屈25°~35°;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2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24/26。结论 急诊微创内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远段骨折,具有治疗及时、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牢靠、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Herbert螺钉、腓骨钩钢板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通过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判定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27例,可1例。踝关节活动度:背伸8°~19°,跖屈28°~46°。3种内固定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根据骨折块大小和形态、骨质特点和局部皮肤软组织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23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或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10~12周骨折线均模糊,骨痂形成,骨折愈合。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完全负重行走,步态正常;踝关节背伸15°~25°,跖屈30°~45°;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22/23。结论 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骨折复位精准,术中透视次数少、创伤小,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外侧L形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外侧L形解剖锁定钢板治疗29例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踝后外侧及内侧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21例三踝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切口均愈合,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骨折均骨性愈合,时间3~7个月。术后3个月,2例因不配合术后锻炼,踝关节背伸10°~15°、跖屈20°~30°;其余19例踝关节背伸20°~25°、跖屈40°~45°,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结论 采用踝后外侧及内侧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7年至2010年治疗9例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男7例,女2例;年龄29~51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I期急诊清创后钢板内固定腓骨,外固定支架跨踝关节固定胫骨,待小腿内侧植皮成活后拆除外固定架,Ⅱ期采用I期腓骨切口经腓骨前方入路固定胫骨。早期行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37个月,平均21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4周,均无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优3例,良4例,中2例。结论: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复位质量高,可早期恢复踝关节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跟骨外侧“U”型切口入路,结合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6月,采用经跟骨外侧“U”型切口显露跟骨,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骨折42例(48足).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18 ~62岁,平均39.8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20足,Ⅲ型24足,Ⅳ型4足.伤后距离手术时间1~10 d,平均4.1d.测量术前、术后BB(o)hler's角和Gissane角并进行比较.根据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足手术进行评价.[结果]42例获得13~ 28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伤口没有发生感染和坏死,仅1足伤口发生延迟愈合.术后B(o)hler's角和Gissane角比术前明显改善.所有跟骨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取钢板时间6 ~ 18个月,平均11.3个月.根据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48足中优24足,良20足,可4足.优良率为91.67%.[结论]跟骨外侧“U”型切口,暴露骨折充分,伤口并发症少,结合跟骨钢板牢固固定,使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练习,是治疗跟骨粉碎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截骨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30例采用截骨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资料。男9例,女21例;手术时年龄18~70岁,平均(40.5±15.5)岁;受伤或第一次手术到截骨手术间隔9(6.3,22.5)个月。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足部功能指数(FFI)、距骨倾斜角(TT)、距踝角(TCA)和踝关节活动范围(ROM),记录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57个月,平均(40.5±12.0)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6.5±7.6)分、VAS为1.0(1.0,2.0)分、FFI为18.5(9.2,23.8)分、TT为1.4°(1.0°,2.1°)、TCA为79.2°±3.3°,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ROM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踝关节炎发生了进展,总体满意度86.7%(26/30)。结论:采用截骨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复位、固定及愈合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0(12.6±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10.7±3.8)周,未发生切口延迟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折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1例SandersⅢ型患者因术后引流不畅出现切口皮下积液,经局部治疗后伤口按期治愈。末次随访时,Bhler角由术前7.2°±3.5°改善为25.1°±6.2°,Gissane角由术前89.6°±2.1°改善为113.7°±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优16例,良7例,可3例。结论闭合复位联合小切口跟骨接骨钢板内固定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能够满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术中复位及内固定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38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发生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男28例,女10例;年龄18~42岁,平均28岁。患者内固定术后至该次入院时间为12~16个月,平均13.8个月。踝关节前外侧和前侧有局限性压痛;关节背伸—20~—5°,平均—10.6°;跖屈30~40°,平均35.5°。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总分为(48.32±9.24)分,疼痛评分为(7.26±1.22)分。X线片检查示胫骨前缘和距骨均有骨赘增生,MRI显示22例有胫、距关节软骨面损伤。关节镜下行胫骨前缘或距骨骨赘磨削,刨削清理前外踝的瘢痕和增生滑膜组织,清除剥脱软骨;其中22例胫、距关节软骨面损伤者行微骨折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26例踝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背伸达15~25°,平均19.6°;跖屈35~45°,平均40.7°。8例轻度受限,背伸5~15°,平均7.2°;跖屈35~45°,平均39.5°。4例持续行走3~4 h后踝关节出现疼痛,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背伸0~5°,平均2.6°;跖屈35~40°,平均37.5°。AOFAS踝与后足评分总分为(89.45±9.5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62,P=0.000);疼痛评分为(1.42±1.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62,P=0.000)。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手术操作简便,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AO-C3型Pflon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26例胫骨远端AO-C3型Pilon骨折,分别采用延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单纯胫骨超踝外固定支架固定、腓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胫骨超踝外固定支架固定3种方法治疗.采用Burwdl-Chamley和Tometta评分标准,对骨折端复位质量和踝功能进行评分.测量踝关节的活动范围.结果 放射学评价:解剖复位1例,良好复位15例,复位不良10例,优良率为61.6%.踝关节功能评价:优3例,良12例,一般9例,差2例,优良率为57.7%.踝关节背伸范围患足为7.6°士3.6°,正常足为16.0°±2.8°,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踝关节跖屈范围患足为29.2°4-6.7°,正常足为39.2°±3.9°,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 对于闭合性和部分创面污染轻、挫伤不严重的开放性AO-C3型骨折,待软组织损伤好转后,择期延迟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对于骨折端创面污染、挫伤严重的开放性AO-C3型骨折,可采用超踝外固定支架固定,必要时采用Ⅱ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双切口切开复位、跟骨异形接骨板内固定。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测量B9hler角和Gissane角,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2个月。22例跟骨骨折患者均获满意复位,均达到骨性愈合。2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局部换药治愈。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周围皮肤坏死。术后B9hler角由术前5.2°±4.5°改善为26.5°±4.2°,Gissane角由术前95.4°±4.8°改善为111.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优11例,良8例,可3例。结论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易于复位、固定及切口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行跗骨窦小切口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9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急诊手术。记录跟骨B9hler角及Gissane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0(13.95±1.8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裂开、感染、皮缘坏死、螺钉松动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10~20(12.21±1.54)周。B9hler角及Gissane角术后、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20°~26°、跖屈35°~43°;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总分72~97(89.47±5.65)分,优11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18/19。结论 急诊行跗骨窦小切口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切口小,并发症少,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和U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19例(141足)跟骨粉碎骨折采用外侧改良L形切口或U形切口显露,复位后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对跟骨进行放射学评估。结果119例平均随访15.4个月。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9.22%。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疗效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58足,良71足,可10足,差2足,优良率91.5%。结论应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和U形切口入路均可以充分显露术野,保证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减少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0例(1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17例(127足),女13例(13足);年龄17~73岁,平均42.3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49足,Ⅲ型75足,Ⅳ型16足.手术采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即跟腱前缘直切口和跗骨窦斜切口,使用跟骨解剖钢板螺栓加压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前、后摄跟骨轴位、侧位X线片和跟骨CT扫描,测量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内翻角、距下关节面骨折移位距离、跟骨高度、中点宽度、长度.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1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平均出血量(194.24±104.17) ml,无一例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及伤口感染.骨折愈合时间45~86 d,平均(54.51±20.38)d.手术前、后B(o)hler角分别为6.27°±11.81°、27.21°±8.28°,Gissane角分别为108.36°±21.77°、117.47°±12.93°,跟骨中点宽度为(47.35±5.85) mm、(35.96±4.14) mm,高度为(39.79±5.85) mm、(47.64±3.83) mm,长度为(78.30±5.81) mm、(79.41±5.30) mm.Maryland足部评分为42~100分,优71足,良59足,可7足,差3足,优良率92.86%(130/140).AOFAS踝-后足评分为45~100分,优76足,良58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95.71%.术后12足踝关节内外翻活动较健侧受限5°~8°,其中3足于术后1年发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 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显著减少伤口并发症,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和距下关节面平整,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2012—11收治同侧跟骨、距骨、胫骨远端、外踝粉碎骨折1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因“从3m高处坠落致左踝部肿痛、活动受限2d”由地方医院转入本院。行CT三维重建检查提示左跟骨粉碎性骨折,跟骨结节角变小,距骨粉碎性骨折,距骨体压缩并塌陷,胫骨远端前外侧骨折(关节内),外踝冠状位撕脱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