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2岁,17年前体检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无不适;10年前出现间断心悸、气短;5年前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术:中间支25%×5 mm局限性狭窄,心脏超声示: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5%,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给予药物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1月症状逐渐加重伴发汗、腹胀、少尿、下肢水肿、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于门诊以"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之诊断收住我科,自发病以来食纳、夜休差,小便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双核素同时采集法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病变的程度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13例DCM心力衰竭患者成功植入CRT,并于术前及术后半年行SPECT检查,半定量分析方法评价手术前、后左室心肌灌注、代谢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左室缺血区、坏死区质量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降低[(18.2±12.7)%vs(31.8±15.4)%,P〈0.05;(22.3±14.9)%VS(36.4±14.3)%,P〈0.051。术前坏死区质量百分比、总心肌灌注评分之和(F值)与CRT超声应答呈负相关(r=-0.578,P〈O.05;r=-0.619,P〈0.05)。心肌灌注0分的节段数(N。)与CRT临床症状好转呈正相关(r=0.81,P〈0.05)。术前Nn与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善、左室逆转重塑呈正相关(r=-0.655,P〈0.05;r=0.719,P〈0.05)。结论术前心肌细胞坏死程度越大,CRT疗效越差;CRT治疗可使心肌局部血流灌注改善,部分心肌细胞代谢增强,心肌坏死程度较术前减轻。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0岁,因"发作性胸闷1年余,加重3 d"入住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胸闷,伴活动后憋喘,伴心慌,至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住院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右冠状动脉均无明显狭窄,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给予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好转后出院,规律服用"华法林、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3例接受CRT,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27.4±9.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72.8±9.6)mm,QRS时限为( 137.8+30.4)ms。术后观察QRS时限的变化,随访左室电极起博阈值、心功能分级、LVEF及LVEDD。结果: 术后QRS时限减少为(123.8±17.1)ms。所有患者随访3~38月,左室电极慢性阈值为(1.1±0.6)V/0.4 ms。与术前相比,NYHA心功能分级从(3.4±0.5)降低为(1.5±0.9); LVEF从(27.4±9.7)%上升至(43.5±18.5)%(P<0.05);LVEDD从(72.8±9.6)mm缩小为(65.5±11.6)mm(P<0.05)。结论: CRT可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并可逆转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5岁,高血压史15年,偶尔服降压药,近半年心悸、气短、伴胸痛,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曾诱发晕厥1次。无心肌病家族遗传史。体检:BP 20.0/13.3 kPa(150/100mmHg),心尖部及胸骨左缘4、5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A_2>P_2。多次反复ECG,房颤时均无异常Q波(图1)。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5 1岁 ,农民。因反复心悸2 0年 ,再发伴气促、浮肿半月于 2 0 0 0年10月 12日入院。患者 2 0年来反复阵发心悸 ,休息 1~ 2h可缓解 ,每年发作 2~3次 ,曾查EKG示室上速 ,未系统治疗 ,日常劳作无受限。半月前起心悸持续性发作 ,自数脉搏 16 0~ 2 0 0bpm ,伴气促、胸闷 ,逐渐出现下肢浮肿 ,不能平卧 ,当地医院予胺碘酮片 0 2 ,Tid治疗无效。入院查体 :P175bpm ,Bp10 5 / 75mmHg。颈静脉怒张 ,肝颈返流征阳性。两肺无音 ,心界向左扩大 ,HR 175bpm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肋下 2cm ,轻触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中配合下,1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护理配合是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间歇性B型预激综合征林志生,冯兆兰,陈琴珍患者男性,31岁,因胸闷,气短3天,加重3小时于94年12月24日入院。查体:BP12/8kpa急性病容,多汗,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9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胺部(一),AS...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0岁。心悸、胸闷伴阵发性心动过速40年。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埃布斯坦综合征。心电图(附图上)示;Ⅱ、V-1—V-3导联P波高耸达0.2—0.25mV,P-R间期0.08—0.10s,QRS肢群起始部有S波,在Ⅱ、Ⅲ、aVF导联向下,Ⅰ、aVL、V-1—V_6导联向上,各导联未见异常增宽的终末波。因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室同步化重建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2例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心衰 ,合并左束支阻滞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观察术中、术后 3个月、6个月左室电极的起搏参数 ,以及术前、术后 3个月的 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 (L VDD)、二尖瓣反流量、最大氧摄取量 (VO2 max)与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随访 3~ 2 0个月 ,患者左室电极的起搏阈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 ,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 ,术后 3个月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 (P <0 .0 5 )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改善。随访期间猝死 1例 ,接受心脏移植 1例。结论 心室同步化重建是治疗室间传导异常充血性心衰的有效新方法。三腔起搏器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症状。左室电极植入成功率高 ,性能稳定 ,安全可靠。三腔双心室同步房室顺序起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 (ICD)不仅可治疗心衰 ,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室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绍兴第二医院,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行右心房加CRT的老年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心室分支电极导线,行房室顺序CRT;3例心房颤动患者植入右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心室分支电极导线。所有患者均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剂量(62.45±18.25)mg。术后4周、12周跟踪随访患者,观察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反流。结果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导线感知和起搏参数均符合起搏要求,随访中亦未发现导线移位和功能障碍。起搏后QRS间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6±18)ms vs.(156±23)ms,P<0.05]。术后随访4周心功能分级提高到Ⅱ~Ⅲ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2.5±17.6)mm,射血分数40%±13%,二尖瓣中度反流,6 min步行距离(486±189)m;12周时随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6.5±12.4)mm,射血分数46%±17%,二尖瓣轻中度反流,6 min步行距离(565±139)m。结论CRT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可以缓解老年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减轻二尖瓣反流。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72岁。因间歇性心悸 2年 ,加重 2d就诊。体检 :呼吸 2 7次 min ,血压 90 6 0mmHg ,脉搏测不清。面色苍白 ,焦虑 ,出冷汗。心率极为短速 ,节律相对规整 ,约 30 0次 min ,两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急查心电图 (图1A) :Ⅱ导上未见P波及f波 (f波十分纤细 ) ,多数QRS波宽大畸形 ,时间 0 10~ 0 12s,其形态不一 ,间距不等 ,R -R 0 18~ 0 34s(合 333~ 176次 min)。QRS波与T波相连 ,无明显界限。图中有 3次室上性QRS波 ,时间 0 0 8s,后继ST段呈下斜型压低。当时诊断 :心房颤动 (Af)…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8岁,活动后气促16年,加重伴心悸9个月,9个月前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术后2个月恢复窦性心律,2次左室电极脱位,经复位后再次脱落,后经胸心外膜放置左室电极,术后48天随访,心力衰竭明显改善,心功能Ⅰ级。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8岁,发作性心悸4年.体表心电图示A型预激征(图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经右侧股静脉及左上肢贵要静脉穿刺,插入电极导管4根.分别置于右房上、右房下外,His束区及右室心尖部.因未能进入冠状静脉窦以食管电极代替左房电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组织多普勒指导下对药物难治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疗效。方法:选择18例经药物治疗后无效的DCM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术前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术后1周在组织多普勒指导下行房室和室间延迟优化。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比较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CRT后①心功能从Ⅲ~Ⅳ级改善为Ⅰ~Ⅲ级,左室射血分数由(26.42±6.7)%增加到(33.44±6.0)%,P<0.01;②左室舒张末内径由(75.31±8.52)mm减少至(67.24±10.57)mm,P<0.05;③左右室间收缩时间差、左室内不同步指数有显著改善,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结论:CRT可以改善DCM患者的左、右室间和左室内收缩活动不同步,逆转心室扩大,提高心功能,其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9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0年4月7日入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平时服用厄贝沙坦150 mg,每日一次,血压控制可;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有糖耐量异常病史6个月。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3 7岁 ,无器质性心脏病。 5年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速 (PSVT)及房颤 ,多在紧张、劳累、饱餐及用力过猛时发作 ,此次是心前区不适 2h来院急诊 ,心率 2 11次 min ,节律绝对不整 ,血压 90 60mmHg。心电图示 ,心室率 2 11次 min ,电轴显著左偏 ( - 5 4) ,QRS波形绝大多数宽大畸形 ,起始有Δ波 ,其中偶可见正常形态的QRS波形 ,时限在 0 0 7~ 0 15s之间。心电图诊断 :WPW合并快速房颤 ,应用乙胺碘酮及营养心肌药物后 ,次日恢复窦律讨论 预激综合征 (WPW)合并房颤一般占WPW的 11%~ 3 9%。WPW时 ,…  相似文献   

18.
马坚  王方正 《心电学杂志》1999,18(3):166-167
患者女性,56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史30余年,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图1).入院体检、超声心动描记术和X线胸片无异常.局部麻醉下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术,心室刺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逆传心房激动以冠状窦口处最早.经右股静脉消融导管送置右心房,沿右后间隔和冠状窦口标测并消融,未获成功.改行动脉逆行法,消融导管进入左心室标测二尖瓣环,于左后间隔处(距冠状窦口0.5cm)记录到融合的心房和心室波,且心室波较体表心电图预激波提前20ms.25W功率消融1.5s预激波消失(图2),巩固放电60s后心室起搏示室房分离,不再诱发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后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入选我院DCM行CRT后患者44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试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2例,所有患者试验前及18个月后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脑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跟踪分析起搏器中记录到的心房颤动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线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个月后,共42人完成随访,与基线数据相比较,试验组hs-CRP、BNP、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仅BNP、LVEDD显著降低(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LDL-C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药组PAF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2/21) vs. 38%(8/21),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DCM患者CRT后PAF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而非依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1岁。因心前区憋闷、胸痛、气短急诊入院。体检:心率64次/min,血压122/76mmHg,心律齐,心界扩大,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腹软。心电图检查(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68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起始部可见δ波,QRS时间0.10s,胸导联V1~V6主波均向上,V2~V6 R 波电压异常增高,V5 R 波高达5.0mV ,aVR ST 段抬高0.1mV,V4~V6压低约0.2~0.4mV,Ⅰ、Ⅱ、Ⅲ、aVF 压低约0.1~0.25mV,T 波在Ⅰ、aVL、Ⅱ、Ⅲ、aVF、V2~V6倒置、aVR直立,其形态对称,貌似“冠状T波”,其中V4 T波倒置深达2.5mV,Q-T间期为0.47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A型预激综合征、左心室肥厚?Q-T间期延长,广泛ST-T改变。查心肌标记物未见异常,复查心电图亦无动态ST-T改变。行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室间隔18mm,各房室腔内径测量值在正常范围,心室壁各阶段均匀性对称性肥厚,运动协调。临床诊断: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