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1):37-39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lated pneumonia,VAP)系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后的严重肺部并发症,其在ICU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对于VAP的诊断却较为困难。近年来,国外对此作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陈玲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69-71
目的:探讨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方法。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成功脱机率、护理满意度及总有效率等。结果:干预组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脱机成功率(P<0.05),干预组护理干预后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死亡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予以组体位护理干预、口腔护理干预、气道护理干预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VAP患者成功脱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降低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集束化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前后对照研究。对本院ICU2008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重型颅脑外伤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1例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治疗。所用患者采取头高位、加强口咽部护理、声门下间断冲洗引流、检查患者及各项操作前严格洗手、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等集束化治疗措施。观察其体温、痰量、血象、胸部X线片及下呼吸道细菌检查、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天病死率;取本院ICU2006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重型颅脑外伤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结果集束化治疗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住ICU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集束化治疗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或气管拔管48 h以内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根据患者人群不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病率为6%52%。与其他住院患者相比,ICU收治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VAP的患病率增加1052%。与其他住院患者相比,ICU收治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VAP的患病率增加1020倍[2]。VAP会造成患者脱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时,不同声门下冲洗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管切开行声门下吸引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在持续声门下吸引时,A组给予5mL空气冲洗、B组用5mL生理盐水一次冲洗、C组用5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引流液稀薄),冲洗后10min经人工气道吸痰,观察24h声门下吸引总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三组24h声门下吸引总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组效果相当,但均优于A组。结论在保持有效吸引的前提下,采用5mL生理盐水进行声门下冲洗,可保持声门下吸引的通畅性,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但反复冲洗存在操作步骤多,有增加分泌物下行的风险,推荐使用5mL生理盐水一次冲洗。  相似文献   

9.
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20例。A组行开放式深吸痰;B组行开放式改良深吸痰;C组行密闭式深吸痰,吸痰深度同A组;D组行密闭式改良深吸痰,吸痰深度同B组,方法同C组。结果四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48);但C、D纽VAP发生时间较A、B组显著延迟(均P〈0.01)。气管插管第5天A组CPIS评分显著高于C、D组(均P〈0.01):第7天密闭式吸痰组CPIS评分有所升高,与开放式吸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是否能够降低VAP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但在延迟VAP发生时间方面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以下简称I 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ICU机械通气>48h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1例,感染发生率52.8%;共检出各类病原菌24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43株,占59.3%,革兰氏阳性球菌54株,占22.4%;真菌44株,占18.3%;发生与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综合,加强ICU全方位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马芳  朱丹 《护理学杂志》2004,19(22):75-78
从概念、发病机制、呼吸环路管理、胃肠营养及管理、医护人员预防意识等几方面综述了有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人工气道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发生的肺炎,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ystem,NNIS)对VAP的定义进行了严格限定,即患者必须是经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接受支持或控制呼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对ICU医护人员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干预措施专题培训,并督导集束化干预的实施,比较实施前(2013年、2014年)与实施后(2015年、2016年)使用呼吸机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2013、2014、2015及2016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分别为24.60‰、19.74‰、17.28‰及15.09‰,呈逐年减少趋势。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和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符合VAP诊断标准的61例患儿在停用呼吸机前作气道分泌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4例痰培养阳性,检出细菌4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4株,球菌12株,霉菌10株,混合感染11例。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亚胺硫霉素对大多数杆菌敏感。革兰氏球菌耐药率高,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亚胺硫霉素较敏感。混合感染和多重耐药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上机时间越长,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系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后的严重肺嗍发并症,其在ICU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对于VAP的诊断却较为困难,近年来,国外对此作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意义.方法:将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1周、2周VAP的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1周、2周,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02,4.98,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3.15,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减少机械通气1周、2周VAP的发生,同时可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20例.A组行开放式深吸痰;B组行开放式改良深吸痰;C组行密闭式深吸痰,吸痰深度同A组;D组行密闭式改良深吸痰,吸痰深度同B组,方法同C组.结果 四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48);但C、D组VAP发生时间较A、B组显著延迟(均P<0.01).气管插管第5天A组CPIS评分显著高于C、D组(均P<0.01);第7天密闭式吸痰组CPIS评分有所升高,与开放式吸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法是否能够降低VAP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但在延迟VAP发生时间方面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监测时间,为危重症患者选择适宜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综合ICU行气管插管且机械通气≥48h的患者55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8例),在校正套囊压力至30cmH_2O的前提下,观察组采用每6小时监测套囊压力1次,对照组采用每4小时监测套囊压力1次。比较两组套囊压力合格情况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套囊压力合格率为97.25%,对照组为9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选择每6小时监测并校准套囊压力,可保证套囊压力水平,不会增加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可作为临床呼吸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综合ICU病区中VAP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从而降低其发生率.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入住综合ICU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03例,结合VAP诊断标准,对发生VAP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本组103例病人,发生VAP15例,发生率14.56%.结论:通过加强对ICU环境的管理、呼吸机管路的管理、体位护理、营养及饮食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切断VAP主要传播途径,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英国先德Tiek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药敏结果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ICU近四年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痰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53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73株,分离率69.3%,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革兰阳性球菌143株,分离率26.6%,金黄色葡萄菌居首位;真菌22株,分离率4.1%.大多数致病菌对亚胺硫霉素、万古霉素及奎奴普汀/达福普汀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VAP病原菌种类多而复杂,呈多重耐药.应重视并强调对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