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散发性戊型肝炎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戊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5例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中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6%,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14.8%,P〈0.05);乙型肝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血生化指标比单纯戊型肝炎感染患者明显升高(P〈0.01),病程明显延长(P〈0.01);老年戊型肝炎患者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7.0%,明显高于中青年戊型肝炎患者(14.5%,P〈0.05)。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肝损伤重,乙型肝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和老年患者是戊型肝炎病情严重化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5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治疗和转归。结果戊型肝炎全年散发,3、4、5月份为高发,尤以4月份发病为最高,占12.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5:1;中青年患者占83.7%;农民发病多于城镇人口;抗-HEV-IgM阳性者26例(16.7%),抗-HEV-IgG阳性49例(39.6%),两者同时阳性80例(51.7%);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20例。老年患者及重叠HBV感染者病情重,病程长;单纯戊型肝炎无一例转为慢性肝炎。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预后较好,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老年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0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按年龄和病因分组,比较各感染人群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肝衰竭发生率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老年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高于青壮年组(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青壮年组(P〈0.05),住院天数高于青壮年组(P〈0.05);按病因分组中,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及戊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住院天数亦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结论戊型肝炎患者以青壮年和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以急性黄疸型多见,老年、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和戊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病情重,但预后均尚好。  相似文献   

4.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1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后者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白介素-18(IL-18)水平。结果在血浆置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血清sICAM-1由治疗前548.26±150.53μg/L降至228.32±132.15μg/L,血清IL-18由治疗前723.64±160.25μg/ml降至治疗后312.53±121.39μg/ml,血清TBIL由治疗前546.11±174.86μmol/L降至178.43±87.74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由治疗前22.84±11.13%升至治疗后36.79±15.19%,上述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治疗组患者治愈41例(68.3%),19例(中期7例,晚期12例)死亡,58例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48.3%(28/58),30例(早期7例,中期11例和晚期12例)死亡(P〈0.01)。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疗效可靠,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炎性介质水平,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与单纯戊型肝炎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167例戊型肝炎均为散发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40岁以上成人发病为主,平均年龄为42.12±14.06岁,男女比例为2.71∶1。其中,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简称乙戊肝)79例(47.31%),单纯戊型肝炎88例(52.69%)。乙戊肝组重度黄疸(TB>280μmol/L)、严重凝血功能异常(PTA<40%)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1)。结论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HBV感染者病情急性加重和重症化,甚至发展成致死性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分别比较非老年组与老年组、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组在生化学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66例戊型肝炎年龄分布为17~100岁,40~59岁占51.52%;12~5月份发病占63.64%;黄疸型占95.45%,胆红素平均水平达1953±175.8阻mol/L;重叠乙型肝炎34例(51.52%),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11例(16.67%);非老年组与老年组比较,在TBIL峰值,ALB低值、前ALB低值、CHE低值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重型肝炎6例(9.09%),其中5例重叠乙型肝炎,死亡2例,肝移植1例,自动出院3例;60例(90.91%)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戊型肝炎以40~59岁壮年男性高发,冬春季发病多见,临床以黄疸型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重叠感染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02例戊型肝炎中,单纯戊型肝炎77例,乙型与戊型重叠感染11例,重型肝炎14例;春季发病率高(P〈0.05);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较单纯戊型肝炎发生重型肝炎的几率高(P〈0.01);大于60岁者发生重型肝炎的几率高(P〈0.05);大于60岁的患者临床症状及黄疸持续时间较青壮年者长。结论 戊型肝炎临床上以青壮年多见,老年患者黄疸持续时间长。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老年患者发生重型肝炎的几率高。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戊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16例老年人戊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重,持续26.3±12。5天,较非老年组(6.9±2.4天)明显延长(P<0.01);血清总胆红质为184.8±103.4μmo1/L明显高于非老年组(80.0±28.9μmo1/L)(P<0.01);黄疸持续48.3±9.9天,较非老年组(22.5±7.0天)延长(P<0.01),其中3例表现为急性重症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表明老年人患戊型肝炎并不少见,因其临床表现重、病程长,可能发展为重症肝炎,宜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EV-IgM,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5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为46.26±14.62岁,其中非老年组(<60岁)46例(82.1%),急性黄疸型42例(75.0%),重叠HBV感染17例(30.7%);非老年组与老年组(n=10)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8.7±6.27) g/L和(29.51±3.75)g/L,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79±21)%和(62±21)%,P<0.05];治愈47例(83.9%),治愈与死亡患者峰值TBIL[(174.66±132.40) μmol/L对(324.80±138.6)μmol/L,P<0.05]、白蛋白[(36.50±6.38) g/L对(30.48±4.97)g/L,P<0.05]、PTA[(84±25)%对(55±17)%,P<0.05]存在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Alb、PTA、是否合并症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主要发生在中青年男性,临床分型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戊型肝炎13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8例戊肝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按是否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分为单纯组和重叠组。分别比较各组的重型肝炎发生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结果:138例戊肝患者中,老年组的重型肝炎发生率(57.6%)明显高于青年组(20.8%)和中年组(39.5%)(P〈0.05)。老年组患者症状较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青中年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于青、中年组(P〈0.05);重叠组重型肝炎发生率(75.0%)明显高于单纯组(30.2%),重叠组症状较重,Tbil水平较高(P〈0.05)。老年组及重叠组患者住院费用较高。结论:戊肝患者以中老年人、男性多见,老年及重叠感染患者症状重,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并发症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年散发性戊型肝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5例戊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男性221例(72.7%),女性84例(27.3%),平均年龄57.8岁;在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40~59岁年龄组发病率分别为33.3%、48.7%、46.3%和50.9%,除2009年外,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lt;0.05);大于60岁年龄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峰值为(254.21&#177;103.9)μmol/L,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P&lt;0.05)。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呈发病率增加和年轻化趋势,需要加强监管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血浆置换(PF)治疗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17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2000ml,3000ml血浆置换和不进行PE治疗。结果中期患者在PE治疗后,A、B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分别由治疗前501.7±57.6μmol/L和506.3±62μmol/L降为412.4±57.8μmol/L和390.1±59.3μmol/L,凝血酶原时间由26.4±5.6s和26.6±5.8s降至19.6±7.4s和18.9±7.3s,血肌酐由123.3±31.1±mol/L及125.3±31.4μmol/L降到104.6±31.4μmol/L和100.7±30.6μmol/L;A组中期患者的病死率为48.28%,B组为46.43%,与对照组(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晚期患者的病死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浆量的血浆置换均可改善中期患者的肝脏功能,但对晚期患者无效。  相似文献   

13.
许诚  马为民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2):831-832
深圳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许诚马为民朱晓洁庄辉为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血清病原学及戊型肝炎病毒(HEV)核苷酸序列的特点,对1994年1月至1995年5月我院收治的散发性戊型肝炎182例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9):119-121
散发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115例调查分析——崔益祥等(江苏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检验科226600);《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6):710【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住院患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了解其在本地区流行状况。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1125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血清中戊型肝炎病毒抗体(HEV-IgM和HEV-IgG)。结果:肝炎住院患中有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阳性l15例(10.22%)。结论:对肝炎患血清中戊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可帮助了解本地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1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加食疗治疗重症肝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加食疗对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1例患者,中年男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着,有慢性肝损害,因发烧、酗酒等引起急性黄疽型肝炎(乙型)暴发,伴有活动性肝硬变及腹水.采用中西医结合加食疗的方法.西药给予强力宁,能量合剂、补液、休息等支持疗法.中药用自拟正肝汤(主要包括党参、白术、云苓、山药、赤芍、丹皮、郁金、茵陈、栀子、川连、板蓝根、鸡内金、苡仁、车前子、砂仁、枳壳、甘草)口服60余剂,配合其他有关中成药.食疗主要是水果(苹果、葡萄、猕猴桃),随意进食,平均每天约苹果200g,葡萄400g,猕猴桃80g,约服用3+mo.结果治疗前肝硬变、腹水、黄疸.肝功酶谱:ALT304μ/L,BIL1162μmol/L,AST388μ/L,Y-GT79μ/L,CHE4075μ/L乙肝系统:HBSAg(+),抗HBCIg100×(+),RCR(HBV))(+).治疗6mo后,ALT38μ/L,BIL134μmol/L,AST30μ/L,PCR(HBV)(-),其余肝功皆正常.上腹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追踪观察,患者已正常上班,未有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加食疗治疗重症肝炎,在较短时间内,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恢复健康.说明这种疗法,对抵御肝炎病毒,保护肝脏,恢复受损肝细胞的功能,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都有明显的作  相似文献   

16.
戊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12):112-113
人、猪、禽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关系的研究;兰州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80例感染状况分析;Grp78/Bip介导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对宿主细胞的吸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抗原工程菌的发酵及表达产物的纯化。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与HEV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甲型肝炎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选择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52例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267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较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高、重型肝炎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两组白蛋白水平和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较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情更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散发性戊型重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沈阳地区8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①重型肝炎的成肝病毒感染率为12.5%(10/80);②戊肝病毒与其它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为7.5%(6/80),其预后极差,病死率为100%(6/6),单纯戊肝病毒感染的重型肝炎预后较好;③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病例临床症状重,均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并有明显出血倾向。结果提示;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7岁,因发热、尿黄、食欲不振6天,乏力1天入院。查: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区叩击痛(+),余无异常。肝功能:TBil 104.3μmol/L,DBil57.45μmol/L,ALT1023.63U/L,AST957.42U/L,ALP209.37U/L,GGT270.76U/L,TP66.69g/L,ALB37.56g/L,A/G1.29;肝炎系列示:HBsAg阳性,抗-HBc阳性,抗-HEV阳性,余(-)。B超示:慢性肝损害,胆囊实变。PTA107%,尿胆红素(+++)。入院诊断:1.慢性乙型肝炎中度重叠感染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2.慢性胆囊炎。予甘利欣等保肝对症治疗5天,于入院第6天出现嘴角歪斜,同侧眼裂变小,对侧眨眼受限,头晕,两手麻木,于入院第8天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不能持重,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腰椎MRI示椎间盘变性并右侧旁中央型突出,椎管狭窄。予静点低分子右旋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型肝病患的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检测不同临床肝病患血清中抗-HGV,并对抗-HGV阳性血清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检测HGVRNA。结果:肝硬变,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及HBsAg携带的抗-HGV阳性率(分别为36.36%、26.2%、12.5%和12.0%)均显高于急性肝炎(4.17%)。急性和慢性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的抗-HGV阳性率也较高,分别为33.3%(1/3)和16.67%(1/6)。各临床型肝病患中,抗-HGV阳性和阴性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HGV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具有较高的共同感染率,部分非甲-戊型肝炎为HGV感染:重叠感染HGV似乎并不加重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