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栋  刘建国  刘晓静  刘海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57-2158
目的 比较两种结膜切口的斜视手术的疗效.方法 80例斜视依据结膜切口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角膜缘梯形结膜瓣)30例和观察组(改良Praks切口)50例.结果 观察组术后SIt、BUT及FI均优于对照组(t =2.73、5.71、1.41,均P<0.05),观察组治愈率(100%)高于对照组(90%)(x2=10.53,P<0.05).结论 改良Praks切口斜视矫正手术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共同性斜视是眼科常见病,既影响视功能,又影响美容。有些病例则需手术治疗,本文对1983年以来48例斜视矫正术术后随访2年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48例共同性斜视中,男27例,女21例,最大年龄40岁,最小年龄10岁。其中共同性内斜27例,共同性外斜21例,10岁~15岁2例,16岁~25岁30例,26岁~40岁16例。 2 手术方法:均采用角膜缘结膜梯形切口。小于30°者行肌腱边缘切开术,矫正不足时加一条肌肉肌腱切除前徒的联合术。对30°以上内斜为辐辏可做双眼内直肌后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传统斜视矫正术与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在水平共同性斜视中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斜视矫正手术,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棉签使用量、术后眼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较传统斜视矫正术在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上有着诸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arks切口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4只眼Parks切口入路手术。结果术后无瘢痕或瘢痕细小隐蔽,不影响美观,对组织损伤小、创口与其他组织粘连轻微。结论斜视手术入路Parks切口不损伤角膜缘干细胞,术野暴露充分,术后瘢痕小,结膜与肌肉无粘连,切口小可不缝合,手术方法易掌握,故值得推广的手术切口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斜视矫正术对术眼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0例斜视矫正术患者,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值、散光度等指标变化。结果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值随着治疗时间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度随着手术时间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1、3个月明显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的等效球镜改变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无散光类型低于术前(P<0.05),顺规性散光类型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的逆规性散光高于术前(P<0.05),斜向散光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斜视矫正术对术眼屈光状态会造成不同程度与不同类型的影响,值得临床上关注。  相似文献   

6.
纪建光  王健英  李健阳 《贵州医药》2008,32(11):996-998
斜视手术在改善美容提高视功能的同时,部分病人术后出现一些短期性的屈光不适感。本课题利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部分成人共同性斜视患者内、外直肌截退手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探讨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角膜形态及屈光变化发展规律,为术后患者选择检影验光配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不同斜视矫正手术对角膜形态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2019-2022年于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斜视矫正手术患者84例159眼,按斜视类型分为3组:共同性外斜组(52例,97眼)行外直肌后徙术,外斜V征组(19例,38眼)行外直肌后徙及下斜肌减弱术,共同性内斜组(13例,24眼)行内直肌后徙术。观察斜视患者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角膜曲率值,采用SPSS 23.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排除不能定期复查的患者及有眼科手术史的患者。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眼科医师在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治疗。结果 共同性外斜组,角膜顶点3 mm范围内,术后1 d角膜曲率K1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 <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K1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 0.05),角膜顶点5 mm、7 mm范围内,术后K1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 0.05),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内,术后角膜曲率K2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 0.05)。外斜组,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内,术后K1较...  相似文献   

8.
刘莉萍 《江西医药》2002,37(6):429-429
大度数水平斜视是指用角膜映光法查斜视度数时,反光点在角巩膜缘或以外者,即斜视度在40度以上的内、外斜视,用通常手术步骤来做矫正术常常欠佳.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将手术步骤改变一下获得了较好的矫正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2014年山东省女兵体检中发现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眼13例26眼。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IOL)是在不切除眼的任何屈光组织情况下,从角结膜缘小切口向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此矫正屈光,提高视力。这种屈光矫治方法特别适合于高度近视、散光、角膜薄等不适合做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患者。由于组织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效果较好,近年来被更多患者所接受,但在应征体检中不易被检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斜视矫正术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矫正手术的132例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手术前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术后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132例均顺利完成矫正手术,均未发生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结论在行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中实施个性化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可使患儿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有效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位居第二的致盲眼病,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眼科手术技术的发展,青光眼手术治愈率有普遍的提高且并发症相对的减少.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使原有的晶状体混浊加重,也可使透明的晶状体发生混浊.人们开始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病人行白内障手术同时植入人工晶体(IOL),但这些患者术后屈光不正度数高于未行青光眼滤过术者.这些屈光不正与术前计算的结果相比多为近视.本文通过测量青光眼滤过术前后与白内障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的变化,解释人工晶状体眼屈光不正,进而为青光眼滤过术后植入IOL屈光度的选择提供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在学龄期斜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学龄期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和对照组(传统斜视矫正术),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35%vs. 81.40%,χ2=4.074)相对更高(P <0.05),并发症发生率(2.33%vs. 18.60%,χ2=4.468)、术中出血量[(0.71±0.22)m L vs.(3.05±0.24)mL,t=47.130)相对更低(P <0.05),手术时间[(14.97±2.69)min vs.(21.87±5.04)min,t=7.920)相对更短(P <0.05)。结论 在学龄期斜视的临床治疗中,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是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减少并发症对于术后康复的妨碍,帮助患者尽快摆脱斜视症状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正>老年性白内障同时伴有翼状胬肉且胬肉已遮盖瞳孔者,一般应先行翼状胬肉手术。但翼状胬肉手术时进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上方球结膜产生的瘢痕对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结膜瓣的制作产生一定的困难。我们对翼状胬肉手术时上方角膜缘干细胞供区的球结膜进行复位处理,使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结膜瓣制作时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分组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  相似文献   

14.
选择侵犯角膜不同程度及范围的胬肉患者共 2 1例 (2 1眼 ) ,检测胬肉切除术前术后的角膜屈光状态的变化 ,探讨胬肉所致的角膜散光规律 ,以及胬肉切除术对缓解其所致角膜散光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及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为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本院门诊胬肉患者全部患眼均为鼻侧胬肉。手术均采用胬肉切除及结膜瓣转移法。1.2 屈光检查 :术前检测裸眼视力 ,用日本产 NIDEK电脑验光仪检测屈光状态及散光轴向及其两条主径线的屈光力 ,最后按电脑验光结果矫正视力。于胬肉切除术后 1个月再次按上法电脑验光及矫正视力。1.3 胬…  相似文献   

15.
姜娇  柴松 《河北医药》2016,(23):3647-3650
斜视的发生与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有密切关系,多数斜视患者伴有不同类型的屈光不正。屈光矫正在斜视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尤为重要,而且斜视术后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屈光改变。故如何掌握斜视患者验光配镜的原则及时机对临床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进而帮助斜视患者建立或改善双眼视功能。本文对斜视患者屈光矫正的原则及必要性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把握合理的时机给予斜视患者正确的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16.
斜视手术后斜视回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小平  廖一露  田祥 《贵州医药》2002,26(6):491-492
目的 通过对224例斜视矫正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探讨斜视手术后部分患者斜视回退的原因。方法 将224例患者按年龄、双眼单视功能、斜视类型分为3组,随诊观察3个月至5年,将3组病人术后的斜视回退率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出影响斜视回退的可能因素。结果 特殊类型斜视组回退率最高,达28.5%,无双眼单视功能组其次,达21.56%,成人组复发率第三,达11.4%,复发率最低组为术后具有双眼单视功能组3.46%。结论 斜视手术后回退与斜视类型、双眼单视功能及年龄均有较大的关系,因此术前双眼单视功能的训练及选择早期手术矫正对减少斜视回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5眼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无巩膜瓣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手术15例,二期手术10例。结果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追踪8个月。视力≥0.5有22例,占88%,低于0.5有3例,占12%。术后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角膜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矫正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状态,提高患者视力,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运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局部麻醉下斜视矫正术患儿120例,年龄6~10岁,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60例,纳入对照组,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60例,纳入观察组,两组患儿均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斜视矫正术。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患儿在围手术期予以针对性健康宣教及心理引导。结果术前及术中心率和血压情况方面,手术前1d,两组患儿在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入手术室10min时,对照组患儿在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三方面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愈率为83.33%,对照组为71.67%,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辅以健康宣教和心理引导干预等措施的综合治疗模式,可有效促进患儿积极主动的配合局麻下斜视矫正手术,从而提高手术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刘永琰  周琼  张莉花 《江西医药》2008,43(12):1273-1275
目的探讨术前屈光度数、角膜瓣、切削光区及角膜基质床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对视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高度近视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已行LASIK术并且随访1年以上的189例332眼近视患者,按术中选用不同角膜刀所做角膜瓣不同分为两组,A组(薄角膜瓣组)83例(147眼),B组(常规角膜瓣组)106例(185眼),记录术前的屈光度数、角膜厚度;术中激光切削光区大小、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后视力、屈光度数以及术后屈光回退的情况,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组中发生屈光回退者5眼(3.40%);B组中发生屈光回退者27眼(14.59%)。屈光度≤-10.0D者发生屈光回退有19眼(7.22%);而屈光度>-10.0D者发生屈光回退有13眼(18.84%)。激光切削光区≤5.5mm的有9眼(33.33%)发生屈光回退;切削光区为5.5~6.5mm的有15眼(17.44%)发生屈光回退;切削光区≥6.5mm的有8眼(3.65%)发生屈光回退。剩余角膜基质床≤300μm的有30眼(13.10%)发生屈光回退;剩余角膜基质床>300μm的有2眼(1.94%)发生屈光回退。结论LASIK术矫正高度近视眼中随着预矫屈光度数的增加,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采用薄角膜瓣、增加激光切削光区的大小和剩余角膜基质床的量可以减少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18眼术后屈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8例(118只眼)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第1、2、3、4周、第3个月行视力及验光检查,记录患者的视力、球镜、柱镜和散光轴,分别对结果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后第1、2、3、4周、第3个月的裸眼及矫正视力,球镜、柱镜度数及其散光轴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屈光状态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