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术后患者血压变化的特点,为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65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51例(78.46%)发生低血压,发生在扩张或支架置入时46例,术后5例;其中血压下降持续时间〈30min26例,4h17例,24h6例,1周2例;血压〈90/60mm—Hg24例,收缩压下降〉40mmHg27例。仅1例患者术后6h出现血压升高。结论 低血压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常见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恰当地处理是提高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杜玲  黎华  张胜芝 《护理学杂志》2007,22(15):32-33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术后患者血压变化的特点,为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65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51例(78.46%)发生低血压,发生在扩张或支架置入时46例,术后5例;其中血压下降持续时间<30 min 26例,4 h 17例,24 h 6例,1周2例;血压<90/60 mmHg 24例,收缩压下降>40 mmHg 27例.仅1例患者术后6 h出现血压升高.结论 低血压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常见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恰当地处理是提高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对1例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行脱水、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护胃、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血压,加强意识障碍的护理、反复消化道出血及反复高热的处理。患者出院时患侧肌力恢复至4级,肢体活动及行走较前自如,精神状态良好,生活部分自理。  相似文献   

4.
支架置入术是解决严重气管狭窄造成的呼吸道梗阻的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将我院6例气管支架置入术的麻醉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总结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重点;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相关的术前准备,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症,有利于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有效治疗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常用方法,但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以及发生再次狭窄或闭塞的风险,因此,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分析CT灌注成像(CTP)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疗效的评估效能。方法 收集2017年2月—2020年2月期间44例颈动脉狭窄并接受CAS治疗的患者资料,所有入选患者于手术前、手术后2个月行CTP、HR-MRI以及DSA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TP与HR-MRI参数的差异,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颈动脉残余狭窄的效能。结果 CTP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2个月大脑动脉相对脑血流量明显增多,相对通过时间、相对达峰时间明显减少(均P<0.05),相对脑血容量无明显差异(P>0.05);HR-MRI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2个月血管面积、管壁面积以及管腔面积无明显差异(均P>0.05),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明显减小(均P<0.05)。DSA检查出16支颈动脉存在狭窄,颈动脉狭窄改善率为80.00%,CTP检查出颈动脉存在狭窄12支,颈动脉狭窄改善率为85.00%,HR-MRI检查出颈动脉存在狭窄14支,颈动脉狭窄改善率为82.50%,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残余狭窄的诊断效能相当(P>0.05)。结论 CTP、HR-MRI均可用于颈动脉狭窄患者CAS疗效评估,两种方法补充使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低血压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2年8月1日,采用Rev 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2059例患者,包括1篇队列研究和17篇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球部狭窄、颈动脉分叉处与最窄处距离(≤10 mm)、溃疡斑块均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OR≥1,P﹤0.05);高血压、年龄(≥65岁)均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低血压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加强预防管理措施,以降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50例食管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经验,提出置管前认真做好物品准备和心理护理;置管后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对症处理,给予相关出院指导是其主要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CAS术后发生ISR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1日,采用Rev 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3篇队列研究,19篇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外周动脉疾病、闭环支架、残余狭窄均是CAS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P﹤0.05),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开环支架均是CAS术后发生ISR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医务人员可参照上述因素对接受CAS的患者进行排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总结50例食管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经验,提出置管前认真做好物品准备和心理护理;置管后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对症处理,给予相关出院指导是其主要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单纯CABG两种术式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随访资料,评估CAS-CABG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行CABG治疗的700例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进行CAS处理,分为CAS-CABG组(116例)和单纯CABG组(584例)。CAS-CABG组平均(64.8±7.3)岁,均仅行单侧CAS手术;单纯CABG组平均(65.5±7.6)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及中位24个月随访的主要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法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CAS-CABG组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2.6%对9.1%,P=0.02),CAS联合CABG手术并未增加随访期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亚组分析发现,两种术式治疗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房颤史和卒中史是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CABG术后早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S联合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应合理筛选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CABG患者,进行预防性CAS以降低此类患者术后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及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对局部麻醉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患者术中循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局部麻醉行CAS的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组(A组,41例)、TEAS组(T组,42例)、假EA对照组(C组,41例)。穴位的选择为术侧,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对A组患者进行EA;对T组患者进行TEAS;对C组患者,采用假EA做对照。术中将BP和HR维持在基础值的80%~110%范围。记录术中的循环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 d BP和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T组术中尼莫地平的平均使用量均明显小于C组(P〈0.05)。A组和T组在术后1 d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T组麻醉非常满意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C组(P〈0.05),麻醉一般满意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 结论 TEAS及EA复合局部麻醉行CAS手术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在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4例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44例患者食管梗阻缓解、吞咽困难症状改善、解决了进食呛咳,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科学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Li S  Li BM  Zhou DB  Wang J  Cao XY  Liu XF  Ge AL  Zhang AL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4):303-306
目的 探讨对侧颈动脉闭塞患者颈动脉成形支架置入术(C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5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病例特点及CAS的疗效.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一侧颈动脉闭塞、另一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在50%~90%,平均72%±15%.经常规准备后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保护下行CAS.结果 5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颈动脉直径狭窄率即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30%,平均为13%±8%.患者术后脑缺血症状均获改善,仅1例于术后3 d发生原脑梗死部位的慢性出血(CAS侧),开颅手术后遗留轻微神经功能障碍,无缺血性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患者随访6个月~3年,平均27个月,均无脑缺血症状发作,经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复查47例、DSA复查2例均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的CAS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严格的病例筛选、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及术后严谨的综合处理均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carotid angioplasty stenting (CAS) in patients with contralater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1 to January 2010,56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patients with contralater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were performed CAS and the feature and results of these cas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the cases were confirmed to b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ith contralater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The diameter stenosis rate was 72% ± 15%. CAS were performed with distal protection device in 56 cases. Results The technique success rate of CAS were 100% in all the 56 patients with contralater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and postprocedure stenosis rate descended to 13% ± 8%, and the symptoms of cerebral ischemia were all improved. Only 1 case occurred remote hemorrhage in the position of previous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side of CAS after the procedure, and recovered with light neurological deficit after the craniotomy to remove the hematoma. No ischemic complications or death occurred. During the following up of 6 months to 3 years, no cerebral ischemic symptoms reoccurred. The rechecking results of color Doppler of 47 cases and DSA of 2 cases showed no restenosis in-stent. Conclusions CAS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patients with contralater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Critical election of the case, operation of skilled doctors and scrupulous postprocedure general management can decrease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与并发症。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17例,全部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134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283患者未使用保护装置,对其中202例(71.38%)进行预扩张,66例(23.32%)采取后扩张,3例未扩张。结果 417例患者术中,心率下降者105例(25.18%);术中微栓子脱落5例,其中2例治疗后好转,2例留有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术后颅内出血死亡1例。322例随诊,占77.22%,其中再狭窄15例,再狭窄发生率为3.6%。325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中,256例症状消失或好转,占78.77%;结论 采用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应对术后脑血管过度灌注导致脑出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局麻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CAS手术患者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组(T组)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TEAS;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术前、术后30min、术后1d的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30min、术后1d高灌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体评估量表(GES)评分。结果术后30min A组和T组Vm明显慢于C组(P0.05)。术后30min C组出现高灌注患者有7例(25.0%),明显高于A组的1例(3.7%)和T组的0例(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GES评分明显改善人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针刺及TEAS复合局麻应用于CAS手术,可减少CAS患者术后脑血流一过性增加,降低术后30 min高灌注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1周的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防治术中和 术后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除1例患者出现术中急性心肌缺血外,其余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症状明显 改善,5~7d后出院。提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健康教育,加强心电监测,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支架置入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治疗.结果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不良反应。提出术前周密的准备.术中、术后严密监测血压、精神神经症状及肢体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朱江 《护理学杂志》2006,21(5):19-20
对20例气管狭窄患者行镍钛合金支架置入术治疗。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局部麻醉,术中密切监护并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安放.术后呼吸困难改善。未发生大咯血及支架移位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stenting,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分别采用CEA(CEA组,36例)和CAS(CAS组,27例)治疗63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男42例,女21例;年龄52~79岁,平均67.5岁。左侧28例,右侧35例。颈动脉狭窄度为60%~95%,平均79%。主要临床症状为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颅CT检查:24例有陈旧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22例见多发性腔隙性CI,余17例未见明显异常。分析两种术式治疗后7 d内脑部、心血管及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内CEA组3例(8.3%)出现脑部并发症,2例(5.6%)出现心血管并发症,5例(13.9%)出现局部并发症;CAS组8例(29.6%)出现脑部并发症,1例(3.7%)出现心血管并发症,3例(11.1%)出现局部并发症;CAS组患者脑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5,P=0.028);但两组心血管、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CEA是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