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2年起我们两个医院眼科共同开展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现将术后6个月有复查结果的157例314眼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50例(98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散光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RK后出现散光,是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且术后散光轴位非常不规则,占61.5%,非常显著地多于术前(10.2%),P<0.001。多为残余性散光。引起散光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角膜因素,二是手术因素。  相似文献   

3.
4.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是矫正近视的一种新技术,在国外已大量开展。我院自1991年10月至1992年4月开展此项手术,共作角膜放射状切开术1568例,兹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患者384例,1年后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追踪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0.5~3年的疗效观察,结果显示:随访视力较术后视力下降,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屈光度矫正非常明显(P<0.001)。而视力下降之原因分析与术后散光变化有关,可以说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既消除散光,也制造散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 RK)是一种疗效肯定的矫正近视手术。其最大缺点是安全性、预测性差 ,术后矫正不足 ,发生率约为 2 0 % [1 ]。我科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 PR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眼 ,现报告如下。1 对象1996年 4月至 1998年 1月 ,我科采用 PRK治疗 RK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只眼 ,其中男性 9例 18只眼 ,女性 5例 10只眼 ;年龄 19~ 3 0岁 ,平均 2 3 .4岁。 RK术后 1~ 5年 ,平均3 .4年 ;裸眼视力 0 .0 5~ 0 .2 ,平均 0 .10 3 ,戴镜视力 0 .6~ 1.5 ,平均 1.0 1;残留屈光度 >- 6.0 DS14眼 ,≤ - 6.0 DS…  相似文献   

7.
张仲彦  宫枢政 《云南医药》1993,14(4):196-199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以下简称R·K)是将角膜切割成同心园放射状切口,从而使角膜屈率半径增大,屈光下降而矫正近视的屈光性手术,我院于1989年8月引进先进设备,在动物试验基础上,选择符合手术条件的近视患者,行R·K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及方法一、病例选择对象选择年龄18~55岁,屈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应用美国TEKNAR 公司产OPHTHA—SONIC A/P Ⅲ测量角膜厚度,瑞士HUCO 公司产全套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手术器械和苏式操作方法。对97例193只近视眼作RK 术,其中男120眼,女73眼,年龄19~41岁,随访3~12个月。结果如下:1.RK 术后裸眼视力:≤-3.00D 组14眼,视力≥5.0(1.0)者11眼,≥4.7(0.5)者3眼,<4.7(0.5)者没有;≤-6.00D 组88眼,视力≥5.0者66眼,≥4.7者19眼,<4.7者3眼;≤-9.00D 组67眼,视力≥5.0者22眼,≥4.7者36眼,<4.7者9眼;>-9.00D 组24眼,视力≥5.0者1眼,≥4.7者8眼,<4.7者15眼。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YO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对16例(32眼)RK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行再次PRK治疗,并连续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表明术后6个月球镜屈光度-0.42±0.62D.柱镜屈光度-0.57±0.52D,裸眼视力≥1.024眼(75%),最佳矫正视力下降l行以上3眼(9.4%),实际球镜矫正度与预期矫正度相差1.0D以内31眼(96.9%),柱镜相差1.0D以内26眼(81.25%)。结论:PR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强,特别在矫正残余散光方面,其结果令人满意。在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以上较常规PRK治疗组有所增加,提示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后巩膜加固术和角膜放射状切开术的联合术式治疗高度近视伴黄斑变性24只眼,早期随访4~22个月,近视屈光度平均降低了-5.92DS,裸眼视力稳定且有所增进眼占62.5%.眼轴长度无变化。结果表明该联合手术对伴有黄斑变性的高度近视具有阻止视力继续下降,缩短疗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后巩膜加固术和角膜放射状切开术的联合术式治疗高度近视伴黄斑变性24只眼,早期随访4~22个月,近视屈光度平均降低了-5.92DS,裸眼视力稳定且有所增进眼占62.5%.眼轴长度无变化。结果表明该联合手术对伴有黄斑变性的高度近视具有阻止视力继续下降,缩短疗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放射状角膜前切开术是治疗近视眼的一种方法,八十年代初期才引进于我国。我们于1983~1985年施术410例,现将能随访到的47例90只眼的视力及屈光情况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我们随访到了接受放射状角膜前切开术的近视患者47例。男性38例,女性9例。...  相似文献   

14.
哈伟基  汪玲 《蚌埠医药》1993,11(3):30-30
角膜放切术后因患受凉感冒而诱发结合膜充血加重,角膜水肿,基质浅层混浊等临床体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角膜放切术后因患者受凉感冒而诱发结合膜充血加重,角膜水肿,基质浅层混浊等临床体征,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20~24岁,3例住院期间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3天、第6天染患感冒,1例为出院后于术后第28天受凉感冒。 1.2 病例报告例1:男,24岁,大学文化,干部。于1993年1月4日施两眼角膜放切术治疗近视,术后第1天晚间外出深夜方归,第2天鼻流清涕、头痛咽痛、周身不适,即予板兰根、先锋IV、扑尔敏等治疗,第3天主觉刺激症状加重,检查两眼球洁膜混合性  相似文献   

16.
引进上医大眼科研究所制定的国人放切公式,对-2.50D.S~-10.00D.S单纯性近视25例施以角膜放切术,术后平均屈光度降低了-4.37D.S,平均裸眼视力恢复到4.96,手术效果较理想,对伴有黄斑变性的变应性近视2例施以后巩膜加固术与角膜放切术的联合术式。并发症中,重点阐述了因术后感冒而伴发角膜全层水肿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引进上医大眼科研究所制定的国人放切公式,对-250D.S—10.00D.S单纯性近视25例施以角膜放切术,术后平均屈光度降低了-4.37DS,平均裸眼视力恢复到4.96,手术效果较理想,对伴有黄斑变性的变应性近视2例施以后巩膜加固术与角膜放切术的联合术式,并发症中,重点阐述了因术后感冒而伴发角膜全层水肿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唯伟  李明 《贵州医药》1994,18(6):545-546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中低度近视已证实是安全有效的。我们对屈光度在-12.00D以上的最高度近视53只眼行单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观察6~12个月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我院从1990年4月至1991年12月共做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300例,随访到55例,其中男50例,女5例。双眼手术者18例,共73只眼。患者按术前屈光的轻重分为4组:第一组-1.50~-3.00D.S.,第二组-3.25~-4.50D.S.,第三组-4.75~-6.00D.S.,第四组-6.00D.S.以上。手术挑选年龄18~50岁,近视稳定2年以上,度数在-1.00~6.00D.S.之间,矫正视力可达1.0,全身及眼部无影响切口愈合的疾病,因种种原因不宜戴眼镜者。术前检查包括常规眼科检查,屈光测定,超声角膜厚度测定。手术一律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表麻及球结膜下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